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粗壯柱鏟齒象(Konobelodon robustus)(王世騏供圖)(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柱鏟齒象是一個鮮為人知的長鼻類類群, 1990年在美國首次報導。
粗壯柱鏟齒象(Konobelodon robustus)(王世騏供圖)
(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柱鏟齒象是一個鮮為人知的長鼻類類群,1990年在美國首次報導。由於其材料很少,研究者對其形態特徵認識不多,分類地位也受到爭議。2015年,來自希臘的一個研究團隊將此前歐洲和西亞的巨齒乳齒象(Mastodon grandincisivus)和阿提卡四稜齒象(Tetralophodon atticus)都歸入到柱鏟齒象之中,這一類群在舊大陸的出現才得以證實。
中國甘肅省臨夏盆地的晚中新世的地層中,發現了很多長鼻類化石,在此前的研究中,均簡單將這些材料鑑定為保德四稜齒象(Tetralophodon exoletus)。而希臘的研究成果給了研究者以重要的提示。經過深入的研究對比發現,臨夏盆地的「保德四稜齒象」實際上也應該歸入柱鏟齒象,研究者為其建立了一個新種,粗壯柱鏟齒象(Konobelodon robustus),這一最新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雜誌《地學多樣性(Geodiversitas)》2016年38卷第一期上。
該研究表明,甘肅省臨夏盆地的粗壯柱鏟齒象的時代比歐洲和美洲的種都要早,具有很多原始特徵,因此是其它兩個種的祖先類型。該研究還質疑了之前研究認為柱鏟齒象起源於鏟齒象(Platybelodon)的論斷,因為臨夏盆地柱鏟齒象下門牙中的齒柱結構非常細小,代表了齒柱結構的演化的初期階段。而鏟齒象的下門牙的齒柱結構已經發育非常完好,因此,柱鏟齒象和鏟齒象的相似的結構可能是獨立起源的,並不能代表演化上的直接聯繫。同時,該研究也給出了柱鏟齒象起源兩種可能性。一種可能是,柱鏟齒象與美洲的扁齒象(Amebelodon)是姐妹群的關係,它們的共同起源於歐亞大陸的原互稜齒象(Protanancus);第二種可能是,柱鏟齒象起源於歐亞大陸的四稜齒象(Tetralophodon)。
原標題:中國首次發現柱鏟齒象――粗壯柱鏟齒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