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天和一個同事聊天,我建議她每天寫500字的工作小結,思考當天自己做得好的地方,做得不好的地方,還有觀察到其他同事做得好的地方,做得不好的地方,這4個方面各寫幾句話,很容易就達到500字了。然後每個月抽空翻一翻這些記錄,提醒自己注意,好的經驗要繼承和發揚,壞的毛病要注意規避。
算算看,每年除了節假日,我們有200多天的工作日(就按200天算吧),500字×200天就有10萬字的小結了。如果真的這樣總結下來,當年的成長很可能會遠超自己的預期。不信你試試看?
02
我把這段話發在朋友圈,有人留言說,人無完人,每個人特色不一樣,揚自己的長處,控制自己的短處就好了。事事要求完美的人,活的不快樂,畢竟人要快樂的工作。
看到這個留言,我本想寫一段話反駁,但打了幾個字便刪除了。對方說的也沒錯,站在她的立場上,工作是為了快樂,既然快樂,就不要給自己額外的負擔和壓力,能少做一點就少做一點。
是啊,為什麼要寫總結呢?每天做完事,清清爽爽下班去,何必多思惹人煩?
但是,平常的努力,又怎能獲得非凡的進步呢?
以前一位領導常說「總結的次數=成長的高度」,回顧十餘年的工作生涯,每當自己想偷懶的時候,在未來某個階段都會感到慌張後悔。
有時候,工作上你可以選擇偷懶,選擇降低標準,雖然你的領導未必察覺,但時間長了,你習慣了這種模式,就很難再提起勁頭去嚴格要求自己,慢慢地成為單位裡的「差不多先生」「怕麻煩小姐」。
我以為建議別人每天寫500字小結的標準過高了。後來,我把這段話發在得到App的知識城邦,前順豐集團IT高管吳曉布老師說,他大概每周寫五千到一萬字。石墨文檔的商業化中心增長總監葉舟老師說,他們團隊自己搭建了一個模板,實現了團隊工作清單化和內容的隨時調用。
你認為高不可攀的目標,也許在那些厲害的人眼裡,只不過是起跑線。
03
一位網友在得到App給我留言說:「雖然沒有寫下來,但每天下班後回家做飯時間,和老公聊工作的時候確實這麼做了。現在想來,其實能寫來更好,因為有些案例其實過了當時也就忘記了。想好好沉澱,還得是記筆記。依照您的這個建議,每日500字小結寫起來,專門建個《職場日記》,每日一記。」
在朋友圈寫東西,顧慮比較多,遇到不同觀點,你回復,就容易引起爭論,也會打擾到朋友圈裡的其他人;你不回復,別人可能認為你失了線上交流的禮儀。
但是在網絡平臺寫分享,大家彼此並不認識,更容易放開手腳談體會。
站在不同的立場,擁有不同的經歷,是沒有辦法在很多問題上取得共識的,但是也沒必要去爭論。
面對不同意見,不說服,不屈服即可。
你不必去說服別人轉變他的觀點,求同存異依然不影響合作。
你也不必屈從於別人的觀點,堅持執行自己的標準即可。
寫工作總結只是督促自己思考、幫助自己成長的一種方式,也並非萬能,只有在記錄中不斷反思自己,修正自己的思維模型、做事方法與人際交往,才能給自己更好的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