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李燦,是八開鎮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員,有幸從大學畢業後便參與到脫貧攻堅工作中。2017年6月畢業,同年11月到八開鎮人民政府工作,2018年初到擺水村駐村。在這裡,推開窗便是溪流、鳥鳴聲,環顧四周皆是青山,在這裡一待,便是三年多的時間。 自從駐村開始後,就很少回家,與家人朋友聚少離多,自己的終身大事也一直沒著落,也不怪母親一直著急。但就目前來講,要舍小家、為大家,擺水村是我第二個家,我深知自己肩負的歷史責任,不敢懈怠。
擺水村百藥灣寨全景 因為有無人撫養孤兒補助的相關政策,我有一戶原網格內農戶楊秀潔戶,已搬遷到榕江縣富民小區。由於社區人多,秀潔年齡還小奶奶年紀大了,我擔心她們不會辦理,於是便跑到社區去幫他們收集材料幫助辦理。 收集材料完之後,在與秀潔奶奶聊天談心,偶然發現牆上的獎狀貼反了,於是我便詢問:「奶奶,秀潔的獎狀怎麼貼反了呀?」奶奶回答道:「你別說了,我一個字都不認識,秀潔拿獎狀回來給我,來不及貼就回學校了,我自己貼,看半天不知道哪邊是正,哪邊是反,就貼這樣了。她們兩姐弟,多虧了你經常來幫忙,要不然都不知道怎麼辦。」 奶奶一句話把我逗笑了,他們用純樸的話語溫暖了我,我也用我熱心的行為感動了他們。我幫助楊秀潔和她的弟弟成功申請到了事實無人撫養孤兒補助,每人1000元/月。
2020年4月到富民社區看望原擺水村留守老人 去年受疫情影響,大量務工人員被困在村內,有群眾來跟我訴苦:「今年老火了,一直不能出去,幾個孩子都要張口吃飯,哪裡來錢呀。」我當時也犯愁。 後來有了「抗疫情 保送到」好政策,相關部門聯繫專列、專車,提供開工工廠信息等,積極組織務工人員返崗。我在村內積極宣傳,熱心幫助他們上報名單,一批又一批的人員安全護送出去,送他們到高鐵站,跟他們揮手告別,解決了他們的實際困難。 去年3月初的時候,村裡務工人員已經走得差不多了,晚上在村裡散步,看著只有路燈和零星幾家燈火亮著,突然覺得有些冷清。但又一想,我們村的人都是好樣的,不等不靠不要,用自己的雙手成就未來。我便心中下了個決心,你們儘管出去,我來幫你們守家,努力當好村莊守夜人。
2020年3月送擺水村外出務工人員到高鐵站 扶貧的故事還有很多,無法一一細說。從2018年到現在,我見證了擺水村新村委、衛生室、學校的建設,通組路、串戶路一一完成,危房、透風漏雨、三改系列改造,擺水村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故事仍在繼續,讓我們一起譜寫擺水村的新篇章。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郭芳霞 編輯 劉娟利 編審 王璐瑤 楊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