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禮玉出現的年代和特徵
商代 玉鳥
禮玉,禮玉即王玉,王權用玉。
禮玉(王玉)的確立應該是在商朝。
公元前17世紀,商湯滅夏,建立商王朝。
《禮記·表記》 稱:「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後禮。」
商代的宗教觀念,是上帝崇拜和祖先崇拜,兩者緊密結合。
商王受命於天,死後又回到天帝左右,因而請命的對象也包括天帝與祖先,商代盛行佔卜,凡事大自祭祀、徵伐、天時、年成、田獵,小至私人疾病、生育,無一不求神問卜,以決定兇吉與行止。
人同鬼神之間的交通已成為一項專職,掌管佔卜事宜的卜官為巫、史及貞人。
婦好墓地 出土已經證實她不僅僅是一位王后,一位女將,也是一位佔卜師(具體見我以前寫的婦好文章)
婦好的復原圖
商代的王權用玉已經非常發達,且有規模。
從甲骨文記載商王為爭奪玉資源和當時的「鬼方」徵戰三年。
商代紋飾的可窺見甲骨文的韻味,以渾厚渾樸滋厚見長。厚、重、拙是它的風採特點。
二、最早的戰爭就是在爭奪玉器材料
玉門關,一座被歷代詩人反覆詠嘆過的關隘,響亮的名字源於那條玉石之路。
當年統治新疆地區的是一個叫鬼方的部落,在這個地區,蘊藏著中國最豐富的玉石礦產。
為了爭奪材料,就這樣,戰爭不可避免的爆發了。
商代 玉龍玦
在商代甲骨文的記載中,專家找到了關於商王朝徵討玉石的文字。
一片甲骨上記載著「取玉」的內容,而一片甲骨則記載了「徵玉」的內容。
婦好的墓中,不僅有商代製造加工的玉器,還有齊家文化、石家河文化、紅山文化時期的玉器,可以想像,這些都是部落之間的交易?更符合婦好的身份應該是戰爭的戰利品。
殷墟出土的玉器所用的玉料種類很多,有白玉、青玉、黃玉、碧玉等,經鑑定,除部分甘肅馬銜山玉礦的透閃石玉料外,多數為新疆和闐玉,還有為數不多的南陽玉、岫巖玉和大理石。
這說明早在商代,大量的玉石並不是原產於中原地區,大多數都是通過戰爭掠奪過來的,其中,也有征服的部落和氏族,每年進獻的材料,而現在科學考古已經證實,在「絲綢之路」之前兩千年左右,就有一條溝通中原與西域的「玉石之路」。
三、玉器的紋飾也是特定時期文化代表的反映
商代玉器紋飾有龜紋鳥跡之象,表現出「規旋矩折」,有象形、象意、象事的特點。紋理抽象、渾厚、整飭,既有符號化,且有些畫意。「折鐵紋」、「重環紋」等紋飾是它們的主要特點特徵。
所謂「擠堆法」?即:雙陰夾一陽。商代紋飾製作工藝用「擠堆法」來製作加工。
商代 玉鳥與龍的圖案
鳳鳥的形象傳到殷商時期,作為祭祀活動中「天帝」之使風神的代表,得到文字佐證。
華夏的圖騰是文化的起源、藝術的形象化。《爾雅.釋鳥》說鳳:「雞頭、燕頷、蛇頸、龜背、魚尾,五色彩」。
商代玉器中象的雕件也很多,它的含義和意寓也在於對舜的追慕、企盼和崇拜,敬仰上古賢人。
象:寓意「執大象而天下往」之精神。執:即擁有,「象」就是「道」,即牽住大象而使天下人為之嚮往。
商代有很多很好的動物件,文化寓意都很深,每件東西都表達表述著商人的思想。
商代熊片狀的多。婦好墓有出土的。
婦好墓出土的玉熊
貘,在古代有個美麗神話傳說。貘能食惡夢。所以古人非常推崇和神聖化。
「文化」。我們把它集中到一個高度一一就是「文化」兩字。
喜歡古玉什麼?每個人內心一定要清楚。
有人說回味歷史,有人說玉有五德等等。都離不開「文化」兩字。
我認為,喜歡古代玉器,首先是它承載著的歷史「文化」,其次它表現出的是時代的藝術,時代的精、氣、神。
四、圖騰藝術是華夏文明早期的文化表現形式
重要的文化概念:「文化決定藝術,藝術來之於文化」。
時代的大文化和大藝術。不同的時代時期,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內涵。這一點一定要清楚。
那麼,不同的時代就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內涵,那麼,只有一個結論,每個時代就有彼時代的藝術審美,和時代藝術。
商代玉熊
中國文化的原始圖騰。這是「根」,其它都是「末」。
龍,鷹,燕,豬等等,還是表象。
只是一個符合而已。內在的,內涵的文化精神要搞清楚。
原始圖騰,原始崇拜,先民的原始圖騰和崇拜不是僅僅的某一件器物,一種動物形象。
是多種多樣,豐富多彩的。
熊肯定有,大中華其實不是龍的傳人,應該是「熊」的傳人。
有歷史文獻佐證,最新觀點。中華民族不僅是龍的傳人,其實更是熊的傳人。
「熊的傳人」的說法,有著「文學、人類學等四重證據」支持,包括文獻、出土文字、口傳非遺、文物圖像。
《史記》作者司馬遷共記載了20多位「熊王」,在華夏神話中,佔據中央集權主神位置的是一隻神熊,所有楚王登上王位的一刻都叫「熊王」。
商、周有熊(白熊)圖騰,敬畏熊崇拜熊。
商、周以施魔(法)手段,讓神靈聽到人們的祈願,用跳熊舞來的方式來祈求神靈,讓熊的力量來幫助人類,用熊的力量來庇護人類。當時中原地區有白熊(十分之一白熊)。
神徽只是祭祀標誌,說法很多。
因為先民是從氏族文化走出來,也是圖騰文化的標誌之一。
原始文化和圖案都很神秘,這是全世界面臨的課題,都在破解。
神徽、或鳥紋的旋紋,
紅山文化、良渚文化、齊家文化等,
神靈說,護佑說,氏族說等等,我個人傾向族群氏族說。
中國在姓氏之前,是用圖騰符號來區分區別氏族和種族。
例如:在古玉器紋飾和造型中有龍、虎、龜、魚、燕、鷹、鴞等等,每個動物都代表著象徵著一個氏族。
商代 玉魚
圖騰符號在姓氏之前的一個種族氏族的代表。例如:我是魚族的,你是燕族的,他是虎族,等等。燕族,東南方這片土地代表是以燕作為圖騰標誌的。
河北唐山一帶有魚族和鳳族為代表的氏族。紅山、良渚、齊家的玉器都會有「符號」,是「符號」不是文字,千萬不要說是文字,這是一個嚴謹的學術學課問題。
燕族,東南方這片土地代表是以燕作為圖騰標誌的。
從紅山、良渚、齊家等等的玉器符號中,有個別字就是甲骨文。
收藏家要了解符號和甲骨文的關係,包括紋飾、圖案、造型等等都必須了解或明白裡面的內在關係。
真正對中國文化中國歷史中華文明都會有深刻的了解。乃至對世界的影響力。
這和商周的社會性質有關。商周是奴隸社會,是奴隸社會的後期了。
婦好墓出土的玉象
五、農耕社會是圖騰文化產生的主要來源
西周特別多(包括商代)。為什麼商周時期會有人獸合一的造型呢?
對,人神合一。先民從巫文化到神文化,再往前走,他們需要徵服自然。
注意:農耕社會的雛形將要出現了,先民需要神力(動物的力量來徵服自然),寄託於圖騰的動物神物來幫助自己,創造出來來人獸合一的造型。
商代 松石鳥
歷史、文化、藝術永遠是三位一體的。人獸合一的造型藝術,主要是表現農耕社會雛形的想像力。
六、從巫玉、神玉、王玉到禮玉的發展可以看出玉文化的普及和推廣
經過夏商西周約一千五百年的發展,中國禮玉的種類日益齊全,服務於宗教和社會等級制的功能漸趨完備,被賦予的人文色彩更加濃厚,這就為後來玉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中國玉文化是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歷史悠久、地位特殊、功用廣泛、內涵豐富。
雖然它的載體——玉器表現的是具象的東西,但是它本身卻蘊含著中國古代形而上的哲學精神,並折射出中國古代不同時期的社會生活。
玉器也從最早的巫玉、神玉、王玉,而走上禮玉的階段,進入大面積的普及和推廣的過程。
婦好墓出土的玉人
所以我們說,就像玉不等於玉器一樣,玉器也不等於玉文化。
只有當玉器被賦予了人文的、社會的屬性之後,才具備了玉文化的性質。
中國玉文化是一個歷史範疇。它是古代社會的產物,同中國古代文明相始終。
進入近現代社會之後,中國玉文化也告別了它的典型形態,而轉為一種變異形態,殘存於中國近現代文明之中。
本文由玉見沈華獨家原創文章,未經允許禁止轉載,其中考古圖片資料來源於網絡,藏品圖片來源于震旦博物館,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