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帶孩子出去玩,到了公共場合孩子就會又哭又鬧,怎麼辦才好

2020-12-03 牧牧媽咪

很多家長對於帶孩子都會很無奈,因為通常都是母親帶孩子,出去玩的時候也會帶上孩子,但是有的時候母親帶著孩子在商場逛,如果孩子想吃糖葫蘆,但是媽媽說我們吃那個好不好,糖葫蘆太甜了,這時候孩子就有可能哭鬧,而商場人很多,孩子媽媽當然不免尷尬,溫柔的哄兩句之後見孩子還沒有好轉,就會打孩子,在這裡我很理解各位孩子母親的做法,但是小孩子嘛心裡都是很天真的,其實我們不必要打孩子,應該這樣來做,一起來看一下吧!

1.說

為了避免孩子到公共場所哭鬧,應該每次在出去之前給孩子說(比如:明明,其實呢,你想吃什么爸爸媽媽都會給你買,但是呢你也要答應爸爸媽媽一個小小的要求,這時候可能孩子天真的說,什麼要求呀,這個時候你就要說,只要爸爸媽媽帶明明出去玩,那麼就不要哭不要鬧。這個時候孩子就會認真的聽你的話,因為孩子在小時候都會很天真,並且只要給孩子感興趣的東西,孩子就會非常聽話!)

2.教育

為什麼說教育呢?可能有的家長說了,這和教育拉的關係有的遠了吧,當然不是,教育是指長輩或者是父母應該怎麼來正確的指引孩子,並且讓孩子接受優秀的指導,只要這樣孩子才能在長大之後懂的很多。

我們接著上一個話題說,孩子經常在公共場合哭鬧,我們大可可以告訴孩子這種做法是不對的,是不討人喜歡的,甚至別的小朋友都會不喜歡(應對稍微大一點點的孩子可以這樣說),那麼這種做法家長經常說給孩子聽的話,那麼孩子以後自己就會明白這種做法是不對的!

那麼今天的話題就到這裡,希望各位家長可以採納,如果有什麼教育方面的問題歡迎來一起討論!

相關焦點

  • 孩子的玩具被搶,別瞎客氣,家長不同的做法給孩子不一樣的人生
    昨天在小區玩耍,一個3歲的小女孩,玩具被4歲的過路男孩給搶了,小女孩哇哇地大哭,因為是她的奶奶帶她,奶奶說讓哥哥先玩一會好不,4歲男孩的奶奶也說不哭了,要學會分享,我們玩一下就給你了。過了1歲之後,沒有到2歲之前,這段時間孩子都會有點霸道的感覺,只要我喜歡的就是我的,別人玩的就是好的,對於身邊感興趣的東西,就會不自覺的直接伸手去拿,孩子不會分清你的和我的界限,於是就會有搶玩具的情況。
  • 孩子在公共場合鬧脾氣,試試「三不」原則
    每個當媽的人都遇到過孩子在公共場合鬧脾氣的情況。有的孩子哄一下就好,但是有的孩子根本哄不住,即使你試圖用命令、吼叫、體罰或者威脅等方式想要孩子立即安靜下來,結果都是——孩子變本加厲地鬧。似乎越小的孩子越是這樣。可是,你有沒有想過,孩子為什麼會在公共場合旁若無人地哭鬧?父母又該怎麼做呢?
  • 疫情時期,孩子鬧著要出去玩怎麼辦?這樣解釋,讓孩子乖乖待家裡
    在這個特殊的春節假期裡,作為家長,都面臨著同一個現實問題:不得不和孩子宅在家裡。如果只是在家裡待上一兩天,大人和孩子都能接受。可如果一直出不了門,別說孩子了,大人也會變得比較煩躁。尤其是當孩子不理解,自己為什麼不能出去玩,因而哭鬧不已時,如何和孩子解釋疫情,也成了一個比較難的問題。有些家長認為,這有什麼難的?
  • 除了「葬禮」,這四個場合家長最好不要帶孩子去,這並非迷信!
    帶孩子看醫生之後,醫生給孩子開了一些藥,並詢問了事情的經過,這時候醫生才嘆了一口氣,告訴小李說:孩子很可能是受到了驚嚇。醫生表示:葬禮上的氣氛都很悲傷,孩子很容易被幹擾,而且周圍的情形和過多的陌生人都可能影響到孩子,加之孩子抵抗力弱,在一些較為封閉的環境內人一多空氣流動就差,孩子很容易因為細菌感染而生病,最後醫生還指責小李不該帶孩子去那種地方。
  • 「考得好就帶你出去玩」。面對考試,這樣激勵孩子真的好嗎?
    昨天,小侄子神神秘秘地對我說,如果他這次期末考試考好了,他爸爸帶他去大草原。小侄子一直想去大草原,所以得到這個承諾後,每天非常自覺地學習。期末考試眼看著就要來了,很多家長為了鼓勵孩子好好複習,就會採用獎勵的方式,對孩子許下一些諾言:「這次你要是考雙百分,就獎勵你一部手機。」「期末考試考得好,就帶你出去玩一圈。」
  • 孩子闖禍家長擺平?總給孩子「擦屁股」,小心孩子成「老鼠屎」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上個周末是髮小出國的日子,我們兩家人如約至餐廳,他們家的小調皮一如既往地坐不住,上躥下跳的,大人們都理解孩子出來玩的那股興奮勁,想著才兩三歲的小孩子能闖什麼貨,我們便自顧自的聊了起來,誰料到,後廚那邊傳來罵罵咧咧的聲音"誰家的小屁孩
  • 孩子爭搶玩具怎麼辦?家長別過度幹涉,孩子的問題交給孩子解決!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小孩子之間爭搶玩具的情況,一個要搶奪,一個不給,兩個孩子又哭又鬧,引發矛盾衝突。很多家長在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不知道該怎麼辦。其實,孩子之間的衝突,只要沒鬧出大亂子(比如:打鬧中某個孩子受傷了),家長還是不要過度幹涉得好。既然是孩子之間的問題,那就交給孩子自己去處理。沒有了家長「橫插一手」,孩子反而更容易自己解決遇到的問題。
  • 孩子被貼了「膽小鬼」「害羞」的標籤,家長該怎麼辦?
    小時候,父母每次帶我去公眾場合,比如飯店,鄰居家時,總會說:「你咋那麼害羞啊?」「我家女兒性格比較內向,不愛說話。」「你看人家誰誰誰膽子多大,你就得向他學習,以後不受欺負」......諸如此類的語言從小在我的腦海裡,直到現在也揮之不去。甚至現在,很多家長,亦或是姥姥奶奶都還會和孩子說這樣的話。每每聽見,我的心裡真是一揪。因為,我就是「語言」的受害者呀。
  • 發現孩子「偷錢」怎麼辦?愚蠢的家長打孩子,聰明的家長這麼做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偷東西的孩子在家長心中會被烙印「小偷」兩個字,也是孩子一生走不出去的陰影。相信大家一定聽說過這樣一則故事。在民間流傳著「小時偷針,長大偷金」的故事,講的是一個小孩子在小時候和母親去鄰居家玩,順手偷了一根針藏在手裡。
  • 孩子認生不敢和人說話,家長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落落大方」?
    文|羊駝媽媽(本文原創,歡迎轉發分享,版權歸作者所有)許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經常希望孩子能夠在人前落落大方、舉止得當,講文明懂禮貌。但很多孩子在見到生人時總是怕生並害羞的躲在一旁不敢說話。這可怎麼辦呢?要想讓孩子變得落落大方,家長又應該採取哪些措施呢?前段時間,趙女士帶女兒小貝去大學同學家做客。
  • 帶孩子玩室外遊樂設施 家長要眼明心亮
    一旦出事,充氣城堡上光溜溜的,根本就沒有地方可以抓,個頭小的孩子會直接被甩出去,更可怕的是,很可能被側翻的充氣城堡壓在身上——有幾次事故中,沒有被甩出去的孩子,就是被壓傷的。據實驗分析,體型較小的充氣城堡,4級以上的風力就能把它們吹跑了。那麼,是不是遠離如洪水猛獸般的充氣城堡呢?或者,怎樣的充氣城堡,才能放心讓孩子玩?
  • 帶孩子出去玩帶什麼 帶寶寶外出旅遊有哪些注意事項
    帶寶寶外出旅遊是許多父母與孩子溝通的良好方式,在外出遊玩中與孩子建立更深的感情。但是孩子年紀小,出行時要準備的東西就會很多,而且十分繁瑣。如何讓親子遊更順利,詳細的旅遊物品清單是家長們要了解的。
  • 孩子從小就很「機靈」,家長發現了別去誇,對孩子沒好處
    每個家長,都喜歡機靈的孩子。可是有些孩子的機靈,卻又讓人有說不出來的擔憂。當然,這只是旁觀者,身在其中的寶媽不僅沒看出來,反而會對著孩子大加讚賞。這是為什麼呢?我曾經跟一個同事去超市。她帶了兒子,才五六歲。孩子長得挺精神,跟我玩得也不錯。
  • 帶孩子聚會,寶寶總是愛搶玩具怎麼辦?
    作者:寶寶知道 育兒風向標好不容易放個長假,媽媽們都會帶上孩子去參加各種聚會,但是問題來了,很多1歲半到3歲左右寶寶的媽媽找我諮詢的內容都是:寶寶愛搶別的小朋友的玩具,怎麼辦?什麼?你說孩子搶玩具,大人最好別幹涉,讓孩子自己解決衝突?我也覺得聽起來很有道理呀,可是那個被搶娃的媽媽應該會心理很不舒服,說我們「站著說話不腰疼」吧?
  • 為什麼美國老人每天出去玩,不幫忙帶孩子,而中國老人卻要帶娃?
    邊玩邊學什麼都不耽誤。最近,陽陽接女兒的時候發現,每到接送孩子的時候,幼兒園門口經常能看到中國的爺爺奶奶在等孩子放學,接孩子回家,但卻很少見到西方的老人來接他們的孫兒,問了其中一個家長後,陽陽才知道發生了什麼。
  • 機靈的孩子不用教,老實的孩子教不會,分享這件事家長教不得
    過生日的小朋友,學校不會組織買蛋糕,但是會組織孩子們一起來場生日快樂歌,有心的家長會把蛋糕訂好送到學校,讓孩子們一起吃蛋糕,像是一個集體的生日聚會一樣。可是,回農村老家上幼兒園,完全沒有這個氛圍,小班、中班的小朋友可以帶一兩樣零食到學校,作為課間操過後加餐,幼兒園收費低,只提供一頓午餐,加餐都是孩子們自己帶。
  • 帶孩子外出遊玩,家長的背包裡都應該裝啥呢
    現在天氣越來越好,陽光明媚萬物復甦,正是帶孩子出去遊玩的好季節,但是很多家長對於帶孩子外出就會很苦惱,因為小孩子非常不受控制,在外面很不聽話,而且出門在外,很多家長會丟三落四,忘記帶一些孩子必備的物品,這樣在外照顧孩子就會很麻煩。
  • 孩子出去玩,為什麼特別容易中暑?家長要注意這3點
    暑期到了,不論是孩子假期休息,還是跟著父母去旅遊,家長都應該為孩子做好防暑措施,特別是很多地方持續高溫預警,這樣的天氣不僅成年人受不了,而且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說,更是需要小心提防。在山東某地一名5歲的小男孩中午在路邊玩耍,由於沒有大人的照顧,所以孩子玩得很隨性,但是突然在路邊暈倒,很多路人看到後,立馬報警尋求幫助,最後,民警看到這樣的情況,立刻聯繫家長,並開車將孩子帶到醫院進行治療,好在脫離了生命危險。
  • 孩子特別粘人還愛哭?分離焦慮期到了,家長試試這5個方法緩解
    6歲以下的寶寶大多都有分離焦慮,如果家長發現自家孩子特別離不開大人,一察覺到家長要離開就大哭大鬧,連送去幼兒園都能幾個星期不消停,那麼你家孩子也很有可能出現了分離焦慮。寶寶最早在4-5個月的時候就會出現分離焦慮的表現,孩子10-18月時最為嚴重,但是一般來說在2歲的時候就會減緩症狀,對於很多家長來說這可是甜蜜的負擔,看著孩子這麼喜歡自己固然是高興,但是他完全離不開家人,又讓人喘不上氣,那麼家長應該怎麼做才能幫助孩子減輕這些表現呢?
  • 如何讓孩子認識公共道德?父母該如何應對:孩子缺乏公德的行為
    事發當天,9歲的小男孩劉某某和黃某某騎自行車到靜寧寺玩耍並趁工作人員不注意時拿起了滅火器互相噴,玩得不亦樂乎。等到工作人員發現時,這倆孩子已玩壞了寺內23個滅火器,最終熊孩子家長賠償寺內4000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