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風中的振翅怪鳥,二戰德軍噴氣戰機Me-262研發史

2021-01-19 歷史中郎將

Me-262噴氣戰鬥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種在實戰中出現的噴氣式飛機,在當時一度成為了兩大陣營關注的焦點。當時的德國在戰場上已經出現了頹勢,為了力挽狂瀾,Messerschmitt AG公司在技術十分不成熟的情況頂住巨大壓力研發了這款戰鬥機。雖然由於當時的德軍嚴重缺乏這種飛機所需的燃料導致Me-262在於盟軍的交手中沒能完全發揮出它的性能優勢,但還是展示出了巨大的空中優勢,並交出了擊落盟軍超過五百架各類飛機的答卷(自損約100架)。

雖然這種飛機早在1942年就第一次試飛成功了,但是在其具體用途上卻產生了一些小問題:希特勒在看過Me-262表演之後認為本該作為截擊機的它更適合作為轟炸機來使用,然而在後來的使用中人們發現由於結構問題,在高速俯衝時這種飛機很可能出現解體的情況,這才再一次改裝成了截擊機,這一過程讓Me-262的正式服役時間推遲了兩百多天。如果這一過程可以再快一些,「暴風鳥」很可能發揮出更大的作用,甚至讓歐陸空中戰場的優勢重新向德軍傾斜。

一、Me-262噴氣式飛機的前期探索

實際上這款戰鬥機的研製計劃早在二戰之前就已經被正式立項了,不過由於當時軍方的高層認為德軍並不是很需要這種新式的戰機,而且以傳統動力支撐的戰鬥機還將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擔當空戰的主角,因此減少了這一項目的研發經費,將這些錢投入到了其他傳統戰鬥機的研發當中去。這一計劃也就此中斷了,直到二戰開始之後才重新啟動。在整個噴氣式戰鬥機的研發過程中,有一個十分重要的新概念——後掠翼,即通過機翼前後緣均向後掠的形狀來增大機翼的臨界係數,並減小阻力。

這一概念的提出是飛機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變革,對此後的飛機研發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1940年,飛機設計家Willy博士最先開始研究這一概念,並於一年後向Me-262的設計組提出在飛機上使用後掠翼,可惜建議沒有被採納。不過在此後的不斷測試中設計人員認識到了後掠翼的重要性,並在隨後的幾個改進版本的提案中都引入了後掠翼設計,Me-262的最終投產版本也有一對後掠18度的機翼。

而在發動機方面,Me-262也遇到了不少難題——1942年首飛成功的那架Me-262由於沒有合適的噴氣發動機只能安裝Junkers公司生產的Jumo 210活塞發動機。而在BWM 003噴氣式發動機成功產出並裝載在飛機上以後,新的問題出現了——1942年3月到7月這四個月之間,Me-262原型機先後出現了兩次在升空之後發動機突然熄火的事故,如果不是飛機上原來安裝的Jumo 210發動機並沒有被拆除的話,試飛員恐怕是兇多吉少。

為了替換並不可靠的BWM 003,Junkers公司推出了Jumo 004,雖然這種發動機比前者要可靠不少,但是與同為噴氣式戰鬥機的英國皇家空軍「流星式」所安裝的Welland噴氣式發動機相比,還是要遜色不少。由於德國十分缺少鎢、鉻兩種製造噴氣發動機所必需的金屬,即使是在機身所有問題都得到修改之後,Me-262的發動機問題還沒有得到徹底解決,直到1944年底,真正為Me-262打造的發動機才得以量產。

二、風馳電掣的「暴風鳥」戰機

在Me-262戰機投入戰場後不久,盟軍的駕駛員就給這種速度奇快的噴氣式飛機起了一個十分貼切的外號——暴風鳥。曾擊落敵機258架的納粹王牌飛行員Walter少校有過這樣的感嘆:「Me-262是一架純粹以速度取勝的機器,當你坐在這種戰機的機艙裡還沒有理清思路的時候,飛機就已經飛出好幾公裡了。」根據前期測試的結果,Me-262戰機的最高飛行時速要比同時期盟軍的所有飛機都快至少150km,850km/時的超高速度使得這種新式飛機在空戰中具有全方位的優勢——戰局有利時可以乘勝追擊,情況不妙時可以輕易逃脫。

可以說,只要飛行員的技術過硬,Me-262就很難在空戰中吃虧,曾經有德軍飛行員駕駛「暴風鳥」在一刻鐘內連續擊落4架B-17轟炸機,這在當時讓盟軍高層大為光火。曾經有B-17的駕駛員表示,在Me-262的高速衝擊之下,即使是做好了充足的準備也毫無辦法,因為電動炮塔的轉動速度始終跟不上「暴風鳥」的速度,更不用說在沒有做好準備的情況之下了。

而在Willy博士對Me-262進行了多次速度測試之後,發現這種飛機在俯衝時的極限速度可以達到0.86MH,而一旦超過這個速度,飛機就會完全失去控制,並使俯衝更加陡峭,最終使飛機瓦解。在二戰期間讓噴氣式飛機達到這樣的速度已經是極為了不起的一件事情,因為這是Me-262面對的大部分螺旋槳戰鬥機永遠無法達到的速度,這也是Me-262優秀戰績的最主要原因。

三、強大火力方顯「殺手本色」

Me-262的機載武器包括4門MK-108 30mm機炮、1門50mm MK-214/BK-5和R4M火箭彈24枚(後期)。在這些武器之中,MK-108無疑是這種飛機最為仰仗也是威力最為強大的「利器」——與當時盟軍裝備的幾種機炮相比,MK-108的威力十分強大。在實戰之中,一旦盟軍飛機進入Me-262三百米的最佳射程之內,就會瞬間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即便是B-17這樣以堅固著稱的飛機也只能承受6發30mm機炮的轟擊,而普通的戰鬥機則更加不堪一擊。而同時期的盟軍戰鬥機採用的戰鬥方式則恰恰相反:它們裝備的機炮射程是MK-108的一倍以上,但是威力較小,這直接導致很多Me-262雖然被擊中數次卻仍然可以順利飛回基地。

為了保護轟炸機免受Me-262騷擾,盟軍往往會在一次空戰中派出多架戰鬥機,這就導致「暴風鳥」經常在空戰中遭遇數倍於自身的戰鬥機群。隨著戰鬥的不斷激化,德軍逐漸意識到即使是如此巨大的技術優勢也不能完全打破盟軍的數量優勢,於是開始調整Me-262裝備的武器種類以減少自身損失——R4M火箭彈就是在這時候正式開始安裝在「暴風鳥」之上的。這一時期的Me-262在機翼下方各安裝一個容量為17枚的火箭發射器,這讓它們可以在千米之外對盟軍戰機進行攻擊。

1945年春,Me-262編隊第一次開始執行對盟軍轟炸機的大規模襲擊任務,最讓人感到震驚的記錄就是37架Me-262在襲擊一支擁有接近兩千架敵軍飛機的轟炸機編隊時以自損3架的戰損擊落敵機13架。這一時期的Me-262採用的戰術十分靈活,可以在盟軍機群準備不足時迅速進行火箭彈齊射並突入敵陣進行30mm機炮打擊,隨後迅速撤離。然而雖然這一戰術十分符合「暴風鳥」的特點且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是雙方懸殊的數量差距使得德軍想要扭轉戰局的美夢最終破滅了。不過拋開最終的勝負不談,Me-262戰機在1:50的數量差之下取得1:4的戰損比這一成績可謂是十分驚人,對於當時盟軍的傳統戰機來說可以算是「降維打擊」。

四、不成熟技術帶來的頻繁機械故障

雖然Me-262戰機在戰鬥中的表現不錯,但是在磨合階段還是出現了一些技術故障。我們上文提到「暴風鳥」最終採用了Jumo 003發動機,在這之後,同一家公司又推出了Jumo 004B發動機。這款發動機雖然比以往的任何一款都要穩定,但還是很容易出現機械故障——在Me-262正式在戰場上投入使用的第一個月,有至少7架是因為機械故障墜毀的,而同時間內被敵軍擊毀的只有6架。這讓德軍蒙受了不必要的損失,犧牲人員中不乏幾位王牌飛行員。

除了發動機之外,這款飛機的輪胎也很容易出問題——由於起飛速度要求很高,輪胎一旦出現質量問題或是飛行員經驗不足導致操作失誤,就很容易導致爆胎;在降落的時候也很容易出現起落架折斷之類的事故,稍不注意就是個機毀人亡的下場。這一切都是因為當時噴氣機技術的不成熟導致的,納粹德國在戰爭後期為了逆轉戰局只能放手一搏,將這種勉強可以使用的技術運用到了Me-262之中,不過即使是這樣,在各條戰線失利的情況下納粹最終沒能改變其覆滅的命運。

在戰爭結束之後,「暴風鳥」得到了蘇聯等國的廣泛研究,並為後來世界噴氣式飛機的發展提供了寶貴財富——美蘇兩國在戰後各自研製的第一代噴氣式戰機均借鑑了Me-262的設計特點。在噴氣式飛機大行其道的21世紀,「暴風鳥」的橫空出世顯得尤為可貴:在那個主角為活塞式飛機的年代,Me-262用出色的速度和機動性向世人展示了傳統戰機永遠無法企及的全方位性能碾壓,這極大地刺激了世界各國對噴氣式飛機的研究熱情,成功開啟了噴氣式飛機主宰天空的新時代。

相關焦點

  • 末日掙扎:二戰日本噴氣式戰機研發始末(上)
    【軍事家軍史專欄】「二戰燃燒的天空系列」二戰時期,活塞式發動機驅動螺旋槳推動飛機前進的傳統方式已經隱隱碰到了瓶頸,航空工業如果要追求更快、更高的產品必須要採取一種全新的動力。當1939年德國亨克爾He-176噴氣動力試驗機呼嘯升空之時,宣告了一個新時代的來臨,初代噴氣機出現的意義不亞於萊特兄弟「飛行者1號」在藍天中蹣跚的翱翔。
  • 美媒列出史上最強戰機排行榜,白名單中有4個國家,第一不是美機
    據悉,美國《國家利益》雜誌日前發布了一份史上最強戰機排行榜,評價標準包括飛行速度、機動性、爬升速度、裝備和戰鬥力等戰術飛行性能。此外,戰機的可維修性與造價也是相當重要的評判標準。排行榜中位居第一的就是法國「斯帕德」XIII戰機。據悉, 「斯帕德」XIII戰機是一戰時期的單座雙翼螺旋槳戰鬥機。
  • 二戰英國戰鬥機大盤點,吸血鬼噴氣式戰鬥機創造紀錄!
    這款1939年服役的無畏雙座戰鬥機在不列顛空戰中曾有不俗表現,主要功臣是其裝備4挺機槍的後座可轉動炮塔,戰鬥之初不了解該特性的德軍飛行員吃了不少虧,但隨著戰事的進展,摸清無畏式套路後,性能上並不出色無畏式機隊遭到致命打擊,損失很大。
  • 末日掙扎:二戰日本噴氣式戰機研發始末(下)
    博物館中的「秋水」機體設計比發動機要簡單一些,但並非一片。主要困難在於承接設計的三菱工廠從來沒有製造無尾翼戰機的經驗,Me-163完全是一款陌生的飛機,而大部分資料都已經在運輸途中沉沒了。在二戰後期,美軍艦隊遭到了大量日軍特攻戰機的圍攻,甚至遇上了「櫻花」這樣的火箭反艦武器,艦隊安全受到很大威脅。不過美軍也在戰鬥中積累了最初的應對「飽和反艦攻擊」的經驗,進一步密切了防空兵力的協同,到戰爭的最後階段,美軍艦隊防空火力圈如同鐵桶般密不透風,很少有日本的特攻飛機能得手。
  • 一戰時的暴風突擊隊,為了適應塹壕戰,德軍發明的「人肉坦克」
    在士兵們享受塹壕生活的同時,進攻也在不間斷的持續著,這時「暴風突擊隊」就登場了。風暴突擊隊的成型,以及戰鬥方式「風暴突擊隊」這個名詞並不是一開始就有的。從1915年開始,德軍各部就開始嘗試突擊作戰,畢竟在這場戰鬥中德國要更著急一些。雖然付出的代價一樣慘重,但也讓德軍的將領們看到了一絲希望。
  • 每一架都是王牌 戰機世界五大國頂尖戰機盤點
    她是英國海航的第一種單翼飛機、第一架在二戰中擊落德國戰機的英國飛機,還是二戰中盟軍第一架擊沉敵軍巡洋艦的戰機!賊鷗在《戰機世界》中屬於3級重型戰鬥機,遊戲將這款「無名」戰機重新拉回玩家的眼中。數據上對比同級戰機,賊鷗在速度和機動性方面都非常優秀,並且裝有尾部機槍,這無疑讓它具備了團隊混戰能力。此外,賊鷗還可以攜帶炸彈,這些炸彈在關鍵時刻還能瞬間為本隊帶來制空權。
  • 老照片:二戰中真實的德軍,一路瘋狂入侵,像極了來自地獄的惡魔
    歡迎來到不二書舊影時光,今天為各位讀者朋友們分享的這一篇組圖,是來自於二戰時期德軍的老照片。通過這一組老照片,我們可以來回顧一下這段歷史中留存下來的影像。這張照片拍攝於1941年,在巴爾幹半島戰場上的德軍通訊部隊,德軍通訊部隊在二戰中表現極其出色,但相比當時的英美,德軍在通訊戰中處於下風。
  • 王牌和援軍連續被消滅,二戰馬爾他上空英軍與德軍的廝殺如此慘烈
    英國261中隊突遭襲擊,1名上尉掉入海中餵魚去了,剩餘2名都身負重傷。他們都是不列顛戰役的老兵,放不下面子的英國人第二天在海灣上空設下埋伏,結果德軍雖然中計,但憑藉高超技術全身而退。
  • 二戰時期德軍的犀牛88毫米主炮殲擊車一度成為東線戰場死神點名者
    說到二戰時期的德軍坦克88毫米主炮的坦克殲擊車最初第一版本便是著名的犀牛自行火炮,和大黃蜂型88毫米反坦克殲擊車。,而這一切新型戰術支撐也離不開德軍二戰時期最為強大88毫米71倍徑坦克炮支持,該型坦克炮於1943年出現在東線戰線場式就具備擊毀二戰結束後盟軍第一代坦克的能力,屬於超前技術設計出來的火炮裝備。
  • 曾經戰無不勝的二戰德軍裝甲部隊,為何最後屢屢戰敗?輸在了哪?
    如果非要比,也只能對比紙面上的性能參數與產量,這個對比放在實際戰爭中並沒有太大的意義。成天把二戰時期的坦克或者輕武器搞排行榜的,那基本就是軍盲了。至於第二個問題:除了數量和補給方面,德軍裝甲部隊到底輸在哪了?我覺得這個問題,倒是值得討論。您能提出這個問題,那一定是一位資深軍迷了!至少您知道二戰時期從坦克數量上講,德軍遠遠少於蘇軍。
  • 二戰時那些著名活塞戰鬥機都用什麼發動機?勞斯萊斯成就了兩款
    到了二戰活塞式發動機終於達到了黃金時期。這一時期參戰各國研發出了數款性能出色的發動機,同時也成就了數款二戰時期最著名的戰鬥機,今天,我們就說一說二戰時那些著名戰鬥機使用的發動機。英國噴火戰鬥機噴火戰鬥機是英國在二戰前設計製造的一款活塞戰鬥機,它的綜合性能在二戰之初的各國空軍中首屈一指,而且數量上也位居世界前列。與同期德國主力機種Bf-109E戰鬥機相比,除航程和裝甲等略有不及外,在最大飛行速度、火力,尤其是機動性方面均略勝一籌。噴火戰鬥機裝備的是勞斯萊斯公司生產的「梅林」(又譯「灰背隼」)水冷活塞式發動機。
  • 二戰最慘烈突圍戰:德軍慘遭圍殲,有人試圖投降卻被砍斷雙手
    25日21時,德軍封鎖突破口,並將蘇軍第20、第29裝甲師合圍。不過,這兩個裝甲師畢竟是蘇軍精銳,在被包圍後不但沒有驚慌,反而一路發動猛攻。沿途德軍始料未及,一觸即潰;另外,在烏克蘭第二方面軍的增援下,蘇軍不但重新打開突破口,還建立了對德軍的包圍圈。德軍2個軍部、10個師共計6.8萬人被圍在卡列涅夫突出部一帶。1944年2月10日,德軍開始大規模集結部隊發動反擊。
  • 突破《戰機世界》二次元 穿越二戰找「機」友
    中國首款空戰網遊《戰機世界》限量不刪檔測試正在火爆進行中,遊戲涵蓋二戰時期英、蘇、美、日、德五個國共117架戰機。《戰機世界》中每一架戰機的誕生都與二戰飛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今天咱們就一起去看看那些跨越時空的好「機友」的故事吧!【英國空軍:驚現以少勝多的奇蹟,3000人拯救大英帝國!】
  • 間諜來探虛實,英國:德軍戰機太少不夠打
    就拿二戰來說,德軍俘獲蘇軍後先殺「政委」,而蘇軍則經常拿黨衛軍出氣,一碰到戰事不順時就公開處決一批黨衛軍以提升士氣。有的國家痛恨狙擊手,有的國家討厭遊擊隊,但有一種人堪稱眾矢之的,他們便是間諜。二戰的諜戰戰場絲毫不遜色於真刀真槍的戰場,不同陣營的間諜彼此間鬥智鬥勇,無論一方如何封鎖,對手也能深入敵後並造成巨大破壞。
  • 二戰德軍步兵背的大罐子是什麼?那可是保命的東西
    我們看二戰紀錄片,很多德國步槍兵背一個大約長30~50cm寬15cm的罐子,那麼這東西是幹什麼的呢?雖然是德軍率先使用的毒氣,但是英法兩國發射的毒氣不比德軍差。希特勒本人就是受害者,在一戰時希特勒曾經作為一名底層士兵為德皇作戰過,1918年10月14日,在威爾維克村附近,希特勒遭到毒氣(芥子氣)攻擊,差點失明。等到希特勒掌權後,再發動二戰時,他就讓所有的士兵都帶著防毒面具。
  • 德軍在二戰中,拆卸並運走的蘇聯的琥珀屋,為何至今去向不明
    在建造過程中,蘇聯聘請了30位頂級專家,用了十一年的時間,從僅存的老照片中尋找線索,研究技術,識別和對比了13種不同的琥珀。再用了14年的時間精心製作,才將這曠世珍寶重現於世。 德軍將它拆卸後,裝運到了德國的柯尼斯堡皇家城堡內,派出德軍日夜守衛。 1944年,英軍對柯尼斯堡的德軍展開猛烈轟炸,藏匿琥珀屋的密室被炸塌,德國人冒死將琥珀屋轉移到了一個安全之所,使得琥珀屋逃過了一劫。 1945年,納粹德國投降,蘇軍佔領了柯尼斯堡,馬上派出專家和軍隊尋找琥珀屋的下落。
  • 二戰德軍裝備的噴火器數量雖多,但更多用於實施暴行而不是戰場
    (老槍劇照)二戰期間德軍仍然廣泛使用噴火器是毫無疑問的,它主要裝備於德軍各步兵師的戰鬥工兵營。經過測試、完善和批量生產,德軍於1911年組建了一個裝備噴火器的特別團(下轄12個連),並且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首次將噴火器用於實戰,1915年2月的凡爾登戰役中,法軍第一次嘗到了這種混合著汽油、硫磺和橡膠氣味的「地獄之火」。
  • 蜇人的蜜蜂——二戰德軍「野蜂」自行火炮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蘇德戰場,除了爆發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裝甲對戰之外,也爆發過數次大規模的炮兵對決。為了能夠在炮兵裝備上壓制對方,除了傳統的牽引式火炮之外,蘇聯和納粹德國都裝備了各種數量龐大且性能不俗的自行火炮。而今天就為大家簡單介紹下二戰時德軍裝備的「野蜂」自行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