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對牙買加咖啡影響咖啡供應鏈的影響:無法空運,海運延遲,部分道路封鎖。
國際國幣基金組織5月15日向牙買加提供了5.2億美元的貸款用於抗擊疫情。
地理條件牙買加是位於加勒比海的一個島,牙買加的藍山是西加勒比海最高的山(高2256米),藍山咖啡的獨特風味與藍山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有關。
藍山位於北緯25度的咖啡帶,有肥沃的新火山土壤,空氣清新,沒有汙染,終年多雨,溼度高,晝夜溫差大,這裡的有著富含氮和磷的土壤,很是適合咖啡的生長,肥沃的火山土壤,規律的降雨加上在島上朦朧的雲層下,使它遠離烈日。所有這些因素結合在一起,這才有了藍山咖啡。
牙買加藍山咖啡每年的收穫期是六月到十一月,一般是人工採收的。由於咖啡樹全部都是長在崎嶇的山坡上的,採摘過程非常的困難,非當地熟練的女工根本無法勝任。採摘時選擇恰到好處的成熟的咖啡豆非常重要,未成熟或熟透了都會影響咖啡的質量。
種植歷史在1725年的某一天,當時任牙買加總督Sir Nicholas Lawes,將咖啡樹種從海地帶到了牙買加,並在他位於St. Andrew的私人莊園Temple Hall開始進行實驗性的種植。慢慢的,咖啡樹就種植到了土地更加肥沃的牙買加藍山山區,並開始大規模的種植。
牙買加藍山山脈擁有獨特的土壤與氣候,尤其是海拔高的山區常年都是雲霧繚繞,給咖啡的生長提供了非常理想的生態環境,牙買加藍山咖啡的高品質與獨特的平衡口感、風味,促使咖啡的種植成為了龍頭產業,並且迅速成為牙買加繼甘蔗,香蕉之後又一個重要的產業。
到了1800年的時候,光在牙買加藍山山區的種植園,大大小小共計有686個。直到1814年,牙買加的咖啡出口量已經達到了15,199噸,晉升為當時西半球咖啡出產最重要的國家之一。
1807年,奴隸貿易被廢除之後,牙買加主要的人力為黑人,致使咖啡種植園的勞動力來源被完全切斷,咖啡的產量開始出現走下坡路的現象。1838年,牙買加黑人奴隸完全解放。原來在咖啡莊園勞作的黑人奴隸大批的離開,跑到了藍山其它的地塊對荒地進行了開墾,居住下來並開始種植各種農作物謀生。
到了1850年,牙買加的咖啡園由原本的686個只剩下了186個,咖啡的出口量急劇下降到1,486噸。在往後的100年裡,牙買加藍山的經營模式也發生了改變,已經由過去的大型種植園模式,轉變成了小規模咖啡農的種植模式。
無序的咖啡種植模式導致的後果是災難性的,牙買加咖啡出口的品質每況愈下,終於在1943年,牙買加咖啡最大的進口國之一加拿大率先宣布不再接受牙買加咖啡的品質,而相鄰的美國也緊隨其後停止進口牙買加咖啡。
1944年,成立中央水洗處理廠,時任大英國協西印度群島農業總督察的A.J. Wakefield 積極推動牙買加政府成立了Cenrtral Coffee Clearing House, 規定所有出口的咖啡必須由這個機構來採購,處理並分級後才能出口。
牙買加認證正宗藍山咖啡產區是指東部四個行政區:聖安德魯、聖湯瑪士(St.Thomas)、聖瑪麗(St.Mary)與波特蘭(Portland),恰好是藍山橫跨的山麓區域。海拔在1000-1700米,面積大概只有6100公頃,唯有在此區域栽植且符合1000-1700米的海拔高度,才是正宗藍山。即使載種在此四個行政區內但海拔只有500-1000米的,必須降級為牙買加高山咖啡,海拔低於500米,則為更次等級的牙買加上選咖啡,此區域外的其他1.21公頃,更不能叫藍山咖啡。牙買加官方對藍山咖啡有嚴格規範,牙買加咖啡頂多只有25%符合藍山資格。
藍山咖啡是至今為止所有咖啡中唯一使用木桶裝生豆的咖啡產區,其它咖啡出口都用麻袋。
咖啡分級牙買加藍山地區的咖啡有三個等級:藍山咖啡(Blue Mountain Coffee),高山咖啡(Jamaica High Mountasin Supreme Coffee Beans)和牙買加咖啡(Jamaica Prime Coffee Beans)。
其中的藍山咖啡和高山咖啡下面又各分兩個等級。從質量來分由上到下依次為:藍山一號,藍山二號,高山一號,高山二號,牙買加咖啡。
從質量來分由上到下依次為:NO.1、NO.2、NO.3和PB,PB就是圓豆。按照CIB的標準,其中NO.1的藍山生豆基本標準是17目以上的豆子、瑕疵率低於3%、含水率13%左右等。
處理法1980年以後,日本資助牙買加咖啡業並引進半水洗的咖啡果膠刨除機,也就是說藍山咖啡現在有傳統的水洗與較先進的半水洗兩種處理方式,半水洗是否不利傳統藍山優雅風味的養成,近來亦有爭議。
以【前街咖啡 牙買加藍山】為例
莊園:克裡夫頓農場
認證:熱帶雨林認證
位置:紐卡斯地區
總面積:250英畝
平均海拔:1310米
處理法:水洗
品種:100%阿拉比卡鐵皮卡
產區
藍山地區是一個僅有6000公頃種植面積的小地方,不可能所有標有「藍山」字樣的咖啡都在那裡種植。
今天的克裡夫頓農場是這個地區最大的莊園,按國際標準來算,也屬於小規模種植,其中許多莊園主是小土地擁有者,他們的家族已經在這塊土地上勞作了兩個世紀。
克利夫頓山是牙買加至今仍在正常運轉的古老的咖啡產地,並且在牙買加僅有克裡夫頓農場具有「熱帶雨林」標誌。標誌只有符合"可持續農業體系標準"才可獲得認證,其木桶上有雨林認證的標誌。
早在十八世紀中期(大致在1750年左右),克利夫頓農場就開始種植和生產咖啡了。這裡的咖啡種植與處理場區落於平均4300英尺(1310.64米),足夠的海拔高度、午後溫和雲靄繚繞山林遮蔭、充足的日照及富含礦質的種植土壤,提供咖啡樹良好的生長條件,亦延長咖啡櫻桃的熟成。
衝煮參數
15克粉
濾杯:KONO
粉水比:1:15
研磨度:BG#6W
水溫:86℃
衝煮手法
分段式萃取。
用30克水悶蒸30秒,小水流中心注水至125克分段,水位下降即將露出粉床時繼續注水至225克停止,水位下降即將露出粉床時移走濾杯,萃取時間為2』00」。
風味描述
口感:黑巧克力、堅果、奶油、酸甜苦均衡
教你如何分真假藍山
因為藍山咖啡的地位在咖啡界極高,因此市面上出現了很多冒牌的藍山式咖啡,也許你喝過藍山咖啡,但真正意義上的藍山咖啡其實很難辨別。
1 、外形:藍山咖啡的生豆是青色的,外觀很整齊,大小是中等偏小,兩端有些翹起,烘焙後體積增大很多,很飽滿。
2、磨豆:真正的藍山咖啡豆生長於高海拔,它的細胞質結構比較疏鬆的,用手磨的時候感覺很脆很爽很連續,不會有阻力的感覺。
3、香氣:香氣非常濃鬱、密實;所謂拼配的藍山咖啡,是沒有這種香氣的。
4、味道:真正的藍山咖啡口感均衡、濃鬱,不會有任何一種味道突出或欠缺的感覺,這也是其他任何咖啡豆都無法企及的,最關鍵的鑑別要點。
還可以通過這三個來辨別是不是真的藍山:(國家咖啡局指定出口公司)、(唯一用木桶裝生豆的產區)、(桶蓋上的青蛙雨林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