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博大精深的中醫理論為導向,以真切科學的營養學為基礎,從中醫中獲取養生之道,從營養中尋求祛病良方。
——研農營養健康
每年秋冬都有甜甜的柿子上市,脆的,軟的,可以任由我們挑選。很多老年人擔心吃柿子會對身體不好,不敢吃,枉費了大自然為我們提供那麼美好的食物。其實適量適當食用柿子不僅不會對身體產生負擔,還有很多好處呢。用現在年輕人的說法就是:柿子是好柿子,但要注意方法。
據《隨息居飲食譜》說:鮮柿甘寒,養肺胃之陰,宜於火燥津枯之體。柿子性味甘澀寒涼,能清熱潤肺止渴。對肺熱引起的口渴咳嗽、吐血、口瘡等病症有療效。
柿葉、柿霜、柿蒂,這三樣東西,似乎沒有什麼特殊之處。中醫研究認為,三者在治病上各有奇效。
1、柿葉
具有止血作用,能顯著增強毛細血管彈性,降低血壓,可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出血、肺結核咯血、功能性子宮出血、外傷出血、紫癜等。用柿葉3克~10克,煎湯內服,每日2次,亦可研面外用。青嫩柿葉曬乾,研成細末,取50克與凡士林50克混合調勻,臨睡時搽患處,晨起洗去,一般連續搽15天黃褐斑就開始消退。取秋季柿葉曬乾,研細內服,每次5克,重病者10克,每日3次。治療胃潰瘍出血、肺結核出血、支氣管擴張咯血均有效。2、柿霜
買回來的柿餅往往有許多白色的粉末附著在表面上,這就是柿霜。柿霜含甘露醇、葡萄糖等,能清熱、消炎。將柿霜溶化,倒入模具中製成柿霜餅,其性味甘、涼,有清熱、潤燥、化痰的功效,可治肺熱、燥咳、咽幹喉痛、口舌生瘡、吐血咯血等症。口舌生瘡用此外敷效果特佳。取柿霜、硼砂、天冬、麥冬各6克,元參3克,烏梅肉1.5克共為細末,煉蜜為丸入口中含化,治療咽喉嗽痛效果顯著。3、柿蒂
性溫、味苦澀,能下氣降逆,噯氣等有奇效。柿蒂是降逆氣、止嘔吐的常用藥。降氣止呃,用柿蒂30克,丁香15克,生薑10克,煎湯送服,每日2次,可迅速見效。柿子營養價值很高,含有維生素B1,B2,維生素E,維生素C和胡蘿蔔素等。柿子還具有潤肺、清熱、止咳、袪痰、降壓等功效。這麼好的水果,怎樣吃才健康呢?柿子不能和什麼一起吃,柿子與它同食容易中毒,就這些問題,小編給大家一一解答。
1、含高蛋白的食品
中醫學中認為,螃蟹與柿子都屬寒性食物,故而不能同食。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含高蛋白的蟹、魚、蝦在鞣酸的作用下,很易凝固成塊,即胃柿石。這種情況下我們就很容易出現有腹痛、嘔吐、或腹瀉等症狀。
2、菠菜同食
紅薯是含澱粉較多的食物,吃了以後會使胃裡產生大量胃酸,而柿子則含有較多的鞣質和果膠,胃酸和鞣質、果膠相遇,會發生凝聚作用,形成難溶性的硬塊——胃柿石。
3、不能和醋同吃
吃柿子的前後也最好不要吃醋,否則柿子中含有的柿膠會和醋酸反映生成塊狀物體留在人體的胃中。
4、酒
酒味甘辛微苦性大熱有毒,而柿子則性寒,因此兩種食物不能同時食用。還有很多人在喝酒的時候總喜歡用肉類食物作為下酒菜,而且酒類入胃刺激腸道分泌增加,柿中鞣酸與胃酸相遇後會形成結石。
柿子裡的含有一種叫單寧的特殊物質,如果一次吃掉太多的話,在胃酸的環境下和胃裡的蛋白質會形成不可溶的沉澱,再加上柿子中大量的果膠和纖維,很容易形成「柿胃石」,引發不適,難以排出。最後還是提醒大家,柿子一定要在飯後食用,不可以空腹吃。為了健康,吃了柿子後,也不要立即喝酸奶和牛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