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鷸蚌相爭」的「鷸」,是什麼動物?雲龍湖現在都是它!

2021-01-08 騰訊網

3月10日下午1:20,鳥類攝影愛好者王衛東在雲龍湖玉帶橋拍銀鷗時,驚喜地在銀鷗群裡發現了反嘴鷸!

雲龍湖過冬的銀鷗陸續飛走,在南方過冬的反嘴鷸、大雁、天鵝等冬候鳥也開始北迴路過我市,沒事時來雲龍湖轉轉,說不定就會有驚喜發現!

來了13隻反嘴鷸

「反嘴鷸來了,在玉帶橋!」10日下午,在徐州幾個攝影愛好者群裡,這條消息在鳥類攝影愛好者中迅速傳播。

王衛東是最早發現反嘴鷸的人。「中午1:20,我在我拍的銀鷗群裡發現了反嘴鷸!仔細查查,一共有13隻!我趕緊告訴了一起拍鳥的老李,老李又把消息發到群裡,緊接著不少朋友趕過來拍反嘴鷸。」王衛東說,「這批反嘴鷸是今年第一次發現,去年是3月8日來的,今年來晚了兩天。現在來的是先頭部隊,接下來陸續還會有反嘴鷸來。」

嘴巴上翹像把鏟子

反嘴鷸就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成語當中的「鷸」。它的嘴巴非常特別,長長的、彎彎的,頂端上翹,看起來像把小鏟子。這像鏟子的嘴巴,也就成為了反嘴鷸最易辨識的標誌。

跟體型較大的天鵝、鳳頭麥雞、白鸛、銀鷗相比,反嘴鷸的體型嬌小多了。「反嘴鷸的個頭,相當天銀鷗的1/3那麼大。體型特別靈巧,飛起來也就特別靈動。」張先生指著相機中拍到的反嘴鷸說,「反嘴鷸的羽毛主要是黑白兩色,黑白相間,也特別好看。」

銀鷗要走了,也有要來的

陪伴了徐州人一冬天的銀鷗,隨著天氣轉暖,最近開始北遷。在寒冷的冬日裡,很多鳥類攝影愛好者已習慣了一周來看一次銀鷗,會特意給它們帶來小泥鰍、小紅魚等可口的食物。

也正是因為有了鳥友們的餵食、徐州市民的友好呵護,雲龍湖的銀鷗不怕人,與人很親近,經常是人越多的地方,它們越會主動飛過來與人互動。

而反嘴鷸就不同

在雲龍湖只做短暫停留的它們,謹小慎微,與人保持比較遠的距離。加上體型較小,站在岸邊,肉眼幾乎看不到它們,有時只能看到一個個小黑點。

「它們不敢靠近我們,一下午了,和我們保持一百多米的距離。大多時候還躲在草叢裡,不太出來活動。」張先生說。

銀鷗們則在為北遷做準備。它們對鳥友們帶來的食物很感興趣,不時過來啄食。有些銀鷗雖然吃飽了,還調皮地抓魚、放掉、再抓。

銀鷗要走了,也有要來的其他鳥。在南方過冬的冬候鳥,最近就要陸續路過徐州。

江蘇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馮照軍教授說,反嘴鷸是過路候鳥,每年都會路過徐州。除了反嘴鷸,近期北遷的冬候鳥,個體較大的有天鵝、鳳頭麥雞、白鸛,還有幾種野鴨。春暖花開,常到雲龍湖邊走走,說不定就會與它們偶遇呢!

反嘴鷸是鶴形目反嘴鷸科反嘴鷸屬的一種腿特別長的涉水鳥。東西兩半球都有分布。生活在溼地和靠近海灣鹼性的湖裡。背部有醒目的黑色和白色標誌,腹部灰白色,體長約38~45釐米。

(資料圖片)

反嘴鷸在我國分布於新疆、青海、內蒙古、遼寧、吉林等省,越冬於西藏南部、廣東、福建和香港等南部沿海省區。遷徙期間經過河北、山東、山西、陝西、江蘇、湖南和四川等省。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這就是「鷸蚌相爭」的「鷸」!反嘴鷸北回,歇腳雲龍湖!
    雲龍湖過冬的銀鷗陸續飛走,在南方過冬的反嘴鷸、大雁、天鵝等冬候鳥也開始北迴路過我市,沒事時來雲龍湖轉轉,說不定就會有驚喜發現!   來了13隻反嘴鷸 「反嘴鷸來了,在玉帶橋!」10日下午,在徐州幾個攝影愛好者群裡,這條消息在鳥類攝影愛好者中迅速傳播。
  • 長嘴鳥飛到派出所求助 它是鷸蚌相爭的那個鷸
    長嘴鳥飛到派出所求助 它是鷸蚌相爭的那個鷸 作者:王立軍 侯奕冰 2017-10-21 09:34   來源:瀋陽晚報
  • 鷸蚌相爭,不一定是漁翁得利,鷸也可以得利
    鷸是什麼,是一種鳥,一種在海邊靠吃貝類存活的鳥。沒錯就是我們鷸蚌相爭裡的主角之一。但今天要說的短片,不是講鷸蚌相爭。而是講成長。影片中的小鷸習慣了媽媽餵食,總是在巢穴裡等待著媽媽的投喂。但小鷸長大了,鷸媽媽想讓它學會自己捕食。小鷸雖然不情願,依然想依偎在媽媽懷抱裡,想著媽媽肯定會來餵自己,但是媽媽這次並沒有妥協,只在海邊等待著小鷸過來。小鷸只能跌跌撞撞的來到海邊。學著媽媽捕食花甲。
  • #五一小長假# 「鷸蚌相爭」的【鷸】是誰?假期到這裡賞鳥長知識
    您知道「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鷸」是誰嗎?您現在看到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鷸」,是一種珍貴的動物。假期去看看這些優美的水鳥吧,一定會讓您流連忘返。『鷸』也叫「黑嘴鷸」,這種小水鳥,長著黑嘿的嘴巴,可是水鳥中的大明星,因為它們有著讓人羨慕的大長腿,咱們可以叫它們「長腿姑娘」呢。黑色的翅膀搭配上白色的腹部,還有紅色的大長腿,有沒有覺得它們是那麼時尚。
  • 常州一市民撿到怪鳥,「鷸蚌相爭」故事主角「鷸」
    常州市民張先生撿到一隻小鳥,竟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丘鷸,而這種小鳥,就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中的「鷸」。丘鷸10月15日晚上9點,天寧公安分局翠竹派出所民警接到張先生報警求助稱,他在金梅花園小區內撿到一隻怪鳥,可能因為下雨的原因,鳥兒蹲在地上無法飛起來。
  • 鷸蚌相爭的「鷸」,竟然這麼美!你見過嗎?它來麗水了!
    有句典故叫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但是你知道「鷸」長什麼樣子嗎?大長腿黑白相間的羽毛細長而向上反翹的嘴是ta沒錯了!反嘴鷸主要出現在我國的東北,包括新疆、內蒙古、黑龍江、沼澤地或者是湖泊地帶,現在冬季來臨,一般南遷到廣州廣東和江西省越冬。據了解,反嘴鷸是一種腳特別長的涉水鳥,主要棲息於平原和半荒漠地區的湖泊、水塘和沼澤地帶。遷徙期間也常出現於水稻田和魚塘裡。這10來只反嘴鷸降落在雲和縣浮雲溪畔上,這也說明雲和縣生態環境、空氣品質較以往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
  • 鷸蚌相爭中的《鷸》,六分鐘獲得奧斯卡金像獎、豆瓣9.3分
    2016年,皮克斯公司拍出一部6分鐘的動畫短片《鷸》,不僅獲得奧斯卡最佳短片獎,在一向岢刻的國內評分軟體豆瓣上,也被十萬八千多人打出了9.3的高分,簡直是令人驚嘆的優秀。我們對鷸鳥的最初記憶,基本上都來源於「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寓言。
  • 鷸蚌相爭中的《鷸》,六分鐘獲得奧斯卡金像獎、豆瓣9.3分
    2016年,皮克斯公司拍出一部6分鐘的動畫短片《鷸》,不僅獲得奧斯卡最佳短片獎,在一向岢刻的國內評分軟體豆瓣上,也被十萬八千多人打出了9.3的高分,簡直是令人驚嘆的優秀。我們對鷸鳥的最初記憶,基本上都來源於「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寓言。拋去寓言的意義,我們可以從中得知鷸鳥的習性是吃海蚌的。故事中的鷸鳥正是如此。
  • 環衛工人撿到受傷怪鳥 專家:是「鷸蚌相爭」裡的鷸
    怕它死掉,環衛工買來鳥食和礦泉水,試圖餵養它,可是怪鳥不吃也不喝。無奈,環衛工只好求助於瀋陽市猛禽救助中心,專家趕到現場,辨認出這是一隻丘鷸,屬於國家三有保護動物,於是趕緊給它餵食蟲子。隨後,猛禽專家還講了一個「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故事,給孩子們上了一堂生動的科普課。9月22日,瀋陽晚報、沈報融媒記者採訪了這件事。
  • 丘鷸是一種什麼鳥?它為什麼走路像跳舞一樣?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個故事,其中蚌也就是河蚌,大家都比較熟悉,但是這個鷸許多小夥伴就有些陌生了,甚至有些人會將「鷸蚌相爭」寫成「魚蚌相爭」。那麼,鷸到底是一種什麼動物呢?今天我們就來簡單的說一下這種有些「搞笑」的動物-丘鷸(yu)。
  • 68秒丨「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鷸」你見過嗎?跟著他的鏡頭看鳥...
    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15日訊 蠣鷸鳥,俗稱「海喜鵲」,「鷸蚌相爭,漁翁得利」裡面那個「鷸」就是蠣鷸鳥。煙臺長島是山東唯一的海島縣,也是中國南北候鳥遷徙路線上最重要的棲息地之一,每年都有上百種候鳥在這片海域繁衍生息。
  • 「鷸蚌相爭」當中的「鷸」 最近成群結隊地到揚州了
    「鷸(yù)蚌( bàng)相爭,漁翁得利。」提起「鷸」,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這句話了。雖然這句話你我耳熟能詳,但在生活中,您認識鷸嗎?您見過鷸嗎?現在,好機會來了。眼下正是候鳥遷徙季,成群結隊的鷸鳥正從揚州經過。這不,就在昨天,在臨江路一處池塘,記者就「偶遇」了一群鷸鳥。
  • 沒見過鷸,你不會知道蚌有多痛
    鷸蚌相爭,是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教育中,用來啟蒙孩童的經典篇章,可謂家喻戶曉,人盡皆知。但是文化其實是有地域隔閡的,比如我以前就從來沒有見過「鷸」這種生物,因此「鷸蚌相爭」在我頭腦中屬於一個沒有直觀感受的故事,只是個「傳說」。直到2018年,在雙溪布洛溼地公園,第一次見到從北方越冬來的鷸群,真讓我大開眼界。想不到它們的嘴,居然那麼長,像刀一樣鋒利!
  • 「鷸蚌相爭」的鷸受傷被我救助,剛才成功放飛了
    昨天晚上到今天,救助了一隻大鳥,現在知道了,它叫「丘鷸」,說是「鷸蚌相爭」的主角呢!昨晚在單位值班,天氣十分寒冷,零下18度,可謂「滴水成冰」。看到這一幕,我連忙跑過去救助,心裡想,得看看它傷得怎麼樣,如果傷得嚴重,這個氣溫飛出去,很可能得凍死。我跑過去的時候,它還在地上掙扎,見我過去,本能撲稜著翅膀艱難起飛。我用兩隻手按住它,小心地捧著回到辦公室。小鳥的額頭正中心有血跡,精神也不好,但一直在掙扎。
  • 動畫短片《鷸》,六分鐘的成長故事!
    《鷸》(英文片名:《piper》)是迪士尼《海底總動員2》的暖場片段,但迪士尼隨便一出手就是驚豔呀,這部作品也是2017年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下面是由靈給大家推薦這部短片的理由。最後,這部影片的名字叫鷸(yu,四聲,鷸蚌相爭),有誰和由靈一樣,拆開後愣是沒認出來,站出來!「一千個觀眾心中一千個哈姆雷特。」這裡是由靈解讀,我們下期見。歡迎關注由靈和由靈往期的文章。
  • 豆瓣9.3超高分,奧斯卡獲獎短片《鷸 Piper》
    「鷸」這個字,你能讀出它的發音嗎? 單獨看上去這個字很陌生,但跟在成語裡面讀就郎朗上口! 跟著我一起讀:「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神奇,「鷸」這個字的發音瞬間就讀出來了!!!
  • 【雲湖泛舟】徐州雲龍湖 碧水青山 煙波浩渺
    它西連韓山,東依雲龍山,南停大山頭和珠山,原水面5.8平方公裡,陸地5.6平方公裡,與杭州西湖是姊妹湖,比杭州西湖還大,碧水青山,煙波浩渺,是徐州市璀燦的明珠。歷史典故一曰:簸箕窪。雲龍湖的《圓夢園記》碑載:「雲龍湖原為一環山負郭之窪地,其形如簸箕,故名簸箕窪。」簸箕,乃三面有幫一面缺口,百姓簸麥簸米去糠癟之粒的家庭用具。
  • 灘涂上的鴴鷸類
    在泥灘之下,同樣也是欣欣向榮:沙蠶將分泌的粘液做成了長長的蟲管,自己則藏身其中,僅漏出頭部的吻或觸手來搜尋食物;而各種雙殼貝類,如各種蛤、蟶、蚶們,用強有力的斧足將自己的身軀埋入厚厚的泥中,僅伸出出入水管來過濾水中的浮遊生物……整個泥灘,無論從表面還是到泥下,都有著動物活動的痕跡。這些動物們在鳥兒們眼中,是蛋白質的最好來源。尤其是多種涉禽,就最鍾愛這食物豐富的泥灘了。
  • 不管是人還是動物,只有經歷了成長和勇敢面對,才會變得更強
    這裡是老金侃大劇,我是老金,今天給大家帶來一部《鷸》。 很多人都聽說過鷸蚌相爭的故事,想必大家對鷸蚌相爭的故事十分的感興趣,但是一隻鷸的成長的過程也是十分的有趣,他們也會害怕,也會勇敢,終於有一天,也能夠在海面上自由自在的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