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下午1:20,鳥類攝影愛好者王衛東在雲龍湖玉帶橋拍銀鷗時,驚喜地在銀鷗群裡發現了反嘴鷸!
雲龍湖過冬的銀鷗陸續飛走,在南方過冬的反嘴鷸、大雁、天鵝等冬候鳥也開始北迴路過我市,沒事時來雲龍湖轉轉,說不定就會有驚喜發現!
來了13隻反嘴鷸
「反嘴鷸來了,在玉帶橋!」10日下午,在徐州幾個攝影愛好者群裡,這條消息在鳥類攝影愛好者中迅速傳播。
王衛東是最早發現反嘴鷸的人。「中午1:20,我在我拍的銀鷗群裡發現了反嘴鷸!仔細查查,一共有13隻!我趕緊告訴了一起拍鳥的老李,老李又把消息發到群裡,緊接著不少朋友趕過來拍反嘴鷸。」王衛東說,「這批反嘴鷸是今年第一次發現,去年是3月8日來的,今年來晚了兩天。現在來的是先頭部隊,接下來陸續還會有反嘴鷸來。」
嘴巴上翹像把鏟子
反嘴鷸就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成語當中的「鷸」。它的嘴巴非常特別,長長的、彎彎的,頂端上翹,看起來像把小鏟子。這像鏟子的嘴巴,也就成為了反嘴鷸最易辨識的標誌。
跟體型較大的天鵝、鳳頭麥雞、白鸛、銀鷗相比,反嘴鷸的體型嬌小多了。「反嘴鷸的個頭,相當天銀鷗的1/3那麼大。體型特別靈巧,飛起來也就特別靈動。」張先生指著相機中拍到的反嘴鷸說,「反嘴鷸的羽毛主要是黑白兩色,黑白相間,也特別好看。」
銀鷗要走了,也有要來的
陪伴了徐州人一冬天的銀鷗,隨著天氣轉暖,最近開始北遷。在寒冷的冬日裡,很多鳥類攝影愛好者已習慣了一周來看一次銀鷗,會特意給它們帶來小泥鰍、小紅魚等可口的食物。
也正是因為有了鳥友們的餵食、徐州市民的友好呵護,雲龍湖的銀鷗不怕人,與人很親近,經常是人越多的地方,它們越會主動飛過來與人互動。
而反嘴鷸就不同
在雲龍湖只做短暫停留的它們,謹小慎微,與人保持比較遠的距離。加上體型較小,站在岸邊,肉眼幾乎看不到它們,有時只能看到一個個小黑點。
「它們不敢靠近我們,一下午了,和我們保持一百多米的距離。大多時候還躲在草叢裡,不太出來活動。」張先生說。
銀鷗們則在為北遷做準備。它們對鳥友們帶來的食物很感興趣,不時過來啄食。有些銀鷗雖然吃飽了,還調皮地抓魚、放掉、再抓。
銀鷗要走了,也有要來的其他鳥。在南方過冬的冬候鳥,最近就要陸續路過徐州。
江蘇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馮照軍教授說,反嘴鷸是過路候鳥,每年都會路過徐州。除了反嘴鷸,近期北遷的冬候鳥,個體較大的有天鵝、鳳頭麥雞、白鸛,還有幾種野鴨。春暖花開,常到雲龍湖邊走走,說不定就會與它們偶遇呢!
反嘴鷸是鶴形目反嘴鷸科反嘴鷸屬的一種腿特別長的涉水鳥。東西兩半球都有分布。生活在溼地和靠近海灣鹼性的湖裡。背部有醒目的黑色和白色標誌,腹部灰白色,體長約38~45釐米。
(資料圖片)
反嘴鷸在我國分布於新疆、青海、內蒙古、遼寧、吉林等省,越冬於西藏南部、廣東、福建和香港等南部沿海省區。遷徙期間經過河北、山東、山西、陝西、江蘇、湖南和四川等省。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