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最重大動物學發現 亞馬遜西現貘的新物種(圖)

2021-01-08 東方網

原標題:21世紀最重大動物學發現 亞馬遜西現貘的新物種(圖)

  中國網12月19日訊 據英國《衛報》網站12月17日報導,二十一世紀最大的動物學發現是什麼呢,今天科學家給出了答案。科學家們宣布他們在巴西和哥倫比亞發現了一種新的貘。雖然這種哺乳動物至今才被科學家所發現,但其實當地的土著部落都知道有這種生物的存在。

  《哺乳動物學》雜誌這樣描述這種動物,當地人管它們叫做「Arabo Kabomani」,在此基礎上,科學家給這種新發現的貘起了個新名字「卡波馬尼貘」。這種貘是世界上至今所發現的第五種貘,也是自1865年以來第一次被發現。而且,它還是在蹄類動物中(包括貘,犀牛和馬)第一種被發現的哺乳動物。不僅如此,這還是數十年來在陸地上被發現的最大的哺乳動物。

  在1992年,科學家們在越南和柬埔寨發現了安南錠角羚,其大小和熱帶雨林中新發現的貘差不多。這種貘居住在亞馬遜西南部廣闊的草原和森林中,但它們經常被當地的獵人捕殺。這種新物種和巴西貘尤為相似,但其皮毛顏色較深,體積較小。雖然巴西貘可以重達320斤,但卡波馬尼貘只有110斤左右。由於其體積較小可能不會長得太大,因此自然環境保護主義者給它們起了矮小或侏儒貘的綽號。它們的腿也很短,還有著明顯的頭蓋骨和不太突出的肉冠。

  「原住民曾報告過他們曾經見到過一種不一樣的貘,然而科學界卻從來都沒有重視過這個問題,」從十年前就開始調查新物種的古生物學家馬裡奧說。「他們不重視當地人的知識,總是認為當地人的看法是錯的。當地社團的看法應該予以考慮,而這也是我們在研究中所做的事,從而最終發現了科學界的新物種。」

  馬裡奧在十年前觀察貘的頭蓋骨時,首先發現其與其他貘有著明顯不同。之後,研究人員收集了此種貘的遺傳物質,並從當地獵人手裡獲得了貘標本,然後對其進行研究證明,從而發現了新物種。

  「原住民是至關重要的,」法布裡說,「因為他們知道這種『品種』已經幾十年了,如果不是,幾百年來獵人們是如何準確區分巴西貘和卡波馬尼貘這兩種物種的呢。」

  貘最早出現在五千萬年以前,因為自那時起它們就沒有太大的改變,所以被稱作活化石。它們因體積巨大和長長的鼻子很容易被認出。但儘管它們體積大,貘被公認為最害羞和難以捉摸的動物,並且它們通常在晚上較為活躍。

  貘群首先在南美形成,之後遷徙到亞洲、南美、甚至是歐洲。在此之間,有許多物種都相繼滅絕。幸運的是,直到今天,貘的五個物種都還存在,其中包括美國中部和南部所發現的四個物種和亞洲的一個物種。

  基因研究表示,在三十萬年前左右,卡波馬尼貘就與其最親近的巴西貘分隔開了。這就意味著,雖然直到今天卡波馬尼貘和巴西貘仍有一些相同的棲息地,但其實在人們最初抵達南美洲的時候,卡波馬尼貘就已經和它們的親戚分開了。在這其中,最常見的一種貘棲息於馬德拉河的上遊,現在那裡已經是森林與草原。由於貘為巨型動物,因此幾千年來經常遭到捕殺,但無論是作為祭祀食物還是在神話故事中,它們還是在許多土著民族中扮演者重要的地位。

  另外,這些巨型動物還對其所居住的生態系統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科學家表示,由於人類的過度捕殺和棲息地的破壞,目前所有的貘物種都瀕臨滅絕,而卡波馬尼貘更是如此。事實上,相比於其他的貘,卡波馬尼貘因為稀缺更容易滅絕。除此之外,亞馬遜地區的貘還面臨著人類的壓力,除了森林砍伐率高,還包括兩個大型水壩和大規模的公路建設項目。「亞馬遜西南部正因為過度的砍伐和人口壓力而遭遇景觀改造的危險。並且,該地區受全球變暖的威脅比其他地區更大,」研究人員寫道。(實習編譯:王蕾)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

相關焦點

  • 科學家一百年首次在亞馬遜雨林發現新品種淡水豚
    亞馬孫河淡水豚也叫粉紅豚或boto,據說是所有淡水豚中最聰明的一種。科學家發現雜交形成罕見細斑原海豚新物種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一項基因研究表明,兩種不同海豚物種雜交可形成細斑原海豚。這種海豚體長2.1米,生活在大西洋熱帶深水環境。
  • 崇明島溼地又現原生動物新物種
    圖說:顧氏拉姆蟲模式標本產地——崇明島北灘溼地 受訪者供圖(下同)芸芸眾生的上海本土生物本來就千奇百怪。最近,科學家們又在這個大家族裡發現了一個以前沒見到過新物種——纖毛蟲原生動物。發現地點在崇明島溼地,發現者是華東師大生命科學學院副研究員範鑫鵬課題組。
  • 四川發現蜥蜴新物種——山地龍蜥,口腔顏色「稀奇」
    山地龍蜥 雌性 (繆本福 圖)四川在線消息(蒲香琳 記者 王成棟)近日,記者從影像機構「西南山地」獲悉,四川發現一蜥蜴新物種——山地龍蜥。新物種2017年於攀枝花市鹽邊縣被發現,當地海拔2800-4400米,屬高溫、低溼的乾熱河谷。經過兩年的觀察、研究及學界論證,新種認定論文發表於英文期刊Zoological Research (中文名《動物學探究》),並命名為「山地龍蜥」。一切從2017年10月說起。
  • 本世紀被發現的五大新物種,圖三我國獨有,打破一項紀錄
    這種奇特的動物被人在越南的中南大羚中首次發現,被人譽為世紀驚人的物質發現之一,目前有關的目擊發現記錄十分稀少,已經被世界列為極度瀕危物種之一。帝王蠍,是目前人們所發現到的最大型的蠍子之一,在本世紀初首次被人發現於非洲加納一帶。
  • 新物種!15歲高一學生在琥珀中發現上億年甲蟲,師出名門!
    新物種現世,一聽這麼高大上的事情,我們一般都會將其與古生物學家、考古專家、地質學家等聯繫到一起,我們通常認為這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事情。然而,這次新物種的發現,確確實實與一個15歲的高中生有關。12月21日,中國科學團隊宣布,他們在琥珀化石中,發現了恐龍時代的新物種――齒胸波眼甲Notocupesdenticollis。
  • 馬來貘:彩色照片是不可能的,這輩子都不可能了
    原創 二豬 物種日曆在古籍中,以黑白造型示人的動物,除了永州之蛇,蜀中的熊貓,還有一種就是神奇的貘了。貘科動物的特點,就是這樣一個大鼻子,圖為中美貘(Tapirus bairdii)。圖:Wikimedia Commons因為長相奇特,貘被認為是祥瑞神獸,人們說在它身邊睡覺可以祛除疾病,掛上它的畫像還能闢邪。郭璞在《爾雅》注中提到貘是「黑白駁」,讓我想到了現生貘科動物中唯一黑白配色的馬來貘。
  • 馬來貘:彩色照片是不可能的,這輩子都不可能了
    圖:Wikimedia Commons因為長相奇特,貘被認為是祥瑞神獸,人們說在它身邊睡覺可以祛除疾病,掛上它的畫像還能闢邪。郭璞在《爾雅》注中提到貘是「黑白駁」,讓我想到了現生貘科動物中唯一黑白配色的馬來貘。
  • 哺乳動物大家族添新成員 雲南現新物種霍氏缺齒鼩
    煙黑缺齒鼩模式標本,館藏於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紐約)(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供圖)  霍氏缺齒鼩模式標本,館藏於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供圖)  雲南網訊 近日,雲南又發現了一個新物種——霍氏缺齒鼩,分布在瀾滄江以東。
  • 世界上十大最奇怪的動物,每年發現新物種近百種
    世界上十大最奇怪的動物在科技爆發的一百年裡,人類又發現了不少新物種。據說,每年都會發現近百種呢。每當發現一個新物種,都覺得這玩意長得真奇怪。今天我們說說十大最奇怪的動物,也是被發現不久的新物種。這一發現發表在《印度節肢動物學雜誌》上。該項研究負責人表示,自己很喜歡讀《哈利·波特》,因此當遇到這隻小蜘蛛時,就想到了那頂分院帽,希望能吸引人們注意那些常被忽視的小動物及其秘密生活。小說作者J. K. Rowling聽說此事後,在推特上寫道:「我感到非常榮幸!恭喜發現另一隻神奇動物」。
  • 食蟻獸、食夢貘、馬來貘分不清?搞混它們的罪魁禍首原來是這個!
    昨天小編我發了個多圖,是伊豆仙人掌動物園的小食蟻獸寶寶,但是寫成了貘。後來被大家提醒之後小編還特意反思了一下到底是因為什麼弄混的,後來才發現罪魁禍首就是它!食夢貘vs食蟻獸!不過說真的,當我在搜索食蟻獸和貘的時候才發現真是有不少人會弄混這倆。因為食蟻獸和貘的棲息地大部分都是相同的南美洲和中美洲這部分區域,只有一部分馬來貘是生活在東南亞地區;而且在日本傳說中食夢貘的畫像中那長長的鼻子確實很像食蟻獸。
  • 開闢21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是系統科學的理論體系。它是當代中國最亮麗的精神旗幟,是新時代的時代精華和精神標識,以嶄新的思想內容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由此而開闢出21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新境界。我們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21世紀馬克思主義,乃是立足於馬克思主義的時代性及其在全球發展的階段性。
  • 科學家發現新物種「玻璃蛙」 腹部透明可見內臟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4月17日報導,科學家近日發現一種玻璃蛙新物種,能夠透過它的透明皮膚看到其內臟器官。該物種被命名為Hyalinobatrachium dianae,發現於哥斯大黎加東部山脈,它們能夠發出一種獨特的叫聲。
  • 緬甸發現新物種「波巴葉猴」全球僅約260隻
    中國期刊《動物學研究》11日刊登最新研究,宣布在緬甸中部偏遠死火山「波巴山」的森林發現新物種「波巴葉猴」,但科學家預估目前全球僅存約200至250隻波巴葉猴,屬於極危物種,並且面臨棲息地喪失與遭到狩獵的風險。
  • 《動物學研究》:跨過不惑之年的與時俱進—新聞—科學網
    Popa Langur」,論文已於11月13日上線,該葉猴新物種的報導在短短10天內被各類網站轉載達21萬次。 如今,走過創刊40年的《動物學研究》不僅在新物種的首次報導方面顯示出話語權優勢,還在關鍵時期報導了系列重大研究成果。《動物學研究》主編、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所(以下簡稱昆明動物所)所長姚永剛舉了一個例子:「面對今年突發的新冠疫情,《動物學研究》及時報導了新冠病毒溯源、動物模型創建等方面的研究,發揮了科技期刊話語權的優勢,引起廣泛關注。」
  • 西藏新發現兩個新物種:喜山原矛頭蝮和察隅湍蛙
    西藏新發現兩個新物種:喜山原矛頭蝮和察隅湍蛙 王軍、劉洪明/新華網 2015-07-17 16:32 來源:澎湃新聞
  • 山貘你真的了解嗎?山貘知識科普
    山貘是最小的貘,體長約1.8米;肩高0.75-0.80米;重量150千克。山貘是貘中最小和最好看的一種,全身長有捲曲的黑色長毛,但沒有南美貘那樣的鬣。長著一幅惹人可憐的傻相。頭部像豬,但比豬大得多,在奇蹄類中,它的鼻子和上唇向前突出還是相當可觀的。正因如此,貘可利用它來卷摘食物,另外它還有一雙小眼睛,望去沒有一點神採,仿佛剛剛睡醒的樣子。
  • 新物種!真實存在的米老鼠——澳洲發現兩種新哺乳動物物種
    近日,《Scientific Reports》發表了一項新的研究結果,該研究發現了兩種屬於大袋鼯[wú]屬(學名:Petauroides,英文名: greater glider)的新物種,它們有著又大又圓的耳朵,形似米老鼠,非常的可愛!
  • 【科技日報】外形差異巨大的犀牛和貘 竟是共同祖先演化而來的...
    犀牛和貘雖然在外形上差別巨大,但兩者都屬於奇蹄目,形態和分子生物學的證據都表明兩者是由共同的祖先演化而來的「姐妹」,都屬於角形類。雖然現生的犀僅包括4屬5種,貘僅有1屬4種,但在新生代(6500萬年前至今)很長的一段時期內,角形類是非常繁盛、多樣的類群。
  • 走遍天津丨「食夢貘」近親南美貘前來踢館,天津動物...
    走遍天津丨「食夢貘」近親南美貘前來踢館,天津動物...近親南美貘前來踢館,天津動物園終現「群貘」聚首》今年的六一兒童節,天津動物園引進一對「食夢貘」作為禮物,陪伴各位大朋友小朋友,一起歡度節日。
  • 21世紀才發現的神秘生物,「膚白貌美」受人喜歡,外觀顏值爆表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我們都知道,人類雖然是地球上進化最快也最聰明的生物,但絕不是獨有的物種,這個世界可以說什麼都卻,就是不缺生物的存在,光是人類已知發現的動物就超過了數百萬種,而在如今的二十一世紀,人類依舊沒停止對生物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