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冬至,轉眼就是年。作為最重要的傳統節慶——過年,大抵把中國節慶不可或缺的儀式——「吃」發揮得淋漓盡致,隨便踏入哪一家廚房,迎面皆是一大桌子雞鴨魚肉,樣樣不可或缺,樣樣都有典故來歷。
不知何時開始,各大飯店、餐廳甚至便利商店,紛紛推出全套開運年菜組,團購年菜可省下好幾日麻煩,一大家子買辦、洗切乃至炊煮的陣仗,可不是鬧著玩,一個不好,婆媳或妯娌間埋下了疙瘩,簡直嘮叨到元宵,還滿肚子怨氣。起初,眾人視外帶年菜為噱頭,不無輕視或訕笑的意味,畢竟,外面師傅的手藝哪能取代家裡的媽媽味呢?幾年過去,終究抵擋不了撲天蓋地的宣傳,打開印製精美的預購單隨意挑一套,過幾日宅配到府,櫻花蝦紫芋米糕、幹燒蹄膀、醃篤鮮一一擺出來,譁,倒也有模有樣。過年乃一家大事,年夜飯之所以喊作「圍爐」,闔家所圍,自然是日夜柴火不歇、填嘴飽肚的那口小灶。故而現成年菜雖方便,至今,我家中母親仍年年親力親為,全家老小,遂皆不敢懈怠分毫,那一大桌年菜,起碼於過年前一個月,亦即冬至前後,就得著手張羅。什麼!一個月?這數字聽來嚇人,卻不誇張,備料手續繁雜,時間一溜煙兒地就過去了,況且提早準備,總好過到時倉促忙亂,累出好幾日酸痛來。至於備料多寡、品項,戶戶不一,多半取決於家中長輩祖籍、傳統。
譬若福州人,每逢冬至前後,便釀上一大缸子紅糟,福州位處亞熱帶,冬日天冷,釀糟較能控制菌種的生長速度和質量,待除夕前幾日,敲開泥封,陣陣糟香撲鼻,──來年燒鰻燒鳳爪全靠這缸紅糟啦。譬若重慶人一入冬,就忙於灌海椒,川人喊辣椒叫「海椒」,挑一批又大又粗、海椒子多的海椒,挖空了灌上糯米,接著封入罈中,醃上半月,除夕當日蒸熟,闔家享用。
江蘇年俗,時入小雪,家家戶戶開始醃製風雞。首先買十來只羽色鮮亮、體型肥碩的公雞,大小以三公斤左右為宜,圈上一兩日,靜待穢物排洩乾淨。雞隻於宰殺前一日不餵飼料、只給清水,如此停食過的雞隻肉質較鮮嫩,除了肥雞,鴨鵝豬肉皆可醃,是故品項眾多,揚州人以「冬臘風醃」一詞統稱。快刀一抹雞脖子,放盡雞血,不拔雞毛,在翅膀下或腿跟處,開一小口,由此開口探入掏淨內臟、剜去肛門,並將內膛擦拭乾淨--也可故意留下雞肫或雞腸一併醃,但為防腐敗變質,最好連同支氣管、肺葉等內臟統統挖除。
花椒粒、八角和精鹽預先於鐵鍋炒過,鍋中不擱油,雞:鹽:花椒粒的比例約為一斤:一兩:一錢,待翻炒至燙手,椒香盈室,熄火併趁熱碾碎花椒粒,放涼即為花椒大料鹽。花椒大料鹽用量不可省,趁雞隻猶有餘溫時自開口處填入,填塞時務必使勁搓揉按摩內膛以便入味,雞外身也得搓上,口部及脖子刀傷處則以手指沾花椒大料鹽塗抹,總之要徹底醃個通透。之後拉過雞脖子塞入開口處,或拉攏雙腿以白棉繩子綁緊,外覆荷葉或白紙,開口處朝上倒吊於陰涼通風處。待雞皮張緊,表面看似乾燥,實則由裡向外淌出豐潤滋養的油滴,皮色金黃而略帶透明感,肉色鮮紅粉嫩,差不多就大功告成了。
醃製風雞雖是一件漫長的活兒,不過倒不悶,一排風雞吊在碧紗窗下,黑羽紅尾,冬日裡特別鮮亮好看。從宰殺到完工約莫歷時二十天,實際狀況得視雞隻大小與氣候寒暖而定,花椒大料的鹹香緩慢地滲入肌理中,交揉出一股勁道而悠遠的鮮味兒。風好的雞較原來小了一號,滋味卻濃鬱數倍,料理前先以溫水洗淨,若表面帶薄薄一層鹽霜便得稍事浸泡以退鹽,無論用以燉湯、剔骨手撕、與米飯同炊皆醇鮮馥鬱。因當初連皮帶毛一起風醃,成品肉緊皮硬,雞毛不容易對付,得細心使力拔除,不得已可取細火燎燙。雞雜另外醃成一碗,亦可加蔥姜蒜炒食,寒夜燙壺黃酒,獨自於燈下咀嚼整盤辣炒雞雜,不多時便從胃腸暖到指頭。
兩廣川鄂,乃至中國各地,腊味可說獨佔年菜風騷。農曆十二月又作臘月,秋收冬藏,年前農家挑一頭肥豬殺了,切出一條條上好精肉,以鹽漬經風乾或煙燻,便可收貯一整年。經此手續製成的肉稱之為腊味,腊味品項繁多,大抵凡肉皆可臘,唯豬肉制流通較廣,且以冬至過後所制最是味美。各地處理腊味手續不一致,廣式臘肉採生曬法;湖南臘肉尚煙燻法;川味於調味偏重麻辣並以松柏枝燻烤過,故滋味各異。臘肉極香,不免招惹飛蟲蚊蠅,若能整日看顧那竿臘肉自然最理想不過,若人手欠缺,覆一層紗網,對蚊蠅還能略收阻隔之效。白晝曝曬,傍晚收下肉條,收入盆中冷藏,待隔日繼續再曬。若於太陽微露、北風乾燥強勁的好天氣,約莫連續曬兩日,切面便光滑乾爽,色澤光潤呈棗紅色,脂肪含量較多的肥肉層,凝成近似透明的乳白,放在鼻尖,一縷濃鬱肉香夾帶糖與高粱酒香鑽入胸腔,如此,豉味、風味、香味三者兼具,便可收工了。因製備過程中不放硝鹽,故一曬成立即真空包裝、冷凍貯存,最多吃到清明就不能再放。
操作提示
無論是曝曬風雞或臘肉,最好於乾燥而寒冷的白晝進行才不易黴壞,些微日照益於加速乾燥,但日照過於強烈的話,油脂會迅速大量析出,成品不免略帶油脂氧化的酸敗雜氣,如遇雨天,則將醃肉移入室內以避開水氣沾染。故而制風雞腊味的時間點,以大雪前後為佳,醃肉讓北風吹上數天──行話叫「打北風」──遠勝於乾燥機慢慢烘乾。生曬法製得的腊味約失水兩成,若改採木料煙燻,甚至懸吊醃肉於灶前利用炊煙終年煙燻的話,失水率會更高,但肉濃味爽。腊味是冬節的好味,爐烤、煲飯、與蒜苗時蔬,同炒皆宜,吃膩豬五花,改以臘鴨、臘蛋、臘腸、臘魚換口味也是絕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