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蛇、蜥蜴這類「另類寵物」正悄然成為一些南昌市民們的新寵。26日,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目前,省城還沒對異寵養殖的相關規定。南昌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局局長楊安稱,寵物愛好者養的蜥蜴、蟒蛇等異寵大都為外來物種,屬於個人愛好,沒明文規定不允許養殖。對寵物店售賣的這些「另類寵物」,則對其進行監督排查。
半米長泰國鱷魚 售價1000元
日前,記者加入了一個爬寵QQ交流群,在群裡,大家討論的內容多是交流關於寵物的養殖經驗,也有不少愛好者在網上曬自己寵物的照片。「現在當寵物的蜥蜴主要是綠鬣、鬃獅、守宮等,都是國外的品種,這些大多屬於觀賞類動物,排洩物較少,清潔也比較容易。」有一名網友告訴記者,現在已經過了鱷魚的孵化期,不然現在交易鱷魚的也不少,下一批至少得等到下個月。但他表示,他有一位朋友有一條50釐米的泰國鱷魚,這條鱷魚售價為1000元,要的話需自己去取。
據了解,相對於貓、狗、鸚鵡等傳統寵物,我省常見的「異類寵物」有綠鬣蜥、蛙眼守宮蜥、蟒蛇、鱷龜等。事實上,普通異寵的價格並非如想像的那樣昂貴——一隻倉鼠寶寶20元左右,普通角蛙價格100多元,而一個包括有蟻后和諸多螞蟻及載體盒、夜光燈、放大鏡的「螞蟻工坊」,價格也只需要20元。
隨後,記者到南昌市二七北路上的「千花伴」寵物市場調查。問詢了多家店主後,他們均表示沒有蜥蜴、蛇等異寵出售。最後,在一位店主指引下,記者找到一家出售異寵的寵物店,店裡既有寵物犬,也有蜥蜴,在保溫箱內還裝著一些不知名的蛇類。十多平方米的店裡布滿了幾十個大大小小的玻璃箱,每一格都放滿了大大小小的密封盒。店主稱,蛙眼守宮蜥蜴每條15元,「養殖箱需要約220元」。
異寵多為外來物種 咬傷很麻煩
據一位不願具名的異寵圈內人士透露,從活體培育養殖到異寵裝備,再到各類異寵廣告及快遞物流,再深入到諸如各地爬行館的異寵展示,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異寵生意鏈條。「買賣異寵的途徑有花鳥市場的實體店,但仍是以網上平臺和民間自發的轉讓、互換為主。」
除了異寵活體,必要的異寵裝備也不可或缺。除飼料之外,飼養箱、寵物燈具、營養藥品、加溫設備、墊材、器皿、爬蟲沙、造景粘土、溫溼儀表、寵物書籍等都是衍生品,異寵族們會根據自己的經濟能力選擇是否配備齊全。
大部分異寵在人工馴養下處於可控範圍內,然而當寵物「外逃」,或是主人任意將其放生,也會造成安全隱患及本地生態環境失衡。據了解,以南昌寵物市場上較為常見的綠鬣蜥為例,3歲的成年綠鬣蜥體長可達2米,壽命可達十年以上,一窩可產下30~50顆卵,而且破殼率較高。因為養殖成本和難度較大,不少異寵主人就會將其放歸自然。
另外,因為一些異寵有毒性和攻擊性。在餵養過程和與寵物交流過程中難免出現被寵物咬傷的情況。記者走訪了多家寵物醫院發現,目前南昌寵物醫院以治療犬、貓為主,少部分能診斷一些蜥蜴和烏龜的常見病。因為現在的寵物醫院裡只針對貓狗等常見哺乳動物,如蜥蜴、蛇等是兩棲類爬寵,而像蜘蛛一類的則算是昆蟲,對這些異寵出現的疾病不了解,既沒有藥物治療,也沒有處理辦法。
網上交易監管存空白 規範管理需時日
據了解,早在2005年,南昌市就下發《南昌市養犬管理辦法》;2010年,南昌建立養犬管理辦公室辦證點,規定市民必須給寵物犬登記辦證。不過,多年來,因種種原因,辦理養犬登記的市民所佔比例並不高。那麼關於異寵登記與管理情況又如何?
國家林業局核定了54種陸生野生動物可進行經營性馴養繁殖和經營。南昌市場上出現的這類異寵大部分都未出現在這份名單之內。對於南昌的異寵實體店,野保部門會定期進行檢查,對物種的來源、檢驗檢疫情況進行核實、審查,對具有攻擊性、毒性的異寵進行管控。但這樣的監管具有局限性,網絡、私底交易讓市場混亂。目前,監管部門對此類網上異寵交易尚無明文辦法。
5月26日,南昌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局局長楊安告訴記者,目前,寵物愛好者仍以傳統的貓、狗為主。因為寵物飼養以家庭為單位,其數目難以統計,南昌市對異寵也沒有相關管理辦法。「因為大部分異寵都是外來物種,不屬於我國保護動物範圍。家庭寵物又不屬於經營性馴養和繁殖,不能納入相關管理。我們對寵物店中的各類寵物會不定期進行檢查,如果發現野生動物,將責令其辦理相關證件,如果發現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將會對其做出處罰。」
楊安表示,由於此類異寵在南昌市場內尚未形成一定規模,如果異寵市場發展到一定程度,將會提出相關解決方案,聯合相關部門做好管理規範工作。
文/圖 江南都市報記者諶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