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2月7日,是一個令美國人咬牙切齒的「恥辱日」。
轟隆、轟隆........無數聲炮擊聲在美國上空響起,炮火雲煙中,從六艘日軍航空母艦上起飛的數百架飛機呈穿雲破空之勢,直直撲向珍珠港,打了美國海軍一個措手不及。這便是二戰時期最著名的偷襲事件——「珍珠港事件」。
此次日軍偷襲事件讓美軍人員傷亡4500人,損失飛機260餘架,使40餘艘船艦被炸沉,太平洋艦隊直接陷入癱瘓長達半年之久,損失不可謂不重。
然而令多數人都沒想到的是,面對被美國人視作恥辱的這場偷襲,史學界卻冒出了一種觀點,那就是「一切都是羅斯福的陰謀」,聲稱美國人早就知道日本要偷襲,設下圈套,等著日本人來跳,好藉此事名正言順地參與二戰。此觀點一出,瞬間引起史學界熱議,呈滾雪球之勢,一發不可收拾。
那麼,珍珠港事件的真相究竟如何?美國人真的提前就知道了日軍的偷襲計劃,設好圈套等著日本人來跳嗎?
陰謀?圈套?
能夠將這樣一場令美國人損失慘重、深惡痛絕的偷襲事件給判定為美國人自己的陰謀、圈套,想必提出這個觀點的人應該有不少的依據吧!那麼問題來了,他們的事實依據究竟是什麼呢?
一、日軍偷襲珍珠港時,美軍的三艘航母不在港內
本來就三艘航母不在,極有可能就是巧合而已,但是吧,這三艘航母偏偏不是那種很普通,沒啥「身份」的航母,而是在二戰中發揮了莫大作用的航母。這難道還是巧合嗎?偷襲剛要來,航母就剛好被調走了,世界上還有這麼巧的事呢?說出來怕是也沒人會信。
出於這種懷疑心理,有不少人認為美國提前就已經知道日本的偷襲計劃,才會及時把這三艘重要的航母給藏了起來,好在日後發揮大作用。
這個猜測,聽起來好像很合理,但能不能站住腳,那可就不得而知了。
二、羅斯福早就知道情報,但他卻把這次偷襲當做美國跨出「孤立主義」的契機
作為全球聞名的情報大國,在日本偷襲珍珠港如此大的動靜上,美國怎麼會一點都沒有覺察到呢?這很明顯就不可能啊。可事實偏偏就是美國被偷襲了,而且損失很慘。
沒有察覺,還損失慘重。這......也不知道讓人說些啥了。美國會是這麼沒有能力的國家嗎?答案絕對是否定的。那麼,既然美國很牛,出現這樣嚴重損失的原因只有一個,肯定是美國早就知道了情報,卻依舊等著日本人來偷襲,這樣的話,他們就可以名正言順加入二戰。
說實話,這個觀點倒也不是沒有道理,不過,美國會甘願坐等如此慘重的損失嗎?他們又不是傻子。
三、面對日軍即將偷襲珍珠港的情報,美軍高層顯得十分淡定
日軍即將來襲,美軍能夠破獲情報本來就是很稀鬆平常的事,然而當情報官把日軍即將偷襲珍珠港的重大情報告訴羅斯福時,羅斯福卻絲毫不慌,只是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我知道了」,然後,居然就沒有下文了。著急、生氣這樣的情緒在他的臉上絲毫沒有體現,從始至終,有的只是淡定。
此時不得不感嘆一句,不虧是你!羅斯福!總統果然還是總統,這種情況也能不慌張,欽佩、欽佩啊。
不過,這似乎跟個人氣魄沒什麼關係,因為當這份情報送到太平洋艦隊司令金梅爾面前時,他的反應居然和羅斯福如出一轍,甚至更為淡定。只見他一把將情報扔在桌子上,很不屑地說:「這沒有什麼!你的職責已經盡到了,可以走了,這件事別跟任何人說。」
啊,這.......難道不應該立即部署嗎?這樣的反應實在是太不對勁了吧。果然,珍珠港事件真的是一件美國軍隊高層皆知的陰謀,畢竟遇到戰爭還能這麼淡定,也是獨美國一份了。
站不住腳的依據
分析得這麼頭頭是道,這些依據看起來倒真的是很令人信服啊!不過,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就從第一條論據來說,把至關重要的航母調離是美國提前做好的準備,這個確實是冤枉人家美國了。
先不說在二戰中作為艦隊主力的根本就不是航母,而是戰列艦,美國之所以用那三艘航母作戰,純粹就是因為珍珠港被炸,太平洋艦隊癱瘓無法使用,被迫趕鴨子上架,誰知道會起這麼大的作用嘞!說白了,這還不是託了日本偷襲的福嗎,不然美軍也不會發現航母的作戰能力這麼強,也不會在太平洋戰爭中把日本打得落花流水了。
再來看第二個猜測,羅斯福早就知道情報,還設好了圈套?
首先,作為總統,羅斯福根本就不可能為了名正言順地參與二戰,對日本偷襲珍珠港坐視不理,也不可能為了換取美國民眾對美國政府參與二戰的支持,從而讓太平洋艦隊和幾千士兵付出如此慘痛的代價。
其次,如果羅斯福這樣做了,難道他不怕有朝一日東窗事發,毀了他在美國人民心中的聲譽嗎?用士兵性命來做賭注,羅斯福萬萬做不出這樣的事來。
至於第三個依據,怎麼說呢,小編認為輕敵和決策失誤的確是美軍高層的錯,畢竟誰也沒能事先料到,日軍差點毀了整個太平洋艦隊。若是美軍高層真的絲毫不慌,那麼在事發後,羅斯福怎麼會讓自己陷入被問責,被迫推出金梅爾等人替他擋著的困窘境地呢?這明顯不是一個理智的總統能夠做出來的事。
這樣細細地看下來,「陰謀論」的依據確實是不怎麼能夠站住腳。
袁史有話說
珍珠港事件,一場偷襲者看似贏了,實則卻輸得一敗塗地的賭博之戰。
對於挑起者來說,能夠下定決心偷襲珍珠港,山本五十六無疑是下了個天大的賭注,所幸日軍偷襲成功了,美軍的太平洋艦隊癱瘓了。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惹怒美國真的是個明智的決定嗎?答案早已在太平洋戰爭中揭曉,山本五十六這場賭博註定會輸得一敗塗地。
對於被偷襲者美國來說,此戰損失如此慘重,怪不得日本不道義偷襲,畢竟輕敵和決策失誤都是自己造成的。
愚蠢的偷襲者,輕敵的被偷襲者,在這場被比作天大賭局的戰爭中,註定了任何一方都不會奪得完全的勝利。
參考資料:[1]任晉海.駁「羅斯福陰謀論」——珍珠港事件淺析[J].黑龍江史志,2015(13):13+22.
[2] 彭訓厚.珍珠港事件:誰說它是「苦肉計」[J].世界知識,2002(17):25-27.
[3] 馬駿.驚天大陰謀:羅斯福與日本聯手偷襲珍珠港[J].新世紀文學選刊(上半月),2007,No.61(05):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