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與沈昌文三十年師徒情誼,俞曉群回憶師傅的幽默豁達與通透

2021-01-10 紅星新聞

今日,沈昌文的去世,引發了出版界無數後輩的悼念。我們特地採訪了國內知名出版人俞曉群,追憶傑出出版人沈昌文的塵封往事。

沈昌文、俞曉群師徒(俞曉群提供)

【他是愛熱鬧的老人】

兩人本約定參加2021年上海書展的新書發布會

「沈公永遠是我們的師傅!」俞曉群與沈昌文有三十多年的師徒情誼。幾天前,兩人還一起約定,等疫情結束後,要參加2021年的上海書展,發布沈昌文新書《書信集》。「沒想到,這一次的發布會,沈公不能赴約了。」俞曉群說,關於沈公的新書將繼續整理出版,作為對沈公最好的慰藉與懷念。

「二十幾年前,強拉硬拽,磕頭作揖,拜沈公為師,他老人家有酒有菜,半推半就,好歹算是答應了下來。從此做事、寫文章,不管沈公心情如何,願不願意聽,看不看得上眼,都早請示、晚匯報。」俞曉群就是這樣與沈昌文以師徒情誼開始結緣。

在俞曉群眼中,沈公喜歡熱鬧,採訪、對話、籤售、喝酒,他每次發言都中氣十足,目光中閃爍著青春的火焰。「一次跟沈公喝小酒,他突然抑鬱起來,半開玩笑地對我說,以後不要再過生日,我總覺得那一次歡聚之後,人就變老了。此後七年過去,我每次張羅祝壽他都拒絕。沒有辦法,我只好每年為他出一本書。」

2019年,為紀念沈昌文的八十八歲壽辰,俞曉群與沈公的舊識、好友、徒子徒孫們在短短的三個月時間,集齊了三十四篇關於沈公的趣事文章,匯集成書《八八沈公》,由草鷺文化策劃、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

俞曉群說,當時做《八八沈公》這本書主要是給歷史留下印跡,「現在這幫小孩知不知道當年的《讀書》,知不知道沈昌文、吳彬。這個時代,我們最終能留下些什麼,使我們整個精神上傳承。沈先生確實一直帶著我們這批人在中國的社會狀態下一步一步往前走,我們確實受益良多。」

【他是幽默專業的出版人】

總結出二十字的「出版箴言」

據俞曉群回憶,沈公屬於自學成才,從上海一個銀樓小學徒,一直奮鬥到三聯書店總經理、《讀書》雜誌主編,站上中國出版業的最高點;他在京從事出版事業六十餘年,經歷了許許多多的事件,結識了形形色色的人物,直至晚年,他依然收放自如,悠然自得。

2009年,俞曉群主持海豚出版社的工作,第一件事情就請沈公「出山」,「在我三十年的出版生涯中,內心深處已經形成了一個陰影,那就是此生編書,再也無法超越沈公。」於是每策劃新選題,他都會習慣性地思考,沈公會怎麼做呢?

俞曉群說,從沈昌文那裡總結出的第一條經驗,就是勇於向專家說「我不懂」。沈公自己也總結的出版之道,有二十字箴言:「吃喝玩樂,談情說愛,貪汙盜竊,出賣情報,『坐以待幣』。」他解釋說,「吃喝玩樂」是老要請作者吃飯,老要研究如何請才能討得作者的歡心,約到好稿子,當然退稿也要請客。「談情說愛」是編輯跟作者要有感情,要有愛,建立很好的關係,然後,可以從作者身上「貪汙盜竊」到他的最新研究成果,挖掘他們的無形資產。「出賣情報」是把自己掌握的「情報」利用起來,「出賣」給一些同行,也因此滿足了我「吃喝玩樂」的習性。「坐以待幣」就是不能賠錢幫閒,幫過的單位得給報銷「吃喝玩樂」的費用。

沈昌文(俞曉群攝)

2014年8月份,沈公的回憶錄《也無風雨也無晴》在海豚社出版,他來到海豚人文編輯室,對著幾位站起來向他致敬的小姑娘說:「我預訂一百本《也無風雨也無晴》,等你們給我開追悼會時,每人送一本!」當時把幾個小女孩兒弄得痴痴傻笑,無以應對。

【他是勇敢豁達的前輩】

教後輩:不要怕,勇敢前行!

自2003年至2019年,俞曉群的創作進入高峰期,算起來出版了十多部書,而沈公作序有十三篇之多。「每次奉上我的新編書稿,沈公高興時會說,好看,小子未來可期。我趕緊回應說,那就請您老人家寫個序吧。錦上添花。沈公覺得不太入目時會說,你寫得太深奧了,我看不懂。我趕緊回應說,那就請您老人家寫個序吧,指點迷津。」

去年,俞曉群的新書《兩半齋隨筆》出版,詳細記錄了與許淵衝、黃永玉、沈昌文、李學勤先生等前輩學者的交往故事,其中,同時推出的還有一冊精美小書《沈公序我》,這一冊則作為贈品不售賣。俞曉群說,沈公為他作序的這十幾年間,年齡已經由七十幾歲漸至九十高齡,文章由長漸漸變短,文字由湧動漸漸平緩,但文中的思想愈發深刻,情感愈發濃烈。他感念沈公厚愛,於是畢恭畢敬將十三篇序言翻撿出來,自費匯集成冊,做為贈品,奉獻給讀者。

俞曉群新書

在其中一篇給《前輩》的序中,沈公借胡愈之寫給孫起孟的信落筆:不要怕。他說,對於出版界先烈的事業,要先學他們的思想,再勇敢地實行,不要怕。

俞曉群記得,沈公曾經「威脅」他:「曉群,好好活著,不然等到你一百二十歲時,你離開了這個世界,我還會為你的追悼會致辭。」好好活,不要怕。便是沈公一路由學徒到師父的人生信條。

紅星新聞記者 陳謀

編輯 鄧旆光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相關焦點

  • 著名出版人沈昌文去世,曾長期執掌《讀書》雜誌
    南方日報、南方+記者從知名出版人俞曉群先生處獲悉,著名出版人、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前總經理沈昌文先生10日晨在北京家中離世,享年90歲。
  • 出版人沈昌文走了,他用一部部書一本本雜誌激蕩幾代人的靈魂
    「不敢面對與他最後一面」在出版界,大家都喜愛尊稱沈昌文為「沈公」。這個老頑童的離去,頓時成為微博、朋友圈熱搜話題。出版人俞曉群1月10日一早接到沈昌文女兒發來的微信,他說,「一個多月前我們還和沈公在一起喝酒。」和沈昌文相識30年的著名編輯、作家陸灝說:「不敢面對與他的最後一面,實在是跨不出這一步,但這一天還是來了。」
  • 沈昌文:我的夢就四個字——無疾而終
    著名出版人沈昌文於2021年1月10日清晨去世,享年90歲。「今晨六時許,女兒發現,沈公睡去。」沈公生前好友,出版人俞曉群如此告訴媒體。沈昌文(1931-2021),1931年9月26日生於上海。1951年考取人民出版社校對員,後任社長秘書、主任、副總編輯。1986年到1996年任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總經理,兼《讀書》雜誌主編。
  • 紀念沈昌文|美術館東街22號:沈公來見「付小姐」
    他筆下「開文化卡車」的揚之水不用微信,簡訊回復每每及時在線,「詳細的共事經歷都在《〈讀書〉十年》裡了,我口述能力很差,因此很怕採訪,何況這兩天大家已經談了不少,我也說不出更多,待以後沉靜下來再慢慢寫回憶吧。」
  • 著名出版人沈昌文離世,出版界人士紛紛哀悼紀念
    《讀書》雜誌前執行主編、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賈寶蘭慨嘆,沈昌文的離世也意味著一個出版時代的結束,言語間盡顯不舍。1982年,賈寶蘭進入《讀書》雜誌社工作,直到1996年沈昌文退休,二人共事十餘年。她說:「他喜歡做這個事(出版),樂此不疲,他的精力大都放在約見作者、請吃飯聯絡感情上了。我北方人,吃出了一個南方人的胃,大概與那段工作有關。
  • 紀念|沈昌文:《讀書》雜誌創刊前後
    澎湃新聞記者從出版人俞曉群獲悉,著名出版人沈昌文於今早去世,享年90歲。「今晨六時許,女兒發現,沈公睡去」。俞曉群說。本文選自《知道:沈昌文口述自傳》,謹以此文紀念沈老先生。此文由沈昌文口述,張冠生整理,花城出版社,2008年4月第1版。本文有刪節。
  • 著名出版家沈昌文今晨安詳離世,他說「我的初心在上海」
    沈昌文1931年9月26日生於上海,畢業於上海私立民治新聞專科學校,1951年3月至1985年12月曆任人民出版社校對員、秘書、編輯、主任、副總編輯,1986年1月至1995年12月,任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總經理兼《讀書》雜誌主編。主事《讀書》後,沈昌文要廣開言路,達成「通識」,為知識分子創造一個精神家園。他最怕的是不允許各種觀點並存。世界太複雜了,他希望兼容並蓄,才是完滿。
  • 紀念|胡洪俠:說不完的沈公讀不完的書
    中國當代出版界的一對著名師徒:沈昌文(右)和俞曉群。2019年八月,攝自上海。 2002年12月6日沈公米壽,草鷺要出書祝壽,命我作文一篇。三聯書店當年被凌遲處死、名存實亡近三十年,現在忽然要恢復,談何容易。上面給了我三十萬元資金,實在不夠用。我知道,生活·讀書·新知三家書店當年最早是在香港合而為一的。現在,因為北京的崇高地位,三十來年後復出的小小的北京的三聯書店居然成為「總店」,香港的反而成了「分店」。於是,我這總店的頭子多次得以拜訪香港分店,十分顯赫。可惜,那時已經見不到羅孚先生了——他被控是美國特務,被判刑十年,在內地坐牢。
  • 著名出版人沈昌文去世,曾執掌《讀書》雜誌多年
    沈公生前好友,出版人俞曉群如此告訴媒體。沈昌文生於1931年,上海人。著有《閣樓人語》、《書商的舊夢》、《最後的晚餐》、《知道》《也無風雨也無晴》,譯作有《控訴法西斯》、《列寧對全世界婦女的遺教》、《阿多拉茨基選集》(部分)等。他曾主編多年的《讀書》雜誌,是中國讀書類雜誌的範例。1979年4月,《讀書》創刊,發表《讀書無禁區》一文,引發了巨大震動。
  • 著名出版人沈昌文睡夢中安詳離世享年90歲 沈昌文個人資料
    據澎湃新聞報導,2021年1月10日6時許,著名出版人沈昌文被女兒發現,在睡夢中逝世。  沈昌文1931年9月生於上海。在上海租界工部局所辦的學校受中小學教育。1945年3月因家境困難輟學,開始了6年的銀樓(首飾店)學徒生涯。1949至1951年初在上海私立民治新聞專科學校採訪系學習,,最後取得的學歷是上海民治新聞專科學校採訪系二年級肄業。
  • 當下,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師父,「師父」與「師傅」的辨析
    一番討論過後,師徒關係成為了新節目的重點。節目製作人、總導演孔曉一主動請纓,她曾看過一個黃永玉先生的紀錄片,片中黃永玉回憶他在徐悲鴻等大師家裡,與他們同吃同住幾個月。技能並沒有學到,但是學到了「感悟與來往,能夠潛移默化去感受大師們的精神」。《我們的師父》靈感就此而來,團隊希望年輕人通過與長輩或前輩共同生活,從「感悟與來往」中,學習他們的人生智慧。
  • 著名出版家、文化學者沈昌文睡夢中安詳離世——「破老頭」再見
    作為一個生活在北京60多年的老上海人,沈公說話時經常會既帶著北京味道的兒化又帶著濃重的上海口音,還會時常蹦出幾個上海詞,像極了他生活20年的上海和63年的北京。在《魯豫有約》中他講述了他的「頑劣人生」:有這樣一位可愛的老人,他平常出門,所帶的裝備就像一個20歲左右的年輕人:騎一輛永久牌自行車、背一個藍色雙肩包、胸前掛一個MP3、兜裡揣一個PDA。
  • 薪火相傳 桃李情誼——土城礦舉行「師帶徒」首次拜師儀式
    拜師會上,徒弟們恭敬的向師傅遞拜師貼,師傅給徒弟回收徒貼,師徒雙方在貼上簽字,確認師徒關係。   俯首作揖謝師恩,師徒關係確定後,徒弟給師傅行拜師禮、敬茶,師傅給徒弟贈送了禮物。至此,肖枝虎、朱平照、任利合、羅睿、李四雲5位師傅與唐輝、朱標、趙汝翔、易浩欣、劉海映5位徒弟結成了良師益友。受拜的5位師傅都是土城礦各個崗位的技術能手和骨幹,有的是綜掘機司機,有的是車工,有的是採制工,有的是電焊工,雖來自不同崗位,但是他們在本崗位工作中都具有同樣的工匠精神、高超的技藝和精湛的技能,也是土城礦「職業技術帶頭人」。
  • 八年師徒情誼,大龍貓地位不保?
    《地下城與勇士》這個遊戲已經十餘年了,多少玩家來了又走,相信很多人的好友列表如今已經是遍布灰色,曾經一起刷圖的好友,如今早已不見。旭旭寶寶有時候在直播中就會打開好友列表和留存的脫坑玩家郵件,和彈幕訴說一下每個灰色ID後面的故事,回憶一下這個遊戲的美好年華。
  • 技藝傳承,師徒關係的變與不變
    傳承著技藝,更傳承著價值觀□方大豐●一項研究表明,一家高科技公司裡1000名員工參與師徒制5年後,獲得升遷的比率是沒有參與師徒制員工的5倍。而擔任師傅的員工,獲得升遷的比率是沒有擔任師傅的員工的6倍。●師徒之間,既是技藝、學識的傳輸,也是為人、品德的授受。
  • 師徒共話成長① ▏師傅身上寶藏本領多,我只學到九牛一毛
    師徒共話成長① ▏師傅身上寶藏本領多,我只學到九牛一毛 2020-07-29 20: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畢業季|重逢再會——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2020年畢業紀念儀式舉行
    2020年6月30日上午,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2020年畢業紀念儀式在秋林報告廳舉行。受新冠疫情影響,大部分畢業生無法返回燕園參加線下畢業典禮,因此此次畢業紀念儀式旨在以「重逢·再會」為主題,通過線下和雲端相結合的方式為現場和遠方的國關畢業生打造充滿儀式感的專屬畢業紀念,共話國關情誼和燕園時光。
  • 阿哲解散師門之後,美女徒弟不忘初心,周年慶師傅仍是最重要的人
    師徒模式在YY極為流行,但是阿哲在去年解散了師門,起因是徒弟小損樣與哲家粉絲互懟,但很多粉絲認為阿哲接撒師門是為了回收資源發展心悅。解散師門之後阿哲大多數資源都給了心悅主播,也側面的認知了阿哲解散師門確實有回收資源之意。阿哲解散師門之後也告知徒弟們師徒情誼已盡,有的徒弟去掉了哲徒的馬甲,與阿哲劃清了界限,還有很多的徒弟依然懂得感恩,掛著哲徒的馬甲,如七寶、金寶兒都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 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四對師徒,最後一對師徒倆都是將棋天才!
    動漫中各種角色之間往往都會存在著各種深深的牽絆,就像現實生活中一樣,他們有著父子之情,有著兄弟之情,當然也有著難以割捨的師徒之情。今天就為各位觀眾姥爺盤點四對令人印象深刻的師徒,最後一對兩人都是將棋天才。1.《火影忍者》——鳴人&自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