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正在發酵的青島港騙貸案來說,或許和一年多以前的鋼貿案一樣,都在給銀行業敲響警鐘:銀行更應該回歸經營信用的本質,而不是過度依賴擔保。
理財周報記者袁盼鋒/北京報導
從一個月前青島港傳出公安機關介入調查一宗金屬貿易騙貸案起,青島甚至山東區域內的金融機構就一直被市場所追蹤。
曾經叱吒風雲的「德正系」掌門人陳基鴻早已被有關部門帶走協助調查,曾經備受銀行追捧的「優質大客戶」——「德正系」企業如今已處於騙貸的風口浪尖之上,成為各家銀行「緝拿」的對象。
雖然這一過程中,各家銀行有意識地保持緘默,但市場上關於各家銀行涉案貸款金額的傳言依然接連不斷。先後有消息稱,各家銀行涉及德正系騙貸案的金額為148億元、160億元甚至更多,版本不斷更新。
而一周前,由債權銀行組成的債權委員會對外發布了唯一一次「權威數據」讓「迷霧」開始消散。該數據稱,截至目前,青島轄區的銀行對德正集團的授信敞口為66.7億元,共涉及17家銀行機構,其中包括一家政策性銀行、5大國有行、6家股份行、4家城商行等。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唯一一家政策性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也是涉案金額最多的銀行,達到了16.69億元,約佔四分之一。
上述數據是否完整,後續是否會繼續增加,目前還未有進一步驗證。
但是據理財周報記者多方了解,目前,各家銀行正在陸續提起民事訴訟,訴訟對象包括德正系企業等借款方,也包括各類擔保方。
與此同時,銀行資產保全的措施也在進行。
6月25日,鄂爾多斯資源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其大股東鄂爾多斯羊絨集團所持有的4.2億股股權因為貸款擔保已被司法凍結,申請人即是工行青島南二支行。有消息稱,工行這筆借款的借款人正是「德正系」。
「我覺得不止是工行,應該說大家都在做相關的資產保全的動作,這也是儘可能化解風險,減少損失的一個措施,有利於下一步的起訴。」一位股份制銀行的人士稱。
截至目前,德正系騙貸案還處於不斷發酵之中,最終將如何收局,理財周報記者還將持續關注。
債權銀行保全訴訟進行時,
德正系關聯擔保人「被誅連」
除了德正系的自有資產外,借款關係中的擔保人在這場騙貸風波中也成為了「被誅連」的對象。
據知情人士向理財周報記者透露,目前,青島市政府已經成立了由各家債權銀行組成的債權委員會,負責協調各債權銀行的「主張」。
此前,青島市政府也曾專門成立了相關的「工作小組」,排查登記各家銀行的涉案情況。
有關涉案金額的情況,在6月初騙貸案浮現之後就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各家銀行借款金額的數字曾出現了多個版本,貸款總額一度被認為超過了160億元,風險敞口也至少90億元。
「德正集團一直被當做優質客戶的,不只是我們,各家銀行都爭相和它合作,小銀行甚至沒有機會。所以當地的金融機構或多或少都與德正有業務往來。」一位當地銀行的人士對理財周報記者表示。
據上述知情人士透露,6月20日,債權委員會曾在當地發布了一組統計數據,該數據也是截至目前為止,當地官方就騙貸案公布的唯一一次「權威數據」。
據該數據顯示,德正集團在青島當地銀行的授信敞口為66.7億元,共涉及銀行機構17家。其中具體數額為:中國進出口銀行16.69億元,工商銀行8.11億元,民生銀行7.47億元,農業銀行4.54億元,中國銀行4.15億元,中信銀行4億元,交通銀行3.6億元,河北銀行2.96億元,日照銀行2.86億元,招商銀行2.4億元,恆豐銀行2.3億元,建設銀行1.89億元,威海銀行1.89億元,光大銀行[微博]1.76億元,興業銀行0.78億元,濰坊銀行0.73億元,華夏銀行0.58億元。
也有消息稱,作為最大的進出口貿易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涉案貸款總額可能遠不止16.69億元。截至發稿前,這一消息並未得到相關驗證。
「得知德正系實際控制人協助調查後,我行較早採取了多項措施,目前已控制了相當部分有價值資產,可最大限度的降低風險。總體上看,我行對德正系企業授信風險可控,不會形成損失。」對於外界的質疑,民生銀行方面回應稱。
據理財周報記者了解,截至目前,騙貸案所涉及的銀行中大部分都已經陸續向法院提起訴訟。
上述當地的銀行人士表示,其所在銀行也在積極準備相應的訴訟準備工作,包括訴前的價值資產保全。
中信銀行方面也對理財周報記者表示稱,其對於德正集團及其關聯企業授信業務正處於風險預警階段,目前中信銀行正在與對方積極協商,開展風險化解工作。
在銀行看來,如果能夠訴前經過與企業協商,能夠化解一部分風險敞口是最好不過的事情。
除了德正系的自有資產外,借款關係中的擔保人在這場騙貸風波中也成為了「被誅連」的對象。
6月25日,鄂爾多斯大股東鄂爾多斯羊絨集團所持有的鄂爾多斯4.2億股流通股被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凍結,凍結原因是鄂爾多斯羊絨集團為工行青島石楠第二支行的一筆貸款提供擔保,因貸款經濟糾紛,工行申請法院凍結。
這一擔保方資產凍結被認為正是工行涉及的「德正系」騙貸案的一部分。
理財周報記者向工行方面求證,但並未得到回應,只是對記者稱,相應的應對工作正在推進之中,目前還沒有更多信息可以披露。
德正系其人,10年擴張路
「在青島,大家都知道德正集團體系龐大,旗下的公司少說也有上百家,誰也沒有想到這麼大的一家優質民企會進行騙貸。」
在當地銀行業,「德正系」的稱謂也是並不多見,但各家銀行出口貿易的名單中,德正系公司都是作為主要客戶之一。
6月初,青島港發布公告稱,公安機關正在調查一宗欺詐案件,該貨主是一家從事鋁、銅貿易的公司。隨後這家公司即被證實為德正資源控股有限公司(下稱德正資源)旗下的青島德誠礦業有限公司(下稱德誠礦業)。
德正資源正是「德正系」的核心母公司,曾入選中國福布斯排行榜332位的陳基鴻即是「德正系」的實際控制人,與其兄弟陳基隆共同掌控「德正系」。
作為「德正系」的掌門人,陳基鴻從1990年就開始專門從事金屬貿易,並於1993年創立了化隆先奇鋁業有限責任公司,從事鋁電解業務。隨著化隆先奇公司年產量的一路暴增,陳基鴻在全國建了更多的電解鋁廠,「德正系」的版圖也在2004年後得到了迅速擴張。
2004年9月23日,德正資源註冊成立,註冊資本3.7億元,陳基隆擔任法定代表人、董事長,陳基鴻擔任副董事長。
一年後,德正資源的全資子公司德誠礦業註冊成立,註冊資本8.5億元,陳基隆同樣擔任法定代表人、董事長,但德正系的實際控制人依然是陳基鴻。
據了解,德正資源是由青島嘉欣置業有限公司和上海邁德經濟發展有限公司出資成立的,出資額分別為8250萬元和28750萬元,而青島嘉欣置業有限公司為陳基鴻的獨資公司,上海邁德經濟發展有限公司的實際控制人也是陳基鴻。
與此同時,德正系也開始涉足房地產。
據資料顯示,2006年2月,青島錦繡前程投資有限公司成立,出資人是青島嘉欣置業有限公司和陳基隆。2010年10月,陳基隆聯合投資人劉國紅以及青島錦繡前程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成立了青島錦繡盛世置地有限公司,陳基隆出資最多,為4000萬元,擔任董事長。
對於錦繡系地產與陳基鴻的關聯,日前,「錦繡系」地產的實際控制人郭程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錦繡系」地產和陳基鴻早在2012年時分家,「錦繡前程投資公司歸他,地產方面歸我」。
當然,德正系的盤子還遠不止這些。
僅據公開資料顯示,德正資源旗下主要控股或參股企業中除了德誠礦業、錦繡前程投資有限公司外,還有至少9家公司。
這9家公司分別是陽新鴻駿鋁業有限公司、陽新億利碳素有限公司、內蒙古霍煤鴻駿鋁電有限責任公司,內蒙古通順鋁業股份有限公司、青銅峽通潤鋁材有限公司、化隆先奇鋁業有限責任公司、青海佳合鋁業有限公司、青海銀行有限公司、上海鴻駿經濟發展有限公司等。
此外,德正系旗下的湖北鴻駿投資有限公司也曾認購西部礦業14%的股份,於2006年又將其持有的全部股權轉讓。
「在青島,大家都知道德正集團體系龐大,旗下的公司少說也有上百家,誰也沒有想到這麼大的一家優質民企會進行騙貸。」上述當地的銀行人士介紹稱。
4月29日,陳其鴻被有關部門協助調查。有消息稱,協助調查的原因是陳其鴻與青海省委常委、西寧市委書記毛小兵落馬有關。
也正是從此時開始,一些銀行開始 「有所動作」,德正系資金運轉困難的現狀逐漸暴露,更意想不到的金屬貿易騙貸案也隨之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