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的人類的相通之處:精神疾病和特殊感情

2020-12-03 英國報姐

關於網上的動物帖子,不管是可愛的,還是暖心的,經常會看到有些人會說:

「都是你們人類在胡亂揣測人家動物。」「你知道人家動物怎麼想的。」「其實它們沒感情吧,都是人類強加的。」

因為動物無法說話,所以長久以來人類對他們的了解多數只能基於猜測的「擬人化」,用我們的想法來類推它們的行為和情感表現。

最近看了Laurel Braitmanc(一個學者,MIT士士)做的一個演講,關於動物的抑鬱症,強迫症等精神疾病。

看完才知道,動物和人類真的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它們也會有心理陰影,也會有焦慮,也會抑鬱,也會找心理慰藉,需要精神治療。。

比如狗追自己尾巴偶爾屬於正常行為,如果一直一直追咬自己尾巴,就有強迫症的可能

這是一隻叫GIzmo的貓,它有強迫症,會一整天站在窗戶那裡不停的撥弄百葉窗,「監視」窗外的動靜

這隻叫Javi的鸚鵡,因為之前的生活環境惡劣,患上了抑鬱症,開始自殘,把自己身上的毛全拔光了,還好在鸚鵡庇護所開始了新生活,套上了小背心。

除了抑鬱和強迫症,還有「創傷後應激障礙」產生的心理陰影。。。Laurel Braitman在演講裡分享的一個故事,一戶人家養的流浪貓叫Ping,之前Ping跟一個老人住一起,老人在打掃衛生吸塵時心臟病去世,Ping就在旁邊目睹了一切,吸塵器也一直開著。。。。

Ping後來被重新收養之後,特別害怕家裡打掃衛生,雖然不少貓都會害怕吸塵器,但是Ping格外激烈,每次打掃衛生,它都各種躲藏,藏到柜子裡不敢出來。

我們都知道士兵去戰場上歸來後容易患上「創傷後應激障礙」,狗也是,一些戰場上的軍犬,退役後也會患上「創傷後應激障礙」。

去阿富汗和伊拉克戰場上歸來的軍犬,一些退役歸來後很難恢復正常汪類的生活,甚至不敢接觸留鬍子的人。

還有那些在動物園裡,長期關在狹小籠子裡的動物們,最容易患上抑鬱症,而他們的昔遍反應就是不停在籠子裡焦躁的走來走去

這些身患精神疾病的動物,特別是寵物,會表現異常,但是因為不會說話,所以很容易被人類誤解或厭煩,運氣好的,遇見了好主人,會帶它們去看醫生,接受精神治療,運氣不好的,就會被遺棄或殺害。

除了和人類相通的精神疾病,我們也經常看到這樣的故事,不同動物之間形成超越物種的特殊感情。

我之前發過的,美國一家動物保護中心:老虎,獅子,熊,三個形影不離好兄弟的故事。

流浪拉布拉多Bella和被解救的大象Bubbles的友誼

汪星人Tinni和野狐狸Sniffer

長頸鹿Bea和駝鳥Wilma。

獵豹Kasi和拉布拉多Mtani,兩個一起長大,長大還在一起很相愛惹。

這樣的故事舉不勝舉,很多人都覺得背後—定有特殊的原因,還有的說獸性難改,但有些動物,他們之間真的有特殊的感情聯結,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待出感情來了。

說了這麼多,我只想說,動物都是有感情的,和人類一樣,都是生命的一員,和人類一樣,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很多事情並不只是擬人臆想,而是真的感情相通。

養寵物,請認真的考慮,並且有始有終的善待。

對待動物,可以不愛,但不要虐待。

相關焦點

  • 美國發現一特殊黑猩猩,有和人類相似的手指,它能持續進化嗎?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群喜歡帶著小孩子去動物園接觸動物,感受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從中,有些人重拾了與動物互動的美好,有些人卻發現了動物的奇怪之處。美國發現一特殊黑猩猩,有和人類相似的手指,它能持續進化嗎?
  • 人腦PK猴腦:人類為何智商更高,且易患精神疾病?
    神經科學家發現,大腦深處單個神經元的活動或能解釋人類為何智商較高,且易患精神疾病。神經科學家首次通過單個神經元追蹤技術發現了人腦與猴腦的「軟體」差異。他們發現人腦會犧牲「穩健性」(robustness,神經元信號的同步程度),換取更高的信息處理效率。
  • 動物可「治療」心理疾病
    中新網9月16日電 據澳洲網報導,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動物被應用於澳大利亞學校、醫院甚至監獄,來幫助病人和孤獨者康復並增強能力。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心理學副講師柯萊特表示,與動物互動會為人類健康帶來積極益處。
  • 魯迅先生說「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這就是人性的真相
    所以說,人性沒有善與不善之分,就好比水沒有流向東西方之分。但是,人性是有其本然規律的,因為人類有一套特殊的思維方式、價值觀等等。魯迅先生在小說中寫道:樓下一個男人病得要死,那間隔壁的一家唱著留聲機;對面是弄孩子。樓上有兩人狂笑;還有打牌聲。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著她死去的母親。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 「特殊的群體」——實驗動物的貢獻與福利
    通過這些形形色色特殊的「替身」——實驗動物,人們獲得了寶貴的數據和經驗,避免人類自身受到痛苦或傷害。但是,在研究過程中,實驗動物卻不可避免地受到生理或心理的傷害,甚至死亡。因此,如何正確對待實驗動物,如何維護實驗動物福利,如何使動物實驗符合生命倫理學規範等一系列問題引起了人們的深思。
  • 人是唯一的感情動物嗎?其實鳥類的感情豐富程度不輸人類
    動物行為學的日益發展,讓人們意識到:人類絕不是自然中唯一的感情動物。動物之間的家庭觀念、夫妻觀念、輩分觀念和友情觀念,隨著動物學家的深入研究已經漸漸明朗,這些系統的科學調查,正在給我們揭開一個龐大的神秘的領域:動物的感情世界。
  • 黑猩猩和人類的心血管健康有相似之處
    赴美看病服務機構和生元國際了解到,醫生們喜歡提醒病人不要瞎折騰自己的健康,建議良好的飲食習慣和經常鍛鍊可以延長壽命。一項針對黑猩猩健康狀況的新研究顯示,它們的飲食、旅行和攀爬方式對健康有益。黑猩猩是基因上最接近人類的物種。當黑猩猩有植物性飲食和大量鍛鍊的機會時,它們就屬於「健康」人類的範疇。實驗黑猩猩的飲食和運動受限,表現出心血管疾病風險的跡象,更像久坐不動的人。
  • 揭秘珍貴動物秋田犬 在日本具有特殊精神意義
    原標題:揭秘珍貴動物秋田犬 在日本具有特殊精神意義   原標題:揭秘珍貴動物秋田犬 在日本具有特殊精神意義電影《忠犬八公的故事》海報(資料圖)  理察基爾飾演的大學教授帕克在小鎮在車站上偶遇一隻可憐的小秋田犬,它孤苦無依的身影惹起他的憐憫
  • 1709種病原體,人類身體疾病中哪些來源於動物?
    那麼,除了熟知的狂犬病、貓癬之類的疾病,還有哪些常見動物會感染人類?分別會致人得什麼樣的疾病?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編寫的《2019年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鑑》。2018年我國布病的發病人數為37947,發病率為2.73(1/10萬),無死亡率。布病的發生率較低,但人畜共患的疾病仍應為大眾所了解。數據表明導致人類生病的病原體有1709種,其中人獸共患的病原體832種。
  • 通過14個科學事實讓你知曉:動物與人類存在的共同之處
    而我們所說的就是我們這顆星球上的動物們,雖然它們沒有像人類一樣的智慧,但它們依然會進行交流、唱歌、交友,更會感到悲傷和快樂。而今天,安迪就將通過14個科學事實讓你知曉:動物與人類存在的共同之處。6、蜜蜂是樂觀主義者和悲觀主義者從出生開始的昆蟲似乎是按照某種行為方式編程的。然而,梅麗莎·貝特森和她在英格蘭紐卡斯爾大學的同事最近的研究表明,蜜蜂可能會有類似人類的情緒。在實驗過程中,一組蜜蜂在一個特殊裝置中搖動,模擬了一隻獾在蜂巢上的攻擊狀態,而第二組則保持在平靜狀態。
  • 動物也瘋狂:達爾文深信狗也有失望和沮喪的情緒!
    進入20世紀後,這種在其他動物身上發現和人類相似的情感或者意識的做法大多被認為是幼稚或者荒謬的。在對這種人類特殊論的反駁觀點中,在西方科學界引起最多共鳴的是達爾文提出的理論,他首先發表在《物種起源》上,隨後又見於《人類的由來》,後來在他1872年出版的《人和動物的感情表達》一書中進行了非常詳盡的描述。
  • 《大象女王》:大象永遠不會忘記,他們比人類想像中還要重視感情
    他們對彼此有著感應和感情,甚至大象們一輩子也不會忘記,它曾經遭受過的恩惠與傷害,他們會有恐懼、悲痛和欣喜等情感,他們比人類想像中的還要重視感情。大象的壽命比較長,一般自然生長可以活到70歲左右,除去幼年時期、老年時期和哺乳期,再加上遇到雄象的機會,一頭雌性大象一生中能夠生育的小象也就是6頭以下,所以他們的小象也跟人類小孩一樣,充滿了不容易。《大象女王》中,雅典娜是她們雌性族群的族長,在他們的族群裡,有一頭最小的小象叫米米。米米在遷徙的過程中,因為沒有水和食物,死在最後一個水坑處。
  • 貓身上的寄生蟲會導致人類感染疾病?
    貓通過吃受感染的齧齒動物、鳥類和其他動物而患上弓形蟲病及其引起的疾病。據估計,美國大約有40%的貓被感染;大多數貓沒有任何症狀,但如果寄生蟲擴散到肝臟或神經系統,它們可能會出現黃疸或失明,並經歷性格變化。
  • 貓身上的寄生蟲會導致人類感染疾病?
    貓通過吃受感染的齧齒動物、鳥類和其他動物而患上弓形蟲病及其引起的疾病。據估計,美國大約有40%的貓被感染;大多數貓沒有任何症狀,但如果寄生蟲擴散到肝臟或神經系統,它們可能會出現黃疸或失明,並經歷性格變化。
  • 對這五種動物進行研究有望治療多種人類疾病!
    作為人類,我們可能會對自己的進化命運感到相當幸運,人類要比其它動物壽命更長,而且由於飲食、醫學的進步和公共健康的改善,如今人類的壽命還在繼續延長,而如今我們正在尋找戰勝衰老及其伴隨疾病的新手段。比如,人類骨關節炎的發生率從20世紀中期以來幾乎翻了一倍,在發達國家,心臟病每年會導致數十萬人死亡,大約每三分鐘就有一人死於心臟病。
  • 一座兒童精神情感和願望之塔
    思想內容的深刻性、生命成長的矛盾性、藝術表現形式的多樣性,好像都不在作家創作和考慮範圍之內,這些作品很難與當下兒童的現實生活對接,更難以表現出兒童的精神風貌。成名於上個世紀80年代的兒童文學作家程瑋,卻保持了那個時代文學思想的波瀾壯闊,一如既往地挖掘兒童生命狀態的狂風巨浪,並把這種變化與人類生存環境相互對照,從自然之鏡之中反觀自我、確認自我。
  • 倉鼠症:囤積癖也是一種精神疾病
    對此說法感到不可思議的筆者為求證這個問題,翻開由美國精神醫學學會編著的《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DSM-5》和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教授麥克·埃伯特等人編著的《現代精神疾病診斷與治療》,按照其規定的標準,認真進行了自我診療,居然發現身上存在的「精神疾病」還不少。筆者再認真審視周圍的朋友,發現大家身上似乎都帶著兩三種精神疾病。現代精神醫學規定出什麼「奇葩」又「日常」的疾病?它們都有什麼樣的症狀?
  • Parasitology:動物原蟲感染性疾病疫苗可指導人類疫苗研究
    2014年7月9日訊 /生物谷BIOON/--近日,阿德萊德大學研究人員在Parasitology雜誌上發表的一篇文章提示:針對原蟲感染性疾病動物開發的用於動物的有效疫苗可以指導人類瘧疾疫苗研究。儘管瘧疾疫苗急切需要,並且付出了相當大的努力,但相比之下,沒有可用於瘧疾或患任何其他原蟲感染性疾病人類的有效疫苗。
  • 讀《animal_farm》系列之——動物農場的精神領袖
    按:《animal_farm》名聲之大不用贅述,相關的評述估計也如汗牛充棟。本系列共七篇,是作者「不忘英語讀原著」的副產品,姑妄錄之,不作他想。毫無疑問,Major就是動物農場的精神領袖:編制完美好夢想(畫完大餅),功成身退(撒手歸西)。Major何許豬也?
  • 人的精神存在:人是理性動物
    人不僅是自然存在物和社會存在物,具有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而且「是有意識的存在物",具有精神屬性。人是有意識的存在物「已經是一個古老的成見」。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哲學家們早就認識到了這一點。在我國古代,荀子明確指出: 「人之所以為人者,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