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所研究員黃延強、副研究員楊小峰與大連理工大學副教授王新葵合作,在二氧化碳加氫合成甲酸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近日在線發表於《自然—通訊》。
二氧化碳加氫合成甲酸是一個原子經濟性反應,生成的甲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並可作為理想的液態儲氫材料。二氧化碳分子中的碳原子處於最高價態且化學性質相對惰性,對其進行有效活化是實現二氧化碳高效轉化的關鍵。
該團隊設計了一種席夫鹼修飾的納米金催化劑,利用席夫鹼基團中的氮中心與二氧化碳發生弱相互作用生成氨基甲酸鹽兩性離子,並進一步在納米金催化劑上發生加氫反應生成甲酸。實驗結果表明,不同於傳統多相催化劑的碳酸氫鹽加氫路徑,氣相二氧化碳能夠直接在席夫鹼修飾的金催化劑上加氫轉化為甲酸,在90℃、8.0兆帕反應條件下,生成甲酸的轉化數可達14470(12h)。席夫鹼與二氧化碳這種弱相互作用模式為二氧化碳的低溫活化提供了新途徑。(柯訊)
《中國科學報》 (2017-11-14 第4版 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