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轉鐵蛋白,比尿微量白蛋白更能早期腎損傷標誌物

2020-11-28 生物谷


【引導語】


尿微量白蛋白檢測作為臨床

診斷糖尿病

高血壓

引起腎早期損傷的指標已經被許多臨床醫生所公認,那麼我們是否能夠從現成的檢測項目中找到一種比尿微量白蛋白更早

診斷

腎損傷的項目作為腎早期損傷的指標呢?今天我就帶著大家一起回顧一下下面這個病例。


【病例經過】


有一天下午,我在門診值班,有一位大約60多歲的老先生拿著幾張剛從自助取單機取出的報告單向我走來,面帶笑容地說醫生麻煩你幫我看看我腎臟現在啥情況,我有

糖尿病

,是不是比以前嚴重了。看著老先生真誠期待的面孔和眼神,我無法拒絕幫助,就就順便看看他當天的幾張化驗單,肝腎功能,血脂,血常規,尿常規及尿微量白蛋白均正常,僅僅血糖高一些6.89mmol/L,因此我對他說從這幾張血與尿的化驗單上看不出腎臟有問題,他很吃驚的說麻煩你再好好看看,我腎臟是不是真的沒問題,我以前在北京居住過一段時間,北京那邊的醫生說怕我因為

糖尿病

會引起輕微腎損傷,囑咐讓我以後注意復檢,密切關注腎是否發生輕微損傷以及腎損傷情況,同時那位老先生也諮詢了現在醫療界能否給我們這些人提供一種能夠更早檢測輕微腎損傷的檢驗指標呢。這個問題問得特別好,雖然當時的我不知道該如何回答,但這個問題瞬間轉變成強大的動力促使我從茫茫醫學海洋中尋找這個答案。後來我翻閱了我們的教科書以及大量的文獻資料,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找到了比尿微量白蛋白更能早期反映腎臟輕微損傷的較好指標,那就是尿轉鐵蛋白,這使我大開眼界,尿轉鐵蛋白竟然能夠用來評價腎早期損傷並且比尿微量白蛋白更早。


【病例分析】


轉鐵蛋白又名運鐵蛋白 (TRF),是血漿中主要的含鐵蛋白質,負責運載由消化管吸收的鐵和由紅細胞降解釋放的鐵進入骨髓中,供成熟紅細胞的生成所利用。TRF主要由肝細胞合成,半衰期為7天,血漿中TRF的濃度受鐵供應的調節,在缺鐵狀態時,血漿TRF濃度上升,經鐵濟有效治療後恢復到正常水平,因此血漿中TRF水平可用於缺鐵性

貧血

診斷

和對治療的監測,這是我們大多數檢驗人員所毋庸置疑的,而尿轉鐵蛋白又有什麼意義呢?帶著這個問題從紛繁的檢驗知識海洋中搜尋出我想要的一點東西,真是猶如大海裡撈針,雖然很累,但累而快樂著,原來TRF分子量較白蛋白稍大,但它所帶電荷較少,負電荷越少就越容易透過腎小球的負電荷屏障,因此當

糖尿病

高血壓

患者的腎小球濾過膜出現電荷改變時,TRF就較微量白蛋白更容易從腎小球濾過,因此它能更敏感地反映腎小球電荷屏障的受損情況,又因為腎損傷往往是先出現電荷屏障損傷,然後才是濾過膜損傷,因此尿轉鐵蛋白檢測有助於比尿微量白蛋白更早發現腎早期損傷,值得在臨床推廣使用。


【心得與體會】


在臨床檢驗中我們不僅要做好現有工作完成現有工作量,並且更要嘗試著去從現成的項目中探索出一種更先進更早更特異地

診斷

疾病的標誌物,這也是我們檢驗界所努力的方向,這樣能有助於臨床醫生更早更積極的採取治療措施,減慢疾病進程,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王穎,蔡力力.尿轉鐵蛋白測定對糖尿病腎病早期

診斷

的意義.《航空軍醫》, 2005(2):57-58


2劉亞娟.尿微量蛋白聯合檢測在糖尿病早期腎損害

診斷

中的價值《中國實用醫藥》, 2012, 07(16):183-184

相關會議推薦


2017新型生物標誌物發現與應用研討會

會議時間:2017.4.21-4.22      會議地點:上海

會議詳情: http://meeting.bioon.com/2017biomarker?__token=bpc-zixundibu

相關焦點

  • 早期發現腎病的4大檢查指標
    糖尿病和高血壓是目前慢性腎臟病最常見的危險因素,約有30%的糖尿病患者和9%的高血壓患者發生不同程度的腎損傷。1998年美國的終末期腎病患者中40%為糖尿病患者,不同分期的慢性腎病患者中高血壓患者的比例可達到80%或更高。因此,糖尿病和高血壓病人如能儘早接受慢性腎病篩查,將有利於早期腎損傷的治療和逆轉,避免進展成為終末期腎病。這就帶來一個問題:究竟什麼樣的檢查指標能夠幫助我們發現早期腎病?
  • 檢測早期腎損傷,這個檢驗指標為什麼備受推崇?
    尿微量白蛋白能夠較準確定量評估蛋白尿的排洩[1]。病理性增高常見於糖尿病腎病、高血壓、妊娠子癇前期。尿白蛋白在微量階段(30~300mg/天)範圍內是腎病發生的早期信號和預兆,此時腎臟損害處在尚可逆轉的時期,如能及時治療,可以終止或逆轉腎病的發展進程。四、尿常規試紙條能不能檢測出尿微量白蛋白?
  • 健康測查,早期發現腎病的檢測指標有哪些?
    備選答案A評估早期腎損傷的最好指標是血清肌酐B尿中微量蛋白上升,並不意味著腎損傷C尿免疫球蛋白G的出現不代表腎功能惡化D微球蛋白A1M是腎小管損傷的標誌物正確答案 D微球蛋白A1M是腎小管損傷的標誌物答案解釋在傳統的概念中,常規尿蛋白、血尿素氮BUN
  • 關於腎損傷,你不得不知道的指標
    一提到腎損傷的檢測,不少人首先就會想到體檢中的尿常規檢查。但是您知道嗎,尿常規有時並不能完整反映出腎損傷。
  • 急性腎損傷的生物標誌物
    近年來,在臨床和實驗室研究中人們發現了一些新的、更加敏感的AKI生物標誌物,不僅能在血清肌酐升高之前診斷AKI,而且能為AKI的病因診斷提供幫助。理想的AKI 生物標誌物最好具備如下特點:(1)檢測標本容易獲得,無創,易於在床邊或臨床標準實驗室進行,快速、方便、測定費用低廉;(2)對AKI 高度敏感,能早期發現和診斷AKI;(3)具有較寬的動態範圍和診斷閾值,便於統計學分析;(4)能鑑別損傷部位(近端腎小管、遠端腎小管、腎間質或腎血管);(5)能評價腎臟損傷的持續時間(AKI
  • 腎病患者檢查出蛋白尿,如何診斷、評估與治療?
    然而,它卻不是什麼好東西,即蛋白尿既是腎臟損害的標誌物,也是腎臟病發生發展的危險因素。因此,必須重視蛋白尿。所以說,腎病患者經檢查一旦發現有蛋白尿,首先應該給出診斷與評估,其次再考慮治療問題。1.什麼才算作是蛋白尿?並不是說,尿中有蛋白就是蛋白尿,而是說,尿中蛋白質超出一定範圍才可診斷為蛋白尿。
  • 貓咪狗狗臨床上常常出現蛋白尿,其究竟是如何產生的,該如何治療
    微蛋白尿試紙比色法檢測尿蛋白的下限約為0.30 g/L。貓和狗的白蛋白的濃度被懷疑是正常的是< 0.01 g/L。微量白蛋白尿定義為白蛋白濃度≥0.01,< 0.30 g/L。早期蛋白尿(微量蛋白尿)增加的重要性在狗和貓中尚不清楚,但可能提示腎小球損傷,其他方法無法檢測到。在人類中,它是糖尿病腎病進展的一個預測因子。微量白蛋白尿在患有各種潛在疾病(不只是腎臟疾病)的貓狗中升高,一般可作為亞臨床疾病,特別是遺傳性腎病的早期篩查試驗。一項研究表明,健康貓的尿白蛋白可能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
  • 狗狗運動後會出現蛋白尿?你或許聽別人說過,但卻不知道是笑話
    根據現有報導,生理性蛋白尿可通過劇烈運動,癲癇發作,發燒和暴露於極端溫度(熱或冷)引起。先前對狗的研究表明,運動後0至15%的動物體內會出現微量白蛋白尿,而在運動前和運動後15%的狗中均會出現陽性微量白蛋白尿。
  • 哪些原因可以導致蛋白尿?出現蛋白尿是不是腎衰竭了?
    蛋白尿,是指尿液中蛋白質含量超過正常範圍。蛋白尿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蛋白尿,生理性蛋白尿是指出現於健康人的暫時性的蛋白尿,多為青年人在劇烈運動、發熱、高溫、受寒、精神緊張時出現,這種蛋白尿症狀可隨著這些原因的消失而消失。
  • 早期發現心臟手術相關急性腎損傷,這10大指標少不了
    SCr和尿量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SCr輕微升高與患者預後不良及發展為慢性腎損傷有關,應引起重視。對於高危患者應嚴密監測SCr的動態改變和尿量的變化,以早期發現AKI。以尿量為標準預測AKI非常不可靠,因為其不能鑑別腎前性少尿與腎毒性和腎缺血性損傷引起的少尿。
  • 夜尿多,泡沫尿?警惕是糖尿病腎病
    尿常規檢查只是初篩腎臟疾病的方法,但是它還不夠精確。早期的糖尿病腎病尿常規檢查是不能發現的,尿常規蛋白陽性表示已有明顯的腎病。 糖尿病腎病有另一種檢查方法,叫做尿微量白蛋白檢測。所謂微量,就是很小量的蛋白就能夠檢查出來,所以能夠發現早期腎臟病變。
  • ...腎性高血壓|慢性腎小球|腎性貧血|尿毒症|蛋白尿|腎功能|血尿|...
    她同時有高血壓、蛋白尿、血肌酐升高,最大的可能有兩種情況,一是慢性腎小球腎炎,二是高血壓性腎臟病。慢性腎小球腎炎簡稱腎炎,是原發於腎臟的疾病,主要表現為蛋白尿、血尿、高血壓,統稱「腎炎症候群」。也就是說,腎炎引起蛋白尿、血尿和高血壓。長期高血壓也引起腎損害,稱高血壓性腎臟病。先有高血壓,高血壓引起蛋白尿和血肌酐升高。一般來說,慢性腎炎的高血壓、蛋白尿和血尿同時出現,或者蛋白尿早於高血壓。尿蛋白定量常常超過1g/d,血壓非常高,難以控制。而且一些類型的腎炎腎功能惡化比較快,如果治療不及時,個別類型的腎炎幾年之內就發展到尿毒症。
  • 腎病中常提到的蛋白尿竟有6種,提醒:治腎病先治蛋白尿
    一些人由於最開始的腎功能不好,延伸到患有腎病,他們在進行治療時,最關鍵的一部分是治療蛋白尿。通常情況下,腎功能越差的人,他們的蛋白尿情況也會更加嚴重,這也是為什麼治療蛋白尿是治療腎病的關鍵部分。過多的營養物質給腎小管造成了負擔,進而導致蛋白尿。這種情況大多在原發性腎小球疾病中,特點是佔有70%以上的蛋白。
  • 做尿液檢查發現蛋白尿,並不一定就是腎臟病,7種蛋白尿要分清
    臨床上,蛋白尿的出現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①腎小球性蛋白尿:指因腎小球濾過膜受損,通透性增加,腎小球濾液中的蛋白質增多,並超過腎小管的重吸收能力所致的蛋白尿。腎小球性蛋白尿,常見於各種腎小球疾病、腎血管病、腎澱粉樣變性、糖尿病腎病等。
  • 如何早期判斷腎臟是否出現異常?這五個指標告訴您!
    早期腎病的來臨往往是悄無聲息的,並且可能不會出現任何明顯的症狀。這完全是因為咱們的腎臟是位不願「喊累」的主,平時在崗位上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就算了,工作壓力大了、機能開始受損了也咬牙堅持、一聲不吭的,所以早期腎病常常被人忽視。而當腎開始「喊累」了,通常病情便已發展至中晚期了。
  • 急性腎損傷、貧血、暗紅色尿,何因所致?
    急性腎損傷和血紅素試紙呈強陽性的「暗紅色」尿的鑑別診斷是什麼? 該患者表現為急性腎損傷(AKI)、復發性深色尿和血管內溶血。深色尿液可能提示急性腎小球腎炎,事實上,尿液分析顯示血紅素陽性。然而,尿沉渣中幾乎沒有紅細胞管型和蛋白尿,這表明深色尿可能是由於游離血紅蛋白或肌紅蛋白所致,而不是活動性快速進展性腎小球腎炎引起。
  • 尿多與尿少,哪一個才真是腎臟疾病的信號?
    但是,在大部分情況下,成年人每日排出的尿量都維持在1500~2500ml左右;如果在平時飲水量和小便次數一直都非常正常,但近期卻突然出現了異常變化,無論是尿多或尿少都可能與腎臟疾病有關:尿多:尿多往往是慢性腎病的早期表現,這階段腎小球並沒有受到實質損傷,但腎小管重吸收原尿的功能下降,從而導致尿液濃縮度減少,所以腎病患者早期會有夜尿增多表現,夜尿次數達到3~5次左右,夜間總尿量超過
  • 原來尿蛋白提示腎損傷!
    我們在醫院總能遇到這樣的患者,可以是單純的高血壓或單純的糖尿病,或者常常就是高血壓合併糖尿病,開始沒有早發現早控制,最終導致腎病。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全身微血管病性合併症之一,因此發生糖尿病腎病時也往往同時合併其他器官或系統的微血管病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和外周神經病變。
  • 高血壓腎病能吃肉嗎?有蛋白尿飲食要注意什麼?醫生:這4點很重要
    老林告訴我,高血壓腎病已經有一段時間了,還有蛋白尿,所以現在很多東西都不敢吃。 他愛人在旁邊補充說,聽說腎病吃蛋白會加重腎臟的負擔,而且又有高血壓,很多人都建議不要吃肉和雞蛋、牛奶這些蛋白,現在一日三餐,基本都是吃飯配點豆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