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瓦爾登湖》這本書是19世紀美國散文學家梭羅寫的,19世紀的美國正處於第二次工業革命,物質飛速發展,人的思想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最有代表意義的就是「超驗主義」的出現,它的核心觀點是人能超越感覺和理性而直接認識真理,認為人類世界的一切都是宇宙的一個縮影。簡單說「超驗主義」是一種唯心論,就像愛默生說的「相信你自己,相信你內心認為對你適合的東西對於一切人都適合」
而梭羅更側重於「超驗主義」中人的自助精神,主張人們回歸自然,保持純真的人性。
《瓦爾登湖》就是他這種思想的體現,書中詳細地描寫了人與自然的關係,以及他在此期間的所思所想。
人與大自然是一個緊密相連的整體
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已經成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人類誕生之初,遙遠的原始社會,是完全依賴大自然的,那時的人類只是依靠動物的本能去利用自然。漸漸的,在自然界的長期演化中,人類在長期的勞動中逐漸形成認識與運用大自然規律的能力,逐漸從動物之中脫離出來,形成超越其他物種的智能。然後,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人類以自然界統治者的身份自居,並開始肆意的統治自然,破壞自然,尤其是工業文明時代,人對經濟利益的追求造成對自然的泛濫破壞。
當時的梭羅正是處於美國由農業時代向工業時代的轉型時期,他以超驗主義的眼光預見到工業的大力發展勢必破壞大自然與人的和諧,然而他卻沒有辦法去阻止或者是引導,他的內心世界是瀕臨崩潰的,他需要一個地方來重建自己的內心,於是他懷著一顆擔憂的心以及對人類行為的反思來到了瓦爾登湖畔。
瓦爾登湖為梭羅提供了一個靜謐而獨特的精神家園,他在這裡每天與自然萬物相對,細細觀察大自然,默默的思考。在瓦爾登湖畔獨居的2年裡,梭羅內心曾有過的衝突與憤懣,曾經瀕臨崩潰的內心,在經過大自然的洗滌之後自我調整最終化為對未來生活的期望。
在這裡他找到了人類群體社會生活方式的另一種可能:拋棄掉生活裡可有可無的東西,讓自己的生活變得精簡,從而獲得內心的平靜。梭羅就是這樣在極簡的生活中,在大自然的薰陶下,實現了內心的重建,也找到了如何去面對未來的方法。
梭羅提倡簡樸,簡樸,再簡樸的生活
當初梭羅來到瓦爾登湖畔時,只帶了一把斧頭,他用這把斧頭建造了一個棲身之所,總共花了不到29美元,在這裡開荒種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就是要告訴人們生活就應該是簡樸,簡譜,再簡樸的,只有極簡的生活才能拋棄那些不該有的欲望,內心才能獲得平靜,人才能活得自由自在。
這跟山下英子的觀念不謀而合,她在《斷舍離》中這樣寫道:斷=斷絕想要進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東西;舍=捨棄家裡到處泛濫的東西;離=脫離對物品的執念,才能處於遊刃有餘的自在空間。
朋友多多是個愛美的女孩,看見什麼好看的,時尚的衣服都要買下來,可還是覺得沒追上潮流,衣服不夠穿,一直在買買買的路上。隨之而來的是密密麻麻的帳單,看著空空如也的帳戶,心中頓覺慌張,焦慮。她就這樣一邊買一邊焦慮,陷在自己的無節制欲望中拔不出來。
身為朋友,我沒辦法無視她的焦慮,於是給她推薦,讓她細細地讀一讀《瓦爾登湖》,告訴她書中有讓她不焦慮的方法。
大概一周後,她發來微信說:「這本書讓我直面了解自己的內心,愛美沒有錯,錯在自己在太過拼命追求精緻的生活,這是一種貪婪,而這種貪婪會拖垮自己。只有為自己的生活做減法,才是開啟幸福生活的方式。」
後來的她一直視梭羅為榜樣,開始為生活做減法,把一些不必要的衣服扔掉,物質上能簡就簡,只留下必需品。從這刻開始,她不再時刻關注商場有沒有上新衣服,也不再過分的精緻,剩下的錢她都投資在自己的大腦上了,精神面貌空前豐滿。
有人說:當我們丟棄生活中那不重要的90%,那剩下的10%會讓我們收穫更多。
可預見到她的生活已經由焦慮進入到一種最好的狀態,生活上簡樸至極,精神上豐盈充實。
超驗主義的核心觀點是遵從自己的內心
梭羅說:我們天性中最優秀的品質,就像果實上的粉霜一樣,只有精心呵護才保得住。可是,我們不管是對待自己也好,還是對待別人也好,都缺失如此溫情柔意。
這段話也可以這樣理解,我們天性中的優秀品行相當於我們的內心,只有好好地呵護它,不隨波逐流,才能保住它。
近日,一段指責楊麗萍的評論走紅網絡,評論中說:一個女人最大的失敗是沒一個兒女,所謂活出了自己都是蒙人的…
這一條評論竟然高達上萬的點讚量,可見有很多人是贊同她的觀點的,但是也有人為楊麗萍辯論,譬如陳數的力挺:女人的價值不是用來生兒育女的。
作為當事人楊麗萍沒有憤怒,沒有波瀾,很平靜的回覆到:「人會走上衰老,走上死亡,誰也救不了你,但你的精神是年輕的,你的氣息是美好的,就會散發出一種特殊的味道。只要自己認為過得好,沒有傷害其他人,就可以。謝謝大家的理解和愛,望我們都能自在,如我。」
這個事件很好的詮釋了超驗主義的觀點,楊麗萍沒有因為女人的身份而去妥協,去生兒育女,也沒有因為別人的眼光而改變自己,她一直遵循自己的內心,不隨波逐流,為自己熱愛的舞蹈奉獻一生。
梭羅也如此,在他們那個人人以金錢和財富的多寡為標杆的年代,梭羅反其道而行之,孤身一人帶著一把斧頭來到了瓦爾登湖畔,在這種「與世隔絕」的日子,他寫出了《瓦爾登湖》這本著作。
結語:現在的社會是信息大爆炸的社會,每天都有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梭羅說:「讓我們像大自然那樣從容不迫地度過每一天,不讓任何一片落在鐵軌上的堅果和蚊子把我們拋出軌道,下決心好好度過每一天吧,不讓自己的人生有遺憾。」
~END~
作者簡介:我是一朵朵解語花,情感領域創作者,喜歡分享自己的所見所得,取長補短,如果你喜歡我的觀點,就關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