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滿了民間習俗與屠狗的種種爭議,位於廣西邊陲的玉林狗肉節再次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玉林狗肉市場出現拿著相機的陌生人,本地人都會將其圍住,拿出手機拍照,一位被圍住的男子拿起相機與本地人互拍。
夏至、荔枝、狗肉。
天不搭地不搭的三者,在夏至這天的玉林,融合在了一起——夏至的「荔枝狗肉節」。在爭議中,充滿各種罵聲中,愛狗人士和狗肉食客之間的民間戰爭歷經幾年仍未平息。
6月21日,玉林狗肉節如期而至。在這座被捲入爭議漩渦的城市,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看到,愛狗人士與狗肉食客間的對峙仍舊鮮明,雖然沒有了肢體碰撞,沒有了舉牌抗議示威,但爭論之聲仍充斥著在玉林大市場,在狗肉攤販們手起刀落之間,玉林人仍舊過吃著狗肉,喝著荔枝酒,過著節日,愛狗人士仍舊到處奔走呼籲著拒絕食用狗肉。
一切似乎與幾年前沒有差別,但卻又有所不同。
垌口市場裡,正在等著出售的狗肉。
狗肉節前
6月20日,距狗肉節還有最後一天。火辣的陽光炙烤著,玉林街頭悶熱難耐。
在玉林最大的狗肉交易市場——垌口市場,並沒有此前狗肉節的人聲鼎沸。狗肉攤上仍舊堆滿了已經被剝皮燒好的狗只。
商販們手起刀落,在為狗肉節做著最後的準備。
商販們很警惕,一邊切著狗肉,一邊用餘光掃射著周邊的動靜。
他們很討厭相機。
一個商販拿著刀指著一個拍攝者,附近不少商販異口同聲的大喝:不準拍!
從湖南趕來的愛狗人士鄧女士,已是第三次來玉林了。
她選擇在狗肉節的前一天來垌口市場了解情況,拍下照片後她就匆匆離開,「我不想和這些攤主有更多的正面衝突。」
在垌口市場,買狗的食客和愛狗人士漸漸歸於理性,不再有爭吵,不再有過激行為。
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在垌口市場調查發現,狗肉節前一天,買狗肉的人並不多,零零散散都是當地人。
「今年狗肉節冷清太多了。」連續5年來玉林狗肉節的梁先生告訴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如今的垌口市場已經相對規範,血腥的殺狗場面已經不見。
「前幾年來玉林狗肉節,市場裡面確實有很多活狗,很多都是直接當街屠殺,狗全部被掛起一排,看起來確實十分有衝擊力。你看,今年垌口市場已經看不到活狗被直接當街屠殺了。」梁先生說。
垌口市場的狗肉價格一般為19元左右一斤,一位攤主說狗肉節當天可能會漲價,平日裡根本賣不出幾條狗,狗肉節當天將是生意最好的一天。
垌口市場還沒有狗肉節的氣氛,但玉林的各家賓館卻早已開始為即將到來的狗肉節做著準備。
一家位於市中心的賓館工作人員告訴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去年狗肉節當天晚上賓館爆滿,甚至還不斷有遊客前來問是否有房間,今年狗肉節,玉林幾乎所有的酒店都會漲價,「對玉林這個小城市來說,很少能一下子有這麼多遊客湧入,也就是這幾年才開始的。」
愛狗人士楊曉雲今年狗肉節再次出現在玉林大市場,被本地人與媒體團團圍住。
狗肉節來了
玉林狗肉節一直在充滿爭議中陸續舉行。
2012年,狗肉節,動物保護人士片山空在狗肉攤前跪地向狗謝罪;廣元動物保護志願者杜玉鳳發聲抗議;
2014年,狗肉節,愛狗人士與食客之間發生衝突,指一名食客嘴巴處流血;這也是首次出現傷人事件。
在多年的反對和抗議聲中,玉林這座邊陲小城每年都能成為全國關注的焦點。
爭議聲中,還是不斷有食客紛至沓來。
6月21日,玉林狗肉節拉開序幕,與狗肉節前一天的冷清形成鮮明對比,6月21日的垌口市場人聲鼎沸,過往的電瓶車與行人將整個市場圍得水洩不通,狗肉攤主們與買肉的食客你來我往議價,警察在市場入口處巡邏。
垌口市場無論攤主、工作人員,還是狗肉食客都警惕著,市場裡面只要有人拿出手機試圖拍照都會被自稱是市場內的管理人員組織,並被請出去。
動保人士被攔在門外,隔著一個門,愛狗人與吃狗人兩方的對峙仍在繼續。
這樣的對峙在玉林最大的活狗買賣大市場更加鮮明。
陌生人與本地人在這裡形成了一種奇特的景觀,只要見到拿著相機出現的陌生人,圍繞在狗市的本地人都會紛紛拿出相機將來者團團圍住,一頓猛拍,一邊拍一邊高聲喊著:「來吃狗肉啊,歡迎來吃狗肉。」
許多被圍住的人也總會沉默地拿起相機與當地人互拍,一頓猛拍後,雙方又各自散去,這樣的畫面在狗肉節當天不斷重複著。
伴隨著狗肉節的關注,總會有動保人士和動保組織人員來到大市場買活狗,對於很多攤販來說這是商機,今年依舊如此,許多本地人牽著狗來帶大市場尋找買主,但卻並沒有收穫,「只看不買,那還不如不來。」一位賣狗人嘟囔著。
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注意到,今年玉林狗肉節,在現場已經看不到激動抗議的愛狗人士,但曾經被譽為「玉林愛狗英雄」的天津大媽楊曉雲仍舊出現在了玉林大市場,2014年他在廣西玉林為一隻「金毛」向狗販下跪痛哭,並在當年狗肉節時花15萬元高價買狗而引發各界關注。
2015年,她再次來到玉林大市場花錢救狗,據楊曉雲介紹,她當天花掉7000元左右買下100餘只貓狗。
今年,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曾從多方獲得的消息,今年玉林狗肉節陷入「騙捐」疑雲的楊曉雲不會前往現場,但出乎意料的是,6月21日上午,楊曉雲在兩個青年人的陪伴下再次來到了玉林大市場,只不過這次楊曉雲並沒有買狗,在市場裡被眾人團團圍住的楊曉雲告訴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由於沒有車,她今天並沒有打算買狗。
許多玉林人對楊曉雲是反感的,在楊曉雲出現的那一刻,眾多玉林本地人蜂擁而上,「你不是來救狗的嗎,怎麼不買狗。」「你就是來炒作自己的。」「你去年買的狗現在怎麼樣了,還活著嗎?」圍著楊曉雲的玉林人你一言我一語的說著。
「很多人都說我作秀,就算有人這樣說我,我還是要來。」楊曉雲罷,轉身上了一輛計程車揚長而去。
玉林一家狗肉館子牌匾上,已經將「狗」字去掉。
吃隱於市
往年狗肉節常使周邊城市的食客慕名而來,狗肉館子亦常人聲鼎沸。
可今年的情形似乎不再是奔放式的熱鬧。
多位玉林市民對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表示,狗肉節這天他們更願意選擇在家裡,或比較私密的場所吃狗肉。
「夏至三把火,荔枝一把火、米酒一把火、狗肉一把火,紅紅火火好兆頭。」玉林本地的龐先生說罷,吃了一口狗肉,再嘬了一口荔枝酒。夏至、荔枝、狗肉這三樣看似完全沒有共同點的關鍵詞,在玉林人心中卻奇妙地融合在了一起,成為紅火好兆頭的象徵。多位玉林人認為,吃狗肉是本地風俗,且吃狗肉既沒犯法也沒影響別人。
隨著玉林狗肉節的爭議,當地人也在做著讓步,吃狗肉的習慣也在發生著改變。
「在路邊大排檔裡坐著吃狗肉的人已經不像以前那麼多了,現在很多本地人都是在家裡或者在室內餐廳裡吃。」龐先生說。
記者走訪玉林街頭,除了江濱路最負盛名的狗肉館子外,其他街道上已經很難看到專門經營狗肉的餐館,許多餐館與大排檔都只是兼做狗肉。
「雖說我們玉林人吃狗肉,但也不是天天都吃,最多都一兩周才吃一次,如果只做狗肉生意,每個人才20來塊錢,我生意早垮了。」玉林江濱路上的一家大排檔老闆對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表示,許多大排檔的肉類還是以豬牛羊肉為主。
在這些大排檔的招牌中,幾乎很少有打著專做狗肉的牌子,多數將狗肉兩個字寫在很不起眼的位置或者根本沒有在牌子中寫出來,只有本地食客詢問是否有狗肉賣時,他們才會回答有。
「本地人都知道我們這些排檔裡做狗肉的,寫不寫出來都無所謂,寫出來招來些愛狗人士也很麻煩的嘛。」大排檔老闆說罷,給剛坐下的一桌本地食客端上了份狗肉鍋。
最負盛名的玉林第一家脆皮狗肉館,碩大的店名牌上「狗」字已經沒了蹤影,餐館裡依舊人聲鼎沸,餐廳外面賣荔枝的攤販吆喝著。
「如果不是有大的聚會或者遊客,本地人多是在家裡吃狗肉的。」龐先生說,如今玉林人的狗肉交易已經不再是以前粗曠赤裸的原生態樣子了。
梁先生的朋友圈內容顯示,有玉林本地人在微店上賣狗肉,也有本地人群發消息組織想吃狗肉者舉行會餐。
6月20日晚上,龐先生就參加了朋友在公司舉辦的私人聚會,聚會中的食物,荔枝與狗肉當仁不讓是主角,在龐先生看來,夏至即使是聚會吃狗肉也吃不了多少,更多的只是為了大家聚在一起熱鬧一下。
「從街頭到室內,從檯面上到臺面下,玉林這邊的人的做法實際上就是一種退讓。」龐先生認為。
動保組織
今年的玉林狗肉節激烈對峙似乎已經在慢慢降溫,不管是食客,還是愛狗者都做出了一些退讓,雖然兩方的對立仍舊鮮明,但行為更加理性克制。
亞洲動物基金相關人員對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表示,今年夏至期間他們也將會安排工作人員到現場,看看政府是否有真正切實做好食品衛生監督/動物免疫等執法工作,了解現場公眾態度等,「我們不會採取現場抗議、買狗等做法。」
「對於食用狗肉的問題,我們認為應該從兩方面著手,包括開展宣傳讓更多公眾認識到狗肉黑色產業鏈背後的問題和風險,而選擇拒絕食用貓狗,這是減少需求;另一方面是與政府溝通,推動政府執法來打擊黑色產業鏈,這是減少供給。兩方面入手來真正解決狗肉黑色產業鏈的問題。這些工作其實是不需要在夏至到現場去開展的,前期的溝通、宣傳、執法更為重要,從源頭解決問題。」亞洲動物基金相關工作人員表示。
中國小動物保護協會同樣對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表示,今年狗肉節他們也不會去當地採取激烈的手段抗議,他們正通過其他途徑去潛移默化改變玉林當地吃狗肉的習慣。
「我們才結束了伴侶動物文化展的第一站活動,我們的第一站就選在南寧,原因是考慮到南寧與玉林的地緣關係,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展覽去改變更多人對伴侶動物的看法,從意識和思想上影響大家,讓更多的人拒絕吃狗肉。」中國小動物保護協會相關工作人員說。
這兩個動物保護組織都提到了關於狗肉黑色產業鏈的問題,是他們呼籲拒絕吃狗肉的一個重要原因之一。
亞洲動物基金會在提供的一份歷時4年完成的調查報告中稱,「一路下來的調查發現,被端上餐桌的狗肉背後,其整個產業鏈中的每個環節實際上都充滿著罪惡與謊言,不但違法違規,還存在著嚴重的食品衛生安全問題,與政府倡導的社會和諧極大地背道而馳。這些含有氰化物或其他劇毒物質的狗肉流入食肆,問題嚴重,應當引起重視。
對於動物保護組織提到的狗肉安全隱患問題,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採訪的多位玉林市民表示不以為意,在他們看來,吃的多是土狗,很少有人吃寵物狗,「吃了這麼多年也沒有事啊,哪有他們說的那樣誇張,這樣說那病死的雞鴨也難免會流入市場,為什麼沒人去呼籲不吃雞鴨。」
誰是推手?
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調查發現,在玉林很多市民對於「狗肉節」的形成也不甚了解。
「從小的記憶裡,我們玉林人就有吃狗肉的習慣了,吃狗肉對我們來說就和吃雞鴨牛羊差不多,都是一種飲食習慣。」35歲的黃先生是一名土生土長的玉林人,在他看來吃狗肉是當地一直以來的習慣。
對於「荔枝狗肉節」的由來,黃先生也感到莫名的困惑,「好像是近幾年才炒起來的一個概念吧,以前也沒聽說過『狗肉節』這樣的節日。」
甚至連見多識廣的計程車司機也表示,是近三四年才知道這個節日的,「應該是攤販炒起來的吧,不過現在越來越多本地人把這天當個節日在過了,主要也是多個理由與朋友家人聚會。」
玉林「荔枝狗肉節」真的只是民間自發形成的一個節日?
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調查發現了另一種答案,據早前媒體報導,2008年的《廣西日報》就刊載,玉林為構建美食旅遊精品工程,將深度挖掘以「荔枝狗肉節、魚生節為代表的玉林傳統美食節」。
動物保護人士認為,2009年玉林主辦的美食節將「脆皮狗肉」定為金獎,是玉林狗肉節炒作的開始。
2008年玉林市編撰的《玉林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資料彙編》玉州區卷中,「荔枝狗肉節」被列入其中。當地媒體報導,文化部門不僅要申報市一級非遺,而且要向自治區申報。
但隨著越來越大的取消狗肉節的聲音,申遺也就不了了之。
在衝突最為激烈的2014年,玉林市政府6月6日發布的通告稱,市政府從未舉辦過「荔枝狗肉節」,它只存在於玉林的民俗中。
6月20日,玉林市政府的多個部門對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的詢問的狗肉節的相關問題都保持了沉默,一致的聲音是,狗肉節並非市政府舉辦,而是玉林本地風俗自發形成的。
令很多玉林人感到不解的是,一個本地的狗肉節怎麼突然就在全國出了名。
「對於玉林狗肉節來說,吃狗肉的都是本地人為主,外地來玉林的基本來自周邊市縣。玉林在廣西地理位置並不優越,從南寧到玉林要三個多小時,從廣西知名旅遊城市桂林和北海到玉林也要四五個小時,所以打狗肉節的牌,根本吸引不了遊客,所以玉林市政府不會推動這種節慶。做狗肉生意的大排檔老闆、狗販子,文化水平相對比較低,更不可能懂得炒作狗肉節來推動狗肉銷售。」已經多次來玉林狗肉節做調查的梁先生說。
受訪的多位人士認為,玉林狗肉節真正火起來,2011年是個轉折點。
那一年,有600多年歷史的浙江金華「湖頭狗肉節」迫於一些動物保護協會和愛狗人士輿論的壓力被取消。玉林狗肉節成為唯一的吃狗肉的節日,才使玉林狗肉節真正走上了風口浪尖。
「愛狗組織有了通過輿論迫使政府叫停狗肉節的先例,所以他們希望通過同樣的辦法讓玉林市政府出面叫停玉林狗肉節。」梁先生說。
不過,玉林市政府除了在狗肉節當天強化安保力量外,對外始終保持著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