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性奇柏忠孝「兩難全」:忠柏隨「忠」去,孝柏留人間

2021-01-10 源易緣

靈性奇柏忠孝「兩難全」:忠柏隨「忠」去,孝柏留人間

萬物生成皆神聖,一草一木總關情。

在前幾篇的文章中,「源易緣」為大家介紹了,河南新鄉衛輝比幹廟裡的天葬墓和無心菜。

其實,在這裡還有著其他美麗動人的傳說:兩棵明顯的奇樹,名字叫做「忠孝柏」。

「忠孝兩全」指對國家盡忠,對父母盡孝,忠和孝兩樣都做得很好。

因此亦稱作「忠孝雙全」。

傳說,商王朝的比幹長有一顆七竅玲瓏心,一心為國,對商朝忠心耿耿。

比幹既忠且慧,屢諫紂王,最後卻被紂王剖心,其死極為慘烈。

為了紀念比幹的忠心,在河南鶴壁有一座「摘星臺」,有人也稱為「摘心臺」。

上面建造一座石坊,上書「忠烈坊」三個古樸蒼勁有力。

中間石柱上刻悲壯的楹聯:「剛之忠之仁之勇之,慘也酷也悲也傷也!」。

比幹之死,感天動地,連一草一木,都為之動容。

走進比幹廟,穿過山門,就來到了忠孝柏的面前。

導遊介紹說,兩棵柏樹有著很明顯的「靈性」特徵。

山門東西古柏,一株鬱鬱蔥蔥,一株乾枯而死。

一忠柏、一孝柏,分別長在左右,所以稱之為「忠孝柏」。

據說,忠柏植於1500多年前,300多年前枯死,至今仍巍然屹立,相傳傳說它能「千年不倒,千年不朽」,象徵比幹為國盡忠,雖死猶生。

比幹是為紂王進忠而死,所以,忠柏也隨之而去。

而孝柏萬古長青,鬱鬱蔥蔥。永遠留在人間。

這兩棵奇特的柏樹,似乎也在映證人間常說的——「自古忠孝兩難全」。

(原創聲明:未經許可,禁止進行刊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如需刊載,請通過本平臺留言獲得授權。)

相關焦點

  • 自古忠孝兩難全,真的不能做到忠孝兩全嗎?
    忠孝,從古至今都是被人們所歌頌的美德,忠於國家,孝訓父母。很多人都只能做到其中一個方面,正所謂忠孝兩難全。為國家盡忠,堂前盡孝,二者往往是不可兼顧的,自古以來都是一個艱難的選擇。無數能人志士也都在忠孝二字上做不到兩全。
  • 忠孝兩難全?看看兵哥怎麼說
    但是在處理忠與孝關係的問題上,人們常常會發出這樣一句無奈的感嘆:「男兒誰不戀父母?自古忠孝兩難全。」對於軍人而言,由於職業的特殊性,更是在相當長時間裡無法在家侍奉父母。於是忠與孝似乎就是一個只能對立而無法統一的命題,有人認為盡忠就難以盡孝,盡孝則無法盡忠。上海海警支隊某艇幹部小張說:「自從穿上這身軍裝,我就知道,對於父母只能是更多的虧欠。
  • 忠孝兩難全,「疫」線上的他令人敬佩
    自古以來忠孝兩難全每一位平凡的戰「疫」英雄都默默做著最偉大的事這是職責、使命更是奉獻2020年1月24日正是大年三十,這一天,房金華同志被任命為開平市公安局指揮中心教導員,剛剛上任的他,主動請纓帶頭值班。
  • 忠孝仁義與漢代法制的建構
    忠與義的聯結是在君臣之間的權利與義務關係中確立起來的。「義合君臣」雖然也強調雙方義務的相互性,但其內涵更多的是指向臣之義,即忠。君臣關係是一種政治關係,「君臣有義」是支配國家倫理的「人的規律」,體現了君臣在具體的政治實踐中的政治理性和國家的倫理精神。通過移孝為忠的倫理運思,忠孝仁義聯結為一體,從而成為具有內在邏輯關係的倫理規範體系。
  • 忠孝兩難全,他為報父仇一夜白頭,滅了自己祖國,把君王掘墓鞭屍
    伍子胥,按照正史的評價,他是奸臣無疑,在忠孝兩難全的時代,背叛君王原本不守孝道更可恨,而伍子胥為報父仇引吳國禍害自己祖國的行為放到現在可謂是十足的漢奸。然而如今再看,他也不過是個被命運所捉弄,無法自拔的可憐人而已。
  • 火影忍者:自古忠孝兩難全,鼬神的選擇到底是對還是錯呢?
    曾經的他為了阻止宇智波一族親手殺光了自己的族人,為了保護自己的弟弟佐助,去曉當了一名臥底,真的很偉大。可能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那一份信念吧!當時真的我們很多人都不理解為什麼鼬神要這麼去做。沒有自己的小家何來保護自己的大家啊。在橙子的眼裡父母比什麼都重要,可能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吧。你們覺得當初鼬神的選擇是對還是錯呢?鼬神,無論是情商、智商還有天賦上都是極高的忍者了。
  • 我們的故事|兩難全
    2018年8月9日上午10時,王曉寧正在現場採訪拍照,電話震動了一次又一次,採訪間隙,他打開手機一看,十幾個未接電話,都是家裡人打的,他趕緊把電話回了過去,電話那頭妹妹哭著說,哥你快回來,媽不行了…… 當時,現場只去了他一名記者,沒有可以替換的人,他忍著悲痛給妹妹說——知道了。
  • 「自古忠孝難兩全」,漢朝是如何將忠誠和孝悌完美並行的?
    漢代人的忠孝  「自古忠孝難兩全」這句話是我們時常聽到甚至掛在嘴邊的一句俗語,忠與孝擁有著幾乎同樣廣泛的受眾群體,並希望我們對君王或父母抱持無上的敬意,但當這兩件事真的撞在一起,「難兩全」就成了必然的結局
  • 傳承忠孝文化 厚植清廉底蘊
    在大型電視紀錄片《守望家風》第四集「孝·忠」中,南長灘人能夠一代代在嚴酷的自然環境中生存下來,繁衍生息,有規矩和守孝道就是他們安身立命的精神香火。弘揚忠孝文化,傳承家風家訓,早已滲入他們的血脈裡,成為厚植崇德向善、遵規守紀、清廉底蘊的基礎。今年63歲的拓萬義,自小就替父親擔起了10口之家的重擔。
  • 元代社會的「孝」被賦予更深的涵義,是忠孝仁義為一體的孝道觀
    元朝建立之後,主張以孝治國,並大力宣揚忠孝仁義一體思想;此時,理學宣揚的孝道觀對人民思想控制加深,「愚孝」行為屢禁不止。種種原因致使元代盛行孝親敬老之風,孝子人數增多,《元史·孝友傳》中有言:「元以孝義聞者,蓋不乏焉。」
  • 忠孝仁義至上,文天祥的弟弟做了「叛國賊」,文天祥卻這樣說!
    忠孝仁義至上,文天祥的弟弟做了「叛國賊」,文天祥卻這樣說!中國封建社會,是忠孝仁義的社會,向來講究「儒學思想」,從上到下,全部都講「禮儀與仁義」,但是,有時候忠孝仁義,應該怎樣選擇,這是一個兩難的事情,在宋朝,文天祥的弟弟也遇到了這樣的難題,那麼他到底是怎麼選擇的呢?
  • 隸書新作忠孝傳家仁義處事對聯(每日一品第989期)
    「忠孝傳家德為本,仁義處事信當先」是一副人們喜聞樂見的修身聯,廣泛流行於民間。「忠孝仁義禮智信」從我國春秋孔子時代就提出的修身要義,至今已有幾千年歷史,它是儒家文化的核心,是中華民族的寶貴文化遺產。「忠孝仁義禮智信」中,「忠孝」是最基本的,「忠」是立國之本,「孝」是立家之本。
  • 忠孝持家遠,詩書處世長
    忠,金文(中,正而不偏)(心,情感、態度),表示態度公正,不偏私情。造字本義:形容詞,內心公正,不偏私情。"忠"=中+心,很明顯,心處於中位。忠者,德之正也。從造字可以看到,忠,存心居中,正直不偏,古以不懈於心為敬,故忠從心。"信",金文(人)(口,說話),表示開口許諾。有的金文表示用千言萬語保證。
  • 伉儷同心抗疫「忠孝兩難全」
  • 長沙望城區書堂山街道「忠孝」、「廉政」文化建設齊頭並進
    在臨時搭建的舞臺上,手語舞《感恩的心》、小品《罷席》、詩朗誦《百孝篇》、大合唱《情滿書堂山》等與黨風廉政建設、忠孝禮義文明相關節目一個接著一個,輪番亮相,贏得了臺下觀眾的陣陣掌聲。文藝匯演以生動活潑、寓教於樂的形式,傳播廉政文化,宣揚忠孝文明。    「滴水之恩湧泉報、知恩圖報不能忘、世間百恩孝為先、要記牢!」
  • 一文告訴你「仁義禮智信忠孝悌節恕勇讓」是什麼
    「仁義禮智信忠孝悌節恕勇讓」這是我們中國人幾千年來不敗於世的根本。儒家學說,儒字,就是人需,符合人性需要的學問。儒家創始人首先認為,「恥,乃人禽之別也」,在如此認識的前提下,又提出「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的治國之道。民若「無恥」,政與刑再多、再重,也難以抑制犯罪率的攀升。
  • 「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12月你好!時間都去哪了?
    回首往事,不禁要問:時間都去哪了?以前讀到蘇軾的「行香子」裡說生命的短暫如同「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還不能感同身受。到了2019年最後一個月,回頭想想,可不是嗎?時間如白駒過隙,又如敲擊石頭髮出的火光,人這一輩子,真是太快了!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忍受了太多分別的痛苦,誰知道等我回來的時候,她已經如落花般凋零了。
  • ...公僕初心 忠孝難全——記「新時代最美檢察官」木亞沙爾·麥麥提
    【榜樣力量三】公僕初心 忠孝難全——記「新時代最美檢察官」木亞沙爾·麥麥提 2020-12-17 19: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古建築裡的忠孝傳奇 嘉靖賜匾孝子 乾隆朝重建 韓世忠隱居義澗村
    央視國寶檔案專門有一集,講的就是《家在錢塘——古建築裡的忠孝傳奇》,說的就是這個孝子祠。牆上的故事畫,說的就是陳鬥龍尋找母親的故事,當時她的母親已經嫁去了江東,於是他到江西上饒,安徽廣德,淮安,寧國等地尋找,找了六年,終於在江西永豐縣禮賢鎮找到了母親。被母親回臨安,結果遇到盜賊,要殺他們一家,結果他把自己尋母的故事講了出來,感動盜賊,放了他們。他的孝行感動皇上,皇上賜匾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