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隻獅子襲擊狒狒8次,只有2次成功,你們還是捕獵水牛角馬吧

2020-09-18 紫胸佛法森琳

通常認為花豹捕食狒狒情況很多,實則不然,狒狒在花豹食譜所佔比率甚小,同時期同區域,獅子襲擊狒狒次數比花豹多些,但殺死的數量要少些。在1977年9月到1980年2月2年半的時間,奧卡萬戈莫雷米自然保護區西部觀察花豹襲擊狒狒群僅6次,3次成功,殺死3隻狒狒;獅子與狒狒相遇29次,襲擊8次,2次成功,殺死2隻。另有花豹、獅子對狒狒捕食的偶然記錄各2次,每次都有1隻新鮮狒狒屍體。本文以奧卡萬戈莫雷米自然保護區為例,講述獅子捕食狒狒情況,淺析二者關係。

被獅子搶走的狒狒

被狒狒偷走的小獅子

獅子一般在狒狒群白天地面覓食時伏擊,如果襲擊失敗,將不會繼續

獅子與花豹的捕食是奧卡萬戈三角洲莫雷米保護區酋長島附近洪泛區成年狒狒死亡的主要原因。獅子一般在狒狒群白天地面覓食時出其不意伏擊,與花豹相反,如果伏擊失敗,將不會繼續襲擊。1977年9月—1980年2月,莫雷米自然保護區西部定居者4個狒狒群,C、W、X、Z群,其中C、W頻繁觀察到,X、Z則很少,每個群平均70隻狒狒,任何時候都有6隻成年雄性。

獅子與狒狒的相遇與捕殺

獅子與狒狒白天相遇23次,黃昏2次。另外4次狒狒大聲連續的警報聲表明獅子在場,雖然研究人員無法證實這點。這些會晤中獅子襲擊狒狒8次,2次成功,成年雌雄狒狒各被殺1隻,另6次襲擊失敗。所有的襲擊都是1隻雌獅帶著2隻大崽子(媽媽體型的 大小)完成,其中小獅子至少2次加入捕獵狒狒行動。這3隻獅子常在C、W狒狒群家域出現;雄獅在這期間只觀察到一次。

獅子8次襲擊中,7次正面襲擊,如,從狒狒行進的方向突襲;另1次從白蟻丘後面,幾隻狒狒與一位研究人員走了幾米後突然發動襲擊,人的出現可能延誤了獅子的突襲。前者表明雌獅可以預測狒狒群的運動模式,埋伏等待靠近。獅子從不追逐狒狒超過100米,更長距離的追逐似乎並未全速進行。所有的襲擊都在白天,當然狒狒接近休息的獅子時,獅子也不會任由機會錯過,送上門的美餐還是爭取下。

C群1隻走在前面的成年雄狒狒被殺,狒狒警報吠聲1分鐘後,研究人員目擊到這隻雌獅與不幸的狒狒。經觀察發現獵殺地點在草地上,零散的金合歡樹,1棵倒下的樹與小白蟻丘,這些足以掩護獅子以便伏擊。第二次成功獵殺的是Z群身份不明的雌狒狒,可能在茂密的樹林中遭到獅子埋伏。在這次獵殺後1分鐘,研究人員再次發現3隻獅子與這隻雌狒狒屍體一塊,當母子三人在開闊的洪泛區開心享用美餐時,其他狒狒悲鳴了1小時。

另外2次獅子捕食狒狒的偶然記錄:一次,幾隻獅子在吃新鮮獵殺的狒狒;第二次,在一個剛被吃過的狒狒屍體附近發現獅子足跡。

狒狒遇見獅子的反應

所有年齡性別的狒狒目見或離獅子小於100米時,將逃上樹,發出警報吠聲,持續到獅子離開。狒狒有時在低風險下與獅子近距離接觸,如在不間斷的林地冠層中,樹木之間的活動很安全,不必擔心獅子的突然襲擊。狒狒可能會跟著獅子到數百米,直到獅子已經離開狒狒群。這種&34;往往是成年與亞成年雄性,比雌性與未成年狒狒更常見,他們更能承擔保衛族群的重任。與勇敢驅逐追擊花豹對比,面對獅子這種龐然大物,狒狒很少主動圍攻獅子,除了危急關頭的自衛。一般通過搖動樹枝與發出警報吠叫,不斷恐嚇附近獅子。這種形式的驅逐幾乎沒有風險,因為經常在樹棲情況下使用,並且一般在獅子伏擊威脅結束後。

總言之獅子對狒狒的捕食一般在白天,如果失敗,將會放棄捕食,與花豹形成鮮明對比,且更多的機會主義捕食。獅子可能會直接影響狒狒行進模式。幾次觀察,狒狒碰上獅子,行進方向立馬轉變。2次襲擊都在狒狒睡覺巢穴1公裡範圍內,第二天狒狒搬離巢穴近200米。這與他們日均幾公裡的活動範圍形成鮮明對比。當進入茂密的森林中,狒狒通常表現出非常謹慎的態度,時常發出錯誤警報。已知高風險區域並不能總能避開,一次狒狒在遠處看見獅子,3小時後冒險進入該區,遭遇獅子不成功的襲擊。

影響某些掠食者對某種獵物可捕性因素主要有豐度、大小、時空分布、防禦和反捕食策略。影響獅子狩獵成功的環境因素包括草地/灌木覆蓋、時間、月亮的出現與地形。研究發現,獅子偏好的獵物體重在190——550kg,最為偏好的獵物體重為350kg,明顯偏好的平均290kg,劍羚、水牛、角馬、斑馬等大中型獵物是獅子偏好的,超出偏好範圍一般避開,比起狒狒,獅子還是更喜歡更適宜更擅長捕殺水牛角馬等,狒狒只是獅子偶爾的開胃小菜、新奇玩意罷了。

資料引用

1, Leopard and Lion predation upon Chacma Baboons living in the Moremi Wildlife Reserve

2, Prey preferences of the lion

相關焦點

  • 花豹8次突襲,狒狒軍團連失5員大將,淺談花豹對狒狒的捕食
    本文主要以奧卡萬戈三角洲莫雷米野生動物保護區為例,講述1977年9月到1980年2月30個月間花豹6次夜襲狒狒,3次成功獵殺與另外2次隨機突襲,總計殺死5隻狒狒情況,淺談花豹對狒狒的捕食。草原狒狒通常生活在20-100隻或更多的狒狒大群體當中,包括數隻雄性。保護區西部有2個常見C、W狒狒群及附近鮮見的X、Z群。其中,每群平均70隻狒狒,任何時候都有6隻成年雄性。30個月觀察到花豹襲擊狒狒睡覺地點6次,其中3次成功,總計殺死3隻,另加2次隨機突襲,殺死2隻。由於一群狒狒睡在研究人員營地高高的合歡樹上,觀察期間並未發現花豹襲擊事件,可能因為花豹避開人類。
  • 蟒蛇、鱷魚、野狗、鬣狗輪番捕殺,狒狒表示還是猛禽、河馬友善
    奧卡萬戈1970年9月到1980年2月期間,狒狒包圍蟒蛇(如三到五米)有9次。這種圍攻與獅子花豹不同,並非成年與亞成年雄狒狒,更多的由幼年和成年雌性狒狒執行,它們通常在幾米的距離內包圍蟒蛇,恐嚇長達20分鐘。狒狒對蟒蛇發出的警報是一種尖銳的&34;,與獅子和花豹發出的叫聲形成鮮明對比。還有1992年7月至2002年12月間2次發現1隻雄狒狒大早上死在睡覺的樹上,很大可能是被劇毒的樹棲黑曼巴咬中。
  • 母獅捕獵不成反被虐殺,為什麼非洲野水牛是獅子都發怵的存在
    而非洲體型最大的克魯格雄獅加上尾巴最長也才3.2米,體重才250千克。而且它們頭上通常有很大的角,有些角甚至超過6英尺(約1.8米)長,且帶有明顯的弧度。如果被這牛角頂一下,立馬腸穿肚爛。它們脾氣暴躁,攻擊性強,這也讓他們難以馴化,至今非洲水牛仍是人類歷史上 幾個沒有成功馴化物種的突出代表。
  • 獅子捕獵的獵物都比老虎的大嗎?為什麼?
    一般情況下,我們認為捕獵的獵物體型越大,則這種動物的戰鬥力就相對更強一些。而且在大多數人的認知中,獅子捕獵的獵物都比老虎捕獵的獵物要大很多。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認知。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簡單的來看一下兩種動物的捕獵習性。
  • 雌獅捕獵角馬群,角馬逃入樹林,驚擾了睡覺中的雄獅命喪當場
    在非洲大草原上,一個獅群裡面的獅子都躺在林蔭下乘涼,這時樹林旁邊有一角馬群路過,勤勞的雌獅立刻起身前去捕獵,而雄獅則繼續躺在樹下睡覺。雌獅們採用了包抄戰術,遴選角馬群中的弱者,而角馬群都緊緊地靠在一起,以防止獅子的偷襲。
  • 一公園裡的獅子襲擊角馬,突然發生了驚訝的一幕!
    一公園裡的獅子襲擊角馬,突然發生了驚訝的一幕!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在南非一野生公園,一群遊客突然拍攝到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動物打架。一隻角馬從母獅子口下逃過一命。最終角馬成功了逃之夭夭,讓在場的人都目瞪口呆。
  • 鬣狗群圍攻角馬,沒想到一旁的水牛「神助攻」,網友:太慘了
    在草原上,從「草原之王」獅子到羚羊,幾乎都受過鬣狗的欺負。而鬣狗正是憑藉這些「無賴」的手段,成功的坐上了非洲的第二把交椅,被稱為「非洲二哥」。當然,我們看事情不能片面,鬣狗確實也有它的過人之處,比如它的咬合力比草原之王獅子還要強(獅子360公斤左右,鬣狗接近600公斤),再比如它們足夠的團結和聽指揮。
  • 獅子鬣狗合作捕獵,獅子咬,鬣狗掏,角馬痛到倒地不起,太殘忍!
    獅子鬣狗合作捕獵,獅子咬,鬣狗掏,角馬痛到倒地不起,太殘忍!獅子的捕食能力強悍無比,憑藉其過硬的身體素質,它們也站上食物鏈頂端並成為草原霸主,人們常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而跟在獅子後面也肯定能混到一口肉吃,鬣狗就是這樣一種動物,它們又被稱為非洲二哥,其地位僅次於獅子。
  • 走進真正的非洲(12)獅子從我跟前走過,把我當成了空氣
    花豹的圍追捕殺,不顧馬拉河那兇殘鱷魚的襲擊、殘殺,猶如千軍萬馬,前呼後擁,前赴後繼,如浪潮般一撥又一撥躍入河中,遊向河對岸的塞倫蓋蒂,成功過河即是保住了生的希望,這就是獨步天下、舉世無雙、最壯觀的動物大遷徙,在遊記馬賽馬拉獵遊中已有描述,在這就不重複了。
  • 角馬腦子「秀逗」了,竟主動送到獅子嘴邊,獅子:這貨吃錯藥了
    角馬腦子「秀逗」了,竟主動送到獅子嘴邊,獅子:這貨吃錯藥了我們人類憑藉的智慧登上了生物鏈的最頂端,不過以我們的智慧,有時候也理解不了那些野生動物到底在想什麼,獅子和狒狒即將展開一場搏擊,可是獅子忽然對狒狒沒有了興致,於是轉頭就走。
  • 進擊的狗群:非洲野狗三年內幹掉五十多隻狒狒
    過去的研究認為,狒狒的主要天敵只有獅子和花豹,即便這兩種大貓通常也不大願意把狒狒當做捕獵對象,然而一種犬科動物以無比強勢的姿態跨入了這一行列——非洲野狗,這種以往被認為對狒狒威脅不大的獵手正在把狒狒列入自己的常規獵物
  • 進擊的狗群:非洲野狗三年內幹掉五十多隻狒狒
    在眾多靈長目動物中,狒狒向來以兇猛好鬥著稱,這些靈長類組建龐大的群體、以發達的犬齒武裝自己,用激進冒險的策略對付潛在的敵人。過去的研究認為,狒狒的主要天敵只有獅子和花豹,即便這兩種大貓通常也不大願意把狒狒當做捕獵對象,然而一種犬科動物以無比強勢的姿態跨入了這一行列——非洲野狗,這種以往被認為對狒狒威脅不大的獵手正在把狒狒列入自己的常規獵物。
  • 幾隻小獅子慘死在水牛的長角下
    幾隻小獅子在母獅的保護下,正在往它們附近的新家趕去。獅子媽媽經過反覆檢查決定把它的孩子安置在這裡。茂密的灌木叢可以很好的隱藏這些小傢伙,更何況孩子的父親就在附近,只要這些小東西不亂出來走動,它們的安全應該可以得到保障。
  • 海豐阿東:獅子、藏獒捕角馬,馬死誰手?
    各位,先介紹一下今天要上場的二位獵食者:獅子和藏獒:獅子一種生存在非洲與亞洲的大型貓科動物,也是本文的主角之一。藏獒一種體型較大性格兇猛的犬。接下來的這位,則是被獵食者,它的名字叫角馬:角馬角馬是生活在非洲草原上的大型羚牛,成群結隊生活在一起,它的長相是牛頭、馬面、羊須。它的頭粗大,肩膀很寬,樣子很像水牛;它的身體的後部纖細,看上去比較像馬;頸部有黑色鬣毛。全身披著長長的毛,這毛光滑並有短的斑紋。全身從藍灰到暗褐色,有黑色的臉、尾巴、鬍鬚和斑紋,顏色也因亞種、性別和季節的不同而有所變化。
  • 王者也會栽跟頭——盤點在野生環境中殺死過成年老虎獅子的動物
    野生獅子也才2萬多隻,野生老虎不足5000隻,要是捕獵死亡率這麼高,這兩種猛獸早就滅絕了。老虎獅子被自己獵物反殺的事件有,但非常少,只能算是偶發情況,食草動物想要反殺自己的天敵是極為困難的事,不僅要豐富的經驗,還要極好的運氣。
  • 豹子獵殺狒狒後,發現還有幼崽,豹子竟抱著它睡覺
    在另一個戰場,獅群就沒那麼好運,雄獅狩獵成年水牛太自信,沒有躲藏和潛伏,直接衝上去正面對抗,但水牛也不是吃素的,被水牛角扎死的獅子也不在少數,只見水牛直接用角扎過來,嚇的獅群驚慌失措,只能落荒而逃。,豹子一隻陪在小狒狒身邊,陪它玩耍,用叼幼崽的方式照顧小狒狒,仿佛在做思想鬥爭,究竟該拿小狒狒怎麼辦,小狒狒也是大膽盧安瓜河是這裡唯一的水源,它是生存之河,也是死亡之河,河邊到處是肉眼可見的動物屍體,這便宜了河中生存的鱷魚,就連最小的鱷魚,都有機會單獨享用美食,而鱷魚並不是這片區域唯一的掠食者,獅子也知道河邊可以撿到免費的食物,逐步向鱷魚領地靠近。
  • 自然界敢於和獅子作戰的動物,一般3-5隻狒狒就可以搏殺獅子
    ,長5.2~7.6釐米,雌性平均體重11.5公斤,雄性平均體重25公斤。成年山魈性格暴躁,兇猛好鬥,能與猛獸搏鬥,領頭的老雄猴力大且勇猛,牙齒長而尖銳,爪子也十分鋒利,而且臂力也非常大,是普通成人的5倍左右;發起怒來,連獅子和豹子也對它們敬畏三分。
  • 南非三隻獅子圍捕水牛無功而返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3月8日報導,近日,網上一段視頻顯示,在南非一座野生動物公園,三隻獅子埋伏在草叢中準備捕食一頭水牛,怎料水牛發現了險情,並最終逃過獅子的追捕。
  • 為什麼體型不大的鬣狗、野犬能夠捕獵體型龐大的斑馬、角馬?
    在非洲大草原上,鬣狗和非洲野犬分別是「非洲二哥」和「三哥」,生態位僅次於「草原之王」獅子,所以,它們能夠捕殺斑馬、角馬這種食草動物並不意外。不過,相比較體型而言,斑馬、角馬的體型確實遠大於野犬和鬣狗,那麼,在鬣狗和野犬捕獵角馬、斑馬時,它們是採取什麼策略呢?是斑馬、角馬跑得不夠快嗎?我們簡單的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盤點動物出醜爆笑瞬間:獅子被水牛群毆(圖)-自然保護區,大白鯊...
    南非克魯格國家公園的一頭獅子單挑一群非洲水牛卻不料被水牛「群毆」,最後只落得落荒而逃的下場。據稱,這頭獅子本想「以一敵十」展現自己的王者風範,不料被團結的非洲水牛們「群起而攻之」。眼看情勢危急,這頭驚慌失措的「大貓」顧不上驕傲和自尊,「嗖」地竄進灌木叢中逃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