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冬至就是年!福州紅糟、江浙風雞、兩廣川鄂臘肉!你愛哪個?

2021-01-12 踏平卡洛

過了冬至,轉眼就是年。作為最重要的傳統節慶——過年,大抵把中國節慶不可或缺的儀式——「吃」發揮得淋漓盡致,隨便踏入哪一家廚房,迎面皆是一大桌子雞鴨魚肉,樣樣不可或缺,樣樣都有典故來歷。

不知何時開始,各大飯店、餐廳甚至便利商店,紛紛推出全套開運年菜組,團購年菜可省下好幾日麻煩,一大家子買辦、洗切乃至炊煮的陣仗,可不是鬧著玩,一個不好,婆媳或妯娌間埋下了疙瘩,簡直嘮叨到元宵,還滿肚子怨氣。起初,眾人視外帶年菜為噱頭,不無輕視或訕笑的意味,畢竟,外面師傅的手藝哪能取代家裡的媽媽味呢?幾年過去,終究抵擋不了撲天蓋地的宣傳,打開印製精美的預購單隨意挑一套,過幾日宅配到府,櫻花蝦紫芋米糕、幹燒蹄膀、醃篤鮮一一擺出來,譁,倒也有模有樣。過年乃一家大事,年夜飯之所以喊作「圍爐」,闔家所圍,自然是日夜柴火不歇、填嘴飽肚的那口小灶。故而現成年菜雖方便,至今,我家中母親仍年年親力親為,全家老小,遂皆不敢懈怠分毫,那一大桌年菜,起碼於過年前一個月,亦即冬至前後,就得著手張羅。什麼!一個月?這數字聽來嚇人,卻不誇張,備料手續繁雜,時間一溜煙兒地就過去了,況且提早準備,總好過到時倉促忙亂,累出好幾日酸痛來。至於備料多寡、品項,戶戶不一,多半取決於家中長輩祖籍、傳統。

譬若福州人,每逢冬至前後,便釀上一大缸子紅糟,福州位處亞熱帶,冬日天冷,釀糟較能控制菌種的生長速度和質量,待除夕前幾日,敲開泥封,陣陣糟香撲鼻,──來年燒鰻燒鳳爪全靠這缸紅糟啦。譬若重慶人一入冬,就忙於灌海椒,川人喊辣椒叫「海椒」,挑一批又大又粗、海椒子多的海椒,挖空了灌上糯米,接著封入罈中,醃上半月,除夕當日蒸熟,闔家享用。

江蘇年俗,時入小雪,家家戶戶開始醃製風雞。首先買十來只羽色鮮亮、體型肥碩的公雞,大小以三公斤左右為宜,圈上一兩日,靜待穢物排洩乾淨。雞隻於宰殺前一日不餵飼料、只給清水,如此停食過的雞隻肉質較鮮嫩,除了肥雞,鴨鵝豬肉皆可醃,是故品項眾多,揚州人以「冬臘風醃」一詞統稱。快刀一抹雞脖子,放盡雞血,不拔雞毛,在翅膀下或腿跟處,開一小口,由此開口探入掏淨內臟、剜去肛門,並將內膛擦拭乾淨--也可故意留下雞肫或雞腸一併醃,但為防腐敗變質,最好連同支氣管、肺葉等內臟統統挖除。

花椒粒、八角和精鹽預先於鐵鍋炒過,鍋中不擱油,雞:鹽:花椒粒的比例約為一斤:一兩:一錢,待翻炒至燙手,椒香盈室,熄火併趁熱碾碎花椒粒,放涼即為花椒大料鹽。花椒大料鹽用量不可省,趁雞隻猶有餘溫時自開口處填入,填塞時務必使勁搓揉按摩內膛以便入味,雞外身也得搓上,口部及脖子刀傷處則以手指沾花椒大料鹽塗抹,總之要徹底醃個通透。之後拉過雞脖子塞入開口處,或拉攏雙腿以白棉繩子綁緊,外覆荷葉或白紙,開口處朝上倒吊於陰涼通風處。待雞皮張緊,表面看似乾燥,實則由裡向外淌出豐潤滋養的油滴,皮色金黃而略帶透明感,肉色鮮紅粉嫩,差不多就大功告成了。

醃製風雞雖是一件漫長的活兒,不過倒不悶,一排風雞吊在碧紗窗下,黑羽紅尾,冬日裡特別鮮亮好看。從宰殺到完工約莫歷時二十天,實際狀況得視雞隻大小與氣候寒暖而定,花椒大料的鹹香緩慢地滲入肌理中,交揉出一股勁道而悠遠的鮮味兒。風好的雞較原來小了一號,滋味卻濃鬱數倍,料理前先以溫水洗淨,若表面帶薄薄一層鹽霜便得稍事浸泡以退鹽,無論用以燉湯、剔骨手撕、與米飯同炊皆醇鮮馥鬱。因當初連皮帶毛一起風醃,成品肉緊皮硬,雞毛不容易對付,得細心使力拔除,不得已可取細火燎燙。雞雜另外醃成一碗,亦可加蔥姜蒜炒食,寒夜燙壺黃酒,獨自於燈下咀嚼整盤辣炒雞雜,不多時便從胃腸暖到指頭。

兩廣川鄂,乃至中國各地,腊味可說獨佔年菜風騷。農曆十二月又作臘月,秋收冬藏,年前農家挑一頭肥豬殺了,切出一條條上好精肉,以鹽漬經風乾或煙燻,便可收貯一整年。經此手續製成的肉稱之為腊味,腊味品項繁多,大抵凡肉皆可臘,唯豬肉制流通較廣,且以冬至過後所制最是味美。各地處理腊味手續不一致,廣式臘肉採生曬法;湖南臘肉尚煙燻法;川味於調味偏重麻辣並以松柏枝燻烤過,故滋味各異。臘肉極香,不免招惹飛蟲蚊蠅,若能整日看顧那竿臘肉自然最理想不過,若人手欠缺,覆一層紗網,對蚊蠅還能略收阻隔之效。白晝曝曬,傍晚收下肉條,收入盆中冷藏,待隔日繼續再曬。若於太陽微露、北風乾燥強勁的好天氣,約莫連續曬兩日,切面便光滑乾爽,色澤光潤呈棗紅色,脂肪含量較多的肥肉層,凝成近似透明的乳白,放在鼻尖,一縷濃鬱肉香夾帶糖與高粱酒香鑽入胸腔,如此,豉味、風味、香味三者兼具,便可收工了。因製備過程中不放硝鹽,故一曬成立即真空包裝、冷凍貯存,最多吃到清明就不能再放。

操作提示

無論是曝曬風雞或臘肉,最好於乾燥而寒冷的白晝進行才不易黴壞,些微日照益於加速乾燥,但日照過於強烈的話,油脂會迅速大量析出,成品不免略帶油脂氧化的酸敗雜氣,如遇雨天,則將醃肉移入室內以避開水氣沾染。故而制風雞腊味的時間點,以大雪前後為佳,醃肉讓北風吹上數天──行話叫「打北風」──遠勝於乾燥機慢慢烘乾。生曬法製得的腊味約失水兩成,若改採木料煙燻,甚至懸吊醃肉於灶前利用炊煙終年煙燻的話,失水率會更高,但肉濃味爽。腊味是冬節的好味,爐烤、煲飯、與蒜苗時蔬,同炒皆宜,吃膩豬五花,改以臘鴨、臘蛋、臘腸、臘魚換口味也是絕妙。

相關焦點

  • 就是這個味!穿街小巷裡的地道福州菜
    福州菜是閩菜系的代表,而早期的閩菜就是指福州菜。福州菜偏於甜、酸、淡,善用糖醋,比較有名酸甜代表菜荔枝肉、醉排骨等。還善用紅糟、蝦油(魚露)、喼汁等調味,風格獨特,別開生面。作為一個半吊子的福州人,今天就帶著大家逛逛穿街小巷裡的福州菜,福州老店~菜館之一:淮安阿胖店阿胖店經營30年有餘,原來在黎明一帶,後來因為拆遷才搬到淮安新村做起了社區店。
  • 證明你是正宗福州人,必須過這25關
    (商點水 攝) 12、最愛鮮肉湯圓:醉糟雞、螃蜞醬、糟瓜魚、紅糟肉夾光餅、紅糟爆蜆子、淡糟香螺片…… (商點水 攝)
  • 冬至請到福建來吃湯圓,有豬有狗有雞有鴨有客鳥
    而福建,過冬至,祭天奉祖,家族團圓,好不熱鬧。我今天就列舉福建沿海的三大地區過冬至的習俗,真是好吃又好玩。一、泉州冬至碨米絞粹搓紅丸「咱厝人,冬至時,碨米絞粞搓紅丸。搓糖粿,無稀奇,捏豬捏狗捏金魚。做雞仔,雞袂啼,落水要撈舉笊籬。囝仔人,勾勾纏,想吃你得敢赤鉗。
  • 糟味是江浙菜的專利嗎?
    看過這幅南北糟味群像,你也許會大為改觀。古人有云:「入口之物,皆可糟之」,這種說法雖然有點誇張,卻透露出糟味在民間食肆裡的地位不低。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該烹法歷史相當久遠,對糟味最早的描述可見著於《楚辭》。
  • 你家的臘肉,是燻制還是曬制?哪個好?
    從南到北,臘肉喜食人群很廣,而尤以南方流行。每到過年,臘肉就成了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而在外無法回家過年的「遊子」,與家鄉聯繫的紐帶有時往往是一塊臘肉——許多人從老家託人帶送或郵寄臘肉。就是過年之後再到遠方工作,臘肉也常常是人們外帶之物。
  • 橫跨半個福州城也要尋找這地道的福州味
    阿胖在福州經營菜館近三十年,到現在還是親自下廚烹飪,阿胖的老婆做服務員,兩個人依舊親力親為。在這裡你不覺得自己是客人,反而是阿胖的朋友,來這裡的基本是熟客,阿胖空閒時候還會坐下來和大家閒聊。在阿胖菜館能吃到荔枝肉、南煎肝、糟蝦、糟鰻、涼拌魚唇、魷魚酸辣湯、家燉魚頭……這些福州傳統特色菜,味道也很正宗。
  • 隱藏在新村的平民美味,淮安阿胖店,蝦油味的福州菜
    【月子雞】福州老人都知道的一道月子湯,只是現在很多年輕人不知道。當我看見這道菜時候,忍不住就和老闆娘交流起來,月子雞是用茶油、紅糟炒的,然後加入青紅酒,水一起燉,對於月子中的新媽媽來說非常的滋補,而且可以下奶,年輕人不知道這道菜,但是我真的強烈推薦給大家,體質不好 的女子尤其可以多吃一些,加入了青紅酒一起燉,非常解膩,讓你忍不住多喝了2碗雞湯。
  • 在福州開了三十餘年的福州菜館「淮安阿胖店」地道好吃又經典
    周末就是要輕鬆自在,享受慢節奏的生活方式,約朋友一起吃個飯總是少不了的。福州這座城市還是挺有福的 ,周末乘坐公交地鐵都是免費,只要你戴上口罩想坐幾站就幾站,綠色出行,緩堵保暢,還是值得我們參與的。位置確實有點偏遠,在淮安新村裡頭,不是熟人帶,基本上很難找到,一家地地道道的老字號福州菜,在福州也是開了三十餘年,每道菜都是非常經典。【炸槽蝦】這道炸槽蝦真的是驚豔到我了,每次來都是必點,炸得非常酥脆,一口咬下去連皮帶肉直接吞噬,飄香四溢,非常香,是我非常喜歡的一道。
  • 福州地道閩南菜TOP10,別只知道佛跳牆,最後一個太好吃了!
    ,屬於閩菜,是將肥母雞加紅糟煮熟、醉糟而成。醉糟雞以紅糟作配料烹製菜餚,是福州菜的一大特色。紅糟具有防腐去腥,增加香味、鮮味和調色的作用。將冬筍片下鍋過油後撈起,將蒜米、薑末下鍋煸香,再放入香糟略煸,隨即加入花菇和過油香菇片,倒入用上湯、味精、白醬油、芝麻油、溼澱粉調成的滷汁燒沸芡勻,放入氽好的螺片,翻炒即成。雪白的螺片配上殷紅的糟汁,脆嫩鮮爽,馨香淳美。
  • 盤點泉州冬至有哪些習俗 閩南人吃湯圓拜床母趣多多
    冬至是哪一天?泉州人過冬至有什麼講究 今日泉州網12月22日訊 2015年12月22日12時48分,將迎來冬至節氣。巧合的是,2014年的今天也是冬至。在閩南地區,泉州人把冬至稱為「冬節」,意味著過了冬至就快過年了,甚至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 冬至大如年!吃餃子還是湯圓,終於被一張圖神終結!廈門人吃的是…
    廈門有句話叫「冬至過大年」可見這個節氣的重要性那麼,廈門地區在冬至有怎樣的習俗?在「搓圓」時,惠安等地至今還保留著「做雞母狗仔」的習慣。    圖|@鼓樓科技局小L「米時」是一種糯米製成的福州冬至小吃,福州人搓「米時「時,桌上置竹籮,籮中放紅桔數粒、紅筷一雙、紙花一對等。以此祈福來年好運,故而成為福州冬至傳統中重要活動。
  • 盤點全國各地招牌年夜飯,你聽說過嗎?
    >招牌菜:「發財就手」、慄子花生燉雞湯、燒鵝、白灼蝦、腰果炒肉丁、香芋扣肉、腊味糯米飯、什錦八寶冬瓜盅廣東人在沿海一帶算得上最重視年夜飯的了,而且喜歡給每一道菜取個吉祥如意的名字,希望藉此討個好彩頭,「發財就手」就算代表之一,它實際上是髮菜/生菜蠔豉燉豬手,髮菜或生菜在粵語中有發財、生財的意思,而蠔豉也是「好事」的諧音,「豬手」則意指「就手」,也就是得心應手
  • 酒香不怕巷子深~藏於居民區裡的地道福州菜
    想要吃到正宗的福州菜不是在多高檔豪華的酒樓裡,反而是隱藏在市井裡的小餐館,雖然環境一般,但是味道確是地地道道的福州味。從鼓山驅車十幾公裡過來,只為尋找這地道的福州味。這家藏在居民區裡的老店淮安阿胖,沒有朋友帶你可能根本不知道在淮安新村裡還藏著這樣一家福州菜館。這家店還上過福州電視臺《虎糾好味道》節目,主營傳統福州菜和閩清菜。
  • 冬至美食遠遠不止這倆
    就算「冬至大如年」,也不能一統江蘇。當蘇州人排隊拷冬釀酒的時候,南京人「燒包數九吃豆腐」。南京人會準備紙錢和金元寶在冬至傍晚燒給先人,希望祖先們在另一個世界實現財富自由。回家喝上一碗老母雞湯,吃一塊小蔥拌豆腐,據說這是為了表示自己「一清二白」沒有貪汙。南京人還重視進補,有「一九一隻雞」的說法,他們會從冬至日開始每九天都吃一次母雞湯。
  • 福州過年叫「尾牙」,傳統美食最受歡迎,孩子放假趕緊來看看
    如今年夜飯除了在家裡就是在酒店,所以做菜是看不到的,而民間年夜飯在大空間,大家可以現場觀摩本地閩菜大師的製作,每一道流程你都可以跟蹤,不懂的還可以現場請教,師傅絕不會不耐煩的,因為在他們眼裡,你能認可本地傳統菜就是讓人欣慰的,大家能將這些傳統菜傳承下去是美好的,所以孩子一定讓他讓現場感受下。
  • 「煙燻的」臘肉和「風乾的」臘肉到底有什麼區別?哪個更好吃?
    相信人們過年時吃的比較多的肉類就是臘肉。不知道大家在吃臘肉的時候有沒有發現,臘肉的口味其實是不一樣的。有一些臘肉是燻幹的,還有一些臘肉是風乾的。當然,如果是自己家裡做的話,還有可能會分辨出。而如果是在外面買的話,就比較難分辨了。那麼,煙燻的臘肉和風乾的臘肉到底有什麼區別呢?到底哪個更好吃呢?
  • 冬至吃貨地圖來了!冬至美食別具一格 你家會吃什麼?
    冬至吃貨地圖來了!冬至美食別具一格 你家會吃什麼?時間:2020-12-21 15:35   來源:北晚新視覺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冬至吃貨地圖來了!冬至美食別具一格 你家會吃什麼? 12月21日我們迎來了冬至節氣,真正的隆冬開始了。漫漫冬日正是進補好時機,吃貨們已經蠢蠢欲動。
  • 風乾臘肉和燻幹臘肉究竟哪個好吃?很多人不清楚,趕快了解下吧!
    風乾臘肉和燻幹臘肉究竟哪個好吃?很多人不清楚,趕快了解下吧!時間過得真的是非常快,轉眼我們的春節假期就結束了,相信現在大家也都已經返回到了工作崗位上吧,不知道大家在這個春節期間,吃了那麼多的大魚大肉,有沒有長胖呢?
  • 吃臘肉,風乾的和燻制的有何區別?哪個更好吃?看完你就知道了
    在春節的時候,很多人的家中應該都是有臘肉這一道菜的吧!可是大家在吃臘肉的時候,不知道有沒有注意到,臘肉其實是分兩種的。一種是風乾的臘肉,一種是燻制的臘肉。不同的方法製作出來的臘肉的味道是不一樣的,那麼你們在吃臘肉時,知道風乾的和燻制的有何區別?哪個更好吃?今天就跟小暖一起來看看吧!看完你就知道了。風乾和燻制都是幫助臘肉脫水,只不過是方法用的不一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