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判斷新物種? 物種之間有什麼區別?新物種怎樣演化而來?

2021-01-18 網易

2021-01-15 13:50:06 來源: 她很優秀呀

舉報

  在林奈之後的一百多年裡,達爾文發表了著名的物種進化理論,他認為,新的物種是從原有的物種演化而來的,所有的生物都有或多或少的親緣關係,那麼在給它們進行分類的時候,就應該要體現出它們相互之間的親緣關係。於是後來的生物學家們逐漸將林奈的分類體系發展演化,最終形成了今天的「域界門綱目科屬種」的不同層次,其中「種」是最基礎的一層,代表著一個單獨的物種,而幾個相近的物種就組成了一個屬,幾個相近的屬組成了一個科,幾個相近的科組成了一個目。只要我們知道了某一種生物的分類級別,就能大概知道它們和其他生物的親緣關係了。

  

  比如,我們人類和猴子、猩猩都屬於靈長目,這就代表我們的確有很多親緣關係,而人類和猩猩又同在人科,說明我們和猩猩的親緣關係比和猴子更近。也就是說,生物分類學可以告訴我們,人類其實不是猴子演化而來的,而是從一種人類和猩猩的共同祖先演化而來的。

  有了這樣的分類工具,科學家們就開始給各種生物確定學名,並把它們安排在應該在的屬、科等結構下,就像我們前邊說的,現在已經有200萬種生物有了自己的學名。

  但是自然界中依然有許多的生物沒有被命名,它們有的是生活在偏僻的山林或者海島上,我們很難接觸到。還有更多的生物其實就生活在我們身邊,比如一些小昆蟲和細菌,科學家們還沒來得及仔細地研究它們,所以也就還沒有給它們精確地分類。

  

  而如果一個科學家給一種從來沒有得到過學名的生物起了學名,這就叫作發現了新物種。但要發現新物種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因為全世界各地的科學家都在給物種們起學名,我們不能確定眼前的這個物種是否在很久之前已經被別人起過學名了,這該怎麼辦呢?

  科學家們早就料到了這個問題,所以他們規定,在發表一個新物種的時候,一定要有至少一個對應的標本。比如我們發現了一種新的蝴蝶,那麼在給這種蝴蝶起學名之後,這隻蝴蝶的標本也要被妥善地保管起來,這隻標本就被稱為模式標本。如果以後有另一位科學家發現了一種很相似的蝴蝶,他就可以來查閱我們製作的這些標本,通過對比,如果發現新的蝴蝶的確和我們發現的這種不一樣,那麼就代表著他發現了一個新物種。

  我們可以看到,模式標本是這麼重要,如果它丟失或者損壞了,以後的科學家甚至都無法判斷自己發現的是不是新物種了。

  

  那麼回到我們開頭提到的巴西國家博物館吧。我們都知道,在巴西境內有一條著名的亞馬孫河,在這條大河流經的區域內,孕育出一片寬廣的雨林,這裡是生物的天堂,生活著許多物種,科學家們曾經在這裡發現了很多新物種,並且將它們的模式標本收藏在了巴西國家博物館中。甚至由於標本太多了,許多標本被採集回來之後,科學家們還沒來得及研究,它們當中肯定有很多是我們至今還沒有起名字的新物種。然而,這場大火把這500萬件標本全都燒毀了,這就讓科學家們在發現新物種時的工作變得非常困難了。

  那麼,我們可不可以再去熱帶雨林抓一些標本,重新做成模式標本呢?答案是不可以,因為即便我們憑著記憶抓到了和之前那隻標本看起來一樣的生物,也不敢肯定它們就真的是同一個物種,因為很多物種的差別是非常細小的,尤其是昆蟲之間的差別,往往需要在顯微鏡下才能察覺。更要命的是,巴西國家博物館裡的許多標本,都是一二百年之前抓到的,最近幾十年來,巴西國內大規模開發熱帶雨林,生活在其中的許多生物有可能已經滅絕了,藏在博物館裡的那些標本,就是它們曾經存在於這個世界上的最後證據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地球一直都有物種滅絕,那有新物種在誕生嗎?
    地球一直都有物種滅絕,也一直有新物種誕生,只是我們無法感知到它們的進化。新物種的誕生根據現代進化論我們知道,物種是在不斷進化之中的,我們之所以感知不到進化的發生,是因為進化的過程非常緩慢,需要幾萬年甚至幾十萬年才能夠形成新物種。但是,人類的育種方式能夠加快生物的演化速度。大約在1萬年前,人類通過各種方式馴化了狼,將狼變成了狗。
  • 中國科學家確認發現小鯢新物種——"吉林爪鯢"
    新華網長春3月8日電(記者齊海山)中國科學家最近確認在吉林省發現的一種小鯢為新物種,並命名為吉林爪鯢。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與吉林黃泥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幾年前聯合開展小鯢物種研究與調查時,意外地發現了一種奇異的小鯢,經過實驗室遺傳學分子實驗,確認為小鯢新物種。
  • 「超級大陸」發現新物種完整骨架
    新物種「Adalatherium hui」骨骼復原圖。該骨架是岡瓦納獸目的首個近乎完整的骨架,這項發現為理解早期哺乳動物的演化帶來了線索。岡瓦納的中生代(2.52億—6500萬年前)哺乳動物化石記錄,遠遠不及北方超級大陸勞亞古大陸。岡瓦納有一群哺乳動物被稱為岡瓦納獸目,它們是曾經生活在古代南方「超級大陸」的動物,以前人們只發現過它們零散的頜骨、牙齒和一塊頭骨。
  • 吳聲:只有新物種爆炸,創新才能成為節慶丨新物種爆炸(青島)創新發布
    「新物種爆炸(青島)創新發布」,期待從商業方法到產業實踐,共創新物種成長生態。此次發布,吳聲延續了「場景紀元」的研究視角和方法體系,結合青島營商環境與創新氛圍建設,提出12個更具針對性的新物種趨勢預測,作出青島產業判斷和方向建議的思考。
  • 兩個全新物種被發現,為何自然界不斷有新物種出現?
    科學家是如何發現新物種的?我國雲南,自古以來就是物種繁茂之地,無論是對於遠古生物的研究,還是對於現生物種的尋找,科學家們在雲南也經常會有收穫。比方說在去年,雲南地區就發現了不少新物種,例如在雲南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發現了一種全新的「小飛鼠」,它被取名為高黎貢比氏鼯鼠,屬於比氏鼯鼠種群的一員,不過發現它的時候,這種「小飛鼠」就已經是瀕危物種了。
  • 澳大利亞的新發現的物種
    澳大利亞科學家有了一個驚人的發現,DNA證據顯示,澳大利亞可愛的空中有袋類動物實際上是三個不同的物種。 浩瀚的分布,以及各種形態的差異指出個體之間在不同的地區,導致了近年來建議我們可能不只是處理一種動物——但幾乎沒有的遺傳學證據來驗證要求。 詹姆斯庫克大學的博士候選人丹尼斯·麥格雷戈說:「有一段時間人們一直在猜測大型滑翔機不止一種,但現在我們有了DNA證據。」
  • 澳大利亞出現新物種,體型比袋熊大4倍,背後的原型是什麼?
    澳大利亞出現新物種,體型比袋熊大4倍,背後的原型是什麼?地球擁有天道獨厚的地理位置,周圍存在無數的保護星,很多災難都被這些保護星擋了下去,因此地球上的環境越來越優渥,起初也沒有生命的存在,一片荒涼。經過漫長的歲月,終於孕育出獨特形式的生命,這些新物種的出現,給地球點綴了一絲色彩,地球變得更加生機勃勃。澳大利亞地區就是代表之一,據大陸漂移學說表示,澳大利亞是因陸地板塊發生漂移時,被直接分離出去的,導致這片陸地上的動物與原來大陸上的動物出現地理隔離,誕生許許多多的新物種。這些新物種幾乎很少有人見過,就比如袋鼠,它擁有令人難忘的口袋,小袋鼠經常在此活動。
  • 科學家發現新物種,靈長類動物再添新成員,但數量令人擔憂
    在大約38億年前,地球上出現了最簡單的生命,經過不斷的發展演化,到今天地球上已經出現了數百萬個物種,幾乎填滿了所有的生態位,佔據著所有的生存空間和資源。,但生命是很頑強的,災難過後空出的生態位迅速就有其他物種進入填滿。
  • 安徽發現新物種豬尾鼠,到底是怎樣一個東西?
    其實豬尾鼠這種生物一直都存在,主要是在安徽此前沒有發現過而已,在廣西、湖南、廣東、福建等地,都有過它出現的痕跡,並且它畢竟是老鼠,長相其實並沒有高清大圖那麼「萌」,偶然一見,還是會人人喊打的。一、新發現的豬尾鼠最大的特點,就是尾巴像豬尾,並且後面有一攝白毛。
  • 澳大利亞發現豆娘新物種
    原標題:澳大利亞發現豆娘新物種   新華社雪梨10月23日電 澳大利亞昆士蘭博物館23日發布新聞公告說,該博物館的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新的豆娘物種,對評估特定生態系統變化有重要意義。
  • 大西洋發現12支新物種隱藏在深海之中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月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科學家通過五年間對大西洋深海進行全面勘測研究,發現了12種新物種。他們表示,由於此前海底環境未被深入勘測,一些海苔蘚、軟體動物和珊瑚物種一直沒被發現。研究人員警告稱,這些新發現的海洋生物可能已受到氣候變化的威脅,海洋吸收的二氧化碳使海洋逐漸酸化,尤其導致珊瑚骨骼被腐蝕。
  • 時隔1.84億年的生物雜交,沒想到出現新物種,該如何處理?
    時隔1.84億年的生物雜交,沒想到出現新物種,該如何處理?在自然界當中生物雜交是很正常的,如果這個過程中有了人工的參與,似乎結果就會變得與眾不同了,在《基因》期刊上,匈牙利的科學家發表了這樣一篇論文,曾經兩個在侏羅紀時期存在的生物即將瀕臨滅絕,它們進行了一場跨越1.84億年的雜交,讓這兩個根本不可能會見面的物種,成功的交配創造出了一個新的物種。那麼這樣的做法到底有何意義呢?
  • 海南發現19個熱帶雨林新物種
    一種比恐龍還要古老的生物突然如朵朵桃花般盛開眼前會是怎樣的驚喜?海南日報記者李天平 攝海南南海熱帶海洋研究所所長陳宏介紹,以水母為代表的刺胞動物,佔據地球動物「譜系演化樹」的根基部位,是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多細胞動物演化的開始。而作為唯一生活在淡水中的水母,桃花水母又是該物種類群進化過程中的一個盲枝,對於揭示遺傳基因規律、解讀遺傳密碼,具有不可替代的科研價值。為什麼偏偏只有它能適應淡水?環境因子對它究竟有怎樣的影響?
  • 澳大利亞發現了六個壁虎新物種
    Paul Oliver),同時也是昆士蘭博物館的高級館長認為,鑑定這些新的壁虎物種就像是艱苦的偵查工作。 因為,這些看似常見的壁虎物種,長期未被發現或區分的主要原因就是它們真的很難區分。 但是,在對這些壁虎物種的尾端進行分析後發現,它們之間確實存在遺傳差異。
  • 雲南發現兩棲類新物種黃連山灌樹蛙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記者1月2日從雲南黃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獲悉,在黃連山掌突蟾這一新物種被發現後,又一新物種黃連山灌樹蛙(Raorchestes huanglianshan)在黃連山被發現,其研究成果刊登於國際ORIGINAL ARTICLE期刊。
  • 新物種!真實存在的米老鼠——澳洲發現兩種新哺乳動物物種
    近日,《Scientific Reports》發表了一項新的研究結果,該研究發現了兩種屬於大袋鼯[wú]屬(學名:Petauroides,英文名: greater glider)的新物種,它們有著又大又圓的耳朵,形似米老鼠,非常的可愛!
  • 安徽發現新物種
    等小型獸類尤為令人驚喜的是這次科考還發現了一個新物種其中黃山小麝鼩、安徽麝鼩、豬尾鼠為新發現種。黃山小麝鼩和安徽麝鼩這兩種麝鼩與黃山風景區今年3月份公布的黃山小麝鼩和安徽麝鼩為同種。科考人員還發現,本次在清涼峰發現的豬尾鼠與其他地區的豬尾鼠相比,出現了明顯的分化,應該是一個新亞種。
  • 物種之間有生殖隔離,為何還會生下獅虎獸?它們還存在很大缺陷!
    物種之間有生殖隔離,為什麼還會生下獅虎獸?它們還存在很大缺陷!不同的物種之間都存在生殖隔離,它們無法交配產生新的後代,但是在2012年世界上第1隻獅虎獸出生,它和經典動畫片獅子王中,辛巴的女兒同名,其實從科學和生物學上來說,獅子和老虎是根本無法產生後代的,之所以會誕生獅虎獸,這是通過人為幹預的方式所得來的。
  • 福建發現新物種,已經出現退化跡象,以發現者的名字命名!
    福建發現新物種,以發現者的名字命名,提高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在地球上新物種的發現是一個極其困難的過程, 探索陸地要比探索海洋更為困難一些,因為在地球上陸地物種的數量幾近於飽和,但是對於海洋我們還有很大的範圍沒有探測到,極其容易在海洋當中發現新的生物,陸地上則恰恰相反。
  • 上海發現全球昆蟲新物種!濱江森林公園內約有200頭-物種 步甲 新種...
    原標題:重磅丨上海發現全球昆蟲新物種!而此次新物種的發現,正是歸功於一次「生物限時尋」活動。  「第一眼還沒認出這是個新物種,要不是事後整理標本時發現,就可能錯過了。」上海師範大學博士後彭中回憶起這段有些波折的發現歷程,十分慶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