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做好村子的守夜人|榕江縣八開鎮擺水村駐村幹部李燦

2021-01-19 天眼新聞

我叫李燦,是八開鎮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員,有幸從大學畢業後便參與到脫貧攻堅工作中。2017年6月畢業,同年11月到八開鎮人民政府工作,2018年初到擺水村駐村。在這裡,推開窗便是溪流、鳥鳴聲,環顧四周皆是青山,在這裡一待,便是三年多的時間。  自從駐村開始後,就很少回家,與家人朋友聚少離多,自己的終身大事也一直沒著落,也不怪母親一直著急。但就目前來講,要舍小家、為大家,擺水村是我第二個家,我深知自己肩負的歷史責任,不敢懈怠。

擺水村百藥灣寨全景  因為有無人撫養孤兒補助的相關政策,我有一戶原網格內農戶楊秀潔戶,已搬遷到榕江縣富民小區。由於社區人多,秀潔年齡還小奶奶年紀大了,我擔心她們不會辦理,於是便跑到社區去幫他們收集材料幫助辦理。  收集材料完之後,在與秀潔奶奶聊天談心,偶然發現牆上的獎狀貼反了,於是我便詢問:「奶奶,秀潔的獎狀怎麼貼反了呀?」奶奶回答道:「你別說了,我一個字都不認識,秀潔拿獎狀回來給我,來不及貼就回學校了,我自己貼,看半天不知道哪邊是正,哪邊是反,就貼這樣了。她們兩姐弟,多虧了你經常來幫忙,要不然都不知道怎麼辦。」  奶奶一句話把我逗笑了,他們用純樸的話語溫暖了我,我也用我熱心的行為感動了他們。我幫助楊秀潔和她的弟弟成功申請到了事實無人撫養孤兒補助,每人1000元/月。

2020年4月到富民社區看望原擺水村留守老人  去年受疫情影響,大量務工人員被困在村內,有群眾來跟我訴苦:「今年老火了,一直不能出去,幾個孩子都要張口吃飯,哪裡來錢呀。」我當時也犯愁。  後來有了「抗疫情 保送到」好政策,相關部門聯繫專列、專車,提供開工工廠信息等,積極組織務工人員返崗。我在村內積極宣傳,熱心幫助他們上報名單,一批又一批的人員安全護送出去,送他們到高鐵站,跟他們揮手告別,解決了他們的實際困難。  去年3月初的時候,村裡務工人員已經走得差不多了,晚上在村裡散步,看著只有路燈和零星幾家燈火亮著,突然覺得有些冷清。但又一想,我們村的人都是好樣的,不等不靠不要,用自己的雙手成就未來。我便心中下了個決心,你們儘管出去,我來幫你們守家,努力當好村莊守夜人。

2020年3月送擺水村外出務工人員到高鐵站  扶貧的故事還有很多,無法一一細說。從2018年到現在,我見證了擺水村新村委、衛生室、學校的建設,通組路、串戶路一一完成,危房、透風漏雨、三改系列改造,擺水村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故事仍在繼續,讓我們一起譜寫擺水村的新篇章。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郭芳霞  編輯 劉娟利  編審 王璐瑤 楊韜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真幫實扶助脫貧|榕江縣八開鎮分懂村第一書記楊文學
    2019年6月,我的駐村工作從貴州省黔東南州榕江縣寨蒿鎮高赧村調整到八開鎮分懂村。八開鎮是榕江縣貧困發生程度深的鄉鎮,我對這個鄉鎮是非常陌生的,但憑著多年的駐村工作經驗,我一點都不畏懼。記得第一天去村裡報到時,由於不熟悉,還走了一段不少的回頭路。
  • 「我的扶貧故事」改變了群眾也改變了我丨晴隆縣紫馬鄉紫馬村駐村...
    2017年10在黨和政府號召下我被派在晴隆縣紫馬鄉紫馬村當駐村幹部,2019年7月又有了紫馬鄉紫馬村王家寨組網格員的身份。在這場脫貧攻堅任務中,我扶貧工作點點滴滴,種種經歷,所見所聞,是我人生中不可多得財富,也為我留下了人生難忘的一頁。
  • 「我的扶貧故事」為了他們臉上的笑容值得!丨正安縣和溪鎮青龍村駐...
    我叫潘成靜,今年30歲,是正安縣和溪鎮青龍村的一名普通駐村幹部,同時也是一名中共黨員,今天我向大家講講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老家在湄潭,2016年至2018年初,我在湄潭的一個村委會任副主任一職。我知道朋友是在關心我,因為當時我也同時考上了另一個非貧困縣的單位,朋友的意思是讓我好好抉擇。奔赴在村居的種植養殖場我對他說:「我已經想好,我還年輕,身體不是問題,正安離家遠,也許條件會艱苦,但這正是給自己一個鍛鍊的機會,我在湄潭開展脫貧攻堅積攢的經驗正好能發揮出來,我也相信能把工作做好。」
  • 「我的扶貧故事」從屢屢碰壁到「自來熟」丨仁懷市學孔鎮興隆村駐...
    我叫梁榮治,來自仁懷供電局,2019年七月,駐村的同事因身體原因調回單位,單位需要另外派遣駐村幹部過去。知道這個情況後,我決定向單位領導申請駐村扶貧。那時候我的孩子剛準備讀一年級,跟家裡人做通了思想工作,把孩子安排好,我來到了學孔鎮興隆村報導,開始了我一年多的扶貧之路。
  • 「我的扶貧故事」平凡堅守助脫貧丨平塘縣大塘鎮水溝村駐村幹部...
    我叫楊光新,2018年3月,根據組織安排,黔南州水務局選派我到平塘縣大塘鎮水溝村擔任駐村幹部。今年是我駐村的第三個年頭,但我感覺來這裡仿佛是昨日的事。水溝村村民以苗族為主,全村總人口420戶1961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23戶1525人。我雖也是土生土長的苗族人,但初到水溝村時,我只能聽懂當地10%的苗語,在溝通上十分困難。我想,要啃下脫貧攻堅這塊「硬骨頭」,首先必須破除語言溝通障礙壁壘。於是,我需要經常走村串戶,主動與村民溝通交流。
  • 「我的扶貧故事」力所能及去幫助困難群眾丨冊亨縣坡妹鎮尾灑村駐...
    2019年3月10日,根據工作安排,我聽從組織派遣,被派到坡妹鎮尾灑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我深知基層工作的艱辛,深知農村工作的複雜,但作為一名黨員,就應該肩負職責和使命,到黨和國家最需要的地方去。3月12日,我們一行5人奔赴尾灑村,到達駐地後,聯合召開村「兩委」、駐村幹部和下沉工作隊會議,聽取駐村幹部及村「兩委」對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開展情況匯報,當時該村已完成易地扶貧搬遷14戶,佔總任務96戶的14.58%。
  • 「我的扶貧故事」六年駐村最大的收穫就是群眾富裕的笑容丨赫章縣...
    我叫蕭開省,赫章縣松林坡鄉人民政府工作員。2019年11月,是松林坡鄉駐倮柱社區脫貧攻堅專班成員。  2014年至2019年,我在松林坡鄉塔土社區擔任駐村幹部,到村後,我走村串戶,宣傳扶貧政策,了解那些需要扶貧的農戶,為他們規劃未來的發展方向。
  • 「我的扶貧故事」村民的笑臉,是我最珍貴的駐村回憶|盤州市雙鳳鎮...
    我叫陳勇,2017年4月,根據組織安排,我到盤州市雙鳳鎮下沙溝村參與脫貧攻堅幫扶工作,有幸成為了千千萬萬駐村幹部中的一員。近三年來,通過多方努力,下沙溝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群眾生活大大改善,幸福感大大提升。
  • 「我的扶貧故事」授人魚不如授人漁丨望謨縣桑郎鎮桑郎村駐村幹部...
    我叫蒙興豔,是望謨縣桑郎鎮桑郎村駐村幹部、村治保主任。我就是土生土長的桑郎人,我駐村已有11年,對村裡情況、農戶家庭情況非常熟悉,前幾年工作經驗的積累為我在後期的脫貧攻堅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我一直堅信「授人魚不如授人漁」,於是在政策的支持下我和駐村工作對組織本村貧困勞動力進行技術培訓,為他們宣傳政策,辦培訓班,組織培訓,增加勞動技能,當我看到村裡面的老百姓學到知識、學到技能時,看著他們拿著一本一本的技能結業證書時,我比他們還激動。
  • ...故事」我與貧困戶成了「親戚」|西秀區大西橋鎮吉昌村駐村幹部...
    我叫汪靖雄,是安順市貓貓洞水庫管理所的一名專業技術幹部,2016年初由安順市水務局黨組下派到西秀區大西橋鎮吉昌村任駐村幹部。在這五年的扶貧過程中發生著許許多多的故事,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我與所包保的貧困戶馮貞福戶的故事。
  • 「我的扶貧故事」從「扶貧新兵」到「扶貧尖兵」丨錦屏縣河口鄉巖...
    我是龍松權,是錦屏縣河口鄉人社中心的一名幹部,2019年3月在巖灣村當網格員。我的網格裡有50戶人家,結對幫扶對象8戶。通過實地走訪,我得知,2015年範華銀戶被識別為貧困戶。當時他家的住房是一棟破爛木房,還用樹皮夾著住人,透風又漏雨。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夫妻」 舍「小家」為「大家」|黎平縣龍額...
    我叫陸建梅,2017年10月,加入貴州省黔東南州黎平縣龍額鎮人民政府這個大家庭。同年,遇到了我的丈夫石慶平,我們倆主要負責扶貧工作站建檔立卡管理工作。我們也是平金村和思姑村的駐村幹部。三年來,我們共同奮戰在脫貧攻堅的第一線,舍「小家」為「大家」,變身「扶貧夫妻」,以實際行動展示了龍額鎮脫貧攻堅幹部的優秀風採。參與脫貧攻堅工作以來,我們主要工作就是清理數據,配合開展各項普查、迎查工作。收到省、州、縣扶貧辦下發的各種數據報表後,我們自己先研究,然後講給各個扶貧幹部,這樣,也能為大家節省更多時間。
  • 「我的扶貧故事」當好群眾奮鬥的「牽引繩」丨從江縣丙妹鎮雍裡村...
    我叫趙榮恆,已在駐村崗位堅守了4年有餘,現任丙妹鎮雍裡村駐村幹部。時光荏苒,不知不覺,我已在雍裡駐村兩年。在駐村的時間裡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經歷了多姿多彩的故事,有些讓人無奈,有些讓人振奮,有些讓人欣慰。
  • 「我的扶貧故事」做扶貧連心人|黎平縣龍額鎮德過村駐村幹部唐紹文
    我叫唐紹文,2017年6月被組織安排到貴州省黔東南州黎平縣龍額鎮德過村駐村。德過村是龍額鎮20個深度貧困村之一,位於龍額鎮駐地東北19公裡,地處坡旁山谷,海撥430米,東抵雷洞鄉戲勞村銀南寨,西接龍額鎮亞罕村,南與廣西高培村交界,北同水口鎮滾正村毗鄰。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工作多姿彩 此生榮為扶貧人丨息烽縣鹿窩鎮...
    我叫覃志軍,是貴陽市委統戰部的一名工作人員,今年年初,我向組織申請到息烽縣鹿窩鎮馬屯村擔任第一書記,暗自下定決心要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到馬屯村後,我白天走村入戶和貧困群眾深入交談,晚上認真梳理村情民意,一周下來,走遍全村27戶84名貧困戶,他們的家庭狀況和生產生活情況我也有了清楚的了解。扶貧不僅是「天冷送棉被,過年送大米」這麼簡單的事,更需要激發內生動力,推動產業發展,幫助群眾創收。
  • 「我的扶貧故事」由「生面孔」變成「百事通」丨天柱縣石洞鎮岑卜...
    我叫劉波,現年25歲,是天柱縣石洞鎮岑卜村的一名普通駐村幹部。2019年11月,在鎮黨委政府的安排下,我被派到村裡,成為岑卜村的扶貧駐村幹部、聯絡員。身為聯絡員,我的主要接觸的是辦公室工作,負責錄入表格、錄數據信息、收發村裡報表等事項。  因為初來乍到,村裡紛繁的事務讓我常常感到手足無措,但我始終堅信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的道理,熟悉村情、民情是我開展扶貧工作的必修課。
  • 「我的扶貧故事」貧困村發生了蛻變丨大方縣八堡鄉海龍村駐村幹部...
    我叫汪磊,是畢節市大方縣文體廣電旅遊局的一名工作員,2018年3月,根據組織安排,我來到了二類貧困村八堡鄉海龍村,開始了我的駐村工作。初到海龍村,我準備首先熟悉村情、了解民意。在海龍村第一書記曾毅的帶領下,我們挨家挨戶走訪。
  • 「我的扶貧故事」幹實事、幹好事、幹成事的激情照亮了我前行的路...
    村裡的群眾們親切地叫我「母主任」,當地俗稱「大管家」。管路是魯貢鎮臨鎮的一個村,人多事雜,駐村幹部就如大家的管家一樣,大事小事都要親自參與其中。作為駐村幹部,首先發揮好調查、指導、協調、宣傳、監督等作用。駐村第一天,為了更好地開展工作,我積極物色有文化、有思想、熱心村級事業的年輕後備幹部,積極探尋適合當前形勢下的村「兩委」人選,為增強基層組織建設奠定良好的基礎。
  • 「我的扶貧故事」舍小家顧大家,一切都值得|黃平縣重安鎮五福村第...
    對全村235戶972人的貧困人口進行全覆蓋走訪,對他們情況做到心中有底;制定好脫貧方案,做好貧困戶的動態調整,做到應納盡納,應退盡退;把扶貧政策用好,把好事辦到群眾的心坎上。  我知道,駐村工作要從小事做起,每年的農忙時節都會和群眾一起活躍在田間地頭,出點力,幫點忙。
  • 「我的扶貧故事」三載風雨駐村路 一枝一葉總關情|黎平縣永從鎮高...
    我叫龍啟輝,是貴州省黔東南州黎平縣永從鎮高貢村駐村幹部。再次走進高貢村,是寬敞的柏油路,田地裡的鉤藤長勢正好,村民們正忙著收鉤藤。看著村民們幹勁越來越足,臉上的笑容越來越燦爛、生活越來越富足,眺望著全村一棟棟的房子,剛來到高貢村的景象歷歷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