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成主流的 「亞逼」,是一個 ___ 詞?

2021-01-09 VogueBusiness

█ 小眾文化、青年文化、亞文化跟時裝產業是 「天生一對」。由於亞文化社群本身就是一個以服裝、配飾為識別符號的 「視覺系」 存在,因此朋克、地下搖滾、光頭黨等亞文化至今仍然是時裝設計師取之不盡的靈感來源。

今年,人們開始留意到一股新的亞文化勢力的崛起,它在中國年輕人中萌芽,最開始被戲謔地稱為 「亞逼」 文化,後來被簡稱為 「亞」,更是被直接翻譯成了 「ya」。「亞逼」 文化或許是當下最快被中國年輕人本土化的一種亞文化趨勢,在 「國潮」 火爆之後,可能會成為點燃下一輪時尚熱潮的媒介。

Jean-Paul Gaultier

矛盾的是,雖然 「亞逼」 的概念越來越火,但它反諷意味濃厚,是一個讓身處其中的 「亞逼」 青年們都不太願意使用的代名詞。一方面的原因是這個概念在諷刺一種 「假亞文化」;另一方面,它也在暗指這種文化是空洞、缺乏內涵的。

所謂亞文化,其精髓在於反抗主流話語體系、主流審美以及商業化,但這一波 「亞逼」 年輕人並沒有反抗主流文化和商業化。他們大多是 「90 後」、「95 後」、甚至 「00 後」,作為網際網路的原住民,他們 「呼吸」 著商業消費文化長大成人。在青年志聯合創始人 Zafka 看來,這是 「後亞文化時代」 的一種 「亞」,在這個網際網路技術發展而來的多元化時代,「亞逼」 青年甚至還能形成自身的商業變現網絡。

「亞逼」 文化更多是當下年輕人尋求身份認同的一個方式。「亞逼」 審美最初被認為與千禧年前流行的 Y2K 潮流有些類似,後者同樣沿用了賽博朋克及 90 年代 Jean-Paul Gaultier 等時裝屋所創造的異域復古元素,但 「亞逼」 們所展現出的視覺語言更為 「混亂」,也更為情緒化。他們在硬核中混搭 「卡哇伊」 風格,鉚釘、破洞、毛絨、螢光亮色系等元素,有些過剩地堆積在一起,類似於朋克教母 Vivienne Westwood 所說的 「confrontational dressing」(激進服裝),只不過現在的樣子更為科幻未來。他們穿的衣服有明顯的 DIY 痕跡,因此顯得不夠時尚,但絕對能給你帶來時尚及時裝本應帶來的視覺衝擊力。

在我們採訪的品牌相關人士看來,亞逼群體仍然很小眾,這樣的人群在全國範圍內可能也就幾千人,他們大部分是藝術家、設計師、造型師、模特、品牌公關、DJ 等創意型的自由職業狀態。也許由於工作生活狀態不符合奮鬥的成功學標準,當他們聚在一起時,很需要創造一個自由創作的 「庇護所」,不被主流社會的焦慮所影響 —— 無論是 「內卷」 還是 「996」,當下的主流年輕人變成了脆弱、易怒、自戀的 「小雪花」 一代(snowflake generation),而 「亞逼」 青年卻能在自己創造的世界裡,拋棄理智,感性地用自己的身體及服裝說話,探索 「個性化」 表達。

Balenciaga
Misbhv

在藝術及文化產業作者 Jaime Chu 看來,「亞逼」 們只是想被人看到,而不是想表達什麼,「亞文化通過最卑鄙的一種方式成為一種驕傲,即使是年輕人最近迷戀的亞文化,很早就被品牌拿來做營銷了,它與消費變得無法分割,所以我覺得亞文化是無法被拿來與朋克或者 90 年代的日本青年文化運動同日而語的。」

這或許也正是 「亞逼」 文化最有趣之處,它是當代商業體系融會貫通的一種亞文化體現。除了 Demna Gvasalia 設計的 Balenciaga,還有 Marine Serre、Misbhv、Ottolinger、Telfar 和 Windowsen 等國內外新晉設計師品牌,都是 「亞逼」 圈層認可的時裝品牌。這些品牌都符號感強烈,也有著烏託邦或者反烏託邦的敘述,這樣的世界強調極端:或是塑造了一個美好的全新世界,或者帶有強烈的末日感。Telfar 的創始人 Telfar Clemens 甚至認為,他通過時裝設想的未來,最好是 「能幫助毀滅現實的」。

Ottolinger
Telfar

也有越來越多的中國本土 「亞逼」 青年開始自創時裝品牌,更極致地表達自己的視覺。如淘寶品牌 Grape,DIY 服裝品牌 TaxEvasion,包袋品牌 Kando Sogow 等,這些時裝體系之外的品牌,在較容易產生小眾傳播熱度的上海 「亞逼」 文化圈層裡有著一定的影響力,他們 DIY 出了一種結合了可愛、科幻、未來的誇張風格。

我們所討論的 「亞逼」 文化其實符合著名亞文化學者 Dick Hebdige 在 「Subculture- The Meaning of Style」 中所提到的必備元素:這種時尚風格跟文化是 「不自然的」(Unnatural)。而在法國社會學家羅蘭·巴特看來,主流社會追求的是一種 「自然」 的效果,而在 Hebdige 看來,「不自然」 的亞文化群體喚醒了 「一種最原始的焦慮」,這種焦慮關乎 「自然和文化之間的神聖區別」。

在 Kando Sogow 的創始人艮土看來,亞文化還是一種 「摻雜著叛逆的精神,質疑傳統保守的觀念與思想,並對之進行獨立思考和判斷的產物」。「我想這是它獨特的價值觀,主流時尚也是如此,」 他說道。

今年開始密切關注 「亞逼」 群體的上海買手店 Le Monde de SHC 主理人 Eric Yang 是在 Instagram 上輸入定位 44KW 後發現了艮土的品牌,在他看來每個時代的 「非主流」 都有,只是個網際網路時代他們更容易找到對方。

「你很難定義他們,他們未必要去參加時裝周,他們也沒有官方認可,但匯集在上海的這些 『亞逼』 青年能對全國的年輕人形成一定的輻射作用,」 Yang 說道。他認為當下活躍在上海的這一波 「亞逼」 青年並沒有很在乎西方的時裝和文化體系,只是活在自己構築的體系裡,但還是有機會出圈的。「他們還是很敏感的。這種真正的中式 Cyberpunk,是來自城市角落裡的。」

Yang 認為,任何自發形成的圈層能不能最終形成強大的凝聚力需要考慮這一點,「亞文化是一個人的事情,但大了就不是一個人的,是需要有組織能力的。要不然他會一直輸出文化,然後被大眾品牌消費,但能不能得到亞文化族群的認可就不知道了。」 Yang 說道。

他還認為,其實早已有奢侈品品牌與亞文化為伍成為其中的一份子,雖然主流,但也在影響 「亞逼」 文化的走向。最典型的是 Balenciaga,Yang 亦認為 Balenciaga 是真正懂亞文化的,它一直在挑戰主流審美的邊際,品牌內部也圍繞著 Gvasalia 形成了一個 「亞文化朋友圈」,最後體現在品牌的產品上,是經過時裝表達後,儘可能保留下來的大量亞文化痕跡。

那麼隨著 「亞逼」 所代表的視覺系在 2020 年漸成規模後,能否在接下來幾年裡變得大眾化,甚至主導時尚風格的走向呢?

Grape
TaxEvasion

這些 「時尚局外人」 主導的 「亞逼」 文化時尚,目前仍然處於一個 「從 0 到 1」、尚未破圈,也並不具備明顯領袖人物的發展階段,但這群人聚在一起的影響力是不容小覷的。

「亞逼」 文化其實是我們經常討論的 「泛二次元」 風格中的一部分,在趨勢預測機構 WGSN 的創意總監鄭綿綿看來,它正在促成 「泛二次元時代」 的到來。「 『泛二次元』 的很多風格正在受到更多消費群體的認可。總體來說,大部分的消費者覺得這些產品本身是比較可愛的,可愛的力量更能直接觸動人類情感,」 鄭綿綿說道。「在當下,『可愛』 對長大的成人來說,也同樣有吸引力。在東亞地區(尤其是中國、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地區),『可愛』 這股文化趨勢一直是產品、服務和品牌營銷的主要驅動力。」

鄭綿綿認為,這股 「可愛」 的力量也因新一代消費者的出現而獲得了新的意義。根據市場調研自信公司 Mintel 的研究,新一代消費者在儒家文化強調家庭、個人成就、刻板的社會等級價值觀下長大,而當這樣的消費者長大成人,他們產生了想要更簡單的生活的情感需求。艾瑞諮詢就在 2019 年底出版的《2019年動漫二次元人群營銷價值白皮書》中提到,這個 「可愛」 市場預計會在 2020 年達到 4 億用戶的規模,觀眾不再限於兒童和青少年。

「這些用戶的成長將會很大程度上決定未來的市場方向,特別是在疫情之後的經濟恢復中,對於內心正面情緒需求的增加,泛二次元風格將會是中國市場上比較重要的主流風格,」 鄭綿綿總結道。「對於中國 『Z世代』 不同的興趣部落,一個越來越明顯的趨勢就是,攜帶小眾文化內核基因的社群,正在大步邁向大眾圈層。」

對於品牌來說,更容易做的是去察覺到這一 「亞逼」 文化圈層的情感需求,並進一步去思考如何與消費者產生情感連接,無論是不是最近以 「亞逼」 文化的形式去表達和消費者之間的連接,而這也是接下來一年品牌進行本土化營銷所需要具備的元素。

其實逃避現實,追逐幻想世界的 「亞逼」 狀態,在某種程度上是否也是品牌能夠造的一個新夢?

相關焦點

  • 從硬核日潮變成「亞逼標配」,Kapital這些年究竟經歷了什麼?
    但凡事總有意外,比如Kapital,昔日的細節之王,日潮貴族,民族先鋒,突然就在2019年摔斷了腿,成了「(有錢)亞逼」的代名詞。Bones + 緊身蠟褲,還有什麼比這更 New Wave 的嗎?作為亞逼穿搭的頂端,Kapital 在亞圈的說服力堪比偉大航道的見聞色霸氣。你也許不懂什麼叫亞文化——但人靠衣裝,一件 Kapital 後背骨架扎染 Tee 足以證明一個亞逼的江湖地位。
  • 今天,主流美媒頭版都是這個詞!
    之後,包括美國《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以及《華爾街日報》在內的多家美國主流媒體,都在他們最新出版報紙的頭版頭條中「不約而同」地使用了這樣一個詞語來形容這些川普的支持者:「暴徒」。如下圖所示,《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以及《華爾街日報》這三家美國的主流大報,都在今天最新出版的報紙的頭版位置,用「暴徒」(Mob)一詞形容衝擊美國國會的川普支持者。
  • 網絡熱詞「APEC藍」「挖掘機」等快速刷新主流表達
    APEC會議期間,北京上空冬日裡罕見的明媚藍天,隨著國家領導人在正式場合的引用,「APEC藍」成為繼「正能量」之後,又一個出現在主流媒體上的網絡熱詞。簡潔、生動、有趣的網絡熱詞,正在以越來越快的速度逆襲報紙、廣播、電視等主流媒體,以至於有人感嘆新詞字典幾乎到了月月刷新的節奏。一不留神,讀不懂新聞事小,與年輕人社交聊天中那種out了的感覺太糟糕。
  • B站流行語科普 十年小眾,終成主流什麼意思什麼梗?
    B站流行語科普 十年小眾,終成主流什麼意思什麼梗?時間:2021-01-03 18:4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B站流行語科普 十年小眾,終成主流什麼意思什麼梗?
  • 《第七史詩》競技場攻略 主流陣容分析
    導 讀 第七史詩最新更新後,競技場有了很大的變化,那麼目前競技場主流陣容有哪些,各有什麼特點,該怎麼應對,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 有緣網《90後婚戀觀報告》出爐,線上約會成主流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現代人們生活節奏變得越來越快的同時,交際圈卻變得越來越小。在網際網路逐漸成熟的前提下,越來越多人依賴網絡生活,患上了「網絡依賴症」,不僅生活的方方面面依靠網際網路,就連兩性關係中最重要的約會也越來越網絡化。
  • 未來100年 小體型動物或成「主流」
    (新華社記者劉憲國攝)新華社倫敦5月27日電(記者張家偉)英國南安普敦大學一項最新研究預測,隨著環境變遷,未來100年適應能力更強的小體型鳥類和哺乳動物將逐步成為動物中的主流,大體型動物則可能面臨滅絕風險。
  • 功夫胖被批詞爛?張藝興 Gai TizzyT轟炸全場!
    當音樂人呆在一起的時候,他們在同一個圈子交流切磋,純粹得就像小孩。如果說2017年是讓嘻哈文化破圈的一年,且把嘻哈商業市場做大,今年咱可愛的車澈車導則是在布局主流文化市場,也能理解成,布局能定義主流嘻哈的人物。
  • 主流鬥非主流 《開心》寵物VS公會MM
    今天就來一「聽」到底,看看《開心》寵物VS公會MM,是主流?非主流?比比誰唱得更動聽。  公會MM 清純可愛
  • 《阿貓阿狗大作戰》幾款主流坦克和幾個主流寵物的搭配
    《阿貓阿狗大作戰》幾款主流坦克和幾個主流寵物的搭配  玩這個也有段時間了,等級都滿了.所以上來寫點東西,為了搭配這個主題,就來談論下現在的主流坦克,和搭配寵物.現在的主流坦克有:獵豹,神犀,大鋼炮,還有喜歡用鐵爪,勇虎,以及輕坦克另外我說的坦克的基礎是,雙十坦克,就是防禦和火力都升到10了.還有是寵物技能全滿.
  • 英語作文中用爛的詞 可以替換成這些高逼格詞!
    用爛詞之一:許多   一提到「許多」,無數童鞋的腦海中第一時間浮現了一個詞:"many",我們可以用以下的高分詞彙替換。   用爛詞之二:不同的   提到「不同的」,別說你沒想到"different"一詞。。   替換詞NO.1:various   慄子:They've been living and working peacefully with members of various ethnic groups.
  • 落榜才子徹夜難眠寫下此詞,無一雨字卻句句不離雨,成詠雨詞絕唱
    雨的詩意,遇到了文人的筆,就成了一首首經典詠雨作。但要寫出雨的意境,不但要夠美,還要不落俗套,難度不可謂不大。特別是在有了杜甫「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李商隱「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和韓愈「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等數首經典後,詠雨要與前人媲美談何容易。
  • philotimo:一個無法翻譯的希臘詞
    [摘要]Philotimo 一詞的確切含義頗具爭議,因為這個詞就像希臘詞彙的萬神殿,很難解釋。這個單詞的官方譯法是「愛榮譽」(Love of honour),這個翻譯不足以傳達這個四音節單詞所蘊含的美好寓意。
  • 外國人不把「可口可樂」說成Coca-cola,而用另外一個詞!
    直到1941年6月——67年前,我們才接受了coke這個縮寫詞,並首次在雜誌廣告中使用「Coke」一詞。這開啟了我們將「Coca-Cola」和「Coke」這兩個名字聯繫起來的整個廣告宣傳活動。
  • 中國時報:表情符號成新世代社交主流語言
    中國時報:表情符號成新世代社交主流語言 2015-11-25 14:50:04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吳合琴
  • 母親節最美告白作文:媽媽是一個溫暖的詞
    媽媽是一個溫暖的詞事後才知,表弟是要去執行一次秘密任務,這次任務對家屬也是保密的,但表弟不能跟媽媽正式告別,也無法預知未來會怎樣,他的一聲「媽媽」,道盡了萬千眷戀與糾結,身為軍人,他用一個兒子最原始最本真的眷戀與媽媽告別。每每想起此事,我的心都會濡溼一片。媽媽,溫暖著一個遠行兒子的心。
  • 小學生作文特好玩,以老婆一詞為例,麥田老師教你怎樣玩轉一個詞
    英語課上,good只能g-o-o-d-這樣去拼寫,不能多一個字母,也不能少一個字母,也是死的,固定的。但是,作文課上就不一樣了,同一個題目的作文,每一個小學生的寫法都不一樣,結果也不一樣,沒有標準答案,是活的,是變化的,同樣一個意思,可以用多種形式表達。我們以「老婆」一詞為例,在作文中可以有不同的表達。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來做個遊戲,看「老婆」一詞有多少種表達方式。
  • 靚麗的風景線發生在美國了,這次西方主流媒體的話鋒全都變了
    作者|鼎盛視訊2019年7月,中國南方的大都市激進示威者曾暴力衝擊立法會大樓,美國的主流媒體將此稱為「靚麗的風景線」,把他們美化成「民主鬥士」。而如今美國國會大廈正在淪陷,議員們被緊急撤離,神情緊張的警衛們用槍抵住大門,大門玻璃已被砸碎……即便如此,暴亂也遠沒有達到去年發生在中國南方大都市的那種程度,但是今天的美國主流媒體卻眾口一詞譴責,稱之為「暴力事件」、「暴徒」、「極端分子」、「恥辱」。這種用詞的截然不同和背後的原因是令人深思的,值得進行嚴肅和深刻反思。
  • 盤點英文中帶有性別歧視的詞
    主流研究表明,「abrasive」(粗魯)一詞常用來形容工作場合的女性。英劇《唐頓莊園》的女演員黛西·劉易斯(Daisy Lewis)大膽反對「feisty」一詞,她說這個詞是她「最不喜歡的詞語」。她在《星期日郵報》(The Mail on Sunday)旗下《你》(You)雜誌的採訪中說道:「你聽過用『feisty』來形容一位男性嗎?你聽過有人用『feisty』來形容男性的性格?我想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