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拌是博愛縣的一道獨具特色的美味,焦作市區、各縣區都有專賣雜拌的飯店。閒暇時,來上幾個小菜,每人一碗雜拌,配上大米或燒餅,一個吃貨們的小聚往往就能圓圓滿滿了:簡單,快捷,方便,美味。
其實雜拌不僅僅是一個單賣的菜品,還是博愛水席上一道頗具特色的傳統名菜,這是一個看似簡單,做起來很講究的美味。
博愛雜拌究竟是什麼時候發明的不得而知,不過從博愛水席傳統菜譜上看,應該很早就是席面上八大碗中的一道必須的主要菜品了。直到現代水席,人們經過不斷吸收創新後,其菜譜上仍不可缺少博愛雜拌這道美食。
博愛雜拌看似簡單,其實做起來很講究,為了有別於一般的燴菜,人們為博愛這個菜品起了個好聽宜記說起來嘎嘣溜脆的名字——雜拌。
博愛雜拌根據食材的不同,分高、中、低檔,不過有別於其他地方燴菜以白菜、粉條、海帶為主要原料,博愛雜拌主要的特色是以肉為主,原料有五花肉、皮肚、小酥肉、白丸、油炸豆腐、腐竹、玉蘭片、平菇、木耳(也可以增加海參、魷魚等)等十餘種,加肉湯燴制而成。特點是香而不膩,口感適中,吃菜喝湯,老少皆宜。
在傳統廚藝中,燴是指將原料油炸或煮熟後改刀,放入鍋內加輔料、調料、高湯燴制的方法。具體做法將原料略炒或在滾油中過油或在沸水中略燙之後,放在鍋內加水或濃肉湯,再加佐料,用武火煮熟。在燴的過程中,各種食材彼此吸納對方香味,更新自己的品味,取長補短色味相連,充分融合。
在博愛,沁園春大酒店做的博愛雜拌是被焦作授牌的一個地方名吃,據老闆介紹,做好雜拌的關鍵一點是:小酥肉一定要當天加工當天用;薑絲一定要用清化姜,竹筍一定要用清化筍,這樣做出來的雜拌才能使小酥肉外酥內柔,水汆丸子鬆軟爽滑,竹筍鮮脆,鮮肉的香味全入到湯裡,吃後讓人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