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出版人沈昌文去世,曾長期執掌《讀書》雜誌

2021-01-11 騰訊網

南方日報、南方+記者從知名出版人俞曉群先生處獲悉,著名出版人、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前總經理沈昌文先生10日晨在北京家中離世,享年90歲。

沈昌文先生1931年9月26日出生於上海,畢業於上海私立民治新聞專科學校,歷任人民出版社校對員、秘書、編輯、主任、副總編輯,上世紀80年代中期直至退休,一直任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總經理兼《讀書》雜誌主編。1996年1月退休後又與俞曉群共同發起創辦《萬象》雜誌,策劃出版《新世紀萬有文庫》等。俞曉群曾在南方日報《讀書》版多次著名回憶與沈昌文相交的點點滴滴,「沈公永遠是我們的師傅。就在前幾天,他還跟我約定,等疫情結束後,要發布他的新書《書信集》,沒想到……」俞曉群透露,這本書在繼續整理中,作為對沈公「最好的慰藉與懷念」。

2020年沈昌文壽宴上,俞曉群奉上生日蛋糕。

中國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前副總經理,曾任三聯書店總經理的樊希安表示:「沈公是三聯書店老前輩,是1986年1月三聯書店獨立建制後第一任總經理。2011年8月23日,我們當時的三聯書店領導班子,曾在北京吳裕泰內府菜館設宴為沈公慶賀八十大壽。我當天從公出地雲南趕回參加活動,席間曾賦詩一首:晨起身在彩雲南,赴宴借取鵬翼還。欲賀高壽無重禮,滇地茶餅奉君前。轉眼十年過去,現已是天人相隔,悲哉!」

沈昌文先生最後一次為讀者籤售圖書。

連結

【記者】陳小庚

【作者】 陳小庚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相關焦點

  • 著名出版人沈昌文去世,曾執掌《讀書》雜誌多年
    著名出版人沈昌文於今早去世,享年90歲。「今晨六時許,女兒發現,沈公睡去。」沈公生前好友,出版人俞曉群如此告訴媒體。沈昌文生於1931年,上海人。著有《閣樓人語》、《書商的舊夢》、《最後的晚餐》、《知道》《也無風雨也無晴》,譯作有《控訴法西斯》、《列寧對全世界婦女的遺教》、《阿多拉茨基選集》(部分)等。
  • 著名出版人沈昌文離世,出版界人士紛紛哀悼紀念
    沈昌文 秦穎 攝 ■ 深圳特區報記者 張銳1月10日晨,著名出版人沈昌文在北京家中去世,享年90歲。他曾任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總經理,長期執掌著名思想文化評論雜誌《讀書》,並有著作《閣樓人語》《書商的舊夢》《知道》《八十溯往》《最後的晚餐》《也無風雨也無晴》等。消息傳來,出版界人士紛紛哀慟悼念。記者聯繫採訪數位媒體、出版界人士,他們眼中,沈昌文從銀樓小學徒,到出版社校對員,再到編輯部主任、副總編、總經理的傳奇一生,也因他獨具風範的言行而難忘。
  • 著名出版人沈昌文睡夢中安詳離世享年90歲 沈昌文個人資料
    據澎湃新聞報導,2021年1月10日6時許,著名出版人沈昌文被女兒發現,在睡夢中逝世。  沈昌文1931年9月生於上海。在上海租界工部局所辦的學校受中小學教育。1945年3月因家境困難輟學,開始了6年的銀樓(首飾店)學徒生涯。1949至1951年初在上海私立民治新聞專科學校採訪系學習,,最後取得的學歷是上海民治新聞專科學校採訪系二年級肄業。
  • 出版人沈昌文走了,他用一部部書一本本雜誌激蕩幾代人的靈魂
    8年前,著名出版人沈昌文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說,他最大心願是「無疾而終」,1月10日早晨6時許,他被女兒發現在睡夢中睡去,在安詳中告別了人世,享年90歲。他將最大理想投注到了三聯書店「他的一生太豐富,幾句話很難說清楚。」沈昌文生前多位老友、同事都如此說道。沈昌文浸淫圖書、雜誌出版界50年。
  • 紀念|沈昌文:《讀書》雜誌創刊前後
    澎湃新聞記者從出版人俞曉群獲悉,著名出版人沈昌文於今早去世,享年90歲。「今晨六時許,女兒發現,沈公睡去」。俞曉群說。本文選自《知道:沈昌文口述自傳》,謹以此文紀念沈老先生。此文由沈昌文口述,張冠生整理,花城出版社,2008年4月第1版。本文有刪節。
  • 沈昌文:我的夢就四個字——無疾而終
    著名出版人沈昌文於2021年1月10日清晨去世,享年90歲。「今晨六時許,女兒發現,沈公睡去。」沈公生前好友,出版人俞曉群如此告訴媒體。沈昌文。「其智可及,其愚不可及也,」曾與沈昌文共事多年的《讀書》雜誌前主編吳彬這樣評價這位老友。
  • 著名出版家沈昌文今晨安詳離世,他說「我的初心在上海」
    圖說:出版家沈昌文今天清晨離世 資料圖著名出版家、文化學者、前三聯書店總經理兼《讀書》雜誌主編沈昌文今天(1月10日)清晨在睡夢中安詳離世,享年90歲。沈昌文1931年9月26日生於上海,畢業於上海私立民治新聞專科學校,1951年3月至1985年12月曆任人民出版社校對員、秘書、編輯、主任、副總編輯,1986年1月至1995年12月,任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總經理兼《讀書》雜誌主編。主事《讀書》後,沈昌文要廣開言路,達成「通識」,為知識分子創造一個精神家園。他最怕的是不允許各種觀點並存。世界太複雜了,他希望兼容並蓄,才是完滿。
  • 著名出版家、文化學者沈昌文睡夢中安詳離世——「破老頭」再見
    他以文會友,引領讀書兼容並蓄;他豁達樂觀,誠懇中不乏雅痞風致;他激情似火,晚年依舊享盡生活百味。20個字的一生沈公生前用20個字概括了他的一生:「吃喝玩樂」、「談情說愛」、「貪汙盜竊」、「出賣情報」、坐以待「幣」。「吃喝玩樂」隨著年齡增長,外加早年動過手術,沈公不得不放棄永久牌自行車,而是坐地鐵四處溜達。
  • 紀念|與沈昌文三十年師徒情誼,俞曉群回憶師傅的幽默豁達與通透
    今日,沈昌文的去世,引發了出版界無數後輩的悼念。我們特地採訪了國內知名出版人俞曉群,追憶傑出出版人沈昌文的塵封往事。沈昌文、俞曉群師徒(俞曉群提供)【他是愛熱鬧的老人】兩人本約定參加2021年上海書展的新書發布會「沈公永遠是我們的師傅!」俞曉群與沈昌文有三十多年的師徒情誼。幾天前,兩人還一起約定,等疫情結束後,要參加2021年的上海書展,發布沈昌文新書《書信集》。「沒想到,這一次的發布會,沈公不能赴約了。」
  • 紀念沈昌文|美術館東街22號:沈公來見「付小姐」
    刷過健康碼,測過體溫,讀者便可置身書的海洋——只是從這天開始,那位身形佝僂,總是背著個雙肩包,一年四季穿著運動鞋,夏季雨天還會趿拉著一雙藍色洞洞鞋的長者,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原總經理、原《讀書》雜誌主編沈昌文,再也不會溜溜達達,出現在店內的讀者身邊了。
  • 著名德語翻譯家舒昌善去世,曾翻譯茨威格的大量作品
    著名德語翻譯家、北師大歷史學院教授舒昌善7月6日去世,享年80歲。舒昌善是浙江上虞人,曾旅居德國,擁有德國哲學博士學位。他曾翻譯奧地利著名小說家、傳記作家史蒂芬·茨威格的傳記名作《人類的群星閃耀時:十四篇歷史特寫》。
  • 傳經送寶,聶震寧來蘭講述「新時代出版人的職責與使命」
    今天上午,甘肅省委宣傳部特邀聶震寧來蘭講述「新時代出版人的職責與使命」。新甘肅客戶端蘭州12月3日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施秀萍)今天上午,省委宣傳部舉辦專題輔導會,特邀韜奮基金會理事長聶震寧以《新時代出版人的職責與使命》為題,為我省出版人傳經送寶。
  • 挖掘「中國童話」,資深出版人黃永松:「培養穩定健全的心,需從幼兒...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出版人黃永松1971年在臺灣省創辦《漢聲》雜誌時,立下一個宗旨:「要為記錄和保存中國傳統文化做一點事。中國的傳統文化範圍太過寬廣,而關於廣大老百姓生活的民間文化部分,卻鮮有人關注。我們就此著手。我們的選材條件有二:一,它必須是中國的;其次,必須是傳統的。
  • 讀書的時間,擠擠總會有的
    從大仲馬到左拉,從瑪格麗特·德拉布爾(編者註:英國當代著名女作家)到瓦爾特·司各特,每一分鐘都樂在其中。    我的「時間延長術」並不高深,但相當實用。閣下呢?你能騰出更多時間來讀書嗎?    (作者戴夫·阿斯特是美國《編輯與出版人》雜誌資深編輯、專欄作家、插畫家。)
  • 著名德語翻譯家、北師大教授舒昌善去世,曾翻譯《人類的群星閃耀時》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陳浩洲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今天(7月6日)晚間獲悉,著名德語翻譯家、北師大文學院退休教授舒昌善今天去世。公開資料顯示,舒昌善是浙江上虞人,曾旅居德國,擁有德國哲學博士學位。他曾翻譯奧地利著名小說家、傳記作家史蒂芬·茨威格的傳記名作《人類的群星閃耀時:十四篇歷史特寫》,舒昌善翻譯的中文版深受中國讀者的喜愛。除《人類的群星閃耀時》外,舒昌善還翻譯了《良知對抗暴力:卡斯特裡奧對抗加爾文》《昨日的世界:一個歐洲人的記憶》《鹿特丹的伊拉斯謨:輝煌與悲情》等茨威格的大量作品。
  • 曾是亞洲發行量最大的地外文明探索雜誌
    中國甘肅網6月5日訊(本網記者 張蘭琴)它於1981年創刊,成為上世紀90年代亞洲發行量最大的地外文明探索雜誌,曾一度引領國內探索地外文明的風潮,也是當時眾多青少年探索「飛碟」「外星人」的熱衷讀物。《飛碟探索》雜誌創刊於1981年,是讀者傳媒旗下的科普期刊,現已累計出版308期。創刊初期關注地外文明探索,20世紀90年代是亞洲發行量最大的地外文明探索雜誌,一度引領國內探索地外文明的風潮。進入本世紀,雜誌在關注不明飛行物探索的同時,更多地關注自然科學領域的研究成果,逐漸轉型為偏理論的綜合科普讀物。2019年,雜誌宣布休刊。
  • 著名舞蹈家陳愛蓮因胃癌去世 曾說「不跳舞如同等死」
    (原標題:著名舞蹈家陳愛蓮因胃癌去世 曾說「不跳舞如同等死」)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
  • 詩人楊牧去世,詩選曾被漢學家馬悅然譯成瑞典文
    3月13日晚,臺灣詩人楊牧的社交媒體主頁「楊牧書房」發出一張黑白照片,上書「再見,楊牧 1940-2020」,宣告了他去世的消息。據臺灣多家媒體報導,楊牧3月13日病逝於臺北國泰醫院。近年來,他身體狀況欠佳,幾日前病情惡化,被送進了加護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