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日語和閩南語有大量詞彙相似?閩南語是古漢語的活化石

2021-01-08 赤小豆吐槽

中國和日本隔海相望。在漫長的歷史中,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頻繁。現代日本文化對中國的現代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在相對遙遠的古代,卻恰恰相反。 中國古代由於其先進的文化,特別是在寫作方面,對周邊國家的文明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古代朝鮮,古代越南和古代日本與中國同時使用漢字。雖然朝鮮,韓國,越南等國家取消了漢字,但日語中仍有大量的漢字。可以說沒有漢字就沒有今天的日語。 正是因為日語中有大量的漢字,所以日語的出現與漢字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事實上,在將漢字引入日本之前,日本並沒有自己固有的文本,這是大多數語言學家的共識。雖然日本聲稱在將漢字引入日本之前,日本也有所謂的「歷史文字」。然而,根據研究,這種所謂的「歷史文字」無非就是平安時代的發音系統。

古代日本人第一次看到的漢字是在印章,銅鏡,武器和其他物體上的簡單字。公元4世紀,漢字系統開始大量引入日本。最初向日本人教漢語的人不是中國人,而是更接近日本的韓國人。根據日本《古事記》,在應神天皇時代,百濟學者王仁東渡日本獻《論語》和《千字文》。後來,日本人跳過韓國人,直接從中國人那裡系統地學習漢字。

到了8世紀末,日本人發明了「萬葉假名」,忽略了漢字的本義,並用漢字的發音來標記日語的方法「萬葉假名」。 「萬葉假名」的發明是日語的裡程碑。之後,日語中的漢字精簡有序地進行。所以現在我們會看到漢字和中文漢字之間存在很多差異。例如,「本」表示日語中的「書」,「新聞」表示「報紙」。

我們都知道語言是分口頭和書面的。在書面語言中,古代日語與日語完全相同,尤其是古典漢語。早期的日本文學,如大和奈良的《古事記》,《日本書紀》,《風土記》也應用了很多漢字。《古事記》的前言幾乎用中文寫成,正文部分用中文編寫。 「當天地首次發射時,高天元的眾神成為眾神之神,眾神之神。

要知道《古事記》是日本的第一部文學作品,其中包含古代日本神話,傳說,歌曲,歷史故事等。在這樣一個重要文件的前言中,漢字的使用被記錄下來,可以看出漢字對新日本人的影響有多大。 《古事記》除了在序言中使用漢字外,文中還出現了大量的漢語成語和諺語。

雖然它是用中文版寫的,但它仍然沒有涵蓋漢字對日語產生巨大影響的事實。 根據語言學家的劃分,日語屬於阿爾泰語系(有些學者認為日語不屬於任何語系)。 因此,日語和漢語在語法上有明顯的區別。在日語中,對象和補語在謂詞前面,謂詞在最後。但這並不妨礙英語口語和漢語口語之間的聯繫。現代日語的口語是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

例如,日語中使用的漢字是繁體中文字符。 另外,由於日語引入漢語主要是在隋唐時期,漢語官方方言是河洛,而河洛最完整的保存是現在的臺灣人。因此,在一些日語口語中,許多單詞的發音與臺語完全相同。

相關焦點

  • 臺灣六旬翁當兩岸閩南語「信鴿」 吟唱古詩詞
    ­  十年來,蔡金安經常往返臺灣和大陸,用閩南語吟唱的方式,當起了兩岸閩南語交流的「信鴿」。­  被閩南語文學感動致力閩南語詩詞吟唱­  頭戴草帽、吟唱詩詞聲音洪亮……昨日,記者見到了這位飽含古風古韻、精神抖擻的六旬老人。­  當記者問及為何要推廣閩南語時,蔡金安打開了話匣子。
  • 臺灣學者蔡金安:願做兩岸閩南語交流「信鴿」
    臺灣學者蔡金安11日對中新社記者表示,自己多年來往返兩岸傳授推廣閩南語古詩吟唱,就像是一隻「信鴿」。  「年輕人用閩南語吟唱唐詩宋詞,有一種別樣的韻味。」常年從事閩南語言推廣活動的蔡金安,連日來在福建泉州多所中學教授閩南語古詩吟唱。
  • 孩子你會說閩南語嗎? 專家呼籲保護閩南語傳承刻不容緩
    年輕父母講不好 不願意教孩子  「從小到大,我只跟父母說閩南語,其他場合基本都說普通話,這導致很多閩南專有的詞彙、俗語我都不會說了,只能用普通話音譯,實在音譯不了的,用普通話代替。」安溪的洪女士今年剛滿30歲,和記者交談時,已不能連貫地講閩南語,遇到某些詞彙也是用普通話替代。她用閩南語自嘲道:「雞母屎,半黑白。」
  • 兩年研究自創閩南語特色拼音 跟老黃學說閩南話
    兩年研究 創造閩南語特色拼音  家住南安溪美的老黃有一個特別的愛好——鑽研閩南語的漢字標註。兩年裡,他整理出了一疊厚厚的A4列印紙,上面有好幾百個閩南語詞彙和俗語的中文標註。  「我一直以來都喜歡研究閩南語和古漢語,閩南語為什麼不能有標準的漢字標註呢?
  • 琉球語是如何擺脫閩南語的影響,慢慢被日語所同化改造的
    根據資料記載,每當夏秋兩季起颱風後,琉球就會有很多船隻和漁民因為大風大浪的緣故,被颱風吹到閩南沿海,而我國會救濟這些漁民並在颱風結束後幫助他們返回家園。這也說明了當時往來兩地是非常方便的。從而當時的琉球語或多或少都受到了閩南語的影響。而當時閩南還有很多人移民到琉球群島,給琉球當地帶去了閩南文化。
  • 閩南語簡介
    閩南語在臺灣的傳播與河洛話的形成北宋時期,在泉州等口岸相繼設立了掌管外貿的市舶司,使泉州發展成當時國際上的著名商港,對外海線交通十分方便。在這以後,閩南地區便有不少人民,因為政治、經濟或其他因素而移民海外(包括臺灣),也因此帶去了他們的母語---閩南語。
  • 閩南語全部視頻課程和MP3教學免費下載
    閩南語全部視頻課程和MP3教學免費下載,本閩南語視頻教程包含以下:1 輕鬆學說閩南語mp3 共172分鐘,帶LRC字幕和word文檔 19.5M2 簡單閩南語會話mp3 共200句,帶word文檔 10.0M3 林氏閩南語教程mp3 共21課,帶word文檔 40.5M4 廈門話一月通mp3 約58分鐘,普通話閩南話語音對照復讀
  • 好聽的閩南語歌曲推薦 好聽的閩南語歌曲有哪些
    下面給大家推薦一些好聽的閩南語歌曲,這些經典的閩南語歌曲,也曾經傳唱一時,在閩南人家中家喻戶曉,一起來看看吧!  好聽的閩南語歌曲  1、心事誰人知(沈文程)  2、愛情一陣風(陳百潭)  3、金包銀(蔡秋鳳)  4、一支小雨傘(黃乙玲)  5、車站(蔡小虎)  6、有影無(陳雷)  7、無人熟識(張清芳)  8、浪子的心情(葉啟田
  • 「臺語」、閩南語、「臺語文學」
    某綠色「立委」甚至說;「閩」字是門裡面有一隻蟲,是侮辱臺灣。可謂數典忘祖之極。  「臺語」和閩南語之爭也是老話題,民進黨「執政」時推行母語教育,指國民黨是外來政權,數十年逼迫民眾學「國語」,小學生說母語還要受罰,成長經驗痛苦。硬性規定小學課程中加添母語教學,幾年下來虛有其表,師資和教材不到位,學習成果不佳。政黨輪替後,母語教學式微,綠色政客、媒體高聲呼喊:國民黨在去「臺灣化」。
  • 走進「小眾」音樂閩南語歌曲 原來閩南語歌曲有這麼多經典
    作為中華文化的一部分,閩南語歌曲以其獨具韻味和魅力的鄉音,還有特色的強顫音,深受閩南語地區民眾的喜愛,也讓多少人覓到了同祖、同源的親情。雖然由於語言所限,閩南語歌曲受眾不算很廣,不過這並不影響人們對這種「小眾」音樂的喜愛。
  • 小夥子閩南語「翻譯」《出師表》
    不過,這篇文章用閩南語你會怎麼去念呢?昨日在新浪微博上,有一段用閩南語譯讀的《出師表》並不是直接對照譯文讀的,但卻備受網友的追捧。 閩南語譯讀《出師表》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是《出師表》的第一句,按照字面的理解正確的譯文應該是:先帝創立的大業未完成一半卻中途去世。
  • 粵語、吳語、客家語、潮汕語、閩南語,為何廣東人對本地話更執著
    粵語、吳語、客家語、潮汕語、閩南語,為何廣東人對本地話更執著?粵語和北方/西南官話一樣,都屬於漢語。普通話屬於漢語中的官話被改造確立的標準語。北方/西南官話、吳語、贛語、客家話、粵語、閩語(按語言標準,可分為至少五類語言)等地位平等,既然北方地區日常皆用當地方言大行其道,那麼南方各語言亦當有生存的權利。
  • 沒聽過閩南語歌曲,不足以談人生
    在網絡上,這首歌起初是一種惡搞的素材,因為閩南語中的「講什麼」發音與普通話的「貢蝦米」相似,再加上大膽奔放的MV,於是被年輕人玩出了無數的花樣。但很少有人知道,這本是一首描寫舞女的歌曲,其創作者陳小雲更是20世紀80年代閩南樂壇的創作奇女子。陳小雲陳小雲年輕時和朋友合資經營一家咖啡廳,喜歡邊工作邊哼哼唱唱的她被楊清吉老師所欣賞。
  • 讀音如此相似,日語真的來自麗水古越語?
    日語某些詞彙和麗水方言讀音對照根據他們的研究成果,他們製作了一些對照表格,列舉了很多相似之處,看起來似乎還很有道理呢。由於麗水地區每個縣的都有自己的方言,要搞清楚哪些方言的詞彙和日語的詞彙讀音相近,得下苦功夫學習和收集不同的方言,作為語言方面的非專業人士,做個有心人,才能有研究成果呢!
  • 粵語是正宗古漢語?
    廣府民系文化特徵以珠江三角洲最為突出,既有古南越遺傳,更受中原漢文化哺育,又受西方文化及殖民地畸形經濟因素影響,具有多元的層次和構成因素。廣府民系由於至少從漢代開始與國外文化就有接觸交流,所以廣府民系的人民,在三大民系中最具開放性,比較易於接受外來新事物,敢於吸收、效仿和學習西方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並將傳統文化與之相互融合。
  • ...歌手獲潘瑋柏鄧紫棋點讚 一首閩南語rap《翠》驚豔「中國新說唱」
    值得一提的是,他也是今年「中國新說唱」舞臺上第一個用閩南語來說唱的歌手,得到明星潘瑋柏和鄧紫棋的青睞。  和節目裡動作犀利、台風穩健、表情冷酷的形象形成「反差萌」的是,私下裡的許凌暢稍顯害羞,笑起來就像一個鄰家大男孩。他告訴導報記者,從小學的時候開始,自己就是看著家人買回來的《海峽導報》長大的。而說起投身說唱,他直言自己是「半路出家」。
  • 關注晉江市第三屆幼兒園閩南童謠、中小學生閩南語講故事比賽 決賽...
    晉江新聞網1月11日訊  伴隨著小學高年級組獲獎名單出爐,為期2天的晉江市第三屆幼兒園閩南童謠、中小學生閩南語講故事比賽決賽正式落下帷幕。4個組別、192組選手輪番登臺,用閩南語講述動聽故事,帶來了一場與眾不同的視聽盛宴。  昨日,登上決賽舞臺的是中學組和小學高年級組。中學組參賽選手雖不多,但是個個是高手。
  • 八閩千姿:一位民間藝人的閩南語歌曲「情結」
    走進屋內,記者看到約12平方米的客廳擺放著許多音響設備和電視、電腦;四周牆上掛滿許友成與臺灣著名歌手的合影。許友成正與友人、學生泡茶閒聊。  年過半百的許友成是漳州的一位閩南語歌手,也是遠近聞名的閩南語歌曲老師。在閒談中,記者了解到,許友成早年是歌仔戲劇團演員。
  • 兩岸閩南語歌手「以歌會友」
    兩岸閩南語歌手「以歌會友」 (2/4) "← →"翻頁
  • 「瑩瑩美黛子」教大家講閩南語
    視頻截圖  海都網-海峽都市報閩南版訊 「各位親愛的父老鄉親兄弟姐妹,達給厚(閩南語,大家好)!您現在看到的是一個自拍視頻。至於為什麼拍這個視頻呢?是因為一個日本女孩子的名字——瑩瑩美黛子(閩南語,閒閒沒事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