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專車推出時,品類競爭環境是:滴滴、Uber風頭正勁,誰會注意到還有一家神州呢?
神州的方法是對立定位+爭議公關,用一套「Beat U」的廣告海報,引發社會熱議,推動神州專車的關注熱度和APP下載量。
不僅如此,神州還策劃了一個「互動接口」:
——海報上出現一個錯別字:「怪蜀黍」寫成了「怪蜀黎」。
這是文案的筆誤嗎?
——你試一下,看看拼音、五筆等任何一種輸入法,能夠把「黍」打成「黎」的。有人試過,即便是五筆,兩者都相去甚遠,不太可能搞錯。
那這個錯別字怎麼來的?
——神州自己策劃出來的。
神州專車CMO後來在著作《流量池》一書中,自爆了這個策划過程。
廣告互動化,聽起來好像是專門給移動互聯時代準備的,因為只有這個時代才有點讚、回復、轉發、評論等互動行為。
比如可口可樂「我要上罐」,沒有網際網路技術,怎麼實現呢?
——真的是這樣的嗎?
當然不是。
Neil French的經典廣告,標題是:
《這則廣告裡有一個錯別字,第一個找到的人可以獲得500美金》。
Neil French 「一個錯別字500美金」廣告
互動式傳播當然不是網際網路時代的專利。
就連《天龍八部》裡,段譽在山洞裡都會看到神仙姐姐留下的一張紙條:磕頭1000遍。
段譽果然磕頭1000遍,然後蒲團就裂開了,露出了武功秘籍。
事實上,金庸先生的互動設計並非空穴來風。
早在2000年前,我們祖先在當時的傳播條件下,就不僅把廣告做成了話題,還做成互動。
早在先秦時期,秦國宰相呂不韋投入重金,編撰了《呂氏春秋》。
新書變成,如何做推廣呢?
——呂不韋做了一個廣告,把《呂氏春秋》掛在城門口。這是一則典型的產品展示型戶外廣告。和今天汽車廠商把汽車擺在航站樓候機廳如出一轍。
不同的是,呂不韋讓這個廣告具備了公關話題性,正如你所知道的那樣,他在旁邊加了一句文案:
「能改動一字者,賞賜千金。」
這個互動點設計,好在哪裡?
——好就好在,你一旦要參與互動,按照互動目標「能否改動一字」來參與遊戲,你要做什麼?要認認真真地閱讀這本書。你一認真閱讀,呂不韋不就贏了嗎?
這個「互動廣告」,後來被詞媒體化為「一字千金」的典故,便是2000年前人們把「廣告公關化」的努力和智慧。
說到這裡,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去把廣告做成話題呢?就算我們超不過,難道還學不會2000年前的古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