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領讀|為什麼說領導需要及時向下屬反饋?

2021-01-08 36氪

36氪專門為讀書設立了【36氪領讀】欄目,篩選一些值得讀的書,並提供一些書摘。希望你手邊有一本稱心的書,讓讀書這場運動繼續下去。

我們常說,作為底層員工在工作過程中需要養成定期匯報工作進度的習慣。領導在工作中所要處理的工作是十分繁雜的。如果員工沒有及時匯報進度,很可能領導也無法完全知道他到底在做什麼?都獲得了哪些成績?是否有持續保持進步狀態的潛能?

然而,對於領導而言,對下屬及時反饋同樣重要。曾任職與谷歌、蘋果等網際網路公司的金·斯科特,在她的新書《絕對坦率》中提出了「絕對坦率」這一概念。她認為,「絕對坦率」的核心要義是領導要儘可能快速、不拘小節地進行反饋,雖然這對於很多領導來說都並不是一件容易事。

為什麼這麼說呢?這其中有兩點原因:一是人的天性就會推遲或者說是避免衝突,二是每個人的日常已經足夠忙碌。但就立即給予反饋這件事來說,如果領導不能及時做出反應,就會造成深遠的影響,而最終承擔後果的還是領導。

如果你是一名領導,應該如何做到及時反饋?

1、如果你過了很長時間才給予指導,那麼事情會變得更難。

設想你注意到了一個問題並且意識到問題需要解決,但是你沒有及時將它記下。當你突然想起這個問題的時候,你就需要坐下來想半天去捋清關係,然後你需要安排會議,並列出一張議程清單,清單上面是你想說卻沒有說的事情。

在會議前,你還需要找時間記住清單上一些自己原本想說但沒有被草草記下的隨機事項。清單上的事不會與你想說的完全一致,因為你無法清晰地回憶起當時的情形。最終這樣的會議會讓你的同事感到迷惑和沮喪。你到底想要批評什麼?推遲批評只會讓人感到氣餒、精疲力竭。直接說出來會更有效率,也會減輕你的負擔。

2、直接說出來,但是你需要精簡到只用2~3分鐘的時間。

你要儘快把自己想要表達的東西說出來,能用一兩分鐘說清楚最好,最多三分鐘。這會比之後安排會議節省很多時間,也會避免讓你被這件事困擾太久,在空閒時間憂心忡忡。

在教授絕對坦率這門課時,斯科特最常被人們問的問題就是:「我應該怎樣安排時間呢?」起初,她認為這是因為他們不相信指導的重要性。但與他們交流過後,她卻發現大家實際上不相信指導可以是快速進行的。他們認為自己應該安排一個小時的會議對員工進行指導才是正確的,在他們看來給予良好的指導需要每周召開幾個小時的會議,因此他們眼中的指導就像是牙齒根管治療。不要這樣想,試著把指導想像成日常刷牙吧。不要將其寫進你的日程表,你只需要一如既往地堅持,也許你會發現自己根本就不需要牙齒根管治療。

3、在日程表中留出寬裕時間,否則寧願在接下來的會議中遲到。

優先考慮某件事通常意味著你要在日程表中為其留出時間。但是如何為「突發」事件留出時間呢?顯然不能。最好的辦法是立即找那個人談話。為了保證這種情況順利發生,你必須做到以下兩點中的一點:第一,在日程表中留出寬裕時間,不要安排背靠背的會議,或是舉辦25~50分鐘、30~60分鐘這種有停頓的會議;第二,很簡單,願意在接下來的會議中遲到。

4、不要等到一對一會面或者績效評價時再對員工進行指導。

很多人在成為領導之後忘記了如何與人相處,這是作為領導最有趣的地方之一。

在生活中,如果你與別人產生了矛盾,那麼你一定不會等到正式會面時再告訴他們。不要讓正式流程(一對一會面、年度或半年度績效評價、員工幸福感調查)取代有效溝通。它們的存在是為了強化日常事務,而非替代日常事務。你永遠不會讓一年幾次的洗牙替代日常刷牙,對不對?所以,不要讓績效評價阻礙即時反饋。

5、未說出口的批評會像核彈一樣爆炸。

就像在生活中一樣,如果你對於工作中憤怒或沮喪的事情保持長時間沉默,那麼最終你很有可能會以一種不理智或是傷害與他人關係的方式爆發,或是兩種方式合二為一。因此,除非你感覺自己怒氣衝天,否則請你立刻把想法說出來!

不僅如此,你需要讓別人知道他們的工作效果。如果你認為下屬的工作效率出現問題,必須進行批評與指導,那麼就一定要讓對方儘早知曉。如果你沒有這樣做,承擔工作的人就會感覺自己的努力好像掉進了黑洞。

對他人做出的貢獻給予反饋是至關重要的。當然,如果可能的話,最好讓人們親自演示他們的工作,這樣他們就能夠得到直接反饋。

6、當面指導不是必需,但是其意義重大。

指導是否清晰明確要由聽眾來判斷,而非表達者。因此,你最好當面給予指導。如果看不到對方的反應,你就無法真正了解對方是否理解你的話。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表達的對下屬來說是否清晰,那麼你的話就和沒說一樣。同時,大部分交流是非語言的。當看到一個人的肢體語言和面部表情時,你就會調整表達信息的方式,以更好地吸引他們。通過注視別人的眼睛、觀察他們是否手足無措或是環抱手臂等,你就能更簡單地判斷別人是否清晰地理解自己的意圖。

人們不願親自給予指導的常見原因是,他們大都害怕見到別人的情感反應,這很正常。但是如果你能在場,指導就會更有質量。如果某人表現出不安,這就會給你展示同情的機會。他人的情緒反應能幫助你更好地了解自己所表達的信息是如何被接受的,這能讓你及時做出調整。

負面反饋如何促進正面結果?

領導的反饋內容中常是對於下屬工作效果的評價為主。相比讚美下屬的工作質量,「有效」地批評更讓領導頭疼。如何讓員工愉快地接受意見並避免讓員工認為你是在針對他們呢?

1、「基本歸因錯誤」會有損指導的有效性。

「基本歸因錯誤」是由史丹福大學社會心理學家李·羅斯提出。它是從個人特質角度來解釋行為,即「你很蠢、懶、貪婪、虛偽等」,而不會考慮他人行為以及環境因素也可能是導致這個做法的真正原因。

這是個問題,因為:(1)通常情況下這是不準確的;(2)改變個人核心特質十分困難耗時,因此這會使得原本能夠解決的問題變得難以解決。利用情境、行為、影響等技巧來保持謙遜並避免將問題個人化。

2、用「這是錯的」替代「你錯了」。

斯科特回憶自己的職場經歷時,想到曾經與一個非常坦率的人一起工作,我們姑且叫他吉姆。雖然吉姆工作做得很好,但他沒有得到公正的評價——人們覺得他很討厭。在足夠了解他之後,人們就會發現他並非如此,他只是有時候熱情過度而已。事實上,他對同事的關心一如他對團隊工作的關心。

他的工作十分出色,短期印象並沒有阻止他的成功。但他總是以錯誤的方式惹怒別人,這也為他和團隊帶來了不必要的壓力。但是其實在幾年後,當斯科特偶遇之前與吉姆同一團隊的同事時,對方評價吉姆道:「吉姆是個特別出色的人!我喜歡和他一起工作,他因為樂於助人而享有良好的口碑。在公司,他給予我的幫助最大。」

吉姆是如何做到的呢?當斯科特後來給吉姆打電話時,他談到他不再說「你錯了」,而試著說「我認為這是錯的」。「我認為」這個表述更加謙遜,用「這」來代替「你」也不會將問題個人化。最終結果就是,人們更願意傾聽他的批評。

很多情況下,圍繞一件小事的爭論經常會演變為以自我為中心的爭吵,比如「我們應該向左走還是向右走,我們應該將按鈕放在頂部還是放在底部」這種小問題,往往會演化為「你這個傻瓜,你這個目中無人的渾蛋」這種惡性爭吵。如果爭論是圍繞某一問題展開的,就不要脫離這個問題。將問題個人化只會讓它更加難以解決。

3、「這不是針對你」這種表述比無能更糟糕。

雖然,你可能腦海裡已經有不要將問題個人化的意識,但即使採取了上述步驟,對接收者來說,反饋仍然是很隱私的事。比起生活中的其他事,大多數人對工作都投入了更多時間和精力。工作是我們自身的一部分,因此它是件個性化的事情。當領導試圖緩解下級受到的打擊時,你說出「這不是針對你」實際上是在否定員工的這些情緒。這就像是說「不要傷心」或者「不要生氣」。作為領導(以及作為一個人),他的部分工作就是承認並且應對這些情緒反應,而非否定或者逃避它們。

領導對於下屬工作表現的及時反饋是管理的核心之一。反饋包括鼓勵、讚美、指導、批評等等。運用上述談到的一些工具、技巧,能夠讓領導更輕鬆地在團隊中營造坦誠、信任的氛圍,鼓舞員工工作的士氣,進而才會有效地推動工作進度。

本文整理自《絕對坦率:一種新的管理哲學》 中信出版集團 2019.6

作者介紹

金·斯科特

Candor有限公司創始人,蘋果大學導師,Dropbox、Kurbo、Qualtrics、推特以及矽谷多家科技公司指導顧問。曾領導AdSense、YouTube、DoubleClick廣告在線銷售團隊以及谷歌的運營部門。果汁軟體公司(Juice Software)的聯合創始人兼執行長,並領導Delta Three和Capital Thinking的業務發展。

相關焦點

  • 職場中的「反饋效應」:別埋頭苦幹,定期向領導主動匯報工作進展
    反饋效應在職場中的重要啟示是:定期向領導主動匯報工作進展,不僅能讓領導對你放心,增加對你的信任感和支持力,也能促進自己的工作積極性。因此,身處職場,別埋頭苦幹,要及時讓領導了解你的工作進展。來看一個職場事例:楚瀟剛剛被升職做了部門的小主管,他心懷感激和知遇之情,便想好好管理自己僅有的兩個手下,為公司做出更大的貢獻。
  • 36氪的轉型突圍戰
    縱觀36氪的成長軌跡,不難發現,從誕生之初,36氪就不算是一家常規意義上的媒體。在多年發展中,36氪也一直在嘗試媒體之外的盈利模式。如今,這種嘗試取得了初步回報。1、突破「天花板」媒體這個行業,在商業領域存在感很強,但要說有多賺錢,卻不見得。
  • 36氪是個例外
    36 氪是在一套複式裡辦公,只有十來個人,所以顯得更寬敞一些。劉成城說團隊大多是 90 後,幾乎沒有傳統媒體經驗。那是他們創業的第三年,就像很多創業團隊一樣,已經趟過一些坑,但能做多大、能走多遠,仍然讓很多人看不清。「一幫沒有做過傳統媒體的年輕人要做創投媒體?」這是當時很多媒體人、投資人對 36 氪的疑慮。當然,我也不能免俗。
  • 赴納斯達克上市的36氪
    儘管是網際網路產業報導這條賽道的開創者,劉成城和他的「小部落」36氪,還是需要在出身「正規軍」的「友媒」包圍下,走出一條不一樣的路。錦秋家園,部落生長的好地方從成立到現在,36氪先後在北京搬過6次家,有過7個辦公地點。在早期的不斷輾轉中,錦秋家園的那些日子經常被人們拿來回味。
  • 36氪合伙人兼副總裁李政:在未來到來之前,36氪在做什麼?
    36氪通過對這兩個群體的關注,把他們的信息傳導到了市場上,讓大家更多的看到了未來的情況,這是我們36氪希望做到的,是我們真正的使命。有一些朋友問過我,36氪經常說要「探索媒體的邊界」,為什麼?除了自身媒體功能之外,我們希望把我們接觸到的一些洞見、機會,尤其是創業者對於未來的思考傳播出去。
  • 下屬的幫助是什麼?領導沒辦法
    造成這種情況有兩個原因1、對員工不放心老王是計劃部門的主管,他哭著說他太忙了,他應該考慮新產品上市的策劃、產品定位、廣告創意和上市活動設計,以及考察市場、制定促銷計劃、媒體購買等。一個朋友問,為什麼他手下那麼多人不讓他們這麼做,結果,老王說他們對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不安,而且他們完成後還需要修改,最好自己做。
  • 領導控制下屬的四個常用權術,下屬們不敢不服從
    在每一個公司,領導都需要管理好公司的員工,可能有好幾百號人甚至上千人,就算是基層有事發生,這些領導總能最先知道,出問題了總能很好的解決。相信很多人都想不明白為什麼領導可以這麼神通廣大,其實是有辦法的,領導都有管理自己下屬的辦法。
  • 「36氪」產品分析報告
    文章分析了36Kr和虎嗅的指數差異,然後針對產品結構與運營進行了對比分析,最後通過分析結果得出了SWOT結論。內容注意:本篇產品名稱與上一篇相同,「36氪」指的是36氪公司,「36Kr」指的是36氪傳媒移動端部分,也就是我們要分析的產品。本文確定36Kr的競品為虎嗅。
  • 36氪不想等-虎嗅網
    2019年6月28日,36氪控股向美國SEC遞交了上市申請草稿版,即Form DRS。8月14日、9月6日,36氪先後遞交了修訂稿。三易其稿之後,36氪於9月30日遞交了正式版,即From F-1。 優秀媒體有不可替代的社會價值,但從純商業角度說賺不到「大錢」。不論成長速度、還是變現效率,耕耘內容遠不如百度、頭條通過算法聚合、分發內容有「錢途」。美圖通過工具APP獲取流量,賣廣告、賣增值服務、賣硬體,比36氪靠內容吸引流量輕鬆很多。
  • 領導具備這6點,下屬對你忠心不二
    作為領導,相信你的心裡會經常想自己的下屬對自己到底忠心不忠心,能不能把重要的任務交給他,其實你大可不必這樣發愁,只要你具備了以下幾種能力,下屬會很自覺的對你忠心耿耿。一、高情商作為領導領導是不能自私自利,要對自己的手下了解的一清二楚,及時進行有效的溝通,對他們的需要和心裡活動能夠做到了如指掌,能夠為下屬著想的領導,在下屬心中自然就是好領導,這也是作為領導高情商的一種表現。一個高情商領導所帶領的部門,是一個精誠團結、關係和諧、積極向上的部門。
  • 領導為什麼總是喜歡帶女下屬出去應酬,卻不太喜歡帶男下屬呢?
    如今的職場,是人情的職場,更是看不見硝煙的戰場,請客吃飯、喝酒應酬都是家常便飯的事兒,我們經常能夠看到男領導在遇到酒局的時候,通常會帶上一些女下屬,而鮮見男下屬,按理來說女下屬沒有男下屬會喝酒,很多事情上女下屬也不太方便,為什麼男領導應酬喜歡帶著女下屬呢?
  • 職場上,打壓下屬的領導,到底是「精明」還是「愚蠢」?如何應對
    領導擔心下屬的能力超過自己,千方百計的找下屬問題。一般情況下是功勞領導自己領,錯誤下屬承擔。還有什麼事情都要聽他的,不聽的話以後也會千方百計的給你小鞋穿,更不能在老闆那表現出比他能力強。作為下屬,該怎麼辦?離職還是逆來順受?
  • 領導一般不會說,但下屬必須懂的十句話
    很多員工經常抱怨,自己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但領導就是對自己不感冒,感覺有隔閡卡在中間。這樣下去,必然會導致雙方走向對立面。出現這樣的情況,有些話領導其實想說,卻又不好明說,直接說出來容易讓人覺得是在說教,容易產生反感情緒,不說呢,很多員工又不明白問題出現在哪。
  • 如果36氪都沒能盈利
    但是我投了虎嗅後毫無反饋,我一直以為是稿子沒有通過,直到一個月後我心血來潮去虎嗅搜了一下我那篇文章的關鍵字,才發現文章投稿後第二天就已發布,只不過標題完全被換掉了,然後整篇文章內容被打亂次序並砍掉了三分之一,而作為原作者的我啥也不知道,啥也不敢問。
  • |36氪專訪
    阿里巴巴副總裁、C2M事業部負責人汪海(花名:七公)向36氪講述了這個低價商品的來由。他透露,目前下沉市場的消費者並未對溼紙巾產生深刻的品牌認知,怡恩貝看到了這個機會市場。為將使用門檻大大降低,怡恩貝將產品價格定為2元,這個定價頗具競爭力。
  • 領導為什麼會喜歡這3種性格的下屬?看了就知道了!
    職場上不同性格的人塑造出來的形象也是不一樣的,可以是活潑多動,也可以是成熟穩重,形形色色的人都有,那麼在職場上領導會喜歡什麼樣性格的下屬?一起來看看吧。讀懂領導心思,有眼力勁一個能讀懂領導心思的人一定可以得到領導的青睞。
  • 36氪獨家|高瓴是怎樣煉成的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有知情人士向36氪透露,「百麗當年讓張磊大賺了一筆」。 在金融行業,槓桿收購往往是危險又迷人的同義詞。一位高瓴的LP向36氪表示。 時間撥回7年前。高瓴的寵物布局源於一場看似毫無關聯的研討會。一位與會者向36氪回憶:「那次會的主題本來是中國社會的老齡化,大家的邏輯都是很自然地想到養老院。但張磊是逆向思維,他當場提出,老年生活更需要陪伴,這個群體的擴大會加速寵物行業的發展。」以至於這次會議最終拍板:投寵物。 至於怎麼投,起初高瓴也並無頭緒。
  • ...到「快狗打車」,每家企業都必須向用戶回答「我是誰」|36氪專訪
    36氪與特勞特中國合伙人陳逸倫進行了深入對談,同時他也是快狗打車的項目負責人。訪談記錄整理如下:新經濟領域是用戶心智無人區36氪:定位解決的究竟是什麼問題?陳逸倫:定位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用戶認知,簡單說就是,解決企業「我是誰,提供什麼價值」的命題,以獲得用戶的認同與選擇,目的是在心智中佔據某個位置(定位),成為用戶某項需求的代表。
  • 36氪專訪|日談公園創始人李志明:播客破圈是遲早的事
    有天跟當時女朋友出去跟人吃飯,聊得特別開心,結果回來之後被我女朋友痛斥,說我特別看不慣你跟人誇誇其談的樣子。她說你有時間跟人聊天,你為什麼不學習?為什麼不找工作?我無力反駁,我覺得她說得對,我確實不應該浪費時間跟人閒聊,結果後來靠跟人閒聊做了最多人聽的中文談話類播客。 36氪:最開始做這個事就是全職在做嗎?
  • 有水平的領導是這樣批評下屬的,下屬不會記恨,反而感恩戴德!
    領導不責備自己,就是說領導過於縱容,對自己的工作不負責。領導者經常批評和教育下屬,提醒他們不要犯錯誤。對內心不滿的領導者進行批評,這在他們的心裡也是很清楚的,所以高層領導在批評下屬的時候會採取一些策略。運用了這些策略之後,不管你批評誰,他都不會生你。我不會恨你,我會感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