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八旗只能提籠架鳥?八旗軍摧毀陳玉成主力 甲午戰爭打敗日軍

2021-01-15 深度工場

有網友問,清末八旗軍沒有怎麼打仗,怎麼就沒了呢?後來幾乎就全靠漢人軍隊了?其實也不能這麼說,清末八旗軍還是打了不少仗的。

在太平天國戰爭,八旗軍和蒙古軍剿滅了太平軍北伐軍,隨後在都興阿和西凌阿帶領下一直在湖廣作戰,並且一直衝到南京北面的揚州,在摧毀英王陳玉成主力方面發揮了決定性作用。

後來在多隆阿帶領下八旗軍在陝甘打敗了數十萬回民起義軍,也許很多人不知道多隆阿,在清軍剿滅太平天國戰爭當中有兩大名將,被譽為「多龍超虎」,其中1個是八旗軍的多隆阿,另外1個就是湘軍的鮑超。

最後,這支八旗軍部隊在金順帶領下進入新疆與阿古柏作戰。在左宗棠大軍當中,金順擔任副總司令和前敵總指揮。在新疆、青海戰場,左宗棠兩路大軍,一路是湘軍,另外一路金順帶領的就是八旗軍。

在第一次鴉片戰爭,在鎮海等地都是八旗軍,在第2次鴉片戰爭,從2次大沽口炮臺戰役,石縫炮臺,張家灣戰鬥,八裡橋戰鬥,都是八旗軍和蒙古軍為主力。總的來說在2次鴉片戰爭當中,八旗軍戰績最好。

到了甲午戰爭,在遼東的清軍主力也包括了依克唐阿,長順的八旗軍,並且在甲午戰爭唯一的勝利,遼陽保衛戰勝利就是依克唐阿的八旗軍打的。

到了八國聯軍戰爭,17多萬俄軍衝進東北,摧毀了清朝戰鬥力最強的東北駐防八旗的4萬軍隊。在北京,聯軍摧毀了八旗軍當中的洋槍部隊-虎神營。

從此以後,八旗軍能戰鬥的基本上已經所剩無幾了,只能把剩餘的人員集中起來建立了北洋軍第1鎮。簡單說,東北八旗最後覆滅於八國聯軍戰爭當中的俄軍,西北八旗軍毀滅於連續十年的西部大戰爭(詳情就不說了),北京駐防八旗早就失去了戰鬥力,大多改編為巡警,稍微能打,僅存的就是北洋第1鎮。

南京和鎮江八旗覆滅於太平天國戰爭,西安、湖北八旗毀滅於辛亥革命,其餘廣州、福州、成都駐防八旗戰鬥力最弱,在辛亥時期投降,至此安裝清宮統計的13萬八旗軍都已經結束。

相關焦點

  • 八旗打不過太平軍,只能提籠架鳥?八旗軍才是英王陳玉成最大剋星
    有網友問:滿人幾百萬八旗軍為什麼打不過太平軍2萬人?宣統三年統計,全國的旗人才153萬,到哪裡去找幾百萬八旗軍出來?1912年,內務部民治司公布的辛亥年(1911)八旗戶口調查,其中京城內城八旗男女有23.4萬人,內務府三旗男女有15.3萬人。
  • 清末八旗只能提籠架鳥?左宗棠收復新疆:主力就是八旗怎麼解釋?
    其實,當時的主力是南路徵軍,劉錦棠帶領的25營老湘軍,4營騎兵。八旗軍將領金順的北路徵軍,所屬40多個營。劉錦棠是湘軍名將,在鎮壓太平軍當中出名,其實金順也是鎮壓太平軍出名的,金順本來是多隆阿的部下,因戰功賜號圖爾格齊巴圖魯。又因為在陝西、甘肅和寧夏的戰功,成為烏裡雅蘇臺將軍,西徵軍副司令。左宗棠命令其「令得節制各城辦事領隊大臣,似與前敵事宜」。
  • 【街拍紀實】津門網吳強:《光影四九城》之六提籠架鳥
    我腦海中「提籠架鳥」的畫面是:一束束陽光斜射在城牆根下,身穿長袍馬褂手提鳥籠的人,邁著方步在「遛鳥」。這幅畫面會把人們帶到了清末民初,提鳥籠的人多是那些八旗子弟,他們遛鳥是酒足飯飽之後的消遣方式之一,老北京養鳥歷史可以追源到皇宮了。
  • 提籠架鳥,北京人為什麼那麼愛玩鳥?
    一說「提籠架鳥」,您頭腦中大概就會浮現出老北京紈絝子弟的形象。汪曾祺先生總結:    遛鳥的人是北京人裡頭起得最早的一撥。王世襄在《百靈》一文中就寫到過去東西南北城各有一兩家茶館,名叫「百靈茶館」.東城的一家在朝陽門外迤北,是夾在護城河與菱角坑之間的「愛蓮居」.凡是百靈茶館都只許淨口百靈歌唱,別的鳥只能扣上籠罩,在窗外聽,連敞開罩子吱一聲都要受到呵斥。習武的愛提畫眉籠,講究大清早起來遛畫眉。
  • 提籠架鳥很愜意,小心別把自己關進了牢籠
    「提籠架鳥,飛鷹走狗」,說的就是寵物的事,指的是滿清時代老北京城裡八旗子弟的一種生活狀態。隨著時代變遷,「飛鷹走狗」(使用鷹犬打獵)這事已經被歸入奢侈品行列了。但在很多城市,「提籠架鳥」依然常見,鳥寵飼養者往往佔據公園一角,一邊晨練,一邊交流養鳥心得,頗為自在。
  • 提籠架鳥很愜意,小心別把自己關進了牢籠
    「提籠架鳥,飛鷹走狗」,說的就是寵物的事,指的是滿清時代老北京城裡八旗子弟的一種生活狀態。隨著時代變遷,「飛鷹走狗」(使用鷹犬打獵)這事已經被歸入奢侈品行列了。但在很多城市,「提籠架鳥」依然常見,鳥寵飼養者往往佔據公園一角,一邊晨練,一邊交流養鳥心得,頗為自在。
  • 玩家|提籠架鳥的講究
    但是,我並不鍾愛養鳥和養蟲,固執地認為「提籠架鳥」是封建式的遺老遺風,所以從來沒有去更深刻的體會這些「玩意兒」在那些人心中的意義。後來出國上學工作,十幾年後又回到魂牽夢縈的北京,年過不惑之時,發現對老舊物漸生情愫。有一天,妻的一句話猛然警醒我:「如此精美的東西,它背後代表的應該是一種特有的文化。」從那天起我開始思考了,開始每天和父親討教從他15歲起就鍾愛的養鳥養蟲。
  • 太極拳憑什麼在京城迅速流行:因八旗子弟以提籠架鳥打太極為時尚
    最初的太極拳,只傳八旗貴胄,一種是在王府傳授,一種是在旗營教場。綿拳勝剛,以靜制動,太極拳的神奇,給提籠架鳥的羸弱貴族與毫無鬥志的旗營兵士帶來了希望。善撲營的還好,別的就難說了。那時的旗營,每日也都有操練,但教場附近各胡同口都早被兵士用帳幔遮掩,每操練一回合,兵士便迅速進入帷帳,而後各持菸具,拼命呼吸,候令再出,潦草敷衍。
  • 提籠架鳥肩落鷹,耳聽蛐蛐叫,雅俗樂逍遙!
    懷中揣葫蘆,手裡揉核桃,提籠架鳥肩落鷹,耳聽蛐蛐叫,石榴紅似火,鴿哨響雲霄,缸底金魚穿水草,雅俗樂逍遙!這些都是老輩人的玩兒法,他們不止玩兒,還玩兒出了文化。養鳥在看清朝劇時,總能看到一些富家子弟的出門標配:長袍大褂,頭頂一個瓜皮帽,手上一個大扳指,再揉倆核桃,有時還提著個鳥籠子滿大街晃悠。養鳥風氣也是被八旗子弟引領,滿清入關後,滿人不用務農,無需打仗,不為生計操勞,閒得無聊就開始養鳥、養蟲、盤鴿子,《燕京雜記》裡記載:「京師人多養雀,街上閒行者有臂鷹者,有籠百舌者,又有持小竿系一小鳥使其上者,遊手無事,出入必攜。」
  • 「提籠架鳥」是兩個詞?老北京人玩鳥就是這麼講究
    以至於一說到北京的紈絝子弟、少爺秧子,都會用到一個詞——提籠架鳥。 然而,提籠架鳥,根本是兩碼事。 提籠 是指籠養鳥,主要是為了觀賞和聽音。紅綠鸚鵡、虎皮鸚鵡、芙蓉鳥、倒掛鳥、珍珠鳥等,皆是毛色豔麗的鳥,能使人賞心悅目。
  • 「提籠」和「架鳥」原來不是一回事!北京人只架這三種鳥
    說起遛鳥,很多人印象裡就是大爺們提著鳥籠子到戶外轉悠遛彎。但是您知道嗎?「提籠架鳥」才是老北京人最傳統的遛鳥方式,並且「提籠」和「架鳥」並不是一回事兒。清朝國學大師夏仁虎在《燕京雜記》裡記載:「京師人多養雀,街上閒行者有臂鷹者,有籠百舌者,又有持小竿系一小鳥使其上者,遊手無事,出入必攜。」「提籠」常見,而為什麼「架鳥」我們現在很難看的到呢?
  • 提籠架鳥今何在?京城鳥市興衰記
    如今的北京城已較少見到「提籠架鳥」的景象,但在老北京人的生活中,鳥市曾經佔據重要一席。自發鳥市亂象多在很多人記憶中,「提籠架鳥」是老北京的一景。「提籠」是指籠養鳥,主要是為了觀賞和聽音;「架鳥」是用架子來養鳥,叫「亮架」。
  • 實拍天津周末才有的鳥市,我也體驗了一把「提籠架鳥」的生活!
    說道「提籠遛鳥,盤珠子擼串」,天津北京可是全國都名列前茅的城市!就拿養鳥迷來說,十之八九因入迷而精通,因精通而自得其樂,因自得其樂而長壽。因此,像天津西站橋下這種六日「鳥迷」聚會的市集,就應運而生了..
  • 八旗軍哪一旗最厲害?八旗軍戰鬥力有多恐怖?
    八旗軍是滿洲最強的軍隊,由正黃、正白、正紅、正藍、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八旗所組成,清朝之所以能夠建立起來跟八旗軍是分不開的,八旗軍恐怖的戰鬥力可以說是所向披靡戰無不勝,從盛京一直打到中原,直至統一中國靠的就是強大的八旗軍。八旗軍是哪八旗?
  • 清末上色老照片,八旗後裔提著鳥籠四處溜達,李蓮英臉上膿包畢現
    清末時照相的清晰度儘管有了很大改善,可彩色技術依舊不成熟,我們看到的都是黑白照片。今天就來分享一組經過後期上色的老照片,因為有了顏色的加持,視覺上看起來格外讓人印象深刻!清末一對討飯的母子,穿著破衣爛衫從牆角走過。
  • 八旗盔甲 清軍沉浮的時代物證
    說起盔甲的美觀度和實用度 八旗軍鎧甲當屬歷朝歷代軍隊的翹楚 八旗盔甲 清軍沉浮的時代物證 作者:張松 2018-01-29 09:43   來源:遼瀋晚報
  • 養花種草、提籠架鳥是賢德,有歷史淵源
    從這點上來說,老公喜歡養花種草、提籠架鳥不是不過日子,是有歷史傳承的哦!而且只有賢德之人才喜歡呀!趕緊和老婆申請財政補貼!讀歷史,品人生,感謝關注!
  • 中日甲午戰爭,清軍陣亡4萬人,但是你知道日軍傷亡多少人嗎?
    甲午戰爭總體就是輸在清政府的腐敗,陸軍各部都有私心,支援不力,海軍裝備落後,軍艦船體老化,火炮配置落後,可悲可恨! 主要是因為日本以一國之力對抗的卻是李鴻章「一人之力」,中日甲午戰爭表面上敗了,但是滿清政府並沒有敗,因為極大削弱了李鴻章的實力,減少了李鴻章對滿清政府的威脅,滿清政府這是一石二鳥,所以李鴻章會被日本人暗殺,就是因為日本在這場戰爭中損失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