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2011年10月,國務院決定啟動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從2011年秋季學期起,對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680個縣(市)的農村義務教育學生,按照每人每天3元的標準提供營養膳食補貼,中央財政還專門為此撥款160億元。然而,這樣一項民心工程啟動後,卻在一些地方接連導致了意想不到的結果。陝西省的商洛地區處於秦嶺山區,所轄的7個區縣都被劃為陝西省的第一批試點,距離來春季開學已經有兩個月的時間了,那裡孩子們吃上營養午餐了嗎?記者深入山區進行了採訪。
記者調查
午餐有兩個菜,這一大鍋是用蘿蔔、豆腐做成的燴菜,這個小鍋裡是單做的紅燒肉,一份米飯加燴菜是三塊錢,如果要再加上一份紅燒肉,這頓飯需要花六塊錢。記者做了一個統計,共有70多個孩子來吃午飯,但是花六塊錢加一份紅燒肉的孩子只有兩、三個。
記者看到初中一年級的一名學生,他的飯碗裡只有蘿蔔和豆腐做成的這個燴菜,但看起來他卻吃的津津有味。這位同學告訴記者,他的小學是在20裡路以外的村小學就讀,相比起那時,他覺得現在的夥食已經好了很多。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商洛市的多個區縣是國家級貧困縣,農村人均收入4568元。不少學校尤其是山村學校,孩子們的午餐只能是糊湯。
商州區大趙峪辦事處桃園小學校長楊康:我們這裡面群眾有些還是比較貧窮的,後面有15村學生左右在這兒上學,家長經濟負擔比較重的,所以家長就是說交糧食,他願意交糧食。他們帶的糧食,就是帶的是玉米和小麥,然後我們經過把它加工,給它糊湯,或者麵條之類的。
山陽縣小河口鎮中心學校距離縣城60裡路,這裡的孩子來自方圓二三十裡的十多個村子。由於離家比較遠,一些低年級的孩子生活還不能自理,就已經開始住校了。一日三餐也需要在學校解決。食堂的兩個大桶裡裝的是酸菜和蘿蔔絲,案板地下是做糊湯用的包穀面,這些就是孩子們平時最常吃的。
在商洛採訪時,當記者詢問這些孩子們最喜歡吃什麼菜?最想吃什麼菜?得到的答案很簡單——土豆絲、黃瓜、菜花、洋芋以及蘿蔔。
今年春節過後,陝西省政府審議並原則通過了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工作方案,將在列入國家試點的43個縣區,推行以提供完整午餐為主要形式的營養計劃,並在三年內覆蓋全省。按照計劃,商洛所轄的7個縣市都會在今年春節學期開始,實施國家的營養膳食補助計劃,但是記者走訪了商洛的幾個區縣,看到孩子們依然在吃糊湯、土豆和蘿蔔。菜譜和之前沒有什麼改變。商洛縣的營養午餐計劃是如何進行的呢?
記者接連走訪了商洛地區的商州區、丹鳳縣、山陽縣的十幾所小學和中學,發現大部分家長和學生根本不知道有「免費營養餐」和「三元補助」。只有少部分的家長通過電視、報紙上聽說過國家有一個「三元補助」的「營養改善計劃」,但是否已經開始實施?以什麼形式在實施?他們都說不清楚。
在商州區楊峪河鎮初級中學,記者遇到了這位專門負責學生生活的老師,她了解的情況如何呢?
商州楊峪河初級中學生活老師:現在還沒有開始實施呢,已經說了幾個月了,有什麼困難。
在商州區大趙峪辦事處桃園小學,一進入食堂就能看到這些新購置的廚櫃、廚具。校長楊康說,去年底,他在報紙和電視上了解到了國家的營養改善計劃,會給每個孩子每天補助三元錢,他就想方設法籌措資金,給食堂配備了這些設施。
商州區大趙峪辦事處桃園小學校長楊康:灶房原來那個柜子什麼的都是原來沒有的,後來就是說在過年的時候,這學期開始實施午餐改善計劃,把那個灶房裡面的設施都改換了一下,家長來看的時候衛生一點,家長也不放心,要不然一看髒兮兮,好像也不是心裡也不是。去年上學期末的時候我們都召開了一個學生家長會,就把這個政策和學生家長做了一個交流,學生家長是百分之百的滿意,原以為今年的剛過年就開始實施了,到現在好像快了。
記者:是經費還沒有到咱們這兒,還是政策沒有到咱們這兒?
商州區大趙峪辦事處桃園小學校長楊康:具體我也說不清楚,領導開會的時候快了,具體什麼時候實施我也不知道。
按照教育部和財政部的要求,今年春季開學,各地就要開始在試點區縣實施營養改善計劃,雲南、廣西、貴州等其他中西部省份的營養改善計劃也已經實施了幾個月的時間,商洛作為陝西的試點縣,為什麼還沒有開始實施這個政策呢?在商洛所屬的山陽縣,記者找到了縣教育局副局長肖緒成了解情況。
縣教育局副局長肖緒成:去年國務院在全國連片貧困地區實施了一塊之後,我們縣長及時召開了校長會,做了充分的宣傳和安排,首先灶房建設,我們去年冬基本上凡是農村無論是寄宿的,非寄宿制的小學和初中,均把灶房已經建起,我們積極的培訓這個咱們的炊事員。
肖局長介紹,按照中央的政策,「營養改善計劃」覆蓋範圍是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每一個學生,三元錢的補貼要確保學生吃到嘴裡,而不能用作員工工資和硬體設施購置。山陽縣共有351所學校,除了寄宿制的學校有食堂,全縣還有將近一半的學校沒有食堂,為了能更好的落實「營養改善計劃」,他們已經著手給部分學校建造了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