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究竟是中年危機,還是新的開始?

2021-01-22 上官文露讀書會

/ Part 01

「《活出生命的意義》的啟悟」

《活出生命的意義》是美國心理學家維克多·弗蘭克爾撰寫的一部書。弗蘭克爾是經歷過納粹集中營地獄生活的倖存者,也是倖存者中活得最久、成果最卓著的人。

他不但沒有被德國納粹軍官在集中營慘無人道的暴行所摧垮,反而以其堅定的意志超越了煉獄般的生活,開創了意義療法,寫出了若干心理學著作,如《活出生命的意義》、《意義的意願》、《無意識的上帝》、《精神治療和存在主義》、《醫生和心靈》等,尤其是《活出生命的意義》最為讀者所歡迎。這本書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講述作者在納粹集中營的經歷,第二部分探討意義療法。

這部作品鼓舞了很多人,也治癒了很多人,被美國國會圖書館評為最具影響力的十本著作之一,迄今為止,已銷售1200萬餘冊,被翻譯成24種語言。

其中,哈洛德·庫希納為之寫的序言裡就有一段話非常引人深思:「一些不可控的力量可能會拿走你很多東西,但它唯一無法剝奪的是你自主選擇如何應對不同處境的自由。

你無法控制生命中會發生什麼,但你可以控制面對這些事情時自己的情緒與行動。」弗蘭克爾在書中也指出:「人的內在力量是可以改變其外在命運的。」「只要我們擁有自主選擇如何應對處境的自由,我們就不會一無所有。」看完這本書,心裡升騰起了一股力量,也使我重新開始審視自己的後半生。

都說40不惑,但40歲也可能會經歷一場中年危機。很多人的情緒都可能會驟然低落,會為日益衰老而擔憂,會為被大城市掏空的身體而懸心,還有那還不清的貸款一直是頭頂上的一座巨山。

當然了,可能還有一直輸在起跑線上的孩子為自己帶來的可不是「養兒能防老」的幸福和安穩…

讀到廚川白村《苦悶的象徵》之後,你會發現這種感覺絕非一個人所獨有,許多高敏感注重生活質量的人都曾經產生過。「從青春的時代,經過了壯年期,一到四十歲的處所,人的一生,便於『一大轉機』相際會。

在日本,俗間也說四十二歲是男子的厄年。其實,到這時候,無論在生理上,在精神上,人們都正到了自己的生活的改造期了。

先前,聽說孔子曾說過『四十而不惑』,但我想,這大概是很有福氣的人,或者是蠢物的事罷。青春的情熱時代和生氣旺盛的壯年期已將逝去的時候,在四十歲之際,人是深思了自己的過去和將來,這才來試行鎮定冷靜的自己省察的;這才對於自己以及自己的周圍,都想用了批評底的態度來觀察的。

當是時,他那內部生活上,就有動搖,有不滿,而一同也發生了劇烈的焦躁和不安。古往今來,許多的天才和哲士,是四十才始真跨進了人生的行路,而『惑』了的。這時候,無論對於思想生活,實際生活,決了心施行自己革命的人們,歷來就很不少。」

/ Part 02

「40歲是精神走上坡路的開始」

40歲儘管是人生的分水嶺,容易產生中年危機,但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危」和「機」往往同時並存。危險的過後就是機會的來臨,死亡的過後就是新生。

中年危機其實也是命運對你的一種警醒:你的人生時光已經所剩不多,因此要加倍珍惜,不能再糊裡糊塗、渾渾噩噩而活,必須把有限的時間用在刀刃上,把所剩不多的餘年用在自己想做的事情上。

這種意識使我的人生質量提高了很多:便不再把時間花在沽名釣譽上,不再把時間花在說些言不由衷的話上,不再把時間花在只能獲得短暫收益而無長久價值的事情上,而是更多地花在讀書寫作上。

讀書是同高才能高智商的人談話,讀書是用別人的思想豐富完善自己的思想;而寫作則是記錄自己生命的軌跡、記錄自己對生活獨特的感悟。

在40歲前,以為40歲就到了人生的頂峰,餘下的歲月就是往下衰的歲月。到了40歲才發現,40歲雖然身體開始走下坡路,但卻是精神走上坡路的開始。老天,總是公平的,讓你有所失也有所得!

許多人到了40歲就放棄自己的成長,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這種人過了40歲,雖然肉體還活著,但精神其實已經死亡,剩下的只是一天又一天動物般地重複過日子而已,所以民間有「人過四十,半截入土」的說法。

其實,生命是一個不斷成長的過程,不管任何年齡任何時段,都不能放棄自己的成長。青年為前途而奮鬥,中年老年應為心靈成長而努力,人生的每一個時刻都應該是不懈學習不停上進的,這樣,走向死亡才不至於有太多的哀傷,因為死亡對於他們來說,只是瓜熟蒂落的終結,只是走向輝煌的謝幕而已!

/ Part 03

「人生任何時候開始都不晚」

哲學家羅素曾經說過:「人的一生應當猶如一條河流:開始時河身很小,夾迫於狹窄的兩岸之間,奔騰激越,衝過礫石,飛下懸瀑。漸漸地,河面變得寬闊起來,兩岸相距漸行漸遠,深廣的河水向前流淌得也越發的平緩,最後悄然歸入大海,從而毫無痛苦地結束了自己的裡程。」

40歲是河面變得開闊起來的年齡,雖無青年的激越,但有中年的平和;雖無青年的壯志滿懷、豪氣沖天,但有中年的成熟、通達與圓融。宋釋紹曇有詩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莫將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每個季節有每個季節的風景,每個年齡有每個年齡的韻致,如果沒有閒事煩心,沒有憂思悲恐驚等過重的負面情緒纏繞心田,那麼每年每月每天都是人間最好的時節。

其實,40歲人生也可以重新開始,古有「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古代人壽命短暫,二十七就算是中年了)。

近有摩西奶奶70多歲開始學畫,竟然學有所成、名滿天下;弗蘭克爾67歲還學駕駛飛機,80歲還登上了阿爾卑斯山。

人生,什麼時候開始都不算晚;人,想幹什麼,什麼年齡都能幹。

那些望而卻步、畏縮不前的人,擋住他們自己的,不是年齡,而是早衰的心!

【本期話題】你怎麼看待40歲?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哦

本期插圖

來源於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中年等於危機+美好+演化,論如何看40歲之後的戀情、愛與人生
    但事實是,當中年突如其來時,你腦海中浮現的只有「中年危機」這四個大字,與中年掛鈎的往往是:油膩、保溫杯泡枸杞、發福、禿頂……在印象中似乎很難找到一個美好的詞來形容中年這個階段。中年別稱「灰色中年」,不可避免地在事業、健康、家庭婚姻等方面,經歷著各自的危機和焦慮。
  • 40歲後不打工?人到中年,該換工作還是轉身當老闆?
    對於很多職場當中的人來說,應該都聽說過所謂的35歲危機,嚴格來說,所指的大多都是網際網路行業。畢竟,這個行業所吃的都是青春飯,也都是加班加點熬出來的,而到了35歲之後,體力、照顧家庭的精力等等都會讓自己分心,似乎工作方面也都有些跟不上了。其實不光是網際網路行業,其它行業也是差不多的。
  • 距離年終獎1周,28歲的我第4次裸辭了:我得了中年危機的絕症
    我開始不確定,自己究竟是活了365天,還是只活了1天卻重複了364次。 焦慮不已,自我懷疑,看不到成長,純粹為了錢而工作。 是選擇繼續堅持下去,還是尋找人生的其他可能? 中年人的選擇題從來都是兩難。
  • 把40歲活成新的20歲,是對中年最好的敬畏
    作者:Ray先森朗誦:羋兒來源:富書(ID:zhongchoudushu)編輯:慈懷讀書會(ID:cihuai_dushuhui)對于堅定的人,年齡是一枚閃亮的勳章——茲心點擊上方綠標即可收聽羋兒朗誦希望你能保持心態的年輕,把眼前的四十歲當成一個新的二十歲 近日,市值2200億美元的美國最大電信運營商Verizon掀起裁員風波。
  • 40歲以後,人到中年的3大「後顧之憂」
    【明一悅讀原創,感謝喜歡,謝絕抄襲】40歲,何止是人生一道坎兒,完全是,處處有坑。所以有人說,邁進40歲,不等於邁進了人生裡最艱難的一道坑。除了上有老,下有小之外,重要的是,很多時候連你自己都很迷茫。你不知道,自己究竟算青年還是算中年?
  • 45歲後男人有6症狀,恐是更年期,避免抑鬱,小心中年危機找上門
    我們一般將45歲到64歲這段年齡稱為中年,當男人踏入中年時感受到身體老化的威脅,看著子女開始成家立業、工作被年輕人取代;當他們漸漸離開工作崗位,忙碌的生活突然閒來無事,社交圈子小、社會地位下降,這些長期的心理壓力或空虛則將演變成中年危機。而最重要的是,在這個時間裡,男性更年期也許正在悄悄侵蝕著男性的生理和心理。
  • 保溫杯泡枸杞是什麼梗來源哪裡 趙明義保溫杯的中年危機
    網友紛紛調侃:「記住,中年危機最後的倔強,絕不拿泡著枸杞的保溫杯」。  「中年危機」在心理學上被解釋為「男人四十症候群」,意指一種特定的年齡現象,即在39-50歲或40-65歲之間,青春已不復,遲暮在眼前,人生有可能經歷事業、健康、家庭婚姻等各種關卡和危機。  然而,人生何處無危機?
  • 30歲後才明白的事:窮人和富人的中年危機,差不多
    根據一項全世界多國的藥物調查顯示,40-50歲的人群服用抗抑鬱藥的比例是最高的。難道人到中年,生活真的就像是看不見的下坡,不斷下滑還踩不住剎車嗎?《你的幸福曲線》一書的作者喬納森·勞赫的研究給予我們一絲希望。他認為:50歲以後,我們會越活越幸福。如果能早日認清真相,我們是否儘早獲得持續穩定的幸福?
  • 90後陷入「中年危機」? 應該好好想一想「我是誰」
    」的說法在青年群體中不脛而走,不論這是自我調侃還是真實的看法,作為心理學尤其是青年心理問題的觀察者,我都感到些許迷惑與焦慮。中年危機一般是指人到中年,因面臨衰老、壓力、婚姻、事業、子女等各種問題,在心理上產生的一種心力交瘁、難以應付的心理低潮狀態。在心理學發展史上,中年危機(midlife crisis)這個詞最早起源於美國心理學家奧特·賈克斯,他在1965年的《國際心理學雜誌》上第一次提出了這個概念,指的是40~55歲的個體,尤其是男性個體,由於面臨機體方面的衰老而出現的一種強烈的內在焦慮與恐慌感。
  • 中年是指多少歲?
    每個人都要經歷從幼年到少年,再到青年、中年、老年的轉變,在這些轉變中,從幼年到少年再到青年,我們是不難接受的,比較難接受的就是到中年。在很多人看來,人到了中年,就相當於老了,沒有人喜歡老。關於中年的年齡標準,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認為過了40,就是中年了;有些人則認為過了50或者55歲,才是中年,中年究竟是指多少歲?人到中年,意味著什麼?不妨一起來了解下。
  • 中年指的是多少歲?幾個範圍給你劃分,你算老了嗎
    許多康熙老粉看了覺得她並不開心,似乎開始流露出一絲中年危機的疲態。比起她在綜藝節目裡塑造的熱辣無節操形象,我看見了她唇邊一閃而過的苦澀。很多人以為結了婚步入三十,就是中年人了,其實事實並非如此。中年指的是多少歲?關於「中年究竟是多少歲」,不同國家有著不同的劃分。
  • 適合40到50歲中年女士減齡短髮髮型,換上它們很顯年輕!
    40到50歲的女人嗎,由於年紀的關係,都會面臨著脫髮的危機,因此在髮型上我建議儘量都以乾淨利落的短髮為主比較好。短髮會顯得發量多一些,髮型也能蓬鬆一些。那麼接下來就讓六六我給大家介紹一下,適合40到50歲中年女士減齡短髮髮型,換上它們都會很顯年輕!
  • 40歲是青年還是中年?如何區分青年中年和老年?世衛組織給出答案
    現在人對於年紀的劃分都不是很清楚,40歲這個年紀,屬於青年還是中年呢?如何區分青年、中年以及老年?今天一文給你說清楚。關於年紀的劃分,其實世衛已經給出了一個標準。進入60歲之後就屬於老年人,但老年人也有具體的劃分。剛剛過60歲的人如果被稱為老年人可能會有點不服氣,身體還很強壯,怎麼就變成老年人了呢?一般情況下,老年人不都是頭髮花白、走路顫顫巍巍的形象嗎?
  • 剩女過了40歲之後,算不算「中年女人」?
    導讀:過年長輩們給孩子發紅包的時候,已經32歲的萱萱也收到了紅包,萱萱說什麼也不肯好,長輩們硬要給。每年到這個時候萱萱最無奈,長輩們每次給紅包的理由都一樣:「沒有結婚,就是孩子,就應該過年收紅包!」萱萱很是難為情。
  • 今年30歲的90後,是如何應對即將到來的職場中年危機的?
    總之,越接近35歲,看到公司新來的年輕人越覺得過得提心弔膽,在職場也越來越焦慮。上面兩撥都是學歷背景相似的普通人,為什麼他們會在30~35歲形成了這麼大的差異?一、為什麼「轉管理層」不是躲避職場危機的好辦法?讓一個人陷入職場中年危機的原因很多.但最大的原因,是虛度了30~35歲之間的關鍵五年。
  • 「別想太多,我跟她沒什麼關係」,中年的異性友誼,是一種危機
    人到中年就像一部西遊記,悟空的壓力,八戒的身材,沙僧的髮型,唐僧的絮絮叨叨,騎著那匹老馬,最難以接受的是離西天越來越近了……多少歲是中年?對於多少歲稱為中年,世界各國尚無統一標準。我國的標準,是以40歲到55歲作為中年階段,之前也曾在《新華每日電訊》看過這麼一條信息。說國際上,中年的門檻已經由之前的1985年推導到了1992年,這句話的意思,代表著25歲就已經是中年人了,也因此引起了廣大網友的熱議。或許,在生理年齡上的劃分並不能得到每一個人的認同,但讓我們不可否認的是,未來年齡上的巨大焦慮,會拷問著大多數人,這是無法逃避的現實問題。
  • 人到中年我們該如何正確面對身體機能下降
    但事實卻是人到40 ,事業等方面蒸蒸日上,身體各項機能開始走下坡路。很多人稍不注意,就英年早逝,因此40歲也被稱為壽命坎。那在這個身體各項機能開始衰退的年紀,大家怎樣做才能跨過這個「壽命坎」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40歲情感女作家的中年不惑:人生下半場,我們都躲不過這7個真相
    如果此刻孤單不妨抬頭看看月亮文丨李月亮 前幾天我過40歲生日,好幾個讀者讓我寫點感悟。我起初覺得這種個人私事,不宜公開談論。但前天跟朋友聊天,她聽我發表了一卡車中年女人的感慨後,力勸我:你一定要寫出來!如果我是你讀者,這正是我想看的。題目就叫《一個40歲的情感女作家在想什麼》。
  • 35歲職場分水嶺?小土豆如何應對中年危機 三屆扣籃王被網紅KO
    近些天,「35歲是否真的是職場分水嶺」、「中年危機」頻繁上微博熱搜,對於那些年過而立,正在陷入中年危機 職場遭遇中年危機,羅賓遜轉型 2015-16賽季,31歲的羅賓遜同鵜鶘籤下了1年價值140萬美元的無保障底薪合同。季前賽,羅賓遜場均貢獻8.8分、2.5次助攻,看似還能做出貢獻,仍可以在NBA立足,做個普通輪換球員。
  • 中年失業模擬器——中年危機你感受到了嗎?
    上個月石大頭的一位友人就發了這款叫中年失業模擬器的遊戲預告給我,說是讓我和他一起體會一下,時下十分應景的遊戲。看到這個標題石大頭頓時淚流滿面,帶著十二萬分的敬意,1月4日此遊戲在steam剛剛發布,大頭就入手了這款遊戲,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