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偷襲珍珠港到決戰中途島,英國曾是海上霸主,為何幫不上美國?

2021-01-10 網易

2019-11-22 18:06:19 來源: 馮善智觀察

舉報

  1941年12月7日凌晨,美國海軍某一艘驅逐艦探測到一艘潛艇,隨即對其發起一次成功的深水炸彈攻擊,並迅速將此事上報給駐夏威夷瓦胡島港口珍珠港的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司令部。在更為遙遠的西部,就在當地時間凌晨1時15分,日本海軍戰艦開始轟炸靠近暹羅(今泰國)邊界附近的馬來亞海岸,為日本陸軍的登陸行動鋪平道路。就這樣,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燒到了太平洋。

  

  早在十天前的11月27日,就在日本要求美國承認其在亞洲的地位遭到拒絕後的第二天,美國海軍作戰部長哈羅爾德·斯塔克海軍上將發電報給美國海軍亞洲艦隊司令託馬斯·哈爾特海軍上將和太平洋艦隊司令哈斯邦德·金米爾海軍上將:「你們可以將這封信視作一個戰爭預警。為了爭取太平洋地區的穩定,我們與日本人進行的談判如今已經停滯,日本人未來幾天很可能發起攻擊……請做好必要防範……。」此時,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已經在海上活動,正朝著珍珠港進發,他們甚至早在美日雙方談判破裂前就已經出航了。

  其實,早在11月24日,斯塔克就已向他的艦隊指揮官們發出了外交形勢日趨惡化的警告,他甚至提醒哈爾特和金米爾,日本人有可能發起一場突然襲擊,但襲擊的目標和方式尚不確定。

  在斯塔克看來,日本人的攻擊目標不是關島就是菲律賓。當時,沒有一個人能夠料到,日本人竟然會對珍珠港發起襲擊。11月27日,斯塔克再次認為,菲律賓、暹羅或者婆羅洲,最有可能成為日本人的攻擊目標。在夏威夷,金米爾堅信,「日本人的艦隊絕對不可能進入我們的地盤!」

  

  然而,隨著日本海軍航母艦載機對美國太平洋艦隊基地珍珠港發起襲擊,歐洲戰爭隨即擴大成為世界戰爭,所有上述看法最終被證明是極其錯誤的。美國被迫對日本宣戰,德國隨即對美國宣戰。

  珍珠港事件發生時,正值盟軍士氣普遍低落、戰爭前景暗淡的時刻。此時的「盟國」只有英國及其所屬的自治領、殖民地以及那些在1940年春季被德國閃電攻勢所徵服國家的自由力量,他們撤退到英國境內繼續抵抗。在北非,英軍地面部隊和空中力量仍在浴血奮戰,誓死保衛蘇伊士運河。就在此時,關乎盟軍地中海交通線生死存亡的馬爾他島也幾乎淪為一座孤城。

  在海上,大西洋海戰發展到了白熱化的地步。1942年,喪命於德國U型潛艇之手的英國商船噸位大幅增加。除了在1939年年底擊沉德國海軍「施佩伯爵」號戰列艦、1940年11月突襲義大利海軍基地塔蘭託港、1941年5月擊沉德國「俾斯麥」號戰列艦等微不足道的勝利外,盟軍方面幾乎沒有任何令人振奮的好消息。

  在英國皇家海軍方面,自從戰爭初期戰列艦「皇家橡樹」號在奧克尼郡斯卡帕灣錨地被德軍擊沉以後,又相繼損失了航空母艦「勇敢」號、「光榮」號以及更新型的「皇家方舟」號。如果說德國人向斯堪的那維亞半島、低地國家和法國的閃電推進速度令人瞠目結舌的話,那麼日本人的進攻速度和規模則稱得上無與倫比。在短短幾個月內,日本軍隊佔領了向西到達馬來亞和新加坡的大片土地,最遠距日本本島3000英裡,並在緬甸和紐幾內亞等地與盟國交戰。

  

  正當美國人尚未從突遭日本人偷襲的陣痛中解脫出來的時候,大英帝國又相繼丟失了馬來亞和新加坡,成為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所遭受的一系列沉重打擊之一。1942年年初,在日本人的迅猛攻勢面前,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處境日益危急,它們與宗主國英國乃至美國之間的紐帶隨時有可能被切斷。

  戰爭爆發之前,大英帝國曾經向澳大利亞和紐西蘭承諾,一旦他們遭受到日本人的威脅,英國皇家海軍將派出一支「強大的艦隊」前去保護他們。然而,當這種威脅真正變成嚴峻現實的時候,皇家海軍卻無法兌現承諾,在缺乏有效的空中掩護的情況下,英軍戰艦無法派到那麼遙遠的地方。之所以要著重介紹同盟國與日本人之間所進行的這場戰爭,因為它主要是一場海戰,正是憑藉強大的海上力量,日本人才得以對珍珠港發起毀滅性的軍事偷襲,而後向西、向南快速推進;同樣,正是憑藉強大的海上力量,盟國才能夠有效遏制住日本人的迅猛攻勢,進而發起強力反攻,直至將戰爭推往日本本土。

  1942年6月,中途島海戰,美軍以壓倒性的勝利徹底扭轉了交戰雙方的攻守態勢,終結了日本人企圖吞併全世界的狼子野心。接下來上演的雷伊泰灣海戰,成為史上最大規模的海上交戰,美國人通過此役重新返回菲律賓。

  

  在此,我們將再現遠東地區錯綜複雜的政治、軍事和外交場景,研究了促使日本人走向戰爭的決策過程,分析了在戰爭初期遭受了包括「威爾斯親王」號和「反擊」號戰列艦在內的主力艦的重大損失後,英國皇家海軍所面臨的種種嚴峻形勢。然而,經過短短一兩年的時間,英國皇家海軍就得以東山再起,向遠東地區派出了其歷史上一支力量最強大、編組最合理的艦隊,他們在攻擊日本石油設施、阻擊本土日軍增援硫黃島和衝繩的戰鬥中,扮演了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在這場戰爭中,我們還見證了澳大利亞皇家海軍的成長歷史——如何從一支負責支援皇家海軍在南半球作戰的小型兵力,逐漸發展成為一支力量均衡、指揮獨立的積極參與和影響地區事務的大型艦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二戰時日本「偷襲珍珠港」成功後,為何不在返航途中佔領中途島?
    既然是突襲,就必須隱蔽,如果要進攻一個有重兵把守並有強大岸防炮的面積達4.7公裡的島嶼,就需要大量的海軍進攻力量和登島部隊,如果那樣子興師動眾,根本就達不到隱蔽突襲的目的,那偷襲珍珠港太平洋艦隊的計劃就無法達成。其制定的行動計劃就毫無意義。日海軍戰爭思路,是打掉美國機動艦隊,沒有艦隊的美國海軍,整個太平洋上的島嶼那就是日本想佔哪就佔哪。
  • 指揮偷襲珍珠港和中途島海戰,南雲忠一為何發揮不穩?下場又如何
    在二戰時期,南雲忠一指揮了偷襲珍珠港、中途島戰役等著名戰役,同時也是山本五十六的得力助手。那麼,作為偷襲珍珠港的指揮官,他的生平和結局是怎樣的?最後的結局南雲忠一有受到報應嗎?一、早年仕途南雲忠一出生於1887年3月25日,是日本的山形縣人,後來慢慢到了讀書的年紀,由於南雲忠一對海軍十分嚮往,他的父親就把他了送到海軍學校讀書。
  • 從偷襲珍珠港到中途島海戰,勢不可擋的日軍如何走向毀滅
    1941年12月7日,強大的日本航母機動部隊對美國太平洋艦隊主基地珍珠港發動突然襲擊,美日太平洋戰爭由此爆發。抓住美國太平洋艦隊在珍珠港遭重挫後產生的短暫頹勢,日本陸海軍迅速出擊,達成了戰前制定的第一階段戰略目標。
  • 決戰中途島24小時:黎明殺機
    43天前的4月22日,南雲剛剛率領他的艦隊回到日本的柱島軍港,就被告知海軍高層決定進攻中途島。四個多月前,南雲艦隊成功偷襲了珍珠港,開啟了太平洋戰爭。在他們製造的爆炸和燃燒煙塵中,美國太平洋艦隊元氣大傷。隨後南雲又駛入南太平洋,東衝西殺,戰果輝煌。可是在他身後數千公裡的日本本土,海軍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大將,心中卻始終籠罩著陰雲。
  • 《決戰中途島》影評:二戰經典戰役精彩還原!
    中途島海戰是二戰最著名的戰役之一,美軍的重大勝利一舉改變了太平洋戰爭的走勢,為日後的反攻奠定基礎,在1970年代也曾被搬上大螢幕。時隔四十多年後,好萊塢再度將這場戰役拍成電影《決戰中途島》(Midway),並成為一部觀賞性出色的作品。
  • 日本偷襲珍珠港成功,為何在中途島大敗?山本犯了一個兵家大忌
    至此,空前規模的中途島海戰宣告結束。那為何在日本偷襲珍珠港勝利後卻在中途島戰敗呢? 中途島海戰是海軍史上成敗瞬息萬變的一戰,是美國海軍以少勝多的一個著名戰例。在這場海戰中,美軍共損失1艘航空母艦,1艘驅逐艦,147架飛機和307人。日軍共損失4艘大型航空母艦,1艘重巡洋艦,322架飛機和3500人,另有1艘重巡洋艦和2艘驅逐艦受重創。
  • 中途島海戰:日本4艘航母VS美國3艘航母,日軍為何會慘敗?
    縱觀整場中途島海戰我們發現以下幾個原因在日本的這次失敗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一、日本海軍驕傲自大,狂妄輕敵 在日軍偷襲珍珠港事件之後,美軍的海上戰鬥力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因此,在中途島海戰中可以投入的兵力也受到了衝擊,美軍能夠投入的航空母艦隻有三艘。正是由於戰爭前期這種過於順利的局勢使一種驕傲自大的心理在整個日本海軍中滋生蔓延。
  • 《決戰中途島》:美國數年被日本踩在腳下,中途島成重要翻身之戰
    《決戰中途島》這部電影上映已經有一段時間了,這是一部反映美國二戰時期的戰爭題材影片。這部電影在市場獲得不錯的成績,內地的票房市場已經超過2億,而且口碑也很好,豆瓣評分7.7分。很多喜歡戰爭題材的觀眾對於該片更是讚不絕口。
  • 影評《決戰中途島》
    看上去,這部電影既不是中國風格,也不是歐美風格,而是有點中西結合,這部電影就是《決戰中途島》。電影雖然以決戰中途島命名,但並不是只圍繞這次戰役進行,從偷襲珍珠港到中途島海戰,都有詳盡的敘述,並且穿插了空襲東京的這一個在二戰史上作用並不大的事件。
  • 決戰中途島:日本為什麼會折戟沉沙?
    中途島海戰是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又一場重要的海戰,只不過這次日本聯合艦隊沒有那麼幸運,損失了四艘航母,海戰以慘敗告終。中途島海戰也成為了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那麼一度所向無敵的日本海軍為什麼會在中途島折戟沉沙呢?中途島面積不算太大,卻有著極為重要的戰略價值。
  • 決戰中途島 (2019)類型:劇情 / 歷史 / 戰爭 片長:138分鐘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部歷史戰爭電影《決戰中途島》歡迎大家評論留言!電影講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重要轉折點——中途島海戰:經此一役,日本海軍受到「降維打擊」,美日海上實力反轉,從而扭轉了整個太平洋戰場的局勢。
  • 日本襲擊美國的珍珠港,卻忽略了重要因素,才導致中途島戰役慘敗
    在東南亞地區有很多的資源,日軍將目標對準了美國的珍珠港。在珍珠港附近的中途島對於美軍來說非常的重要,是美軍的一個重要的基地,如果失去這個地方,美國的港灣則就沒有保障了。中途島的位置特殊,位於太平洋的中線位置,從一開始美國佔領這個地方開始就非常的重視,在這裡修建航空還有艦隊基地,將此地視為軍事重地。後來日本偷襲了珍珠港,如果正面抗擊的話,日本絕對不是美軍的對手,可是日軍耍陰招,給美軍來了一個突然襲擊,打的美軍措手不及,因為事先沒有任何的準備,所以美軍受到了重擊。
  • 山本五十六小傳:策劃「珍珠港事件」和「中途島戰役」的八指將軍
    1919年(35歲),山本奉命到美國哈佛大學學習,同年晉升為海軍中佐。這時的美國,正是「大蕭條」前「繁榮的十年」,美國強盛的國力讓山本既羨慕有震撼。1921年(37歲),山本回國後,任海軍大學教官。(山本五十六在美國)1924年(40歲),山本擔任日本海軍航空隊教官,開始訓練飛行員。他親自參加飛行訓練,是日本航空兵建設的奠基者。
  • 日本為什麼要發動中途島海戰
    實力處於劣勢的美國海軍在中途島附近伏擊了強大的日本機動艦隊,以沉沒一艘航空母艦約克城號為代價,一舉擊沉了日本主力航空母艦四艘、巡洋艦一艘,取得了決定性勝利,從此美軍掌握了中太平洋地區的戰役主動權,扭轉了自珍珠港事件之後以美國為首的盟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節節敗退的局面,為下一步的反攻奠定了基礎。日軍在中途島海戰中遭受重大損失,也為最後的失敗埋下了導火索。那麼,日本為什麼要發起中途島海戰呢?
  • 《決戰中途島》,名導執導還原歷史事件,影片堪稱軍事教科書
    因為自己一直是個戰爭影片迷,所以對反恐片、二戰片都還比較喜愛,比如《黑鷹墜落》、《珍珠港》、《帝國的毀滅》等。看到去年11月上映的二戰題材大片《決戰中途島》,豆瓣評分7.7分,因此便迫不及待地觀看了它。
  • 珍珠港事件後山本為何盯上中途島?日本高層不同意,他一句話搞定
    這就是中途島,它距東京2250海裡,距珍珠港1135海裡,是美軍在夏威夷群島中重要的戰略前沿基地。1937年,日本將魔爪伸向亞洲,中國東北、新加坡、菲律賓等地相繼淪陷,狼子野心路人皆知。在日本,這些「成績」的取得都要歸功於陸軍,而海軍只是配角的位置。這讓自命不凡、彼此「世仇」的聯合艦隊很不服氣,誓要壓過陸軍的勢頭。
  • 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重要轉折點中途島戰役
    大家好,我是阿段,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美國的一部於2019年上映的電影,《決戰中途島》,導演羅蘭·艾默裡奇電影開始以日本偷襲珍珠港,造成美國海軍損失慘重為例,繼而引發美國對於日本偷襲珍珠港進行反擊,同時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重要轉折點——中途島戰役,這場戰役使日本海上力量受到沉重的打擊,從而扭轉太平洋戰場的局勢
  • 看《決戰中途島》前,你應該了解的五件事
    將經典戰役再度搬上大銀幕的美國電影《決戰中途島》,提供後人再次回首二戰過往,更能以此緬懷在這場戰役付出生命的那些年輕靈魂的時刻。 以距離「珍珠港事件」不過短短6個月,勃發於1942年6月4日的「中途島戰役」為本,史詩般的美國戰爭電影《決戰中途島》詳實再現了扭轉二戰情勢的殘酷海戰。 本片擁有左右歷史發展的英雄故事、團結守護家庭的家人與親情羈絆、基於史實的戰爭發展、以及透過電影院頂級設備,更能感受到的懾人炮火及史詩戰爭場景。
  • 惹怒美國是自掘墳墓!日本為何還要偷襲珍珠港,其實在賭一把大的
    在整個二戰過程中,德國閃電襲擊波蘭成為了歐洲人的二戰的起點,巴巴羅薩計劃是蘇聯人的起點,而日本偷襲珍珠港事件是真正把美國「中立」這塊遮羞布去掉的起點。 日本偷襲珍珠港已經過去七十九年,隨著許多檔案的公開,對於日本為何要偷襲珍珠港也得到了答案。
  • 《決戰中途島》——太平洋上最著名的戰役
    其實這部電影我很早就看了,奈何最近三次元太忙,都抽不出時間來寫寫,然而這種工作強度還要繼續,絕望ing……言歸正傳,《決戰中途島》是艾默裡奇導演的,以企業號和飛行員貝斯特為主要視角,描述這場扭從根本上扭轉太平洋局勢戰爭前後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