京哈高速救狗事件續:10醫院追討50萬治療費

2020-11-27 中國新聞網

  2011年4月15日的京哈高速救狗事件引人關注,時過兩年,救狗事件再起波瀾。由於救助費遲遲得不到解決,十家動物醫院將中國小動物保護協會、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告上法庭索賠50餘萬。昨天,該案在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

  庭審中經過雙方舉證、證人出庭和辯論等環節,最終在法庭建議下同意調解,由於三方就調解內容存在爭議,法庭宣布具體協議細節由三方庭下商定。

  10家動物醫院起訴兩被告支付剩餘治療費用

  原告之一的北京寵福鑫動物醫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寵福鑫)代理出庭。寵福鑫代理人在庭審中起訴稱,2011年4月15日,小動物保護志願者們從京哈高速截獲救助了500隻狗(以下簡稱415狗),事後志願者將受傷的狗分別送往多家動物醫院進行救治,其中有數條狗被送往寵福鑫進行救治。之後,中國小動物保護協會又相繼送來需醫治的狗50多隻,治療費至今未完全支付。同時另外9原告也因類似原因,其治療費用未被結清。由於被救助的415狗的所有權歸屬於協會,同時,騰訊向社會公開承諾對415狗的治療費負責。據此,寵福鑫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判決兩被告向其支付剩餘治療費用。

  在庭審中,寵福鑫代理人出示了10家動物醫院的共同證據,其中包括處方箋和三份公證書。公證書針對協會網站和微博內容以及騰訊公司的相關內容進行了公證。證據顯示415狗事件發生後,協會向社會募集善款,用於救治狗,415狗所有權歸其所有,負責415狗的救治治療費則為騰訊公司。而出示的處方箋則證明原告對415狗進行救治所花費的費用。

  爭議焦點一:治療費用的數額是否真實?

  被告之一中國小動物保護協會的代理人在庭審中認為,原告出具的處方箋是原告單方出具,並且原告對其中的數額進行了多次調整,可見醫療費的數額具有隨意性。處方箋由原告單方手寫,不能證明費用所發生的真實性,以及費用發生與415狗的關聯性。而且,415狗事件中,協會成立了專項工作小組,專門負責此事,其中樂寵控股的王仁山負責對救治415狗的治療費用進行審核確認,而後直接支付,而上述處方箋均沒有得到王某的出面確認。因此協會對其真實性和與415狗的關聯性表示質疑。不過據後來出庭的證人闡述,王某在審核治療費用一段時間後為了避嫌沒有繼續參與審核,之後協會也沒有專人再對治療費用進行審核。

  而騰訊的代理人也對原告出示的處方箋上的數額存有異議。其認為,處方為原告單方製作,在質證過程中也發現原告在處方中加雜了貓用品的單據,還有許多晚於415狗事件的單據,處方箋中寫明了日期,可以看出有些處方箋的日期為2011年的8、9月份,甚至是10月份。這些情況說明原告提供的處方箋具有很高的隨意性。而且,沒有相對應的病歷記錄、診斷證明,無法確認相關狗只是否生病,是否需要處方顯示的藥物、住院等治療。

  爭議焦點二:415狗的所有權是否為小動物保護協會所有?

  寵福鑫代理人在庭審中出示了公證書,認為在協會的官方網站上,明確顯示了協會為415狗的所有人,因此應該對415狗的治療費用承擔責任。

  對此,協會代理人在庭審中表示,415狗所有權並不屬於協會所有。2011年4月15日,小動物保護志願者在京哈高速攔截500隻狗後,經與貨主協商,由樂寵控股和上善基金會出資各半,將被攔截的狗全部買下。後上善基金會並未將狗的所有權轉移給協會。協會自始至終對上善基金會所解救的半數犬只不擁有所有權。目前協會的飼養基地僅擁有200隻狗,皆為樂寵籤訂協議所收養犬只。協會並非全部415狗的所有人。

  協會的代理人認為,對於415狗,協會是被動接受的,協會不是此事的發起人,也不是直接的送醫人,事件發生後,是由志願者直接將415狗送至醫院,協會並不認識醫院,協會是基於公益性、被動地收容415狗。而且協會在此事的支出遠遠超出了預支,協會是非營利性組織,平時的運作完全是依賴於社會的捐款,在415狗事件中,該協會對部分犬只的收養可以說是建立在騰訊公司的承諾基礎上的。

  爭議焦點三:兩被告與動物醫院是否存在合同關係?

  2011年4月15日誌願者在京哈高速救狗後,騰訊公司副總裁孫忠懷當年4月16日就發微博稱「騰訊公司將負責這一車狗狗的後續治療和領養的經費。」與此同時,網民和媒體也對當時騰訊在某些場合對415狗作出的承諾進行了描述和報導。

  對此,騰訊代理人在庭審中表示,原告公證書中的網頁列印件內容是對當時騰訊相關公益活動的介紹和報導,屬於間接證據,在沒有其他證據佐證的情況下,不能單獨成為認定案件主要事實的依據,更不能成為認定騰訊與動物醫院服務合同成立的依據。其報導的騰訊公司工作人員表述內容不能準確反映當時的情況,僅憑這些網民、媒體的描述報導不能認定案件事實。

  騰訊代理人認為,騰訊公司在前期已向協會支付了50萬元的救治款,而對目前狗的數量、救助費、今後的費用等都不清楚。而且騰訊捐助行為的對象是中國小動物保護協會,僅是在捐助與受助的具體對象之間進行協商,與本案所涉及的動物醫院之間沒有任何法律關係。同時也沒有包攬全部救助費用的意思表示。作為捐助方,騰訊認為其已經履行了相應的捐助義務,在媒體上的報導並不能構成是對公眾的承諾,不能構成認定事實的依據,與動物醫院沒有合同關係。

  協會也表示其並未與動物醫院籤訂服務合同。協會代理人在庭審中表示犬只解救後,協會因不具有完善的動物醫療體系,對傷病嚴重需就醫治療的犬只不具備收養條件,因此病傷犬只就由志願者分別送至各動物醫院治療。協會在415狗事件的整個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只是溝通協調、監督指導、宣傳號召的作用,並非是動物治療服務合同相對方。

  而寵福鑫代理人則認為兩被告說法並不成立。她認為,騰訊在當年所作的承諾已明確表示是對415狗的治療費用負責,已構成了合同關係,騰訊當年也因為此舉而贏得了廣大網友的讚譽,提升了聲譽。而當年也是協會將415狗送來醫院救治並且也支付了部分的治療費用。如今兩被告拒絕承擔後續的治療費用,否認合同關係實為不誠信,存在賴帳的嫌疑。

  此外,兩被告還就10家動物醫院的資質存在質疑,對救治狗的數量也表示異議。三方對案件的爭議較多。

  三方調解尚未達成共識

  昨日下午6時許,在經過了近5個小時的交鋒後三方都各持己見,因無法當庭協商調解方案,審判長宣布休庭。本案未能當庭宣判。(實習生 張曉紅)

相關焦點

  • 京哈高速救狗案審結 小動物保護協會被判付治療費
    京哈高速救狗案審結 小動物保護協會被判付治療費   「京哈高速救狗案」法院審結  小動物保護協會被判付治療費  昨天,記者從海澱法院了解到,「京哈高速救狗案」日前已經一審審結。
  • 京哈高速救狗案審結 動物保護協會被判支付治療費
    新華網北京7月9日電(記者 塗銘)記者9日獲悉,北京市海澱區法院日前審結「京哈高速救狗案」,中國小動物保護協會被判給付動物醫院治療費6.4萬餘元。  2011年4月15日,小動物保護志願者們在北京市通州區京哈高速主路上截獲救助了500條流浪狗。
  • 「京哈高速救狗案」法院審結
    昨天,記者從海澱法院了解到,「京哈高速救狗案」日前已經一審審結。中國小動物保護協會被判給付北京寵福鑫動物醫院治療費6.4萬餘元。2011年4月15日,小動物保護志願者們在京哈高速主路上截獲救助了500條流浪狗。
  • 京哈高速截車救狗引官司 寵物醫院索50萬救治費
    新京報資料圖片 楊傑 攝  「志願者京哈高速截車救狗」追蹤  2011年4月15日,這對京城很多寵物愛好者來說,都是一個難以忘懷的日子。京哈高速上,經過不斷地交涉,500多隻將運走待宰的狗,被數百名自願趕到的志願者解救了下來,送往中國小動物保護協會。
  • "京哈高速攔車救狗案"開庭 救狗那些人互指缺誠信
    「京哈高速攔車救狗案」開庭寵物醫院、「中小保」、騰訊當庭激烈交鋒救狗那些人互指缺乏誠信攝影/記者袁藝  北京青年報5月15日曾經報導了「由於被拖欠50餘萬元治療費,10家收治獲救狗的動物醫院起訴中國小動物保護協會、騰訊公司」一事,昨天(28日)下午,這樁官司在海澱法院開庭。  面對這起官司中所提到的50餘萬元治療費,10家寵物醫院、中國小動物保護協會和騰訊公司的各自代理人在法庭上針鋒相對,三方互指缺乏誠信。
  • 寵物醫院訴「高速攔車救狗」動保協會和騰訊 索50萬治療費
    >距離2011年「4•15京哈高速攔車救狗」一事已經過去兩年。昨天,中國小動物保護協會的相關負責人承認該協會因為救助當年被攔截下來的500餘條流浪狗,拖欠動物醫院50多萬元救治費用。這名工作人員稱,500多隻救助狗死亡了80多隻,目前在中國小動物協會救助基地生活的有200多隻,當時被其他動物保護組織個人領養的有200多隻。而此系列案的原告之一北京寵福鑫動物醫院訴稱,該院當時共收治了6條流浪狗,治療費共計6.8萬餘元。
  • 「京哈高速救狗案」終審維持原判
    《法制晚報》消息 2011年4月15日下午,動物保護志願者在京哈高速張家灣段攔截了一輛裝滿500多隻待屠狗的大貨車。隨後志願者通過騰訊微博向社會求助。
  • 小動物協會攔車救狗後拖欠治療費 被判賠40餘萬
    原標題[小動物協會被判支付40餘萬醫藥費]「京哈高速獲救狗救治費引發官司」追蹤新京報訊 2011年4月15日,小動物保護志願者們從京哈高速截獲救助了500餘條流浪狗,因獲救小狗的救治費得不到解決
  • 李清:攔車救狗被判賠治療費的警示
    2011年4月15日,小動物保護志願者們從京哈高速截獲救助了500餘條流浪狗,因獲救小狗的救治費得不到解決,10家寵物醫院將中國小動物保護協會及騰訊公司告上法庭,索賠50餘萬。2013年7月9日,海澱法院通報已對此案作出一審判決,判令小動物協會支付40餘萬醫療費用(7月10日《新京報》)。
  • 志願者攔車救狗終有結局 小動物協會48萬買單
    事發兩年後,7家收治獲救狗的動物醫院和3名個體經營者起訴中國小動物保護協會(下稱小動物協會)和騰訊公司,要求支付拖欠的50萬元治療費。經過兩級法院的審理,昨天,一中院二審開庭維持了一審法院的判決,小動物協會需支付48萬餘元的救治費用。
  • 志願者攔車救狗終有結局 二審維持一審判決
    晨報記者 王穎/攝  2011年4月15日,300餘名動保志願者在京哈高速上將一輛裝有520隻待屠狗的貨車攔下,在出資將狗買下後,志願者們將病弱的狗送往寵物醫院救治。事發兩年後,7家收治獲救狗的動物醫院和3名個體經營者起訴中國小動物保護協會(下稱小動物協會)和騰訊公司,要求支付拖欠的50萬元治療費。
  • 京哈高速截車救狗事件及後續:小狗的今天
    京哈高速截車救狗事件及後續:小狗的今天 崔越 免責聲明:
  • 10家寵物醫院告騰訊拖欠救治費
    距離2011年「4·15京哈高速攔車救狗」一事已經過去兩年。如今由於拖欠50餘萬元治療費,10家當時收治流浪狗的動物醫院起訴中國小動物保護協會、騰訊公司。海澱法院昨天表示,該院已受理了上述10案。
  • 高速路攔車救狗案終審維持原判 三方互指缺乏誠信
    由於被拖欠50餘萬元治療費,7家收治獲救狗的動物醫院和3個個體經營者起訴中國小動物保護協會(下稱小動物協會)和騰訊公司,後一審法院判決小動物協會支付50餘萬的動物醫療費。  2011年4月15日14時,一輛開往吉林、載著500餘只待屠狗的貨車,被北京動保志願者組織攔在通州區京哈高速主路張家灣路段。志願者發騰訊微博求助,緊急召集各界愛心人士立刻行動進行幫助。隨後,騰訊公司按承諾分兩次給付小動物協會共計50萬元的被救狗治療費。  但是此後騰訊公司以小動物協會管理混亂、帳目不清為由停止向協會捐款。
  • 10家動物醫院將小動物保護協會及騰訊告上法庭
    日,京哈高速上一輛載有500餘只待宰狗的卡車被愛犬人士攔下,獲救的狗被送往各個寵物醫院救治。「高速救狗」事件已過去近兩年,近日,10家動物醫院聯名將中國小動物保護協會及騰訊公司告上法庭,索要拖欠的治療費用約50萬元。中國小動物保護協會(以下簡稱「中小保」)曾公開承諾負責救狗的相關費用,騰訊公司也曾發布過聲明,稱願意提供這批狗的醫療和安置費用,具體金額和應用將會在核定預算後正式公布。如今,這筆錢似乎成了爛尾帳。
  • 拖欠10家寵物醫院費用 小動物保護協會和騰訊被告 兩家對帳目有...
    小動物保護協會基地內,大量流浪狗等待認領攝/記者 林暉盧荻接受專訪攝/記者 李奎  「京哈高速攔車救狗事件」追蹤  2011年4月15日,志願者在京哈高速公路攔截運送小狗的車輛救下  兩年過去,因被拖欠50餘萬元治療費,10家曾參與救助的動物醫院起訴中國小動物保護協會(簡稱中小保)及騰訊公司索賠。今天下午,海澱法院將公開審理此案。  此案的兩被告在救助費用的帳目方面存在分歧,本報記者調查發現,中小保在此次「攔車救狗事件」中共欠43家動物醫院56萬元,而醫院的報帳單中竟然還有救治貓的費用。
  • 志願者在京哈高速解救500條流浪狗陷欠費尷尬
    去年4月15日,志願者們通過微博發動,從京哈高速截獲了500餘條通往死亡之路的流浪狗。事後,志願者把受傷的415條狗送往多家寵物醫院救治。這項公益活動目前竟陷欠費尷尬。昨天,10家寵物醫院與中國小動物保護協會、騰訊公司在海澱法院對簿公堂,討要治療費總計50餘萬元。
  • 高速路救狗 48萬救治費有著落
    2011年4月15日,小動物保護志願者們從京哈高速截獲救助了500條流浪狗。事後志願者將受傷的狗送往多家動物醫院進行救治。由於救助費用的問題得不到解決,十家寵物醫院將中國小動物保護協會、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起訴至法院。昨天,記者從海澱法院獲悉,法院最終判決中國小動物保護協會支付相關的治療費用。
  • 4-15京哈高速攔路截狗之後 被救狗的命運
    200多名動物保護志願者經歷15小時,在京哈高速上將一整車即將被送上餐桌的狗全部救下。營救成功後,志願者熱情高漲,然而真正的考驗,卻在喧囂之後;狗事的解決,仰賴的是人事狗,到處是狗。在東興動物醫院,幾乎每間動物病房裡都被狗佔據了。
  • 高速公路攔車救狗治療費糾紛案二審維持原判
    10月28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就高速公路攔車救狗治療費糾紛等案進行二審公開開庭審理,在徵得當事人意見後,將有關的另外九起案件合併審理。案件當庭宣判,北京一中院維持一審裁判結果,小動物保護協會需給付寵福鑫醫院等治療費共計50餘萬元。  2011年4月15日,小動物保護志願者們從京哈高速截獲救助了500條狗的新聞受到社會廣泛關注,關於事件合法合理性的討論一直沒有平息,同時未平息的還有這些狗被救治後產生的治療費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