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揚民間工藝 傳承手工藝術——走進非物質文化遺產「泥泥狗」傳承...

2020-11-30 人民網

近日,我受邀參加中國文聯志願者服務團走進河南淮陽活動,隨服務團來到淮陽縣城關鎮許樓村「泥泥狗」民間大師房國富的家。房老生於1924年,是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第一代「泥泥狗」製作大師,現年93歲。他年事已高行動不便,但見我們到來他很高興,服務團每個人都拿出相機為房老和家人拍照。

房國富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淮陽泥塑「泥泥狗」從藝年齡最長者,他12歲時就隨父親捏制「泥泥狗」,至今已有81年。房國富製作的「泥泥狗」活靈活現、惟妙惟肖,可以做到三百種形態不重樣。他全憑自己的感覺,只要能想像到的,都能捏出來。由於兒子去逝,且自已年歲已大,他選擇把這項民間藝術傳承給兒媳李德蘭,現有兒媳李德蘭和孫子房文祥繼承捏制「泥泥狗」。房國富祖孫三代人捏制泥泥狗,既是傳承了民間手工藝,又改善了家庭生活的需要,而且還提高了她們的審美觀念和精神品質。

民間藝術散發出濃烈的鄉土氣息,記錄了人類文化發展的軌跡。淮陽「泥泥狗」,讓我感受到傳統民俗的魅力,使我仿佛又回到童年時代。記得小時候沒有什麼玩具,兩個小朋友就玩摔泥巴遊戲,雙方分配同等的泥巴,然後把泥巴做成碗的形狀,開始石頭剪子布決定誰先摔,贏者握住泥巴口朝下摔,泥巴碗口上方出現破口,對方就要用自己的泥巴補上這個破口,雙方經過你來我往,決定最後剩泥巴多者為勝。可見藝術源於生活、來自民間,藝術是生活的濃縮與凝練。

此次活動由中國文藝志願者協會、中國攝影家協會、河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周口市委宣傳部主辦,中國文聯攝影藝術中心、河南省攝影家協會、周口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周口市攝影家協會、淮陽縣委宣傳部等承辦。內容包括2017中國(淮陽)公益攝影展、攝影公益講座、為當地先進模範留影存照、為百家農民工拍攝全家福、為部分百歲老人拍照等一系列活動,並傳播攝影文化,與當地攝影家結對子,共同完成多項專題創作等。

中國攝影家協會分黨組成員彭文玲,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鄧維,金像獎獲得者、新華社攝影部主任費茂華,《工人日報》攝影部主任於文國,新華社高級記者郝遠徵,中國文聯攝影藝術中心主任張曉蓉,河南省文聯副巡視員、河南省攝影家協會主席劉魯豫,周口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陶濤,周口市文聯主席李澤功,周口市攝影家協會主席羅勇,淮陽縣委書記馬明超等領導和來自周口各縣市攝影家協會代表參加此次活動。受中攝協邀請,我與周口市女攝影家協會主席馬寶蘭作為中國女攝影家協會志願者,隨服務團參加2017中國文聯「送歡樂、下基層」文藝志願服務活動。呂靜波攝影報導

相關焦點

  • 嘉興餘新鎮85歲傳承人教孩子做泥貓
    7月30日,一場別開生面的非遺文化傳承活動在餘新鎮曹王村文化禮堂舉行。30多名小朋友跟父母一起參觀泥貓館,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泥貓,並在傳承人的帶領下學做泥貓,通過向村民贈送泥貓,讓更多人認識並了解泥貓,延續文化血脈。
  •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亢秀奎:一支火筆 一生傳承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亢秀奎:一支火筆 一生傳承 2020-07-09 11: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針尖上的活化石:淺析水族馬尾繡工藝的傳承與保護
    水族馬尾繡工藝的保護在2006年5月,國務院公布了首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其中就包括了水族馬尾繡。傳統的民間傳統藝術馬尾繡也因得到了國家文化的保護,得以延續。 ① 保護傳承人人創造了文化,也傳承著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是通過一代代的傳承人通過口頭,手工技藝等方法將文化傳遞至今。
  • 做泥也是在做人——紫砂世家的家風傳承
    圖: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 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 談躍偉(父親)、青年陶藝家 宜興紫砂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談文俊父親制壺已有40多個年頭,可是在那個年代,紫砂並不是「香餑餑」,有些到了工齡的年輕人一聽到要去紫砂廠做壺,很多女孩子都會哭起來,死活都不肯去,選擇做紫砂壺的很多年輕人可以說是「被逼無奈」。
  •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金屬鍛鏨技藝的傳承與發展
    金屬鍛鏨技藝的文化內涵 我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有著完整而發達的手工生產體系。手工製作涉及人類生產實踐和生活需要的各個領域,諸如雕琢、燒造、冶煉、鑄造等,燦若繁星。
  • 北京「兔兒爺」代表性傳承人——雙彥的泥彩塑之路
    北京泥彩塑,舊北京稱之為捏泥人。過去的老北京街頭到處都能看見北京泥人的影子,它基本上出現在北京街頭的大小廟會上,最有代表性的地方就是蟠桃宮、花市大街一帶,大部分老北京手藝人都在這一地區銷售自己的產品。手藝高超的就在老北京的東安市場開店。泥彩塑在那個年代很受歡迎。
  • 非物質文化遺產概念的比較與解讀
    (二)非物質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存在方式      文化遺產包括兩部分:文化和文化產物,其存在既有物質方式,也有非物質方式。文化產物,如古代建築、器具、字畫等等,固然是以物質方式存在。文化的存在方式則顯得複雜多樣。如中國的傳統文化,大部分通過書籍這一物質方式得以保留和傳承,而民歌、民間故事等則依賴眾口代代相傳而得以保留。
  • 讓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加亮麗多彩!鄭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協會成立
    今天,鄭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協會成立大會在鄭州文化館舉行。大會通過了各項議程,以無記名投票方式選舉了會長、副會長、秘書長。陳朝鋒當選為鄭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協會第一屆理事會會長。鄭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協會是由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學者、志願者和民間熱心人士、社會團體等組成的群眾性文化公益組織。協會成立後將落實「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十六字方針,在鄭州市非遺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指導下,挖掘、整理、傳承、保護和弘揚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激活非遺發展新動能,為鄭州非遺保護工作做出應有的貢獻。
  • 各地區彩塑之神秘古樸的河南泥彩塑
    點擊北運河今昔,了解更多運河故事 河南省地處中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流淌、澆灌的廣闊沃土,自古以來便是中華民族政治、經濟、文化的重心所在。河南泥彩塑玩具中的淮陽泥泥狗、濬縣泥咕咕和淮濱呢叫吹——歷經數千年傳承至今,是中原大地永不凋謝的民藝奇葩。
  • 東莞:「龍獅專題展」立體展示本土龍獅文化 傳承發揚非遺
    東莞:「龍獅專題展」立體展示本土龍獅文化 傳承發揚非遺 2014-12-31 09:07:00 導讀:12月30日,東莞市人民公園內鑼鼓喧天、人頭湧湧。在人群目光的匯聚之處,兩條綠色巨龍在女子舞龍隊的隊員揮舞下,顯得活靈活現、動感十足。
  • 為「泛亞」添彩 昆明非物質文化遺產實物展啟幕
    一個個來自民間的國家、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和藝術家,用他們平凡的雙手製作了一件件非物質文化遺產,為非遺的保護與傳承「書寫」了一段段「草根」傳奇,成為「2010滇池泛亞文化藝術節」的一大亮點。    雲南刺繡    獨具特色的文化奇葩    「現在做一副秀活,短則20天,長則半年,便宜點的也要幾百元,像我身上這套服飾要賣五六千元呢。
  • 利川這些好吃的居然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你都吃過嗎……
    >其中還有不少的美食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你知道什麼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嗎>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
  • 澳門回歸20周年丨你了解澳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這一天正是我國第6個「文化遺產日」,這一年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開始實施的第一年,活動的舉辦意義重大。此次活動也是在澳門舉辦的第一次綜合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包括展覽、演出和傳承人展示等內容。
  • 鼻通堂非物質文化遺產鼻炎老店 頑固性鼻炎首選
    近年來,隨著鼻炎患者急劇增加,越來越多鼻炎館也相繼浮出水面,湧進大眾視野,「百年傳承、中醫秘方」、「不打針、不吃藥」已成為眾多鼻炎館吸引顧客手段之一。真真假假,迷惑了眾多百姓的視線!分不清虛實!到底市面上的鼻炎館哪家是正宗非物質文化遺產,哪些是跟風炒作者呢?
  • 捏泥人畫糖畫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秀絕活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與小朋友們一同體驗民間傳統文化。孫華斌在現場為模特「私人定製」了專屬泥人,栩栩如生。楊天正現場演示糖畫的製作工藝。楊天正精心為每一位小朋友送上了一份「甜蜜」的禮物。5月27日,在聖得西輕生活系列沙龍「只為遇見「泥」——聖得西親子家庭日」活動現場,非物質文化遺產——泥人麵塑傳承人孫華斌和糖畫傳承人楊天正與家長們、小朋友們一同體驗民間傳統文化,重回記憶裡的溫暖舊時光。泥人麵塑(捏泥人)是我國古老的一門傳統民間藝術,它以泥巴陶土為主料,調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簡單工具,塑造各種形象。
  • 如何傳承"被遺忘的絕技" 有的"傳承下去非常艱難"
    從藝60多年來,他帶著馬頭琴從蒙古包走進國家級音樂殿堂——國家大劇院,走進維也納金色大廳,走進2008年北京奧運會,還走進了紐約聯合國總部大廈和紐約大學音樂學院,在他的努力下,這項原本只屬於草原的民間音樂形式,打破民族和地域局限,傳遍世界各個角落。如今,他的5萬多名弟子遍布世界各地。   2006年5月20日,蒙古族馬頭琴音樂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於都嗩吶公婆吹
    2020-08-20 18:31:49 來源: 於都發布 舉報   導讀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民族文化的精華
  • 泉州布雕傳承千年工藝 受邀為倫敦奧運會創作
    中新社泉州12月20日電 題:泉州布雕傳承千年工藝 受邀為倫敦奧運會創作  作者 蘇巧鳳  繼布雕作品《清明上河圖》獲「巴黎秋季藝術沙龍」永久收藏後,福建泉州大呈布雕藝術館日前又傳來好消息:英國倫敦奧組委邀請該館布雕大師陳榮浩以奧運理念和精神為主題,創作一幅布雕作品。  「這幅作品目前處於設計階段,對方認可的話我們就開始製作。」
  • 傳統工藝,如何將「軟實力」鍛造成「硬支撐」? | 記2019第四屆傳統...
    孫建君 |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 所謂非物質文化遺產,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人員,製作手工藝是人類的一個重要造物活動,是人類本質力量的體現,也是人類生命價值體系中的一部分,是他生命價值的體現。
  • 灘頭年畫:精緻工藝誰來傳承
    灘頭年畫《老鼠娶親》  桃紅柳綠的季節來到湖南隆回縣,走進灘頭小鎮  灘頭年畫在2006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湖南灘頭,也與天津楊柳青、江蘇桃花塢等「年畫之鄉」負有了同樣盛名。灘頭年畫的內容基本是門神、財神、五子登科、麒麟送子等傳統故事題材,是民間民俗闢邪消災、祈福求財、人丁興旺、功成名就等願望的反映,已經有300餘年的歷史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