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潛鳥計劃」的價值

2021-01-14 闌夕

文/闌夕(《新聞晚報》供稿)


將裝有Wi-fi設備的熱氣球升空,圍繞地球建設一個漂浮於平流層的「氣球環」,讓偏遠的地理角落也能覆蓋上網信號,Google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總是讓人嘆服。(如果在讀本文之前,你還不知道這件事情,可以先拉到文章底部,點擊「閱讀原文」,跳轉到網易科技一篇關於「潛鳥計劃」的詳細介紹)


是否噱頭大於實質


不少網友對於「潛鳥計劃」的反應是「哇」,接下來就是「咦」,因為這項計劃的可行性看起來實在太低了,不僅面臨各國的空域管制,而且經濟成本也深不見底。


而這正是概念產品的意義所在,時裝秀場內的另類衣飾,可能絕大多數都無法在零售店中亮相,大型車展裡造型古怪前衛的概念轎車,真正能夠量產的也是及其少有。但是如果沒有在秀場和車展上對於用戶(及潛在供應商)的試探,那麼也就無法給出市場預測及決策所必須數據指導。


「潛鳥計劃」是Google企業使命的又一次應用——「整合全球信息,使人人皆可訪問並從中受益」,這同時也契合Google的商業利益:只有更多的聯網用戶,Google才能賣出更多的網絡廣告。


秉承使命和利益的重合方向,Google的很多嘗試都可以看出彌端:它在美國堪薩斯提開始提供1GB/s的寬帶服務,它免費向手機製造商提供Android系統授權並拉低手機價格,它還曾競標舊金山的免費無線網絡項目,再到今天另闢蹊徑的發射熱氣球降低用戶的觸網成本,都是為了踐行使命、並且開拓利益。


從這個角度來看,「潛鳥計劃」一點也不浮躁,反而相當務實。


地球村的機遇


「潛鳥計劃」有著一個極具魅力的架構,Google也並未流露出獨佔專利的想法,如果Google能夠奉行一貫的開源戰略,一邊推進合作,一邊共享技術,那麼南美和非洲將成為首批受益地區,政府或企業可以降低地面基建上的預算,同時也不影響本國網絡通訊的發展。


1970年,尚比亞的一名修女Mary Jucunda給NASA(美國航空航天局)寫了一封信,文道:「目前地球上還有這麼多小孩子吃不上飯,你們怎麼能捨得為遠在火星的項目花費數十億美元?」NASA的科學副總監Ernst Stuhlinger博士很快回信,在對Mary Jucunda幫助身處處困境的同胞的事業表達敬意之後,Ernst Stuhlinger博士解釋了科學探索的一些必要因素,同時也拿美國阿波羅13號載人登月飛船發生的事故舉例,「當太空人處於關鍵的大氣層再入期時,為了保證通訊暢通,蘇聯關閉了境內與阿波羅飛船所用頻帶相同的所有廣播通信。同時派出艦艇到太平洋和大西洋海域以備第一時間進行搜救工作。如果太空人的救生艙降落到俄方艦船附近,蘇方人員會像對待從太空返回的本國太空人一樣對他們進行救助。同樣,如果蘇方的宇宙飛船遇到了類似的緊急情況,美國也一定會毫不猶豫地提供援助。」


科技的發展有機會消弭一些政治乃至軍事上的分歧,冷戰時期的美蘇尚且能夠達成如此共識,今天的世界應當更具包容性,而網際網路則是「國界」觀念更為淡薄的領域,「潛鳥計劃」或許無法阻止戰爭,但它有機會使溝通更加便捷和平等,也可以向NGO伸出橄欖枝,避開政治爭議和誤解。


可能存在的盲區


Google官方宣稱「通過複雜的算法和大量計算資源」來管理和控制「氣球環」,但是仍然無法預測意外發生的機率。一旦熱氣球跌落地面,可能造成的損失和汙染不僅難以量化,如何進行回收亦是難題。


隱私則是另一個無法繞過的門檻,尤其是網際網路隱私矛盾日益尖銳的今天(以及可以預見的未來),讓一個氣球懸在自己的頭頂上空並接收自己發出的網絡訊息,這牽扯到較高的信賴成本,世界從來不是鐵板一塊,自由和保守同時存在,歐盟剛剛結束對Google的反壟斷調查,就連美國也有一些城鎮打出口號反對Google的街景拍攝車輛進入,這讓Google在推進項目時必須小心謹慎。


而這些盲區的存在,可能迫使Google遠離發達國家和動亂國家,選擇與其進行試點的紐西蘭類似的國家,點對點的掃描用戶,並且提供上門指導及安裝服務。Google的人力資源顯然無法兼顧到全球範圍,所以它也正在招募志願者來幫助完成這些工作。


最重要的是,「潛鳥計劃」不像Google眼鏡或是Google無人駕駛汽車等項目,它更依賴跨地區、跨行業、跨政府的支持,Google也需要更多合作夥伴的跟進,通過組團來分擔風險、分享收益。


隨口一提

點擊右上角頭像圖標,可將本文分享到朋友圈、以及查看作者 闌夕 的微信公眾帳號。

隨便說說

在我看來,艾爾斯伯格(「五角大樓文件」洩密者)和斯諾登(「稜鏡」洩密者)之間,有著一百個阿桑奇(「維基解密」創始者)的差距,儘管斯諾登獲得了另兩人的支持。另外,根據《紐約時報》的報導,斯諾登在年輕時曾使用「Edowaado」作為網名,這個名字是……《鋼之鍊金術師》主角的名字,在原著中,主角Edowaado本是被稱為「軍隊的走狗」的軍方鍊金術士,後來也背叛了……

隨手推薦

圖書:《至關重要的關係》(The Start-up of You),Linkedin創始人裡德·霍夫曼的作品,今年5月中文版出版,結合Linkedin的成長,將技術變革和人際溝通的相互影響講得比較透徹。摘錄一段,分享:「10年前,比爾蓋茨寫到:「充分搜集信息是使公司在激烈競爭中立足,並從同行中脫穎而出的最佳方法。如何收集、管理並運用信息將決定你的成敗。」如今,情況確實如此。對於已經適應了社會的我們來說,一直以來思考信息與知識的方式從本質上說是不完備的。教育體系訓練我們去熟記教科書裡的內容,然後在考試時照搬。這種死板的學習方法將只是看做一筆固定資產:學習知識後你就能永久擁有它。但是,座位現代社會的專業人員,你不能通過這樣的方式掌握知識。因為,你需要的知識並非一成不變,它一直處在變化之中。你不能將與工作相關的信息全部塞進大腦,然後在考試那天再調動它們。就工作而言,每天都是考試日,每天都會帶來新的難以預測的變化和決定。單純堆積的事實會讓你一無所成。相反,在你需要某一信息時,及時獲取該信息的能力才是真正讓你有所成就的關鍵。

相關焦點

  • 《荒野大鏢客2》黃嘴潛鳥在哪 黃嘴潛鳥位置一覽
    其中就有黃嘴潛鳥,它是肉食性動物,它可以產出羽毛和肉,小編為大家帶來《荒野大鏢客2》黃嘴潛鳥圖鑑一覽,一起來看吧! 黃嘴潛鳥圖鑑一... 在《荒野大鏢客2》遊戲中,出現了很多動物,玩家可以擊殺或者馴服它們。
  • 鳥王國的潛水高手——潛鳥
    潛鳥是一種強壯、活躍、機警的鳥兒。羽翼成熟的潛鳥,其顏色在日後的換羽過程中都不會發生改變,是一種很美麗的生物。這種鳥兒的行為也十分有趣,值得每一個深愛自然的人去觀察,相信整個過程會給觀察者帶來極大的樂趣。
  • 黑喉潛鳥換羽「返航」
    最近,面對喧鬧的人群,一隻生活在北極圈附近的黑喉潛鳥在遷徙途中卻絲毫不怕生,降臨鏡天湖上並呆了足足68天,完成了從冬羽到夏羽的「換裝秀」,重新振翅返回家鄉。  今年3月11日,上海自然博物館自然史研究中心研究人員何鑫偶然在鏡天湖水面上發現了它的身影,著實興奮了一番。何鑫告訴記者,黑喉潛鳥罕在上海出現,選擇在市中心的公園落腳,並且一呆就是兩個多月,在上海本地的觀鳥記錄上,尚屬首次。
  • 成都首次發現黑喉潛鳥
    記者獲悉,今年在成都平原過冬水鳥比上年增加近萬隻,包括黑喉潛鳥在內的10種水鳥為調查新記錄。 本次調查覆蓋成都、德陽、綿陽、眉山、樂山、自貢、雅安、涼山8個市州的30多個調查點,共記錄到水鳥65種29987隻。據成都觀鳥協會會長沈尤介紹,今年調查範圍進一步擴大,記錄到水鳥個體數量比2019年的20649隻增加近萬隻。
  • 遠道而來的它命懸一線多虧大家施救 黑喉潛鳥首次在四川被觀測到
    這支黑喉潛鳥獲救 救援地在成都興隆湖。當天一早,另一調查隊在興隆湖發現了黑喉潛鳥的蹤跡。楊小農介紹,黑喉潛鳥是一種生活在歐亞大陸環北極的海洋和陸地區域的一種潛鳥,幾乎是跨越數千公裡遠道而來,停留在成都。 百度百科資料顯示,黑喉潛鳥常成對或成小群活動,善遊泳和飛行,行走時則呈匍匐狀,春秋季節常成對遷徙,喜歡潛水覓食,也會在水面追捕魚群。分布於環北極地區的河流、湖泊和海灣中。繁殖期因緯度而有所不同,在中國長白山地區為5-7月。
  • 紅喉潛鳥為潛鳥科大型水禽,個體較黑喉潛鳥稍小,體長54-69cm
    紅喉潛鳥(學名:Gavia stellata)為潛鳥科中的大型水禽,個體較黑喉潛鳥稍小,體長54-69cm,體重可到2.5kg以上。紅喉潛鳥嘴細而尖,微向上翹。夏羽頭頂、頭側、喉和頸淡灰色,枕至後頸有黑白色相間細縱紋;前頸有慄色三角形斑,從喉下直到上胸、背灰黑褐色有白色細斑點。
  • 黑喉潛鳥「亮相」長嶺龍鳳湖自然保護區
    最後經兩位老師鑑定,此鳥為黑喉潛鳥。黑喉潛鳥(學名:Gaviaarctica),為潛鳥目下的大型水禽,食物以各種魚類為主。黑喉潛鳥在龍鳳湖保護區的出現與保護區生態變化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 黑喉潛鳥受困淺灘 警民聯手救護放歸
    在吉林省汪清縣天橋嶺鎮,一隻罕見的黑喉潛鳥因飢餓受困於河灘。經當地熱心村民、森林公安幹警、林業部門野生動物保護工作人員、黑龍江省野生鳥類專家共同聯手施救,黑喉潛鳥恢復體力後回歸自然。天橋嶺森林公安局森偵大隊、天橋嶺林業局野生動物保護工作人員和李林一起,鑑定出這隻水鳥名為黑喉潛鳥。黑喉潛鳥為潛水能力極強的遊禽,虹膜紅色,嘴長而尖,翅膀短而小。黑喉潛鳥繁殖期棲息在北極和亞北極苔原和島嶼上的內陸湖泊、水塘、山區森林中的河流及大的湖泊中,尤喜岸邊植物茂密而又富有魚類的河流與湖泊。冬季棲息於沿海海面、海灣及河口地區。
  • 青島鳥類新紀錄 即墨發現黃嘴潛鳥,珍貴照片首次曝光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訊 4月26日,青島市觀鳥協會在即墨龍泉湖公園附近記錄到一隻黃嘴潛鳥。隨著這一發現,青島鳥類大家庭再增加一名新「成員」,青島鳥種總數上升到429種。青島市觀鳥協會薛琳 攝黃嘴潛鳥為潛鳥目潛鳥科下的大型水禽,是潛鳥中個體最大者,體長75-100釐米。嘴粗厚而向上翹、黃白色,頸較粗,前額明顯的隆起。夏羽頭和頸黑色,具藍色金屬光澤;下喉有小的白色斑點組成的白色橫帶;前頸至頸側部有一條寬的白色橫帶,在前頸中部斷開,極為醒目;上體黑色,具顯著的方塊型白斑。冬羽上體黑褐色;前頸白色,與後頸黑褐色分界不明顯;眼周白色。
  • 潛鳥夫婦的孩子竟然是只鴨子?有鴨偷偷換了蛋?
    在美國的威斯康辛州(Wisconsin)鳥類研究的科研人員長期在湖邊進行著潛鳥
  • 四川鳥類新紀錄:黑喉潛鳥首次現身天府新區
    中白鷺、白琵鷺、斑頭雁 其中,在興隆湖觀察到的黑喉潛鳥 為四川省鳥類新紀錄 △黑喉潛鳥 鄒滔/攝
  • 成都越冬水鳥「普查」:觀測到近3萬隻,黑喉潛鳥首現四川
    計劃中的第四輪成都平原越冬水鳥同步調查在1月12日開始了,這是四川觀鳥人與越冬水鳥一年一度的「約會」。9個小時、30多個點位的調查中,大家發現,這次觀察到了水鳥65種29987隻,和去年相比多了近萬隻,有四種鳥沒有再觀察記錄到,也有十種水鳥為本次調查新增記錄——其中,在興隆湖觀察到的黑喉潛鳥,為四川省鳥類新紀錄。▲黑喉潛鳥 鄒滔 攝第四輪成都平原越冬水鳥調查30多個點位同時進行1月12日,農曆臘月十八,成都市氣象臺預報,這天氣溫2~13℃。
  • 罕見|四川鳥類新紀錄:黑喉潛鳥首次現身天府新區
    中白鷺、白琵鷺、斑頭雁其中,在興隆湖觀察到的黑喉潛鳥為四川省鳥類新紀錄△黑喉潛鳥 鄒滔/攝黑喉潛鳥首現四川 落腳興隆湖本次觀測到的黑喉潛鳥僅在興隆湖出現,而且僅有一隻成都觀鳥會理事長沈尤這樣分析↓↓↓即使僅有這一隻黑喉潛鳥,也已經非常不容易的。
  • 吉林十年再現黑喉潛鳥警民專家聯手救護放歸
    本報訊  趙長義 程昌啟 記者魏靜報導  在吉林省汪清縣天橋嶺鎮,一隻罕見的黑喉潛鳥因飢餓受困於河灘。經當地熱心村民、森林公安民警、林業部門野生動物保護工作人員、黑龍江省野生鳥類專家的聯手施救,黑喉潛鳥日前已恢復體力回歸自然。  這隻黑喉潛鳥是天橋嶺鎮三道河農場的農民白某在河邊捕魚時發現的。
  • 【講座】潛鳥給我們帶來的思考—關於海洋生態災害和海鳥保護
    攝影:垂直極限潛鳥之死一隻潛鳥,死在了春天裡,死在了飛向西伯利亞的旅途中
  • 猛小蛇:Google推出「可樂米」瀏覽器
    Google公司表示,相信Google Chrome瀏覽器能給用戶帶來更多價值,同時有利於推動Web創新。現在用戶已經可以從谷歌公司網站下載。  點評:「可樂米」,這是一些Chrome初體驗用戶給Google瀏覽器取的英文名,不錯。
  • 黑喉潛鳥首次亮相長嶺龍鳳湖自然保護區
    最後經兩位老師鑑定,此鳥為黑喉潛鳥。黑喉潛鳥(學名:Gavia arctica),為潛鳥目下的大型水禽,食物以各種魚類為主。黑喉潛鳥在龍鳳湖保護區的出現與保護區生態變化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 Google全球搜索服務在線時間統計-google,uptime ——快科技(驅動...
    累計掉線時間最長的是Google瑞典( www.google.se ),在過去一年裡達到了48分鐘,而表現最好的是Google巴西( www.google.com.br ),僅有3分鐘掉線。Google美國搜索( www.google.com )掉線時間有31分鐘,在線率為99.994%,谷歌搜索( www.google.cn )緊隨Google.com之後,掉線34分鐘,在線率99.993%。在過去一年裡Google的這32個域名平均掉線時間為23分鐘。比較有趣的是有一些網絡狀況並非最好的國家排名卻比較靠前,比較引人注目的有巴西、印度、泰國和墨西哥。
  • 母潛鳥背著小野鴨遊泳,海雕衝去抓野鴨,卻被潛鳥刺中胸部落水中
    母潛鳥背著寶寶遊泳,它的寶寶是只小野鴨一隻母潛鳥背上馱著它的寶寶在水上遊來遊去,公潛鳥在旁邊東張西望,看看能不能找到幾條小魚當午餐吃。奇怪的是,這隻母潛鳥背上的這個寶寶卻不是潛鳥寶寶,而是一隻小野鴨。難道是母潛鳥認錯了孩子?
  • 奇聞:美國國鳥白頭海雕喪命,橫屍水面,原來是潛鳥護幼鳥所為
    白頭海雕雖然是北美洲猛禽霸主,一般普通潛鳥基本被它壓著頭啄,壓根不是白頭海雕的競爭對手,只是它的一盤菜。但此前美國緬因州有隻雌性潛鳥為了能守護幼鳥,一嘴刺進白頭海雕的心臟,正中靶心,讓白頭海雕橫屍水面,享年三歲,讓人不免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