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早上7:30,「霸王級」寒潮如期而至,大風席捲申城,雨雪降溫持續了一個晚上。今天早晨雖是陽光燦爛,但是室外的氣溫依舊徘徊在零下三四度附近。「昨天這樣的天氣我要是在外面,真的要凍死了。」皮膚黝黑,身材瘦小的程某坐在普陀區救助管理站的房間裡,身上蓋著被子和棉大衣,室內空調吐著熱氣,讓他感到十分溫暖。
程某入住區救助管理站
12月28日下午5點,上海市發布寒潮藍色預警。普陀區民政局立即部署,區救助管理站與各街鎮開展了流浪無著人員聯合巡查。當晚9點,在中山北路蘭田路附近,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員發現了程某。「當時他就在一堆紙板箱和塑料瓶的旁邊,穿著一件單衣。」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詢問他名字,他也有些說不清,不過當工作人員告訴程某馬上要降溫了,勸其進入救助管理站避寒,程某表示同意。進入救助管理站後,救助人員就對其身份進行了核查,通過大半天的耐心詢問,通過一點點蛛絲馬跡,再經系統比對,發現程某的老家在山東,已經離家出走有十五六年了。「我們當即為他安排了核酸檢測,勸他住到寒潮過去,我們就安排他返鄉。」與程某一樣,12月28日晚共勸4名露宿人員接受救助,其中,協助1人返鄉,1人由街鎮對接安置。「寒潮來臨,我們應勸盡勸,歡迎他們到區救助管理站裡來避寒。」區救助管理站站長王道佳告訴記者。
29日晚上,區救助管理站冒著寒潮外巡
其實聯合巡查只是區救助管理站普通的日常。從12月1日「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行動啟動,區救助管理站每晚進行站外延伸巡查工作。對露宿人員經常出現的嵐皋路橋洞旁、江寧路橋橋洞及橋旁綠化帶、武寧路橋橋洞等點位,進行固定巡查,排摸出固定露宿人員7名。專項行動至今,共救助各類對象40人次、站外延伸巡查38次。
風雨無阻巡查不止
「小周,今天晚上很冷的,你看現在已經雨雪交加了,你睡在這裡不行的,跟我們去站裡住兩天吧。」昨夜風、雨、雪交加,區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冒著雨雪、頂著寒風在蘇州河各個橋洞下尋找露宿人員的蛛絲馬跡。
「今天下雨,露宿人員一般都會找橋洞這些可以擋雨的地方睡覺。」經驗豐富的王道佳告訴記者。車速不快,車上王道佳自己打開了副駕駛的車窗,叮囑隊員們擦去車窗霧氣。「我們可以觀察銀行24小時自助網點裡有沒有露宿人員。」
分發給流浪人員救助物資
車行至江寧路橋,工作人員在靠近宜昌路附近的綠化帶裡找到了正在睡覺的露宿人員周某。工作人員周某倒上了熱水,一起勸他去救助站。在寒風中苦勸了近20分鐘,無奈周某依舊不同意接受救助,一個人走進雨雪之中。「對於不願意接受救助的,我們也不能強制。」王道佳囑咐隊員與街道對接情況,把禦寒禮包和大衣、棉被等物資放在露宿點,並在醒目的地方貼上了救助管理站的聯繫方式。「我們下半夜還會再過來,街道也會不間斷巡查。」
引橋邊的夾縫常成為流浪露宿人員的睡覺點
除了橋洞,一些犄角旮旯的地方也會成為露宿人員理想的過夜地。工作人員不僅要眼觀六路,還要爬高鑽低。「每天20000步也是對我們來說很平常。」隊員們告訴記者,每次找到這些露宿人員,勸動他們去救助管理站,他們就覺得很開心。這樣的巡查在寒潮中持續地進行著......
截至12月29日,普陀區救助管理站全年救助對象273人次、開展站外延伸巡查283次。
記者、攝影:易雯
編輯:朱翼
點擊下方了解更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