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摩根大通組織的一個論壇上,星巴克(SBUX.US)財務長Patrick Grismer透露,中國市場銷售正「接近全面復甦」。
據介紹,目前星巴克中國仍有1%左右的門店未重啟。而在已重啟的門店中,超過80%已經恢復了常規座位設置。「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正全力運作。」他說。
此外,Patrick Grismer還談到了中國消費者變化、未來復甦的動力和挑戰以及對營銷費用的安排。下面,我們來一起看看。
增值稅
星巴克中國的同店銷售在逐月持續改善。「我們8月的同店銷售已經持平,而7月份時還是下降10%。這些數據包括了中國臨時豁免增值稅帶來的4個百分點收益影響。」Patrick Grismer說道。
「從同店銷售來看,我們對中國業務的復甦極其滿意。另外很重要的是,團隊重新開設新店的速度之快也令我們十分滿意。」Patrick Grismer稱,中國市場開設新店的工作僅暫停了六周左右。
Patrick Grismer表示,就開店而言,中國團隊做的不僅是快速擴張規模,也在通過創新門店形態和設計來吸引消費者,如去年7月在北京開出了全球首家「啡快」概念店,提供在線點單、到店自取及外賣。
「我們把(新店)當成一種工具,不僅可以吸引現有客戶,還可以歡迎新客戶體加入體驗。因為我們不僅是在已覆蓋的城市開店,也會進入新的城市。」Patrick Grismer認為,在「全球增長最快的消費市場」中國,開店相當於為星巴克提供了一個擴大品牌影響力的平臺。
小食代介紹過,在2020財年第三季度末 (註:截至2020年6月28日的季度),星巴克中國已擁有4447家門店。在衛生事件發生後,星巴克曾將2020財年的中國新店目標調整至500家。
「中國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市場,這絕不是一個靜態的市場。因此,隨著衛生事件影響市場,客戶也發生變化,改變了行為。」Patrick Grismer表示。
首先是更追求無接觸式服務。他指出,隨著消費者追求無接觸式體驗,並且更傾向於使用數位化平臺,星巴克正不斷完善產品以滿足這些需求。小食代介紹過,在今年7月,星巴克就將「啡快」服務接入了更多阿里生態系統內的APP, 包括支付寶、淘寶、口碑和高德。
其次是對便利性的需求增長。Patrick Grismer認為,為了跟上這一變化,星巴克不僅會繼續開設核心門店,也會拓展不同門店業態,滿足同一群消費者在不同場景下的需求。
「在我們為回應消費者新行為及偏好做出的改變中,我會說,數位化是最重要的一項。」他說。
「非典經驗」
「如先前所預料,我們仍有望在2021財年第一季度末(註:即2020年12月底)實現同店銷售轉正,且這一預期已經排除了增值稅收益的拉動。」Patrick Grismer稱。
小食代留意到,在回答主持人關於星巴克為何能給出這一預期的問題時,Patrick Grismer則表示,是基於多年前抗擊非典的經驗。資料顯示,Grismer 在加入星巴克前,在多個跨國公司任職,如在擁有肯德基、必勝客等連鎖餐飲品牌的百勝集團擔任過各種領導職位超過14年,包括財務長,這或許可以解釋他說的「抗擊非典的經驗」。
「當時,我們在(中國)市場已經開出了相當數量的門店。那時積累下來的經驗能幫助我們去預見市場走勢,以及當業務因大流行病遭遇重大中斷時,要怎麼應對才能最終恢復過來。」他說道。
儘管在談及業務和未來展望時,Patrick Grismer並沒有提及捲入造假風波的中國對手瑞幸咖啡(LKCNY.US),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他看來,接下來的中國業務復甦動力有三,其中一個關鍵詞就是「快」。
一是「啡快」概念店的加速擴張。二是通過不斷改進數字平臺來提高客戶參與度,包括近期推出的會員多重獎勵兌換體系。據介紹,新機制為消費者提供了更高的靈活性,包括如何獲取及使用積分,「拉動了會員消費的提升」。三是與阿里巴巴(09988)進行數位化合作的外賣等服務。
要快速達成在華新開500家門店的目標,通過押注更小、更靈活,以及投資可能更快回本的「啡快」,星巴克能在門店滲透上進一步跑馬圈地。資料顯示,截至5月底,星巴克已在中國市場開出10家「啡快」概念店,覆蓋了4個一線城市。星巴克當時計劃,未來在幾個二線城市開設「啡快」概念店。
星巴克是在去年7月在北京開設中國、乃至全球首家「啡快」概念店的(店面空間十多平,其中三分之二空間被咖啡調製區佔據),並形容它是「第三空間」門店形式的一種補充——它集合了「在線點,到店取」的啡快服務、專星送外送服務和到店顧客體驗三大功能,通過店內的中央廚房,啡快概念店在客流尖峰時段將分擔附近門店的專星送訂單,減少商圈內其他門店顧客的等候時間。
雖然離預期的重返增長不遠了,但Patrick Grismer提醒稱,中國市場銷售的全面復甦也面臨著一些不利因素。例如,受國際入境旅遊減少影響,旅遊景點、交通樞紐和城市中心門店的人流量仍然較低。
1%營銷支出
面對衛生事件帶來的不確定性,不少公司都在「捂緊錢包」。但就營銷而言,星巴克看起來暫時沒有這個打算。
在回應營銷支出的安排時,Patrick Grismer表示,星巴克的營銷團隊已經做了出色的工作,以儘可能高效地使用資金。
「當然,在我們這一行,星巴克會員忠誠度獎勵的項目給我們帶來了更具效率的優勢。」Patrick Grismer稱,得益於星巴克的品牌地位,該公司在發布新品或新活動時會「吸引大量媒體關注」,並在不同渠道傳播。
據他表示,星巴克的營銷支出在公司損益表中的佔比約為1%,而同行們通常為中個位數。
Patrick Grismer又指,星巴克認為營銷費用的投入效率仍有繼續優化的空間。這不僅是針對以會員忠誠度計劃為導向的營銷,還包括通過社交媒體和傳統媒體進行的營銷。
「我們有機會繼續重新審視計劃,以確保營銷費用的效率,但是我們並沒有退縮。換句話說,我們不希望花少一點,而希望繼續投入我們認為是健康的營銷費用,並且確保以最高效和最有效果的方式投入。」Patrick Grismer透露。
(編輯:趙芝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