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孚:鄉親們順利脫貧 是我最開心的事

2020-11-30 澎湃新聞

黃孚:鄉親們順利脫貧 是我最開心的事

2020-11-29 1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編者按

11月23日,貴州省人民政府宣布,全省剩餘9個未摘帽的紫雲縣、納雍縣、威寧縣、赫章縣、沿河縣、榕江縣、從江縣、晴隆縣、望謨縣全部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這個昔日全國貧困人口最多的省份66個貧困縣全部出列。

近日,貴州高院微信公眾號持續推送貴州法院人在脫貧一線的扶貧故事。敬請關注!

鄉親們順利脫貧是我最開心的事

——記黔西南中院幹警黃孚的扶貧故事

我叫黃孚,是黔西南州中級人民法院的一名幹警。2017年9月,黔西南州委組織部發出通知,號召州直部門青年幹部到極貧鄉鎮和深度貧困村所在鄉鎮掛職,助力脫貧攻堅。

認真考慮後,我向組織報了名,被分配到望謨縣樂旺鎮掛職副鎮長,負責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同時聯繫貧困發生率最高、貧困人口最多的大灣村。

山高坡陡、缺水少土、交通不便,是樂旺鎮貧困村面臨的共同困境。

(查看水源地)

(飲水工程通水後群眾很高興)

要致富,先修路。2017年至2018年,我們搶抓縣裡打基礎設施建設硬仗的機遇,申請到了18條48.8公裡的農村「組組通」公路和2條3.8公裡的農村扶貧公路。

但問題來了,俗話說隔行如隔山,我從法院過來,之前沒有接觸過鄉鎮工作,更不用說比較專業的項目管理了。沒辦法,我只好從網上學習,遇到不明白的就打電話給縣發改局和交通局的同志請教。

為了確保按期完工,我和鎮村幹部幾乎每天都要往各個工地跑,協調施工材料、處理矛盾糾紛、督促施工質量……經常忙到半夜,但想到路修通後給群眾生產生活帶來的便利,也就不覺得累了。

(農村組組通施工現場)

(修建好的通村路)

住房保障也是脫貧攻堅的一項重要工作。大灣村地處麻山腹地,屬深度貧困村。2017年,我剛到那兒工作的時候,有的群眾還住在木質結構的房子裡面,屋頂有的是塑料布,有的還是茅草,冬天透風,雨天漏雨。

經駐村工作隊分析研判後,大灣村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重要工作之一,下決心幫助群眾改善住房條件。

搬家是大事,更別說舉家搬遷到陌生的環境。剛開始工作難度較大,群眾心裡有很多顧慮,擔心找不到工作、擔心城裡生活成本高等。

我和工作隊的其他同志梳理出適合搬遷的名單,挨家挨戶地上門做工作,組織群眾到各個安置點參觀,有的老年人想不明白,我們就通過家裡的年輕人去做工作。

(下組開展工作)

(入戶走訪)

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2017到2018年,大灣村共有198戶1002人搬到了城裡,住進了設施完備的安置房,改善了生活條件。對於人口較少、勞動能力較弱和不願意搬遷的家庭,我們通過申請危房改造,解決他們的住房困難,確保不漏一戶。

因為掛職期滿,2019年9月,我結束了在樂旺鎮的扶貧工作,回到原單位上班。今年大年三十的晚上,大灣村的危房改造戶楊小龍給我打了一個電話,高興地告訴我他家的新房建好了,已經住進去過春節了,讓我有時間去他家做客。接到這個電話,我當時很感動,也替他感到高興。

看到鄉親們順利脫貧,生活一天過得比一天好,大灣村越來越漂亮,我覺得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大灣村新貌 )

來源:黔西南中院

作者:黃孚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黃孚:鄉親們順利脫貧 是我最開心的事》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能為鄉親們脫貧做點事,我高興……」
    他先後獲得「中國好人」、河南省脫貧攻堅獎奉獻獎、中國公益先鋒人物等一系列榮譽,他說——「能為鄉親們脫貧做點事,我高興……」陳國廠正在給老人看病「辦養豬場時,黨和政府幫了我很多,我覺得政府能更好地利用醫養院幫助特困群眾脫貧。能為鄉親們脫貧做點事,捐再多我也高興。」陳國廠說得很平靜,但在當時,村裡很多人都覺得,這是一個只知道做好事的「痴人」。而當時抱怨聲最多的,是陳國廠的家人。和寬敞明亮的醫養院相比,他的家卻像他腳下的鞋一樣,顯得寒酸了很多。幾間平房因房頂漏雨,室內牆壁上出現多處發黴痕跡。
  • 中國30個脫貧故事|90後許風岸:我幫鄉親們創收,鄉親們助我成長
    許風岸是來自江蘇省溧陽市的一位90後基層人大代表,現在經營著一家農業科技公司,是江蘇省農業產業化經營龍頭企業,說起扶貧經歷,他打開了話匣子:「這兩年借著消費扶貧的機會和鄉親們一起做了不少事,鄉親們實實在在拿到了收益,我和企業真真切切有了成長。」
  • 艾爾肯•麥麥提尼亞孜:帶領鄉親們富起來才是真的富
    他帶領鄉親們過上了好日子,也贏得了群眾的心。回憶起那段經歷,艾爾肯感激地說:「沒有黨的好政策,沒有黨組織的支持,對當年的我而言,脫貧只是個白日夢。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自己一個人富不算富,帶領鄉親們共同富裕才是真的富。只有幫更多的人早日擺脫貧困,過上好日子,才算為打贏脫貧攻堅戰作出了應有的貢獻,也才能表達自己對黨的感恩之心。
  • 【中國的脫貧智慧】萍鄉「輪椅哥」歐陽暉:用智慧和真誠帶領鄉親...
    近年來,江西全省上下堅持把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全面貫徹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感恩奮進、盡銳出戰,實現25個貧困縣全部脫貧、3058個貧困村全部退出,脫貧攻堅工作取得決定性成效。  脫貧攻堅的路上,贛鄱大地湧現出一批批先進個人,他們滿懷激情,用智慧和勇氣,帶領大家走上致富之路。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肉牛養殖讓鄉親們生活更「牛」氣
    共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 點擊藍字關注「蘭州發布」 ●肉牛養殖讓鄉親們生活更「牛」氣「以前自己種地,靠天吃飯,收成不好只能餓著。張國慶說,「最初牛場只有600頭牛,鄉親們送來的飼草不可能全部收購,鄉親們就在門口排隊,我就決定擴建合作社,如今二期工程已經建成,年底肉牛養殖規模可達到2000頭以上,成為榆中縣規模最大的肉牛養殖基地。」
  • 鄉親們的滿意是我最大的幸福
    40年滄海桑田,變的是家鄉的面貌、鄉親們的好日子;不變的是的共產黨員的初心、一心一意為鄉親們謀幸福的使命。 我,就是龍虎山景區上清鎮泉源村黨支部書記鄧良生,1953年7月出生,1987年入黨,1979年任泉源大隊幹部,1989年起至今任該村支書。任村裡支書期間,一直深受組織的厚愛,深受鄉親們的喜愛。
  • 蒼溪縣白驛鎮岫雲村黨支部書記李君:讓鄉親們過上小康日子是我最大...
    12年裡,李君又給鄉親們帶來了哪些變化?脫貧後,岫雲村又將如何發展?  榜樣故事  當村支書  只為修通出村水泥路  2008年,李君做了一個不同尋常的選擇——從成都回鄉當兼職村主任助理。  「最開始,我只是想兼職幹幾年,讓村上有條水泥路。」說起返鄉的初衷,李君這樣回答。岫雲村地處秦巴山區,再加上受到汶川特大地震影響,基礎設施缺乏。「那些年每年春節返鄉,我都只能把車停到附近山頂上,然後再步行2.8公裡回家。」  2011年,看到水泥路依然沒有著落,李君決定放棄成都的工作,回村競選村支書,籌資修路。這一決定幾乎遭到了一家人的反對。
  • 「我的脫貧故事」養好長毛兔 脫貧又致富丨普安縣江西坡鎮江西坡...
    我叫顏亨忠,是普安縣江西坡鎮江西坡社區雙江組的村民。我從48歲開始養兔,至今已整整10年了,依靠長毛兔養殖,我搞活了家庭經濟,還帶動了26戶貧困鄉親通過養兔逐步走上富裕的道路。培訓回來後,我發現養殖長毛兔不需要太強的勞動力,而且養殖成本低,是個不錯的項目,便有了飼養的想法。2007年,經普安縣對口辦牽線,寧波德信兔業有限公司免費提供了30隻長毛兔給我飼養,普安縣對口辦的幹部還給我提供技術支持。由於我愛學愛問愛琢磨,沒多久就學會了養殖長毛兔的知識和方法。
  • 2019春節返鄉過年,最好別對鄉親們說這3種話,很多人心知肚明
    導語:2019春節返鄉過年,最好別對鄉親們說這3種話,很多人心知肚明每年一度的春節對於全國人民來說都是舉足輕重之事,很多在外辛苦勞累一年的遊子們都會選擇在這個時節回鄉感受家庭的溫暖,這對於看了外面人情冷暖的遊子們是最寬慰的慰藉
  • 「我的脫貧故事」脫貧攻堅好政策 照耀我的幸福家丨望謨縣石屯鎮...
    我叫麻貴林,是望謨縣石屯鎮和平村村民。作為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中的一員,亦或是作為國家精準扶貧政策的受益人,我這些年深深感受到我的家庭以及我的家鄉這些年在脫貧攻堅政策惠及下發生的巨大變化。我作為一名學生,最能感受到國家教育扶貧政策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到現在我清晰地記得:在我考上興義八中讀高中那一年,我的思緒異常複雜,可謂是悲喜交加!在為我考上理想的高中而欣喜的同時,父母卻為我高昂的報名費而憂愁,他們找親戚東拼西湊,也沒少嘗過苦頭。那一年我在想,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學費及生活費的事情又該如何解決?
  • 鄧州靳小良:助推脫貧追夢忙
    「1996年,我中專畢業後就踏上了北京的打工之路。學歷不高,沒有工作經歷,找了一個多月工作,仍然沒有頭緒。每天省吃儉用,每頓飯就是饅頭、榨菜和開水。後來經一個老鄉介紹,我進了一家園林綠化公司工作。」靳小良回憶道。在這家公司裡,靳小良經過自己的艱苦努力,三年裡從基層員工到工長再到項目經理。
  • 「我的扶貧故事」與鄉親們一起度過的日子是最幸福的!丨威寧自治縣...
    我叫張焯源,2019年6月,我主動請纓,從畢節市投資促進局選派到威寧自治縣麼站鎮,掛職鎮黨委副書記,主要聯繫田上村的脫貧攻堅工作。能參與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是我的最大榮幸,尤其是在田上村和鄉親們一起度過的那些難忘時光,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刻。
  • 「我的脫貧故事」古稀老人陸景文:讓團結村更有團結的味道
    我叫陸景文,是甲茶鎮團結村內繞組的村民,今年已經75歲了,在脫貧路上始終堅持主動脫貧、不等不靠的思想,我們村叫團結村,我覺得就應該更要有團結的味道,雖然我已脫貧,但也不忘帶領鄉親一起奔向小康。脫貧攻堅工作以來,我們甲茶鎮團結村以產業發展為引領,不斷幫助像我這樣的貧困戶就業增收。我家已於2018年脫貧,現在除了每年300元的土地流轉費,我還長期在村裡的養牛場打工,每天有70元收入,另外還有每年6000元的合作社入股分紅,2019年,我用分紅得來的錢和子女在外務工的積蓄蓋起了二層樓房。
  • 全省基層公務員脫貧能力培訓順利結業
    11月14日,山東省基層公務員脫貧攻堅能力提升示範培訓班順利結業。這次培訓班由山東省人社廳公務員局牽頭,德州市人社局組織舉辦。培訓共用了七天時間,分三項專題培訓、兩項案例教學和為期一天的觀摩教學,來自全省不同鄉鎮的80名基層公務員參加了培訓。
  • 迎風踏雪 深情的禮物送鄉親
    當天,由包頭市橫遠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包頭市激樊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包頭市望隆購物廣場有限責任公司組成的慰問小組迎風踏雪來到電報局村,送來了雞肉、魚肉、大米、食用油等價值50多萬元的慰問品,表達他們對當地鄉親的關心和慰問。
  • 鄉親們稱他「鐵書記」丨記中國鐵路烏魯木齊局集團公司駐村幹部亞...
    他入戶走訪,聽民聲、講政策,徵求意見建議;帶領鄉親們修水渠、剪果樹,抓春耕生產。他就是該村黨支部第一書記、中國鐵路烏魯木齊局集團公司駐村工作隊隊長亞庫甫·阿沙木都。5年來,亞庫甫·阿沙木都先後在和田縣拉依喀鄉達奎村、罕艾日克鎮吉格代艾日克村駐村,幫助達奎村摘掉了「貧困村」帽子;帶領吉格代艾日克村從落後村發展為致富示範村。
  • ...鄉親們日子越過越紅火丨播州區平正鄉葛藤村黨總支書記 雷小偉
    昔日窮山溝,今朝幸福屯,這是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葛藤村戰脫貧、奔小康的真實寫照,也是我當初回鄉的夙願。  我叫雷小偉,地地道道的葛藤村人,出生在山高路遠、交通不便,基礎設施薄弱、土地資源石漠化嚴重的山村。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說說我家開心事② || 我享受到了好政策
    今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其間,扶貧結對幹部們以「民生無小事」的理念,通過為低收入農戶解決「一件小事」,讓他們深刻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溫暖。2020年10月17日是我國第7個扶貧日,也是第28個國際消除貧困日,現推出「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說說我家開心事」系列,通過聚焦低收入農戶家的開心事,展示全區扶貧結對幫扶工作成果,講述衢江人民脫貧奔小康故事。今天推出第二期《我享受到了好政策》。
  • 2020年我最開心的一件事
    從假期一開始,全國各地的遊子們無論在哪裡,都在向家鄉的方向前行,有人為了開車回家,在路上堵了十幾二十個小時,然而,這並不能讓他們退卻,因為他們知道,前行的方向是家鄉和家人,這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情啊!中秋節這一天,我們家也是異常的熱鬧。雖然我爸爸媽媽都不在家,但是我們仍然過得很開心。
  • 「亳州好人」,脫貧攻堅一路有你
    「你離鄉村有多近,鄉親就跟你有多親。」劉雙燕說,她就是秉承這樣的想法和村民打交道,「就為咱村都能過上好日子,有多大勁兒,我都使出來。」村裡裝的路燈越來越多,泥巴路修成了水泥路,在家門口就能打工掙錢……村裡不斷發生的變化,村民們看在眼裡,記在心裡,「過去村裡窮,在外面都不敢講是朱集人。現在村裡發展好了,大家的腰包鼓起來了,走到哪都感到很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