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音如此相似,日語真的來自麗水古越語?

2021-01-08 歷史自由行

很多學日語的人發現,雖然日本使用漢字,但是日語的發音跟漢語普通話中的發音相去甚遠。如果沒有學過日語,根本就聽不懂他們說話,即使漢字的讀音也是如此。不過日語中的漢字分為訓讀和音讀。音讀是模仿中國古代不同時代或不同地方的讀音。而訓讀則是引入漢字之後,用漢字去書寫他們的固有詞彙但保持原有的讀音而已。

和族人

不過,近年來有的研究者認為:日語一些詞彙和短句的發音和浙江麗水地區(古代叫處州)的一些方言非常接近,所以他們推測日語的一些固有讀音(訓讀)是否從浙江的古越語或吳方言傳過去呢。

日語某些詞彙和麗水方言讀音對照

根據他們的研究成果,他們製作了一些對照表格,列舉了很多相似之處,看起來似乎還很有道理呢。由於麗水地區每個縣的都有自己的方言,要搞清楚哪些方言的詞彙和日語的詞彙讀音相近,得下苦功夫學習和收集不同的方言,作為語言方面的非專業人士,做個有心人,才能有研究成果呢!

你覺得這種說法有道理嗎

但是,他們的結果正確嗎?我認為非常值得商榷。

首先呢,今天的浙江人,包括麗水人,並不講古越語,其方言也不是古越語發展過來的,麗水各縣方言是漢語的一種方言(吳方言麗水小片,縉雲話屬於金瞿小片)。

先秦遺留的文獻《越人歌》,有古越語音譯和漢語意譯兩個版本,經過語言學家鄭張尚芳先生的破譯,古越語屬於侗臺語系,與泰語是同一語系,語法相同,語音相似。

這種說法真的正確嗎?

而現代浙江麗水方言則屬於漢語的吳方言,語法與古越語明顯不同,雖然對於外地人包括其它吳方言地區的人來說,晦澀難懂,但和其它吳方言語法一致,語音大體存在一一對應關係,絕大多數詞彙也是一樣的,即使極其少數獨特詞彙,也沒有什麼證據證明來自古越語(很多人連古越語語音都不了解,他們是如何斷定浙江某方言來自於古越語呢?)。所以說日語和麗水方言都受到古越語影響的說法沒有確切證據—目前語言學家基本持有這種觀點。

越女劍

前面說過日語的音讀來源於中國古代漢語讀音,如果音讀的比較接近,那是比較自然的事情,但是大部分是訓讀則是日語固有的表達方式,他們與麗水話純屬巧合。理由如下:

第一、前文所言,麗水方言非常繁多,如果說日語和中國某一種方言有語音上較多關聯,尚可以推測可能同源,如果這個詞彙和這個方言讀音相近,另一個詞彙和另一個方言讀音相近,若屬同源則不大符合語言發展規律,沒有普遍性,只是零星的語言現象,所以純屬牽強附會了。好比說英語的stone來自漢語的「石頭」一樣勉強。

說日語的日本女性

第二,日語中固有的名詞,根據現有資料應該比較古老,不可能系統性從和日本聯繫不大緊密,古代交通不便又不靠海的麗水模仿過來(況唐朝以前麗水人口非常稀少)。而日語動詞原形都是以う段結尾,如有和麗水某方言相似,純屬於巧合了。歷史上也沒有任何證據證明,古代麗水人和日本人保持過長期的密切接觸。為何日本人不引入沿海的台州人、溫州人讀音,偏偏去引進偏僻山區麗水多個不同方言的讀音呢?

第三、文中不少詞彙是音讀,卻誤作為訓讀對待,例如「寮」(其實りょう和lao相去甚遠)、こんにちは(今日は)的「今日」都是音讀。既然是音讀,都是源於古漢語,有相似之處毫不奇怪。再如てんきよほう的ほう,日語系漢字「報」字,該研究故意隱去其所對應的漢字寫法,應屬於硬傷。報和龍泉話的「賀」字真是風馬牛不相及,僅是讀音巧合而已。

相關焦點

  • 日語中那些漢字的讀音與古漢語,和你的方言相似嗎?
    日語中有很多的漢字,這些漢字有時候會給我我們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這些讀音就是漢字音讀,音讀又分為吳音、漢音、唐宋音、慣用音等,其中吳音、漢音是最常用的音讀,吳音大部分是有南北朝時期金陵地區傳入日本,漢音是唐朝時期的長安洛陽的日本留學生帶回日本,今天我們就根據古今漢字音的角度來解釋這些漢字吳音、
  • 日語初學者讀音方面注意事項(重要)
    日語五十音圖2 日語發音的節拍把握。通常在日語中一個假名即代表一個發音單元,發一個節拍的音。如:格好(かっこう) 與 加工(かこう)お婆さん(おばあさん) 與 叔母さん(おばさん)3 日語單詞音調的準確把握。日語中也有音調的高低變化,初學者首先要模仿老師的發音,同時要多聽關於單詞課文的音頻資料,借鑑模仿其發音音調。在課本單詞表中都標註了單詞的音調。
  • 為何日語有些漢字讀音會和江浙方言很像?吳音是怎麼傳到日本的?
    吳,這似乎是中國的一個地名,對的,日語中所謂的吳音就是從中國的吳地傳過去的讀音,不過傳過去的時間很早,那還是西元五至六世紀,日本大和時代(中國南朝)時期的事情,當時南朝政治中心建康(南京)周圍吳語區的漢字讀音傳到了日本,所以這種漢字音就被稱為吳音。
  • 日語中一個漢字兩個讀音,究竟是音讀還是訓讀?不要傻傻分不清
    你是否還在為日語漢字,音讀還是訓讀而煩惱,耐心看完這篇文章,音讀和訓讀其實很簡單。音讀 (おんよみ)訓讀(くんよみ)就是日本語中漢字的兩種讀音。為什麼日語中漢字有兩種讀音呢?古代中國和日本的文化交流很密切,日本人知道某樣事物怎麼讀,但不知道它怎麼寫,於是就來中國求教,中國漢字的發音和日本人認知的事物的發音不一樣,所以這才導致了一個漢字有兩個讀音。音讀(おんよみ):從文中演變而來的發音。
  • 日語中讀音最多的漢字,一個字竟有100多種讀音!
    學日語的小夥伴在背單詞時,很多人會為漢字的讀音而頭痛。日語裡的漢字讀音非常複雜,不僅有音讀和訓讀之分,而且同一個字的音讀和訓讀也有可能有好幾種,真是讓人傷腦筋。一般的漢字讀音也就2-3種,背起來還算輕鬆。
  • 學日語會影響英語發音?這是個天大的誤會
    今天和幾個小夥伴們聊天,被小夥伴們問道:「你日語學了半年,好像對你的英語好像並沒有什麼影響呀,是不是你日語學的不夠好?」我聽後一臉懵,難道學日語,一定會對我們的英語讀音產生影響嗎?接下來我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觀點。
  • 浙江人學日語,三十天就夠了
    日語中的吳音來自於南北朝時期的江南話,至今仍保留在日語的音讀系統中,這讓當代的日語和浙江話產生了某種奇妙的相似感。來自江蘇的黃建香是上海交大日語系副教授,她曾承認,在學日語時「因為出生在吳地能佔到這方面便宜而沾沾自喜」。為什麼浙江話跟日語如此相近,它們有什麼歷史淵源嗎?聽起來真的很像準確來說,「浙江話」並不是一種語言。
  • 佛山蜻蛉日語:日語和漢語的關係都有哪些?
    片假名利用漢字的偏旁部首創造的文字,比如片假名的「ア」和「イ」,分別來自於漢字的阿和伊,因為片假名來源於中國楷書,所以書寫規整,橫平豎直。最早的片假名是用於解讀漢文的輔助性記號,可以說在過去的日本,片假名對解讀漢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你所不知道的日語讀音規則,在這裡都有~
    同樣大家都知道日語中有非常多的漢語詞,這些漢字給我們這些初學者提供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不少的麻煩,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日語中漢字的讀音系統和我們的中文有些許不同,由於單詞的組合不同,會出現不同的讀音、甚至還有濁音變、長音變、促音變等諸多變化,這就讓習慣了中文表達的小夥伴非常頭疼。
  • 日語中漢字的「吳音」是什麼?為何中國的吳語會傳到日本?
    在日語中,漢字是分為兩種讀法的:音讀和訓讀,所謂音讀,指的是保留該等漢字當初傳入日本時的漢語發音;而訓讀呢,則是使用該等漢字之日本固有同義語彙的讀音。而在音讀當中,有這麼一種發音方式:吳音。
  • 日語學習快來檢測你的日語發音是否正確,每天十分鐘
    眾所周知,日語裡的『五十音』就像漢語裡的『拼音』一樣,是日語學習中最基礎的部分,也是日語發音的根基所在。五十音的發音水準,直接決定了一個人的日語口語是否清晰易懂,是否悅耳耐聽。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感受一下日語的發言吧!日語的假名分為平假名和片假名。
  • 萬萬沒想到,這些日語單詞竟然是外來語!
    學日語的小夥伴都知道日語裡面有大量的外來語單詞,大多是來自於英語,也有來自於法語、德語和其他的語言,這些單詞都是由片假名書寫的。大部分和原本的單詞發音很相近,我們很容易辨認。可是日語當中還有一些耳熟能詳的單詞,大家都認為它們是地道的日語,但其實卻是外來語單詞!今天就跟小編來看幾個例子吧。
  • 日語中「火」的各種讀音
    我是日語教學交流諮詢平臺張老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下日語中的多音字【火】的各種讀音。
  • 日語裡五個常見漢字的生僻讀音
    各位同學好,今天老師想談一談日語裡常見漢字的讀音問題。大家都知道,日語裡的漢字讀音分為音讀和訓讀兩種,但不管是哪種,讀音都不是唯一的,有些訓讀的單詞,漢字後的送假名不同,意思和讀音也不同。比如最常見的「生」,就有:生(なま)、生(い)きる、生(う)む、生(は)える等許多種讀音,前面這四個詞分別表示「生的」,「活著」,「生(孩子、蛋等)」,「生(蟲子、鏽等)」。下面老師想介紹五個特別常見的漢字的生僻讀音,據說這些詞99%的人都會讀錯,看看你認不認得吧!
  • 「日語片假名過多,太難懂」? 用批判性思維看是真的麼
    日語的片假名和批判性思維 我們觀察「Critical」和「批判」的關係可以發現,日語中外來語一律用片假名表示是有一定合理性的。由於漢字本身帶有色彩,如果把日語中本不存在的概念強行轉換為漢字,有時可能會傳遞出不正確的印象,導致出現「譯文不對」的意見。不僅如此,這種做法還有增加同音異義詞的數量,導致更易混淆和混亂的情況。
  • 餘杭,句容,無錫,江浙地名中有多少是來自「古越語」的?
    根據古代注釋,句吳與于越相同,來自相同的當地語言,不是中原雅言。,所以應該是說船在這裡擱淺,所以在此舍船登陸,而「杭」字的讀音後來也漸漸受到漢語影響,變成了「航」的讀音。 這當然不可能相信,完全就是傳說,而根據現代語言學家的考證,此名也是源于越語,「無」是發語詞,沒有實際意義,屬於敬語前綴,「錫」的原義因古越語佚亡已久,無從考證。 南方一些方言中也存在古越語的特點, 吳語中,幫母、端母念成先喉塞音,使用名詞定語後置的構詞法等語音、語法現象都來自古越語。
  • 為什麼江浙話聽起來跟日語很像?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北方人聽不懂南方方言的時候,經常評價:「聽起來像日語。」日語不少詞彙的發音確實和漢語,尤其是江浙話有點像。眾所周知,日語和漢語千年來互通有無、糾纏不清,那麼發音方面,漢語真的影響了日語嗎?這影響又有多大呢?
  • 你知道嗎,這幾個日語單詞竟有三種讀音!
    在日語中,同一個漢字詞有不同讀音的現象並不少見。比如「今日」既可以讀「きょう」又可以讀「こんにち」,都是今天的意思,後者是書面語。再比如「骨」既可以讀「ほね」又可以讀「こつ」,前者是「骨頭」,後者是「訣竅,竅門」的意思。
  • 為什麼浙江方言聽起來像日語?
    來自江蘇的黃建香是上海交大日語系副教授,她曾承認,在學日語時「因為出生在吳地能佔到這方面便宜而沾沾自喜」。為什麼浙江話跟日語如此相近,它們有什麼歷史淵源嗎? 準確來說,「浙江話」並不是一種語言。面積只有10萬平方公裡的浙江省內,同時存在著吳語、閩語、客家話、贛語、官話……多種不同的方言。
  • 想自學日語口語又想唱日語歌但苦於不會讀羅馬音標?乾貨都在這!
    日文應該算是一門和中文相似度較高的語言了,其中很多字詞都來源於中文的繁體字,所以相對於英文來說,我們學習日文更加容易上手。和我國漢語拼音不同的是,學習日語需要用到羅馬音標,相信唱過日語歌的小夥伴都看見過歌詞附帶的羅馬音標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