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沈昌文的去世,引發了出版界無數後輩的悼念。我們特地採訪了國內知名出版人俞曉群,追憶傑出出版人沈昌文的塵封往事。
沈昌文、俞曉群師徒(俞曉群提供)
【他是愛熱鬧的老人】
兩人本約定參加2021年上海書展的新書發布會
「沈公永遠是我們的師傅!」俞曉群與沈昌文有三十多年的師徒情誼。幾天前,兩人還一起約定,等疫情結束後,要參加2021年的上海書展,發布沈昌文新書《書信集》。「沒想到,這一次的發布會,沈公不能赴約了。」俞曉群說,關於沈公的新書將繼續整理出版,作為對沈公最好的慰藉與懷念。
「二十幾年前,強拉硬拽,磕頭作揖,拜沈公為師,他老人家有酒有菜,半推半就,好歹算是答應了下來。從此做事、寫文章,不管沈公心情如何,願不願意聽,看不看得上眼,都早請示、晚匯報。」俞曉群就是這樣與沈昌文以師徒情誼開始結緣。
在俞曉群眼中,沈公喜歡熱鬧,採訪、對話、籤售、喝酒,他每次發言都中氣十足,目光中閃爍著青春的火焰。「一次跟沈公喝小酒,他突然抑鬱起來,半開玩笑地對我說,以後不要再過生日,我總覺得那一次歡聚之後,人就變老了。此後七年過去,我每次張羅祝壽他都拒絕。沒有辦法,我只好每年為他出一本書。」
2019年,為紀念沈昌文的八十八歲壽辰,俞曉群與沈公的舊識、好友、徒子徒孫們在短短的三個月時間,集齊了三十四篇關於沈公的趣事文章,匯集成書《八八沈公》,由草鷺文化策劃、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
俞曉群說,當時做《八八沈公》這本書主要是給歷史留下印跡,「現在這幫小孩知不知道當年的《讀書》,知不知道沈昌文、吳彬。這個時代,我們最終能留下些什麼,使我們整個精神上傳承。沈先生確實一直帶著我們這批人在中國的社會狀態下一步一步往前走,我們確實受益良多。」
【他是幽默專業的出版人】
總結出二十字的「出版箴言」
據俞曉群回憶,沈公屬於自學成才,從上海一個銀樓小學徒,一直奮鬥到三聯書店總經理、《讀書》雜誌主編,站上中國出版業的最高點;他在京從事出版事業六十餘年,經歷了許許多多的事件,結識了形形色色的人物,直至晚年,他依然收放自如,悠然自得。
2009年,俞曉群主持海豚出版社的工作,第一件事情就請沈公「出山」,「在我三十年的出版生涯中,內心深處已經形成了一個陰影,那就是此生編書,再也無法超越沈公。」於是每策劃新選題,他都會習慣性地思考,沈公會怎麼做呢?
俞曉群說,從沈昌文那裡總結出的第一條經驗,就是勇於向專家說「我不懂」。沈公自己也總結的出版之道,有二十字箴言:「吃喝玩樂,談情說愛,貪汙盜竊,出賣情報,『坐以待幣』。」他解釋說,「吃喝玩樂」是老要請作者吃飯,老要研究如何請才能討得作者的歡心,約到好稿子,當然退稿也要請客。「談情說愛」是編輯跟作者要有感情,要有愛,建立很好的關係,然後,可以從作者身上「貪汙盜竊」到他的最新研究成果,挖掘他們的無形資產。「出賣情報」是把自己掌握的「情報」利用起來,「出賣」給一些同行,也因此滿足了我「吃喝玩樂」的習性。「坐以待幣」就是不能賠錢幫閒,幫過的單位得給報銷「吃喝玩樂」的費用。
沈昌文(俞曉群攝)
2014年8月份,沈公的回憶錄《也無風雨也無晴》在海豚社出版,他來到海豚人文編輯室,對著幾位站起來向他致敬的小姑娘說:「我預訂一百本《也無風雨也無晴》,等你們給我開追悼會時,每人送一本!」當時把幾個小女孩兒弄得痴痴傻笑,無以應對。
【他是勇敢豁達的前輩】
教後輩:不要怕,勇敢前行!
自2003年至2019年,俞曉群的創作進入高峰期,算起來出版了十多部書,而沈公作序有十三篇之多。「每次奉上我的新編書稿,沈公高興時會說,好看,小子未來可期。我趕緊回應說,那就請您老人家寫個序吧。錦上添花。沈公覺得不太入目時會說,你寫得太深奧了,我看不懂。我趕緊回應說,那就請您老人家寫個序吧,指點迷津。」
去年,俞曉群的新書《兩半齋隨筆》出版,詳細記錄了與許淵衝、黃永玉、沈昌文、李學勤先生等前輩學者的交往故事,其中,同時推出的還有一冊精美小書《沈公序我》,這一冊則作為贈品不售賣。俞曉群說,沈公為他作序的這十幾年間,年齡已經由七十幾歲漸至九十高齡,文章由長漸漸變短,文字由湧動漸漸平緩,但文中的思想愈發深刻,情感愈發濃烈。他感念沈公厚愛,於是畢恭畢敬將十三篇序言翻撿出來,自費匯集成冊,做為贈品,奉獻給讀者。
俞曉群新書
在其中一篇給《前輩》的序中,沈公借胡愈之寫給孫起孟的信落筆:不要怕。他說,對於出版界先烈的事業,要先學他們的思想,再勇敢地實行,不要怕。
俞曉群記得,沈公曾經「威脅」他:「曉群,好好活著,不然等到你一百二十歲時,你離開了這個世界,我還會為你的追悼會致辭。」好好活,不要怕。便是沈公一路由學徒到師父的人生信條。
紅星新聞記者 陳謀
編輯 鄧旆光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