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四川•記憶】林道鵬 ‖ 金沙江畔起高爐——記攀枝花市...

2021-01-10 澎湃新聞
【方志四川•記憶】林道鵬 ‖ 金沙江畔起高爐——記攀枝花市三線建設者梁才章

2020-12-09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金沙江畔起高爐

——記攀枝花市三線建設者梁才章

口述/梁才章 整理/林道鵬

梁才章

人物資料

梁才章,男,漢族,1940年11月生,四川省儀隴縣馬鞍鎮樂興鄉人。1959年入伍參軍,1964年退伍,1966年10月支援三線建設來到攀枝花,1990年7月退休。

1959年,我應徵入伍參軍,分在39軍,遼寧海城服役,1964年退役後,回到老家務農,同年8月結婚。1966年10月,攀鋼來地方招工,我響應支援國家三線建設號召,報名參加工作,10月底來到攀枝花,當年我們永樂、二龍區共招了308個,我們樂興鄉就有21個。

至今我還清楚地記得當年招工的情形。1964年8月,我與老伴許瓊芳結婚。當時還是農業社,家裡很窮,父母給我們分了一間茅草房,一遇下雨,滿屋漏,一晚上床都要挪動好多次,第二天早上起來一捏,鋪蓋棉絮還是被雨淋溼了。吃也沒得吃的,每天粗糠菜葉度日,沒有營養,人也有些浮腫,日子過得相當艱苦。當時已懷有身孕的家屬就賭氣說:「這個日子沒法過了,哪裡有招工的,你就出去,我不留你。」

機會說來就來了。1966年10月,一天我和家屬在屋後一塊地幹活,一行人從遠處晃晃悠悠地走來,帶隊的生產隊長鄭功倫顯得有些毛躁,發牢騷說:「大熱天的,去一個也不合格,再去一個還是不合格,還差一個名額到哪去找嘛。」我說:「鄭功倫,你們這是要到哪裡去?」鄭功倫說:「哎呀!還不是攀枝花(原渡口)招工的事,去了幾個都不合格,現還差一個名額,不好找喲。」我說:「哦,還差一個嗦,那你看我去要不要得。」鄭功倫打量一下我說:「是不是要去喲,要去我就把你的名字報上去了。」同時把我指給隨行招工組的人看。因我是當兵出身的,身板、氣質還行,招工組的人一看連連點頭說:「行行行,就他了。」這樣,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就出來當了攀鋼工人。

1966年10月,我告別父母、家屬和出生才4個月大的大女兒,同老鄉們一同乘車南下,途經重慶、貴陽、昆明等地,經過約7天的顛簸,才終於來到攀枝花三線建設工地。那時整個弄弄坪上空塵土飛揚,一片荒涼,四周是光禿禿的山,太陽白花花的直曬在工地,冒著股股青煙,仿佛劃一根火柴就可把空氣點燃。到十九冶報到後,單位安排我們住在密地,住房是我們自己動手蓋的席棚房,一年四季仿佛只有夏季,熱得受不了,剛來時好多人都適應不了,流鼻血,我也沒逃過此劫,吃不好,睡不好。當時,有人編順口溜說:白天槓槓壓,晚上壓槓槓,三塊石頭架口鍋,帳篷搭在山窩窩。這確實一點不假。那時條件有限,交通不便,建攀鋼那會兒,基本上是靠人肩扛背馱,儘管這樣,但幾乎每天都還是有不少的三線建設者們從祖國四面八方趕來。

攀枝花三線建設時期資料圖片(圖片來自網絡)

那時,攀鋼剛開建,攀鋼廠址——弄弄坪到處都在開挖基礎,還不具備生產條件,攀鋼就委託十九冶代培我們,學汽車修理和駕駛兩個工種。建設初期,建築工地上缺人手,十九冶看我們這批人身體素質還行,就改為學建築,把人馬拉上了建築工地。我被分配在修建攀鋼煉鐵廠1#高爐工地,參與並見證了攀鋼1#高爐從挖基礎到設備安裝再到投產出鐵全過程。

現在回想起來,那艱苦的歲月、那出鐵激動人心的時刻,至今還令人難以忘懷。我們不怕苦、不怕累、流大汗,依靠自己國家的技術、人力,硬是按期在金沙江畔建起了攀鋼第一座高爐——1#高爐。第一座高爐的建成,標誌著攀鋼「立」了起來,這給我們千萬參建者增添了莫大的鼓舞。後來,攀鋼陸續建成焦爐、煉鋼等各條工藝線,確保了1970年7月1日出鐵目標。

隊長叫吳阿培,上海人,當年他就有40多歲了。他人很好,就是大家覺得他「很摳門」。那時大家工資少,他菸癮又大,所以,幾乎沒有人能抽得到他的煙、借到過他的錢。我就例外,我不但抽到過他的煙、還借到過他的錢。事情是這樣的,1#高爐建成順利投產,凝聚了我們多少參建者的心血喲!當時沒有現在的機械化,挖基礎、混凝土攪拌、安裝設備等,大都靠人工,幹一天活下來,累得腰酸背痛,第二天渾身像散了架一樣。我那天早上確實累得直不起腰來,又有點頭昏眼花症狀,就沒有上工地幹活,躺在床上睡覺,隊長吳阿培氣衝衝地來到工棚質問我:「為啥還不上工地,工地上缺人手正吃緊。」我說:「我病了,也沒錢吃飯,餓得走路都走不起了。」他伸手摸了一下我額頭說:「是有點發燒,咋不早說呢?」就從自己兜裡掏出了皺巴巴的5元錢遞給我說:「先去吃點早飯、再上衛生所拿點藥。」自己點菸時,破例也給我發了一支。

由於家裡貧窮,生活差,大女兒出世後,她媽沒奶水,孩子身體也差,常生病,我工資少,每月都接不上扣,隊長吳阿培又借錢、糧票接濟我,讓我們家度過了那個困難時期。我很感激他,後來我們倆還成了好朋友,也不知他現在如何了?如果還健在的話,應該90多歲了吧。

後來我們轉戰東西南北,修建了像弄弄溝單身宿舍一樣的樓房以及路橋。我退休後回老家儀隴居住,後來來過幾次攀枝花,感到現在的攀枝花建設得很好、很漂亮了。

1972年,我從十九冶轉到了攀鋼接待處,先在食堂幹,後又調到南山賓館、公司機關燒生活鍋爐直到輪換。1973年,單位給了我一個遷家名額,當時,我考慮到家裡老人年齡大了,孩子又小,我收入也不多,一家人生活、孩子讀書全靠我一人支撐,怕吃不消,就把名額放棄了。後來,老婆、孩子都有點怨我,但我也是沒有辦法,才作出這樣的決定來,希望他們能理解我。

我們夫婦育有3個女,帶了1個兒子。1990年7月,我辦理了輪換,二女兒出來參加了工作,分在了攀鋼煤化工廠(原焦化廠),我回到老家後種地務農。當時退休工資才170多元,後來國家逐年都在上調,現每月有2300多元了,生活上還算行。2004年,二女兒、女婿考慮到我們年齡逐漸增大、病痛越來越多,我們老家距鄉鎮很遠,交通不便,上街、上醫院很不方便,他們商量後就在我們鎮上買了一套商品房,把我們老兩口接到了鎮上住。兒女都出去打工了,我們在家就幫著帶帶孫子、孫女。後來他們又把我們老兩口的戶口遷到了攀枝花,我們人還是在老家居住。2007年,趕上國家好政策,我又給老伴在攀枝花買了養老保險,現她每月也有1000多元養老金,我們老兩口每月加在一起有3000多元的養老金,基本上衣食無憂,這要感謝黨,感謝攀鋼!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口述:梁才章

整理:林道鵬

供稿:攀枝花市地方志辦公室

配圖:方志四川

方志四川部分圖片、音視頻來自網際網路,僅為傳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圖片、音視頻版權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方志四川•記憶】林道鵬 ‖ 金沙江畔起高爐——記攀枝花市三線建設者梁才章》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劉文傳 ‖ 楊天惠《彰明附子記》研究(中)
    原創 劉文傳 方志四川歡迎關注「方志四川」!楊天惠和他的 《彰明附子記》與歐陽修的《洛陽牡丹記》一樣,已成為中國農學史、藥學史、藥業史上的重要人物和科學文獻。《彰明附子記》因不少文字艱深及一些傳抄錯漏,內容又涉及多種學科領域,故深研者較少。今從譯文研究入手進行研究,並提出六點評議、七條討論和總結語,以期拋磚引玉。
  • 【方志四川•美食】興文美食之醪糟
    【方志四川•美食】興文美食之醪糟 2020-04-10 07: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李後強 ‖ 顓頊和嫦娥在四川的傳說研究
    四川盆地在遠古時代也是海洋,巴蜀圖語的著名符號「S」(或者「魚」),就是指海洋和水波。人類從喜馬拉雅遷徙到崑崙山再到四川盆地,在盆地創造了許多輝煌,如「資陽人」、三星堆文化、金沙遺址。「資陽人」是中國發現的第三個古人類頭骨化石,也是新中國發現的首枚古人類頭骨化石。隨其出土的,還有大批石器、骨器,特別是骨針、穿孔石珠、麂鹿角等文物。
  • 「黑山」變成花果山,金沙江畔太甜啦!
    「黑山」變成花果山,金沙江畔太甜啦!最惱人的是,乾熱的金沙江河谷,水分蒸發量大,山區植被難存活、莊稼灌溉難,當地傈僳族、彝族、傣族、苗族群眾的日子過得緊巴巴的。5年前,全縣有27個貧困村、有458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17262人。但金沙江河谷光、熱、水資源豐富,非常適宜種植芒果等熱區作物。
  • 【方志四川•工作動態】打造大熊貓立體傳播格局 服務四川立體...
    【方志四川•工作動態】《四川省志·大熊貓志》出版發行【方志四川•媒體報導】國內首部《大熊貓志》向世人展示——大熊貓那些鮮為人知的事兒【方志四川•工作動態】《四川省志·大熊貓志》出版發行被列為2月15日新華社封面要聞【方志四川•工作動態】四川省地方志辦全力推進《大熊貓圖志》編纂工作【方志四川•紀念大熊貓科學發現150周年】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專程拜訪中國科學院院士
  • 【方志四川•方言志音頻】《四川方言的來龍去脈》第30期:德陽話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說慢點,聽起打腦殼,你以為是德陽人就聽得懂的德陽話哇》(騰訊視頻)罈子裡裝上水清洗時,搖動罈子,水會在罈子裡發出「咣當咣當」的響聲,德陽人就用「涮罈子」這句話比喻開玩笑。比說如「快把東西給我拿出來,不要涮罈子了。」這句話裡的涮罈子就是開玩笑的意思。
  • 【方志四川•方言志音頻】第35期:四川方言的傳承與保護(四)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而四川方言更是因為生動、機智和幽默的特點,而受到全國甚至全世界人民的喜愛。今年熱映的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太乙真人一口川普」「四川人念不好哪吒」等話題接連登上微博熱搜。在眾多熱門影視作品中,四川方言頻頻出現,從最早的《抓壯丁》《山城棒棒軍》等,到近年的《捉妖記2》《無名之輩》,四川方言營造氛圍、刻畫人物,擔當「包袱」和「笑料」。
  • 【方志四川•溫暖的迴響——脫貧攻堅四川故事匯】陳昭敏 ‖...
    原創 陳昭敏 方志四川歡迎關注「方志四川」!同時擇優在《巴蜀史志》雜誌、四川省情網、四川機關黨建雜誌及網站,「方志四川」微信公眾號、人民號、澎湃號、頭條號、搜狐號、企鵝號刊發。為擴大傳播影響,此次徵文的優秀作品,將授權喜馬拉雅進行有聲化播講,音頻節目在喜馬拉雅平臺、方志四川電臺及有關廣播電臺播出。
  • 【方志四川•大熊貓文化】從華西壩走出的友好使者——大熊貓...
    【方志四川•大熊貓文化】從華西壩走出的友好使者——大熊貓「潘多拉」 2020-12-05 09: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方志四川•出版資訊】《四川省地方志目錄(二)》出版發行
    迎關注「方志四川」!這些書籍對於弘揚優秀巴蜀文化、樹立方志文化自信、彰顯方志價值起到了重要作用。為便於讀者全面了解這些方志成果,更為便捷地查找利用相關資源,四川省地方志辦組織編纂了《四川省地方志目錄(二)》。
  • 【方志四川•溫暖的迴響——脫貧攻堅四川故事匯】木子 ‖ 走在...
    那塊地是荒廢了多年的水田,還沒有幹透,泥巴是犟起犟起的,不成塊,粘得很。他用力一鋤挖下去,鋤頭拔不出來,土也翻不過來,大家一片鬨笑。村民們都靠攏過來,你一言我一語,勸他不要挖了,交給他們這些泥腿子就是。表面看上去,這是對下派幹部的關心,實際是對他的考驗。李松長深知,作為下派幹部,不管學歷有多高,能力有多強,來自什麼單位,村社幹部不會當然的服從。即使表面服從,內心也不會。
  • 【方志四川•生態】殷後盛 魯妮娜 ‖ 四川旋木雀:中國人獨立...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他們指出,四川旋木雀在每年的5月開始繁殖,它們的巢穴既沒有像常見的鳥巢那樣選擇在樹杈上,也沒有像啄木鳥那樣選擇在樹洞中,而是偏好選擇在高海拔的原始冷杉林枯木的裂縫中,這或許也是它們分布範圍狹窄的重要原因。築巢的材料主要是苔蘚,還包含有少量的羽毛,巢壁的上半部分則夾雜有乾枯的竹葉。在孵化小生命的過程中,雄鳥每隔6至13分鐘就要回巢給雌鳥餵食,而在孵化成功後,它們的父母共同承擔起了養育雛鳥的任務。
  • 【方志四川•方言志音頻】《四川方言的來龍去脈》第16集:宜賓話
    原創 四川省地方志辦 方志四川歡迎關注「方志四川」!更多精彩內容您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方志四川或者故事882。下期再會! 本節目取材於《四川省志•方言志》,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四川師範大學文學院語言研究所、成都故事廣播FM88.2傾力製作,聯合打造。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天上的街市——馬爾康松崗柯盤天街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天上的街市——馬爾康松崗柯盤天街 2020-09-12 09: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方志四川•傳統村落】李貴平 ‖ 姜家大院:清代豪宅的百年興衰...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這座苦撐於現代建築群之間的老院子,銘刻著一代茶商巨子前赴後繼的甘苦記憶,承載著漢藏邊茶貿易的崢嶸風骨,更蘊藏著迷亂大時代的百年風雲。 姜家大院位於滎經縣民主后街,最初由明末一徐姓土司修建,清道光年間賣與姜家先祖,幾經改建,成為川藏線名噪一時的「裕興號」茶廠,算下來有170年歷史。
  • ...央視10套今日播出中國影像方志四川卷 ‖ 西昌:絲路天燈 照亮...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CCTV-102020.1.19 15:38播出《中國影像方志》四川卷 西昌篇西昌篇 預告片絲路天燈 照亮禮義之州 禮州作為西昌首鎮,在西南絲綢之路與茶馬古道的帶動下,商貿繁榮,文化昌明。
  • 金沙江畔,一座古城的沉沒與新生
    時光定格的市景,與我記憶中二十多年前的南方小縣城並無太大差異:一條稍寬的主街,兩旁是當時還算時尚的七八層樓房。更多的是狹窄的小巷,木製的吊腳樓和板房擠向街心,坐在家門口的老人和蹦蹦跳跳的孩子,以及從院牆上或籬笆上垂下來的花朵,無不顯示出生活的寧靜,緩慢和安詳。
  • 【方志四川•傳統村落】楊奎昌 ‖ 米倉道上的農經村
    【方志四川•傳統村落】楊奎昌 ‖ 米倉道上的農經村 2020-08-12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方志四川•大熊貓文化】高富華 ‖ 愛情傳奇 子孫近百...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我的眼裡只有你」在2002年之前的每一個春天,大熊貓「新星」心中是有盼頭的……1992年春暖花開,上海動物園的帥哥大熊貓「川川」再次來到重慶動物園。
  • 【方志四川•非遺】鄭金容 ‖ 王成:小小木頭雕刻出萬千世界
    【方志四川•非遺】鄭金容 ‖ 王成:小小木頭雕刻出萬千世界 2021-01-05 08: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