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你吃一盤「瓦姑仔」!平潭黃姑魚,既是待客美味,也是濃濃鄉愁……

2021-01-09 騰訊網

有人曾說

平潭人餐桌上如果只有一道菜

那一定是魚

在平潭人的菜譜裡

魚的種類不計其數、口感各異

但每種魚都是來自海洋的饋贈

讓漁家人大快朵頤

本期

我們將鏡頭對準平潭街面上

常見的黃姑魚

感受平潭地道的煎魚做法

地道的平潭黃姑魚

新鮮海魚頗受寵

挑選好物有門道

黃姑魚在平潭本地的叫法中,稱為「瓦姑仔」,因外形特點酷似黃花魚,因此也被叫做「小黃魚」,是市面上十分常見的魚種之一,一年四季都可見它們的身影,深受平潭人民的喜愛。

配料以蔥姜蒜、青椒為主

雖然形似黃花魚,但在聰慧的海島人民眼中,輕而易舉便能區分出黃姑魚與黃花魚。近日,記者走進城關農貿市場,看到不少商販正在售賣黃姑魚,吸引了很多市民駐足購買。

在一個攤位前記者看到,一隻只個頭適中的黃姑魚平擺在魚筐中,體型修長、頭部中大,體表披著細小的鱗片,腹部呈現微微橙黃色,十分鮮亮,透著一股鮮活的感覺。

「瓦姑仔一斤多少錢?」「是新鮮的嗎?」「便宜點賣不賣」……這是平潭街頭頗具市井氣息的一幕。家庭主婦們趕著清早的時間,到街面上尋找新鮮黃姑魚的身影,看到個大肉厚的品相,就爭先恐後殺價挑貨,付過錢後心滿意足地裝進自己的菜籃子裡。

將魚洗淨,放入鹽醃製一段時間

「平潭人吃魚一定是追求鮮度,只要夠新鮮,魚怎麼做都是好吃的。」市民高豔豔一大早到中埔海鮮市場尋好貨,恰好遇上魚販剛剛送達的黃姑魚,來不及討價還價,她就眼疾手快地挑了幾隻新鮮個大的上秤,「想要挑選到新鮮的黃姑魚首先要觀察魚身的光澤程度,然後再看魚鰓是否鮮紅,新鮮的黃姑魚煮起來格外美味。」

與海相伴大半生

起早貪黑歲月辛

在平潭,黃姑魚是作為漁民的一種海產經濟魚類,以海洋捕撈為主。在平潭各個漁村碼頭,每逢遠洋漁船歸來,總是會滿載著一簍簍沉甸甸的黃姑魚,這些肥美的黃姑魚承載著海洋的恩賜,給漁民帶來生活的期盼。

煎魚的過程中開中低火,並要翻面煎

「黃姑魚基本是沒有養殖的,按照平潭人一貫的說法便是『天然的』,我們漁船外出作業,捕撈回來黃姑魚的數量比較多,我們運到碼頭後就需要工人們幫我們把黃姑魚進行分揀,大隻的用來零售,小隻的就用來曬成魚乾。」漁民林成輝說。

靠海而生是件不容易的事。今年58歲的林成輝,他從18歲便跟隨父親開始學習捕魚,同黃姑魚「打交道」,那時他經常早起貪黑,風吹日曬,每次捕回一簍簍黃姑魚他就格外欣慰。在物質不豐的年代裡,黃姑魚成了他用於果腹的重要支撐,承載了他半生的辛勞歲月。

「小的時候我特別喜歡母親用醬油清水煮黃姑魚,每次煮上一大鍋,我們五六個兄弟姐妹都吃得不亦樂乎,非常滿足。」他打趣地說,「以前吃不起大米,魚倒是吃的多,現在的生活和以前恰恰相反,人們大米不愁,魚卻吃不起了。」

肉質細膩味更鮮

一道煎魚留心間

地地道道的平潭人,對黃姑魚多多少少都懷著一份喜愛之情。黃姑魚從海中捕撈,其肉質細嫩,味道鮮甜,不僅深受成人們的喜愛,也是幼兒食用的絕佳選擇。

兩面煎至金黃色

「我們家小孩2周多,非常愛吃魚,因為黃姑魚肉很嫩,燉成湯後肉質軟糯,小孩子吃了易消化,而且營養價值很高,所以平時我經常會到市場上買幾隻大點的燉湯。」市民高豔豔說,「大些的價格相對高,大約18到25元左右,巴掌大小的價格大約在6到13元之間不等。「

黃姑魚是平潭人民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或蒸、或煎、或炸……做法五花八門,呈現的美味也各有千秋。近日記者走進市民翁玉蓉家中,直擊平潭地道做法——煎黃姑魚的過程。

加入姜蒜,煸出香味

得知記者前來,翁玉蓉早早把魚處理乾淨,在魚背上劃開幾道,撒上些許鹽巴醃製,讓味道充分滲透到魚肉中。待油鍋一熱,她迅速將黃姑魚放入鍋中煎至金黃色。「煎的過程要保持中小火,防止魚肉燒焦,煎到熟後放一些生薑、蒜末,既能去腥,也能把黃姑魚的鮮香帶出來。」她說。

出鍋裝盤,加入青椒生抽調味即可

黃姑魚在平潭巧婦手中變成一道道美食,刺激著人們的味蕾。而正是最為家常的菜式,成為了許多海島兒女心中濃濃的鄉愁,無論去往哪裡,那一盤鮮香的黃姑魚在心中依舊清晰。

來源:平潭時報

文字:融媒體記者陳小歡

圖片:融媒體記者 蔡起輝

平潭時報社出品,轉載請註明來源

見習編輯:魏欣然

責任編輯:林曉玲

值班主任:何榮昌

值班編委:餘小燕

相關焦點

  • 懶人版午餐,一個人半盒春卷,既是美味主食又是解饞的小吃
    懶人版午餐,一個人半盒春卷,既是美味主食又是解饞的小吃你是不是一個人的時候就不愛做飯了,沒有捧場的,感覺沒有動力。所以有時候比較容易湊合,做多了吃不完,做少有不值得麻煩,常常是越簡單越好,什麼方便就做什麼,飽腹為佳,不餓就好。有時候烤個紅薯也頂餐,煮個玉米也能吃飽飯。
  • 平潭海鮮名菜|龜足,裹住嵐島風味
    在平潭,每一種海鮮美食的取材都來之不易。據了解,龜足一般一簇一簇群生群長,擠附在石頭縫中,長年不移動,靠吃水中的微生物生長。只要有風吹草動,龜足就會緊縮起柄部。因此採挖時,徒手很難將龜足從巖石上摘取下來。 「我們平時出海採龜足都會帶上工具,用扁平的鐵杵伸到龜足底部,沿著石縫翹起來,龜足也就隨即被採挖出來。」
  • 被《嚮往的生活》種草的江中猴姑米稀,營養健康又美味,懶人必備
    被《嚮往的生活》種草的江中猴姑米稀,營養健康又美味,懶人必備!因為吃飯不按點吃飯,喝冷飲等等,經常胃痛胃酸胃不舒服,早在三四年前就看見身邊人在吃江中猴菇的餅乾,我也不以為意,因為我不是個愛吃上火食品的人(朱古力除外!)
  • 在大理,有一種鄉愁,叫做殺豬飯!
    在大理,有一種鄉愁,叫做殺豬飯!每年到了元旦過後春節之前,在大理農村都會有殺年豬、吃殺豬飯的習俗,熱熱鬧鬧慶新年,歡歡喜喜迎春節。殺豬飯,是一種鄉愁,每每到了這段日子,總會想起親朋好友相聚一起、熱鬧的場景。殺豬飯,是一種鄉愁,每每到了這段日子,總會想起豬肉的香味迎風飄來,媽媽的拿手菜、再加上大廚的各種硬菜,總讓自己吃到撐了肚子。
  • 過年待客小零食,金黃酥脆,營養好吃,寓意「金玉滿堂」,收藏好
    過年一家人歡聚在一起,其樂融融地吃上老母親做的各種好吃的家鄉菜,真的太讓人懷念了。年夜飯就是非常重要的春節第一餐,不僅豐盛美味,每一道菜都還有它美好的吉祥寓意,包括春節裡吃的一些小零食、小點心之類的,都代表著新的一年裡人們對生活的美好期盼。除了各種好吃豐盛的吉祥年夜菜之外,一些小零食在除夕這天我們家也會做上一些擺起來給家人吃,不僅好吃解饞,寓意也非常好吃。這裡要分享的春節吉祥小零食是:炸鮮奶。
  • 平潭南北街裡的百年石厝
    平潭歷史建築調查人陳慶懋介紹道,萬順頭莊31號民居現存的梁架、隔扇等具有較強的藝術性和地方特色,建築構件細部工藝及裝飾藝術也具有一定的特色和建築價值,外牆毛石和方塊石的砌築工藝體現了平潭地域建築藝術特色,是研究過去商住結合類型傳統民居的實物樣本。
  • 蜀臻丨自貢仔姜蛙,年飯的必吃菜餚
    四川人喜吃辣,辣也包羅萬象,但把椒姜運用到極致的應該就是自貢菜了,口味鮮辣厚重,擅長水煮和活渡,且尤喜吃蛙。吃過蛙的人都知道,想要蛙肉有意思,入味是關鍵。不入味的蛙肉,嘴巴濾一遍,高潮就散去了。接下來明明是主角的蛙肉卻味同嚼蠟。
  • 福州平潭經典4日線路
    除了看景點,還可以在街上吃吃福州的特色小吃肉燕(又稱燕皮餛飩),又或者在魚丸店裡吃魚丸,魚肉做的皮、豬肉的餡,特別鮮美。 第三站:臺江步行街(2-4h) 傍晚時分,步行到東街口站可直接乘坐k1路公交車抵達臺江步行街,開啟夜晚的逛吃生活。 臺江步行街又名「福州濱江休閒廣場」、「福州步行街」等。臺江步行街共有3個主要功能區:懷舊風情區、時尚商貿區和濱江休閒區。 西邊打造懷舊風情區。
  • 詳細的做法步驟,簡單很美味,過年待客硬菜哦
    世間唯有美食與愛不可辜負;吃食是一種幸福,品味是一種情趣,下廚更是一種快樂!大家好,我是鐵頭,一個愛下廚、愛做菜的客家男人!這裡沒有華麗的語言,沒有富麗堂皇的環境,有的只是用心為家人做菜的鐵頭;與大家分享詳細的家常菜譜,有不足之處歡迎各位多多指教!在美食世界裡,咱們一起進步,為家人做更多更美味的食物!
  • 炒魷魚時,裡面加「這2料」,魷魚香嫩又美味,一盤不夠孩子吃!
    炒魷魚時,裡面加「這2料」,魷魚香嫩又美味,一盤不夠孩子吃!海鮮食物一直以來都是非常的受歡迎,而且價格也是非常的便宜,每個家庭都能接受得了,對於海鮮食物來說,我們都知道海鮮食物的種類也是分為很多種,最常見的基本上就是魚,蝦,螃蟹等等,但是你們有沒有吃過魷魚呢?魷魚也是我們最常見的一種海鮮產品了。
  • 這麼做美味排骨,好吃不膩,肉香濃濃,吃不飽,吃不夠,吃不過癮
    這個季節是吃肉的季節,吃啥補啥,多補補,給自己添點脂肪,冬天不怕寒。昨天買了3斤豬小排,分成2份,一份昨天做糖醋排骨,另外一份今天做椒鹽排骨,兩份排骨端上桌子的效果完全不一樣,昨天的糖醋排骨一碟子連續吃了中餐和晚餐兩頓,而今天的椒鹽排骨4個大人一人吃了一塊,其它全被女兒吃光了,看她吃的那麼解饞,實在是佩服啊。奶奶連連稱讚說,孩子的胃口就是好,這麼多吃了,下午放學到家一準還喊餓。
  • 鮮嫩的牛蛙遇到酸爽的泡椒,酸辣又下飯,仔姜牛蛙香辣美味
    當鮮嫩的牛蛙和酸爽的泡椒相遇,麻辣鮮香的滋味引得人口水直流,將湯汁泡飯吃,絕對是一絕。牛蛙的營養十分豐富,據分析,每百克牛蛙肉中含蛋白質19.9克、脂肪0.3 克,是一種高蛋白質、低脂肪、膽固醇極低、味道鮮美的食品。牛蛙還有滋補解毒和治療某些疾病的功效。
  • 金雁——外婆罐兒茶裡的濃濃鄉愁
    因為罐兒茶普通廉價,驅乏解渴,成為山裡老百姓生活的最愛,也是山裡人款待客人的必需品。 而外婆請當地泥瓦匠專門定製的兩個碩大的瓦罐兒,從風雨亭建成的那一天起,便幾乎從每天清晨開始即嗞嗞嗞地一直要工作到深夜。那些匆匆而過的認識與不認識的路人,只要在風雨亭裡歇上一腳,外婆都會遞上一碗熱氣騰騰的罐兒愛心茶。喝過外婆的罐兒茶後,路人們總感覺艱澀的腳步似乎輕鬆了不少,狹窄的路途也似乎寬廣了許多。 風雨亭裡讓我記憶尤深的有兩個場景。
  • 雲南特有的美味,蛋白質比牛肉高一倍,80元一盤很多人卻不敢吃
    比如野生菌中裡一種十分出名的菌子「雞樅菌」,就是一種喜歡生長在白蟻窩上的美味,而且一旦生長,會連續生長好幾年,因此一些採菌人若是見到哪個白蟻窩上生長著有雞樅菌,還會專門把它保護起來。 此外,在我國雲南一帶的農村地區,還有一種十分特別的美味,它就是以螞蟻為原材料做成的,現在也成了雲南一些地區的特有美味。
  • 「阿瑪仔」:一條街 兩代人 三五煎包 老平潭人的早餐記憶
    至今已有將近四十年的歷史主營煎包、麵茶、薯粉湯等極具平潭特色的美食承載著一代老平潭人的早餐回憶剛出鍋的煎包肉餡鮮香,炊煙順著老舊的屋子嫋嫋升起,熱騰騰的煎包散發出誘人的香氣,外皮酥脆,再搭配上一碗熱乎乎、甜蜜蜜的麵茶,便是平潭人晨間的一抹味蕾記憶。
  • 土豆這麼吃超過癮,不炒也不燉,既是菜品也是主食,一口氣吃三個
    土豆的烹飪方法眾多,南方會用來做乾鍋土豆,北方會用來做一些燉菜,炒土豆絲更是非常家常的一道吃食。今天小編要為大家介紹一種以上沒有提到的土豆的做法。土豆這麼吃超過癮,不炒也不燉,既是菜品也是主食,一口氣吃三個。它是什麼呢?它就是土豆絲餅。小編個人非常喜歡土豆餅,無論是用土豆泥做的,還是直接用土豆絲做的。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的這種土豆餅是土豆和雞蛋的結合,飽腹感超級強,而且視覺上也很好看。
  • 平潭海鮮名菜丨紅燒鮟鱇魚,「我很醜卻很美味」
    平潭最知名的海鮮市場當屬中埔街了,這裡有大大小小魚鮮店,魚蝦蟹貝品類齊全。最當季的海鮮應該是沿街叫賣的海產品,這些基本都是漁民自產自銷的。據資料介紹,鮟鱇是專業的釣魚能手,棲息在黑暗深海中,它的背上有能發光的擬餌,就象竹竿上挑著的小燈籠,時明時暗,閃閃爍爍,可誘捕那些趨光的魚蝦類,因此它的嘴巴也是一大特色,「血盆大口」。
  • 三伏天裡多吃薑,教你仔姜鴨的農家炒法,越啃越停不下來!
    都說冬吃蘿蔔夏吃薑,三伏天裡多吃薑。夏天的高溫天氣,很多朋友都喜歡吃冷飲降溫、吹空調降暑,這樣會容易讓五臟六腑出現寒意,而在這個時候,多吃點生薑能夠藉助於生薑的辛熱,來達到溫暖脾胃,促進消化等,使得身體更加健康。
  • 平潭:海蝕地貌甲天下 海濱沙灘冠九洲
    它既是全國第五大島、福建省第一大島,也是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  在這座島上,除了迤邐的自然景觀,其獨特的飲食文化和人文風情也為人所稱道。美景奇巖怪石百島千礁 嫵媚動人  平潭海鮮特產豐富  平潭特色美食之一的魚丸,保留了魚肉樸素的質地,吃起來滑爽嫩脆。
  • 三峽夜話|鄉愁的變遷
    然而,鄉愁並不只是山清水秀福地,鄉愁也不只是村莊和院落、小河與炊煙。「不知何處吹蘆菅,一夜徵人盡望鄉」、「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這是徵戰將士的鄉愁。這種鄉愁既可以激勵戰士殺敵立功,早日凱旋;有時候一旦被對手瞬間放大,也會起到摧枯拉朽的驚人力量,垓下之圍時的四面楚歌,就極大地加速了楚霸王失敗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