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狗同為伴侶動物,愛貓趨於理性,愛狗則步入痴迷,內在原因如此

2020-05-29 珍珠島號

當前的寵物領域基本為貓和狗所佔據,當然也有把其它動物當作寵物的,但同龐大的寵物貓狗相比,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了。而在貓、狗被定性為人類的「伴侶」動物,關愛它們就是人類文明進步象徵以後,飼養這兩種動物的人群也在快速增長。與此同時,關愛流浪動物的愛心人士也在以各種形式,在對流浪於各地的無主生靈施以援手。

貓狗同為伴侶動物,愛貓趨於理性,愛狗則步入痴迷,內在原因如此

同情弱者和關愛弱小群體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從各類新聞報導中可以看出,愛心人士們不僅是為搶奪「愛心」這一美麗光環,而是在以實際行動關愛著流浪者們。因為心血來潮者是不會長此以往樂此不疲而又不求回報地堅持下去,我們承認他們的關愛行為發自於內心。至於其關愛行為能夠給養寵領域帶來多大正面影響,我們不好估判,其結果也難於預估。而廣大社會公眾如何看待他們的行為,這並不重要,但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樣自發的愛心行為,對於系統治理流浪動物問題,不會有多大效果,因為這是無奈的治標不治本。其中並不排除還會間接產生一些負面因素,如投食不領會造成流浪動物長期居於一地,給附近居民生活帶來一定影響,在此不作評判。

貓狗同為伴侶動物,愛貓趨於理性,愛狗則步入痴迷,內在原因如此

我們還是言歸正傳,把重點放在因為養寵而產生的愛貓人士與愛狗人士堪稱巨大心理差異的原因上。

在現實生活中,愛狗人士從寵物狗進入城市家庭那時起,就在對飼養寵物狗的認同上與廣大社會公眾產生了嚴重對立,這樣的說法毫不為過。相較於不養寵物的人群數量而言,養狗人群體是不成比例的,但愛狗人對社會的影響卻是不容小覷的。

而寵物狗能夠得到愛狗人的摯愛也不是沒有原因的,可以說,寵物狗以其自己的個狗魅力,從內心徹底徵服了養狗人,使其自願把它們當作家人一般的對待。在日常生活中加以無微不至的關愛,從而在感情上如同寵縱孩子一般地放縱它們的行為,這也就間接導致了在狗主人心理上徹底地傾向和認同其愛犬的行為,而置其他居民的心理感受於不顧。這也就是老話中說的誰的孩子誰不愛,多年傳統對孩子的寵溺行為,現在用在了寵物狗身上,一是從心理上顛覆了人們的傳統認知,二是從心理上不被人們所接受。但這些在愛狗人眼裡則是鹹吃蘿蔔淡操心,我的愛犬就是我的孩子,我如何去做與你們何幹?

貓狗同為伴侶動物,愛貓趨於理性,愛狗則步入痴迷,內在原因如此

於是,電梯裡人狗共乘現象發生了,公共場區寵物狗大小便出現了,驚嚇他人更成了他人的事情,我的狗不咬你,你怕者何來?為了自己的愛犬能開心快樂並享有充分的自由,最基本的狗繩也省略了。接下來就是小區裡每天看到的多是奔跑嬉戲的寵物狗們。追撲老弱、寵物狗間幹架,這樣的現象日復一日地發生,極大地挑戰著其他居民的心理承受壓力,何時是頭不知道。其間伴隨著因狗而生的各類矛盾、糾紛輪番上演,而愛狗人們重複著為愛犬維權與他人的爭鬥。這還只是普通的不文明養狗人痴迷於寵物狗而忽視其他一切的行為。更極端的愛狗人強迫他人愛狗,為狗而幹擾他人正常生活,甚至不惜挑戰法律底線的行為,大有為了愛狗而不惜與廣大社會公眾對立的態勢,更成了他們眼裡理所當然的事情。

貓狗同為伴侶動物,愛貓趨於理性,愛狗則步入痴迷,內在原因如此

愛狗人愛狗之痴迷,是導致愛狗人對狗愛之深,對意見不同者恨之切的根本原因。而狗作為自然界唯一對主人忠誠不渝的動物,它們以主人的高興與否來決定自己的行為,從而換來主人為它而不顧一切,這同樣是狗的本事,而其它動物則不具備能成為人類「伴侶」的功能。但有時主人的痴迷也會給它們引來禍端,於是小區害狗事件頻頻發生,主人痛不欲生之餘丟的卻是狗命。也有的主人在大是大非面前堅持了以自己為本,為了病毒可能由狗傳染的謠言,把愛犬拋出門外,痴迷還是自私這時就說不清了。

在此,我們還是希望養狗者能從內心作一個換位思考,在愛狗的基礎上,多考慮一下自己行為的不妥之處,儘可能地做到文明養狗。畢竟你不是生活在荒山野嶺,與人和諧方為根本。

貓狗同為伴侶動物,愛貓趨於理性,愛狗則步入痴迷,內在原因如此

對於愛貓人士,人們則多以寬容心態對之,這與其對待養狗人的態度相差很大,原因為何?根本一點則是愛貓人低調愛貓和貓也不像狗一樣會過多地幹擾到大家的正常生活。所以,同為飼養「伴侶」動物,愛貓人卻顯得很理性,而貓的生活習性也使得它長期生活在主人家裡,不用刻意外出,吃喝拉撒都於主人家中解決,即使也嚮往外部世界,頂多也只是在窗臺上曬曬太陽,同時用目光感受外面的多彩景象。

重要的是貓這種動物雖然與人類生活在一起,接受主人的恩惠,但其內心卻是心安理得,它一貫孤傲的特性,幾千年來也得到了人類的認同,雙方的關係也不存在著差異。雖然主人因愛貓才養貓,但絕不會沉溺於養貓行為中,其對貓雖有愛心,但家裡長期有隻懶洋洋的貓,至多也只是家裡多了一景和多了點生氣而已。

貓狗同為伴侶動物,愛貓趨於理性,愛狗則步入痴迷,內在原因如此

另外,幾千年來,城市中一直有貓的存在。因為過去人類物質的匱乏,加以老鼠橫行,城市及鄉村都是貓的領地,它能夠給人類帶來的貢獻就是抓鼠,而即使不能總有老鼠充飢,貓的食量也是很小的,人們養貓還是利大於弊的。人們早已經認同了貓在城市中的存在,只不過現在的城市中貓的數量似乎較過去多了一些而已。

說實話,養狗在一定程度上會使人痴迷,這是毋庸置疑的,沒有養過狗的人是沒有體會的。我養有一邊牧,養了幾個月就因工作、生活和搬家等,產生了後悔的心理,但已經近二年了,卻一直在養。所以,沒有條件或沒考慮好的人,千萬不可輕易做出養狗的決定,養了它就意味著它要和你生活一生。

貓狗同為伴侶動物,愛貓趨於理性,愛狗則步入痴迷,內在原因如此

結語:無論你是養狗還是養貓,都應該儘可能地把不影響他人放在首位,說到底還是要堅持以人為本,至於因關愛「伴侶」動物就代表了人類文明進步,你就成了愛的化身,那純屬是自欺人。正確的說法是關愛人類以外的其它物種生命,才是衡量一個民族道德的標準,而不是只關愛貓或狗,請不要堂而皇之地偷換概念了。沒有了人類,其它一切都沒有意義。

相關焦點

  • 美國是如何使狗成為「伴侶」動物的?「禁食」立法不如完善養犬法
    目前的養狗領域相對比較亂,養狗人的理念和愛狗人的行事風格不被社會公眾所接受,其中的原因大家都很清楚,在此不多敘述。但近期的禁食狗肉徵求意見稿,又掀起了關心狗的人們熱烈討論。愛狗人支持禁食,其他人群(包括不食狗肉者)則持反對意見,這部分人的佔比有七八成,他們認為不應一刀切駁奪部分公眾的飲食權利或改變二千年的習俗。
  • 為什麼要儘快出臺人類伴侶動物保護法?
    動保法經歷了從早期的反虐待法到現代的動物福利法的演進過程。迄今,全球約有一百四十個國家都制定了本國的動物保護法(動物福利法),包括同為發展中國家的越南、印度和泰國。動物保護立法是必行之事,然而我國在保護內容和程度的選擇上處於一個很尷尬的境地,處於原始性和現代性混合的階段。
  • 農業部將狗定性為伴侶動物,那六畜中少一個怎麼辦
    「伴侶動物經過長時間的進化,早就脫離了原來的生物鏈,融入了人們的生活。作為動物法體系中的一項空白,不管是從防疫角度,還是從保護和管理的角度,都急需制定一部伴侶動物的保護和管理法,以此來解決圍繞伴侶動物發生的種種社會治理問題。」新甲旦真表示。
  • 禁食伴侶動物貓狗的飲食文化進步,我們已經走出了堅定的一步!
    在我國直接禁食伴侶動物貓狗,既然有了文明德尚文化品質的光亮,就應該有得到擴展的光輝未來!從農業農村部把狗排除在《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以外,排除了狗用於家畜家禽進行管理,明確狗是作為人的情感伴侶和陪護。為此,從法律的角度說:所有供食客食用的貓狗肉及各類食用產品,全部違反《動物防疫法》和《食品安全法》。深圳市,珠海市和東莞市採取了直接立法禁食狗的形式。
  • 愛狗人士分幾種,所謂的愛狗人士被眾人討厭的內在原因
    反過來,全國各地發生無數起流浪狗咬人事件,但卻沒有一個愛狗人士站出來擔責,即使被指認後,還百般狡辯、推諉抵賴,這就是做人的道德及人品問題了。絲毫看不出其愛狗和對社會公眾負責的誠意。我們知道,韓國人和朝鮮人最愛吃狗肉,那是他們千百年來形成的習俗;德國人的法律裡規定必須善待狗並且狗不能丟棄;印度人把牛奉為神的坐騎;而西班牙專門有鬥牛的習俗,而牛被終最虐殺。
  • 愛狗人士必看:愛從取名字那天開始,生命不可任人買賣
    以上幾個問題,你若稍有遲疑,那麼你並不是一個合格的愛狗人士。看完我接下來推薦的影片,你就會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愛狗,愛從取名字的那天起。久野聽說廣島的一對夫妻,會接走全部被安樂死的貓狗,她又踏上了徵途。久野見到了大貓孤兒救援隊的會長,中谷小姐和田原先生他們現在的住戶裡有100多隻狗,600多隻貓,中谷小姐能記住每一個動物的名字。
  • 我反對為貓狗立法,為動物立法從來不是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體現
    昨天我偶然看見網友「觀注灣灣」發表了一則微頭條,意思是反對為貓狗立法。該微頭條的地址在這裡: https://www.toutiao.com/w/i1684817109222407/ 。我雖然也反對為貓狗立法,但是關注點卻在這則微頭條的留言區。因為在留言區,出現了一些錯誤的思想觀念,可以說是被西方綁架、扭曲後導致的觀念錯誤。
  • 從「吸貓」說起,為何喵星人在網絡文化中如此魔性?
    愛貓人比愛狗人更愛較真?造小就之前曾推送過多篇關於喵星人的稿件比如《 被喵星人奴役了一萬年,為何我們仍對它不離不棄? 》,再比如《 貓類簡史:三分鐘看懂喵星人是如何徵服世界的 》。而這篇稿件想要探討的是,為何喵星人在網際網路文化中如此受寵,相比之下汪星人卻顯得低調了許多。
  • 保護伴侶動物貓狗向善的文化情懷,正是為了以人為本!
    《有人說:以人為本,就是一切為了人,保護伴侶動物貓狗沒用,我是這樣認為的!》善意的人性是普世的文化,惡意的文化更是有相同之處。一個殘殺虐害伴侶動物貓狗的惡劣人,一定也會以同樣的心態對待社會和大眾。關愛動物向善的文化情懷,從國內到世界的理念是一致的,包括世界各國和地區頒布出臺《動物保護法》,以及筆者希望國內儘快頒布出臺《反虐待動物法》,正是希望要尊重人性向善的情感,拒絕人性殘忍的對待動物的惡行,這一切最終目的都是為了人,為了去愛人,去對線以人為本。
  • 一名「愛狗人士」的心路
    64歲的楊玉華是重慶一名愛狗人士。廣西玉林荔枝狗肉節期間,她和她的同伴趙阿姨從當地狗販手中以購買的方式救下137隻狗和30多隻貓,連同籠子和5天的花銷及運輸費,共4.3萬元,並全部運回重慶她的狗舍。目前,她的狗舍有600多隻貓狗。
  • 愛狗人士不被公眾認同的根本原因是其行為的兩面性
    對於動物,沒有什麼動物比狗對我們忠誠。狗是人類的忠實伴侶,狗一直在幫助人類,如工作犬、搜救犬啊,哪一個不是我們人類的幫手。請放下我們手中那些屠殺的罪惡去創建一個和諧的生物圈吧,不要再殘害狗了。這些言語是愛狗人士們常掛在嘴邊上,印在材料上進行護狗宣傳的核心部分。但如此頗具愛心的行為,為何不被廣大公眾所接受,甚至是牴觸和討厭哪?
  • 「投毒殺犬」不能推動養犬文明,「伴侶動物保護法」才能
    於是,將貓和狗作為一個物種,放在與人類這個整體的關係裡來界定,便成為必要。也就是說,伴侶動物不是某個人的伴侶,而是整個人類的伴侶。在與人類的關係上,貓和狗是任何其他動物無法比擬的。人類伴侶動物(以下簡稱伴侶動物)是狗和貓的現代概括。▌為什麼首先是貓和狗?
  • 鄭州愛狗人士聚集為貓狗祈福 抵制玉林狗肉節
    新華社發  參考消息網6月18日報導  臺媒稱,鄭州一群愛狗人士6月16日晚上,聚集在紫荊山公園,冒雨為動物貓狗等祈福,呼籲公眾向非法貓狗產業鏈說不,藉此向即將在6月22日到來的玉林狗肉節,展開反制行動。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6月17日報導,近幾年,因為反對玉林狗肉節聲浪較大,地方政府雖已取消狗肉節,但實際玉林等地殺狗、吃狗肉行為依然存在。
  • 到底應不應該禁食伴侶動物
    針對此前關注度較高的狗是否列入《目錄》,農業農村部在說明中回應,隨著人類文明進步和公眾對動物保護的關注及偏愛,狗已從傳統家畜「特化」為伴侶動物,國際上普遍不作為畜禽,我國不宜列入畜禽管理。應該將狗細化為寵物狗和普通狗,制定食用標準,檢驗標準等,而不是一禁了之。 @嗷嗷開心__一言不合就發車愛狗跟吃狗肉有什麼關係?要禁的應該是毒殺,捕殺寵物狗,補貼飼養肉食狗,而不是一刀切。
  • 狗已「特化」成伴侶動物,不宜列入畜禽管理,那六畜少一個咋辦?
    但是最近幾年經常會出現愛狗人士和吃狗肉人士之間的「戰爭」。  今年,農業農村部制定了《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徵求意見稿)》,並向公眾開放徵求關於《目錄》的意見。在針對《目錄》的說明中,農業農村部專門有提到,狗已經「特化」成伴侶動物,不宜列入畜禽管理。
  • 貓狗7歲即將步入老年期,鏟屎官應改變飼養方式,給寵物幸福晚年
    狗、貓的1歲等於我們7歲,衰老時間比人類要快得多。跟人一樣,貓狗到年老階段,身體的毛病就會愈來愈多。那麼,到底怎樣照顧年老的寵物才至合適?貓狗步入老年期在身體上又有哪些變化需要留意呢?貓狗的老化速度是人類的7至10倍,所以它們的青春比我們還要短暫,一般而言大約7歲它們就會進入老年期,而比較大型的狗狗會更加早的步入老年期,大約5歲就開始,聽到令人有點心酸。步入老年期的貓貓或狗狗,在性格、行為都會出現變化,主人若及時發現,就可以提供適當支持。1.性格變慵懶,更喜歡安靜貓、狗進入老年階段,性格隨之有顯著改變。
  • 深圳立法禁食貓狗!——反對吃貓狗的原因
    3月31日,深圳市六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次會議通過了《深圳經濟特區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條例》,至此,深圳5月1日起全面禁吃貓狗,這是全國範圍內率先規定禁止食用貓狗的法律,那麼貓狗為什麼不能吃呢?貓狗是伴侶動物,傾注了人類的情感貓狗作為寵物,長期與人相伴,和人類的關係更親密,是夥伴關係。雞鴨鵝和其他家畜相比只是作為食物來飼養,形成了畜牧關係。而貓狗寄託了人的感情,對於貓狗的主人來說,它們是家庭成員一樣的存在。
  • 陳瑋代表:建議制定伴侶動物保護法 禁虐禁食貓狗
    5月25日,陳瑋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近些年來,全球動物疫情日趨複雜,新發疫病發生風險增加。研究表明,75%的人類新發傳染病來源於動物或動物源性食品。動物的保護和管理變得前所未有的重要。陳瑋說,我國尚未制定有關動物保護和管理的一般性法律,動物法體系由野生動物法、實驗動物法、畜牧(畜禽)法等專門立法構成,伴侶動物(犬、貓)專門立法缺失。
  • 清華學者理性解答爭議問題
    2012年有位行為藝術家和一群愛狗人士到玉林以謝罪這一行為藝術形式抗議玉林狗肉節,外人才慢慢知道玉林狗肉節。當時由於新興傳播工具微博的興起,玉林狗肉節現場血淋淋的圖片被傳到網上以後,不少養狗的明星紛紛轉發,引發了大面積的憤怒和不滿,這種情緒後蔓延至網絡。鑑於網友關於狗肉節的共性問題,清華大學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所蔣勁松副教授以理性的分析,為網友一一解答這些問題。
  • 對部分愛貓愛狗人士的無奈
    但這個問題就是沒得到解決,其實想想也是自己小區裡的人養起來的,不然繁殖速度不會那麼快,經常讓它們衣食無憂的,它們肯定就愛集中待在這塊了。說到愛貓愛狗人士,本來有愛心是件好事;但真的是好事沒做到底,尾都處理好,好事變相也打折,甚至惹人厭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