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詩人於鵠,這個名字想必喜歡讀詩的朋友也非常陌生吧。歷史上對他的信息記載並不多,生平也不詳。名氣雖小,但詩清新生動,秀麗誘人,相信你讀完一定會喜歡上於鵠的詩。
據記載,於鵠是唐代宗李豫年間的詩人,現存詩歌不到百首,據說在他三十歲的時候還默默無聞,後來過起隱居的生活,遠離世事,每日悠哉悠哉,過得非常安逸。
雖然名不見經傳,但於鵠的詩還是有一定的魅力。他的詩清雅自然,精於刻畫,形神具備,題材多樣,獨具匠心,意欲深刻。在寫作手法上,於鵠精於描摹,善狀風景,平白如畫,也是難得的佳品。
在他存世數十首詩歌中,《巴女謠》和《江南曲》是流傳度最廣的兩首詩。《巴女謠》是採用民謠體創作而成的,別致之處在於細節的描寫,以平易清新的筆觸,描繪出一幅恬靜閒雅的巴女放牛圖。亮點在于于鵠將人物動作神態描寫得非常生動,襯託出人物無限的情思。
《巴女謠》朗朗上口,是於鵠一首充滿生活情趣的詩,藉助質樸的民族風情,用秀麗的辭藻描繪出一個活靈活現的生活場景,讓人置身於其中好似親眼所見,是於鵠別具一格、膾炙人口的一首詩。另外,這首詩還有一處非常絕妙之處,幾個虛詞作為畫龍點睛之筆,抓住人物細節刻畫人物心理狀態,是當時罕見的一種寫法。
同樣,《江南曲》也是於鵠最為著名的一首詩。這首詩是一首七言絕句,是寫閨情的,藉助民歌體裁,充分描繪出一個充滿生活氣息的畫面,讓人不禁遐想。這一題材的詩歌非常多,但在於鵠筆下不落俗套,別具一格。
除以上兩首詩歌之外,於鵠還創作很多描寫隱逸生活題材的詩,每一首品讀後,都讓人產生對閒情生活的嚮往之情。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於鵠的十首詩歌,讀完之後,你是否喜歡上了這位名氣一般,詩歌寫得卻非常唯美的詩人呢?
江南曲
[唐] 於鵠
偶向江邊採白蘋,
還隨女伴賽江神。
眾中不敢分明語,
暗擲金錢卜遠人。
巴女謠
[唐] 於鵠
巴女騎牛唱竹枝,
藕絲菱葉傍江時。
不愁日暮還家錯,
記得芭蕉出槿籬。
尋李逸人舊居
[唐] 於鵠
舊隱松林下,衝泉入兩涯。
琴書隨弟子,雞犬在鄰家。
茅屋長黃菌,槿籬生白花。
幽墳無處訪,恐是入煙霞。
哭劉夫子
[唐] 於鵠
近問南州客,雲亡已數春。
痛心曾受業,追服恨無親。
孀婦歸鄉裡,書齋屬四鄰。
不知經亂後,奠祭有何人。
尋李暹
[唐] 於鵠
任性常多出,人來得見稀。
市樓逢酒住,野寺送僧歸。
簷下懸秋葉,籬頭曬褐衣。
門前南北路,誰肯入柴扉。
贈王道者
[唐] 於鵠
去尋長不出,門似絕人行。
床下石苔滿,屋頭秋草生。
學琴寒月短,寫易晚窗明。
唯到黃昏後,溪中聞磬聲。
過張老園林
[唐] 於鵠
身老無修飾,頭巾用白紗。
開門朝掃徑,輦水夜澆花。
藥氣聞深巷,桐陰到數家。
不愁還酒債,腰下有丹砂。
哭王都護
[唐] 於鵠
老將明王識,臨終拜上公。
告哀鄉路遠,助葬戍城空。
素幔朱門裡,銘旌秋巷中。
史官如不濫,獨傳說英雄。
長安遊
[唐] 於鵠
久臥長安春復秋,五侯長樂客長愁。
繡簾朱轂逢花住,錦幨銀珂觸雨遊。
何處少年吹玉笛,誰家鸚鵡語紅樓。
年年只是看他貴,不及南山任白頭。
醉後寄山中友人
[唐] 於鵠
昨日山家春酒濃,野人相勸久從容。
獨憶卸冠眠細草,不知誰送出深松。
都忘醉後逢廉度,不省歸時見魯恭。
知己尚嫌身酩酊,路人應恐笑龍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