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洶湧,普陀的這群「夜行者」為流浪露宿人員守護溫暖

2021-01-16 網易

2020-12-30 21:52:32 來源: 上海普陀

舉報

  12月30日早上7:30,「霸王級」寒潮如期而至,大風席捲申城,雨雪降溫持續了一個晚上。今天早晨雖是陽光燦爛,但是室外的氣溫依舊徘徊在零下三四度附近。「昨天這樣的天氣我要是在外面,真的要凍死了。」皮膚黝黑,身材瘦小的程某坐在普陀區救助管理站的房間裡,身上蓋著被子和棉大衣,室內空調吐著熱氣,讓他感到十分溫暖。

  

  程某入住區救助管理站

  12月28日下午5點,上海市發布寒潮藍色預警。普陀區民政局立即部署,區救助管理站與各街鎮開展了流浪無著人員聯合巡查。當晚9點,在中山北路蘭田路附近,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員發現了程某。「當時他就在一堆紙板箱和塑料瓶的旁邊,穿著一件單衣。」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詢問他名字,他也有些說不清,不過當工作人員告訴程某馬上要降溫了,勸其進入救助管理站避寒,程某表示同意。進入救助管理站後,救助人員就對其身份進行了核查,通過大半天的耐心詢問,通過一點點蛛絲馬跡,再經系統比對,發現程某的老家在山東,已經離家出走有十五六年了。「我們當即為他安排了核酸檢測,勸他住到寒潮過去,我們就安排他返鄉。」與程某一樣,12月28日晚共勸4名露宿人員接受救助,其中,協助1人返鄉,1人由街鎮對接安置。「寒潮來臨,我們應勸盡勸,歡迎他們到區救助管理站裡來避寒。」區救助管理站站長王道佳告訴記者。

  

  

  29日晚上,區救助管理站冒著寒潮外巡

  其實聯合巡查只是區救助管理站普通的日常。從12月1日「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行動啟動,區救助管理站每晚進行站外延伸巡查工作。對露宿人員經常出現的嵐皋路橋洞旁、江寧路橋橋洞及橋旁綠化帶、武寧路橋橋洞等點位,進行固定巡查,排摸出固定露宿人員7名。專項行動至今,共救助各類對象40人次、站外延伸巡查38次。

  

  風雨無阻巡查不止

  「小周,今天晚上很冷的,你看現在已經雨雪交加了,你睡在這裡不行的,跟我們去站裡住兩天吧。」昨夜風、雨、雪交加,區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冒著雨雪、頂著寒風在蘇州河各個橋洞下尋找露宿人員的蛛絲馬跡。

  「今天下雨,露宿人員一般都會找橋洞這些可以擋雨的地方睡覺。」經驗豐富的王道佳告訴記者。車速不快,車上王道佳自己打開了副駕駛的車窗,叮囑隊員們擦去車窗霧氣。「我們可以觀察銀行24小時自助網點裡有沒有露宿人員。」

  

  

  分發給流浪人員救助物資

  車行至江寧路橋,工作人員在靠近宜昌路附近的綠化帶裡找到了正在睡覺的露宿人員周某。工作人員周某倒上了熱水,一起勸他去救助站。在寒風中苦勸了近20分鐘,無奈周某依舊不同意接受救助,一個人走進雨雪之中。「對於不願意接受救助的,我們也不能強制。」王道佳囑咐隊員與街道對接情況,把禦寒禮包和大衣、棉被等物資放在露宿點,並在醒目的地方貼上了救助管理站的聯繫方式。「我們下半夜還會再過來,街道也會不間斷巡查。」

  

  引橋邊的夾縫常成為流浪露宿人員的睡覺點

  除了橋洞,一些犄角旮旯的地方也會成為露宿人員理想的過夜地。工作人員不僅要眼觀六路,還要爬高鑽低。「每天20000步也是對我們來說很平常。」隊員們告訴記者,每次找到這些露宿人員,勸動他們去救助管理站,他們就覺得很開心。這樣的巡查在寒潮中持續地進行著......

  截至12月29日,普陀區救助管理站全年救助對象273人次、開展站外延伸巡查283次。

  記者、攝影:易雯
編輯:朱翼

  點擊下方了解更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面對「王炸級」寒潮 濟南民政走上街頭救助流浪人員溫暖過冬
    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7日訊 1月6日晚,氣溫已逐漸降至零下17℃,面對「王炸級」寒潮,露宿街頭的流浪乞討人員要如何安全過冬?保障困難群眾安全度寒、溫暖過冬是民政工作的重中之重。當晚,濟南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孫義洪到市救助管理站,與工作人員一同開展極寒天氣流浪乞討救助街面巡查工作,查看流浪乞討人員集中活動和露宿區域,對發現的流浪乞討人員實施救助。
  • 嶗山區開展「寒冬送溫暖」流浪人員救助行動
    1月6日晚,氣溫已降至零下12攝氏度,為做好極端寒潮天氣期間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工作,嶗山區及時組織開展「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行動。區民政局、各相關部門及街道組織人員對轄區地下通道、公園廣場、橋梁涵洞、建築工地等重點區域進行拉網式巡查,為露宿街頭和生活無著落的流浪乞討人員提供實時救助、幫扶,切實防範流浪人員凍傷亡等極端事件發生。當晚,在海爾路一處高架橋下,巡查人員發現一名男子衣著單薄並蜷縮在牆角,地上僅有一床被褥。
  • 山東:寒潮來襲,繼續做好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工作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如意 通訊員 吳兆慶為確保居無定所、流落街頭的困難群眾及時得到救助服務,保障流浪乞討人員順利過冬,維護其基本權益,1月5日,省民政廳下發《關於開展「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決定繼續開展「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工作。
  • 珠海市救助站為流浪乞討人員送溫暖
    近日,珠海市救助站積極開展寒冬送溫暖活動,為街頭的流浪乞討人員送上溫暖和關愛,確保他們順利過冬。據了解,為應對寒冷天氣,珠海市救助站增添了毛毯、棉被等防寒物資,製作了街頭流動救助巡查路線圖。
  • 「我心護你身」,荔灣女企業家寒潮送溫暖
    「你看,我穿這件羽絨服多精神!」「是啊!看上去真是變後生了!」「是嗎?還很保暖呢!哈哈哈……」公公、婆婆們一邊試穿新衣服,一邊和大家分享快樂。近年來,荔灣區民政局緊扣「紅色引領、聯動共建」,堅持以「慈善+社會組織」為抓手,引導和發動愛心企業、社會組織關愛弱勢社群,眷顧「特殊困難群眾」。全區先後組織開展了「慶端午粽情安康」「情暖長者心,中秋共團圓」「寒潮送溫暖幫扶暖民心」「紅棉守護行動」等敬老慈善慰問活動。截至2020年底,全區低保、低收入困難家庭、特困人員共4302戶,6503人。
  • 寒夜救助裡的東莞溫度:他們街面巡查為流浪者送溫暖
    5度的東莞寒夜裡,志願者發現了蜷縮在路邊的流浪者,並為他送上溫暖。從2020年12月31日至2021年1月8日,寒潮來襲,東莞迎大幅度降溫,東莞市救助管理站組織工作人員、社工,聯合相關鎮街社會事務局(辦)及「讓愛回家」志願者等,在全市範圍內共開展了流浪乞討人員街面巡查救助工作,共開展救助114次,救助529人次,派發衣被、口罩等保暖衣物和防疫物資共1153件,食物835份,幫助5名流浪乞討人員找到了家屬。
  • 這裡有熱飯、暖被、空調 寧波市救助管理站啟動寒潮應急預案
    寒潮來襲,街頭乞討者和臨時遇困而流落街頭的人員過得怎樣?記者從寧波市救助管理站了解到,為切實做好嚴寒天氣下的救助管理工作,防止街頭流浪乞討人員、外來臨時遇困人員因無家可歸露宿街頭,造成意外事件的發生,寧波市救助管理站已於日前啟動了寒潮應急預案,開展寒冬救助專項行動。
  • 淄博最冷的夜,他們為城市流浪者送去最暖的守護
    蕭瑟的街頭,有這樣一群逆風而行的人,他們冒著嚴寒,奔走在夜色中的淄博街頭;他們走街串巷,急切的尋找著每一個流浪乞討人員和困難群眾的身影;他們拿著手電、抱著棉衣、扛著食品,低頭尋找著城市裡的每一個角落。越是陰暗背風的地方越是他們關注的重點,他們是淄博市救助服務中心的夜查人員。這一夜,這座城因為他們變得異常滾燙。
  • 關注寒潮|幫助街頭流浪者「回家」!
    新華社上海12月31日電(記者吳振東施鈺)29日晚,氣溫降至冰點,雪花夾雜雨點打在行人臉上,今冬首個寒潮降臨上海。當晚10點40分,上海市黃浦區救助管理站的救助專車仍然行駛在路上。車行至一處綠地,巡查督導隊隊員發現了兩名流浪在外的老者。
  • 安順市救助管理站:給街頭流浪乞討人員一個溫暖的家
    近日,天氣寒冷,為了給街頭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一個溫暖的家,安順市救助管理站開展"寒冬送溫暖"活動,並與公安機關、城管部門和其他相關部門配合,對安順兩城區主要街道及車站、廣場、集貿市場、河道、天橋等處開展巡查救助,給流浪乞討人員送禦寒物資,對符合救助條件的人員給予救助。
  • 寒潮再襲 極寒天氣下溫暖救助流浪人員
    極寒天氣給流浪乞討人員帶來嚴重威脅。針對這一情況,北京市民政部門安排部署全市救助系統加強街面巡視,加大對城市流浪人員的救助力度。20多位工作人員,帶著棉衣棉被等救助物資,即將對這裡的流浪人員進行救助。寒風中,大家沿著廢棄的鐵道走了300多米,終於在鐵道旁的一處窩棚裡發現了一位流浪的老人。流浪人員:我這裡沒問題,我不上救助站。由於我國救助法施行「自願救助」的原則,對於確實不願接受救助的人員,救助站只能為他們提供救助物資,不能強行實施救助。因此,在老人拒絕去救助站後,工作人員就為他送上了棉衣棉被和口罩。流浪人員:哎呀,這麼關心,我非常感動啊!
  • 流浪人員獲救助安全回家
    這是怎麼回事?原來這是一名流浪人員幾十年的積蓄~在寒潮中的暖心救助故事,就此展開~「護送老鄭安全抵達成都,已和成都救助站工作人員完成交接!」1月7日晚上,周浦城管中隊的微信工作群裡出現了這麼一條信息,接著是一個個點讚的表情。老鄭是周浦城管中隊救助的一名流浪人員。這個救助故事,要從最近的寒潮說起。
  • [上海]寒潮來襲滬上救助站24小時志願服務送溫暖
    [上海]寒潮來襲滬上救助站24小時志願服務送溫暖 發表時間:2014-02-12   來源從海門流浪來滬的少年小梅穿著棉衣,正在六樓活動室裡與同伴們打牌,房間空調開得很足。入冬以來,上海市各救助管理站都設立了臨時避寒場所,24小時服務接待,幫助流浪乞討等街頭生活無著人員解決臨時生活困難。截至目前,全市已救助近5000人次。   2月11日是上海入冬以來最冷的一天。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介紹,全天共有30多位流浪乞討人員進站接受了救助。
  • 北京民政最冷夜救助流浪露宿17人,發放禦寒衣物食品48份
    北京民政最冷夜救助流浪露宿17人,發放禦寒衣物食品48份 全市民政系統繼續開展「寒冬送溫暖」行動,出動巡視車53臺次,巡查覆蓋70個重點點位,救助流浪或露宿人員17人,現場發放禦寒衣物食品48份。(原題為《暖心!
  • 慰問困難群眾 救助流浪人員 冬日送溫暖 未央在行動
    連日來,未央區開展系列活動為困難群眾和流浪乞討人員冬日送溫暖。24小時值守確保困難群眾溫暖安全過冬據介紹,為保障慰問活動順利開展,未央區民政局今年以來協調調撥專項資金共計372.88萬元,為80周歲以上高齡老人發放慰問金301.87萬元;為187名60歲以上低保老人發放慰問金9.35萬元,為25名80歲以上低保老人發放慰問金2.5萬元;為471
  • 寒潮來襲,流浪街頭的人還好嗎?
    我市救助部門開展24小時巡查救助,並公布救助熱線本報訊(記者 亞偉) 今年最強寒潮來襲,為確保我市範圍內流浪乞討人員得到及時救助,市救助部門全面啟動救助行動,24小時加強流浪人員救助,同時公布救助電話,讓無家可歸者及時得到溫暖救助。
  • 寒潮下的深夜閔行,一群人卻在「隱秘的角落」出沒……
    「有少數流浪乞討人員,無業人員或者是打零工人員沒有固定居所,會在高架下或橋洞露宿。」金傑介紹,「作為民政部門,本著自願原則,我們會詢問對方是否願意來救助站臨時住宿,如果不願意那就送一份溫暖。」最終,記者在巡視的最後一個點位遇到了一位流浪人員。
  • 杭州加入下雪群聊組,這裡雪都這麼厚了!西湖會結冰麼?一起來看直播
    一組珍貴視頻讓你領略杭州西湖這二十多年的「冰雪」回憶。 今天,杭州西湖會結冰嗎?12月30日9:00,關注中國藍新聞客戶端特別策劃「浙」裡有溫暖聯動融合直播,一起近距離觀察結冰瞬間,探秘西湖水上水下的世界。 餘杭西部山區的雪已經這麼厚了!
  • 廣州搜救隊救助街頭流浪露宿者 遭乞討者嫌囉嗦
    昨晚, 廣州開展2014年全市冬季街面聯合救助專項行動,民政部門首次聯合社會力量救助街頭流浪露宿者。據初步統計,截至昨晚10時30分,共成功勸導護送6名街頭流浪、露宿人員到救助站,護送1名成年人、兩名未成年人到派出所,向不願進救助站的群眾發放禦寒棉被216張、防寒衣服75套、食物418份、救助指引卡約430張。由於勸導、搜救進展緩慢,進入深夜,搜救工作隊依然冒著寒風在街頭忙碌著。
  • 送上蛋糕、點亮蠟燭,昨夜一名流浪人員住進了「臨時的家」
    新民晚報訊 (記者 江躍中)昨夜今晨,普陀區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員在街邊發現一名28歲的流浪露宿人員後,不僅安排他住進了救助站「臨時的家」,還「第一時間」為他過了剛剛到來的生日,送上蛋糕、點亮蠟燭,使這位青年倍感溫暖。圖說:工作人員耐心勸導流浪男子避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