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冠疫情逐漸穩定,很多城市都在著手逐步復工。在此提醒大家,疫情還沒有完全退去,所以復工期間的防護非常重要,一定不要疏忽大意。
漫長的防疫「假期」讓很多人身心都怠惰了不少,而隨著復工開始,之前積累的工作一口氣堆到了眼前,如果沒有調整好身心狀態,那壓力肯定不小。所以,最近有不少人在平臺上向我詢問,說自己復工之後出現了失眠的症狀,不知道該如何調治。
那麼今天我們就好好聊聊失眠這個問題。
失眠不寐 多系臟腑
中醫將失眠稱為不寐,其主要表現是睡眠時間和深度不足,輕症者入睡困難或睡眠很淺、時夢時醒,也有些人醒後再難以入眠,而重症者則徹夜難眠。失眠是一種非常影響正常生活、學習以及身體健康的疾病,所以從古至今,無數醫家對該病進行過研究。
很多人都把失眠當做是純粹的心理症狀,認為睡不著只和精神因素有關,但實際上失眠的根源涉及面很廣,包括身體、環境、心理、飲食、藥物甚至作息習慣等各個方面,不同的影響因素形成了不同的治療理念。
就中醫角度來看,失眠的形成大多是以臟腑問題為核心,《難經》中有載:「人之安臥,神歸心,魄歸肺,魂歸肝,意歸脾,志歸腎,五臟各安其位而寢。」《類經》也有「凡五臟受傷,皆能使臥不安」的說法,可見五臟的健康對睡眠有多麼重要的意義。
年高易患 脾腎兩虛
舉個例子,年初疫情還沒有爆發的時候,曾有一位四川的患者來我這裡看診,她自述從去年開始失眠,最嚴重的時候連續五天五夜睡不著覺。此外,這位患者還有不少腸胃症狀如胃脹、大便粘、便溏等,內鏡檢查顯示器已經有腸化生,她平時還覺得怕冷以及手腳冰涼。結合脈診和舌診情況,我判斷這位患者是脾腎兩虛引起的失眠,這也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情況,尤其在中老年人群中多見。
五臟之中,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這兩者的虧虛會對人體的健康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其中也包括對睡眠的影響。《靈樞》中對於中老年人失眠有明確論述,認為主要是「營氣衰少而衛氣內伐」所致,而營氣的來源就是脾胃運化的水谷精微。清代醫著《馮氏錦囊》中提出「壯年人腎陰強盛,則睡沉熟而長,老年人陰氣衰弱,則睡輕微易知」的觀點,而明代醫著《證治要訣》中則有「年高人陽衰不寐」的論述,兩者結合,揭示了老年人失眠與腎的陰陽盛衰有關。
除了脾腎兩虛以外,失眠還常見於心膽氣虛、脾虧虛、心腎不交、肝陽上擾、脾胃不和等數種證型,根據涉及臟腑的不同,其治療策略也大相逕庭。所以,遇到失眠症狀,不應簡單地只從精神心理層面思考,更應深究其背後的臟腑問題。建議失眠情況嚴重的患者儘早看診專業中醫師,根據個人具體病情辨證論治。
中醫應對失眠的有效良方
喝對一杯茶
酸棗仁,是酸棗仁茯苓晚安茶中的主要成分,《本草綱目》中記載,棗仁「熟用療膽虛不得眠,煩渴虛汗之症。」
酸棗仁可不是我們常吃的棗仁,而是鼠李科植物酸棗的種子,自古以來就是滋補大腦,生血養血、安神、寧心、養肝的名貴中藥材。
茯苓,作為最常見的一種安神助眠藥食材。
不僅可以提高人體抗病能力,還因為富含的多種微量元素,能夠滋補肝腎、補氣潤腸,且有延緩衰老、寧心安神的作用,從而起到鎮靜中樞系統的目的。
龍眼肉具有養血益脾,寧心助睡的功效,舒解一天的壓力和緊張。
枸杞子,可以抗疲勞,加快體內代謝產物的清除。
對於長期失眠,或因一系列心理壓力造成的疲憊狀態者服用正好適合。
黃精,對體倦無力和少白頭的人尤其友好,長期食用,睡覺也能更踏實了。
其實,絕大多數人睡眠不好,是因為生活不規律或是精神壓力過大引起的。
調理睡眠重在調節內因,通過調節中樞神經系統,我們這款助眠茶,平穩溫和,適合於大部分人的體質。解鬱安神,使大腦處於平衡狀態,慢慢形成自然睡眠。
靜眠茶在千年古法的基礎上,每一位材料的精細量化,都經過臨床反覆驗證,經過科學的配比確保改善睡眠的絕佳效果。
多一分則盛,少一分則衰,而且提升的不僅僅是口感,更從肝臟、脾胃、氣血綜合上改善失眠症狀,安神養心,更均衡補充各方面營養,改善氣色和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