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小松
《紅樓夢》裡可以指實的地名不止一個,比如鼓樓,又比如興隆街,再比如東廊下,這些地名在北京舊城都能找到。興隆街還不止一處。北京西單北石虎胡同的興隆街和崇文門西側的興隆街都離曹雪芹的舊居和活動之處不遠。崇文門舊有蒜市口胡同,在磁器口東偏北處;修兩廣路,曹雪芹家道中落後隋赫德手下留情,沒有沒收曹家在蒜市口的十七間半房。通州張家灣曹家600畝地和一間當鋪也是曹寅在抄家時跟雍正匯報過的財產。通州人民認為《紅樓夢》賈璉偷娶尤二姐的「花枝巷」是張家灣的花枝巷。通州人民也認為書裡的「恆舒當」在張家灣。通州人民還認為林黛玉進京是在張家灣下的船。
《紅樓夢》地名不寫之寫卻只有一個:夏家胡同。薛蟠娶的悍婦是夏金桂;她的出身是「桂花夏家」。北京專事養花的地方是「花鄉」十八村;十八村以「夏家胡同」為核心,有明萬曆年建的花神廟一座。夏家胡同周圍有紀家廟、樊家村、郭公莊和黃土崗等地名,都屬於「十八村」。《帝京景物略》等志書都寫到出右安門西南由草橋往西,水泉豐沛,適宜種花。村人以養花為業。這裡養花的歷史起碼可以追溯到金代。金中都的西門南門其實也在左近:麗澤、豐宜(益)兩個城門至今仍然是地名。鳳凰嘴村參天的泡桐樹給人印象很深。這裡600年前是「鳳泉」,有金代城牆遺址。往西南大葆臺是一位「李姓妃子」的避暑之地。
郭公莊曾經是作家閻連科的「瓦爾登湖」。這裡曾經是京西南「世外桃源」。周圍有白盆窯村。想是製作花盆的地方。
萬泉寺的名字恐怕也與泉水相關;萬柳村那更說明這裡曾經是怎樣有綠意。方志說元代這裡是達官貴人修建別墅之所。
樊家村的地名讓人想起《啼笑因緣》裡的樊家樹。我曾經不止一次徜徉在這個略有古意的村落。
現在能在左近找到野趣的只有菜戶營南側一帶小河溝那裡了。夏家胡同不復存在。一位70歲的老者在過街橋上給我指出具體位置。說老花神廟讓小學佔了。戲臺子就是那幾棵老楊樹那兒,拆了。難得見我這樣的遊客,老人家驚訝而高興:「幫我查查,我們這兒娘娘廟什麼來頭。」夜幕裡,我只能看見東北方向的於家胡同——沒來得及拆呢。
夏家胡同等十八村花鄉種的花,由挑擔花郎運到城裡。第一熱鬧的花市在我們宣武區下斜街的「土地廟」花市。應季好花則送到宮裡去。花農的技術已經能做到十月往宮裡送牡丹芍藥。《紅樓夢》裡送宮花,看似送絹花,實際寫的就是往宮裡送鮮花。宮裡的花一個上午幾換是常情。看看《國朝宮史》之類就明白了。
玉泉營是目前往花鄉的要衝,這個地名也可以證明此地曾經有水。往東北陶然亭也是水泊之處,北京第二有名的花神廟在此地。陶然亭西北角至今有人工花圃,想是多年傳承的花藝。
陶然亭西有半步橋、鴨子橋之類的地名。白紙坊崇效寺50年前還屬於一個賞花的地方。這裡有棗樹萬株,所以又叫「棗花寺」。至今崇效小學裡存活有兩棵楸樹,據說這樹種名貴。我則更看重後院遺存的藏經閣,古色古香,很有味道。此寺清代文學家紀曉嵐、書法家翁同龢等都來過。有《青松圖》一卷題跋累累,最後一任主持把它交給民政部門,從此不知下落。
陶然亭正北琉璃廠西南有梁家園。此處也是京城500年前名園。有池亭之勝,雅人至此划船喝酒吟詩。有半山堂和疑野亭,可以西望群山。此地的水來自涼水河。河今天在我家西窗外流淌,我們這地方叫甘石橋,地在廣安門外南側。這條河走菜戶營流往亦莊。我跟住亦莊的憲奎兄說:「我住江之頭,君住江之尾……」
我在宣武歷史地圖上清晰地看見梁家園的綠地標識。明末清初,此地稍北是清初大文人孫承澤的家。至今地名還叫前孫公園、後孫公園。孫承澤是大收藏家。孫家有萬卷樓。李鴻章兄弟日後選擇孫家修建安徽會館。至今大戲樓仍存。大門的石獅子也是數百年之物無疑。清代文學家孔尚任的《桃花扇》首演是在孫家戲樓。不知跟安徽會館的戲樓是不是一回事。清朝的宣武地圖上有孔尚任在海波寺(今崇光百貨後面的海柏胡同)的「岸堂」標識。那張地圖上還沒有日後清代文學家、收藏家朱彝尊的「古藤書屋」呢。古藤書屋今存,在海波胡同拆遷的廢墟上苟延殘喘,南側還有當年某會館為紀念竹垞先生修建的「曝書亭」。今天你到嘉興,能看見朱彝尊老家的「曝書亭」,那是紀念館性質的,比北京這個幸運多了。
《中國科學報》 (2014-01-03 第15版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