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斤成風」這則成語說明中國古人做事全憑想像根本沒有實踐依據

2021-01-18 鋮寶大將軍

『運斤成風』這則成語出自莊子。成語故事講的是,兩個人在街頭雜耍賣藝,糊弄行人賺兩個小錢的這樣一個成語故事。

「運斤成風」故事的噱頭就是,一個人把麵粉塗抹在自己的鼻子頭上。他的搭檔掄起斧子,把另一個人鼻子頭上塗抹的麵粉用斧子快速砍下,並精準地用斧子的利刃削去粘在鼻子頭上的麵粉,不但不會砍傷搭檔,還將鼻子上的麵粉薄薄地片去而不給搭檔造成傷害。

這一套把戲表演完成以後,圍觀的吃瓜群眾們就會感到手持利斧砍去鼻尖白色麵粉的人太高明了,於是鼓掌叫好之餘心甘情願地掏錢給那兩個表演者。

其實,這個「運斤成風」的成語就是一個故事,並沒有科學實踐作為依據。

斤,在成語裡就是斧頭,運,是動詞,把斧頭掄起來,就會形成風。是風把鼻子頭上的麵粉刮掉的。圍觀群眾還真以為是被斧子片下去的!這是成語所要表達的全部含義!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鼻子頭塗抹麵粉,可不會輕易被風颳掉的。鼻子上有汗和油,一旦抹上麵粉,怎麼可能被風颳掉呢?不信自己就去實踐一下看看吧!

相關焦點

  • 成語「一問三不知」具體指什麼?有何典故?古人想告訴我們什麼?
    其實這句成語流傳的時間比較長,成語背後還有一個典故。現如今很多人只知道用成語,卻不知道成語的真實含義,尤其是這句話一問三不知到底是指的是哪三個方面,人們並不知道。一、俗語的典故古代的一些成語並不是古人憑空想像的,這些成語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有的成語背後還有一個歷史典故,學好、用好這些俗語,背後的典故後人也應該知道。
  • 「運斤成風」路橋區五人小楷書法作品展開展
    9月11日—10月10日,由路橋區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台州恩澤醫療中心(集團)恩澤醫院主辦,路橋區文化館、鄭聰賓書法名家工作室承辦的「運斤成風」路橋區五人小楷書法作品展在台州恩澤醫療中心(集團)恩澤醫院正式展出。
  • 中國古代四大奸臣,如今家喻戶曉,一人留在一句成語
    中國古代四大奸臣,每人留下一個成語,如今家喻戶曉,你知道嗎?但讓始皇帝沒有料到的是,也正是這位善於溜須拍馬的趙高,斷送了秦國數代人打拼而來的天下。 趙高聯合李斯幫助胡亥篡位,此後看到胡亥被自己控制得死死的,他竟生出謀反之心,光天化日之下顛倒黑白,硬生生的指著一隻鹿而說成是馬,從此「指鹿為馬」的成語也是流行天下,讓人們深刻明白了什麼才是顛倒是非的「典範」。
  • 成語故事:運斤成風
    運 斤 成 風 運:揮動。斤:斧頭。揮動斧頭,風聲呼呼。又說技巧熟練,大膽、快捷而有力。 譯文: 《莊子·徐無鬼》:「郢人在鼻尖沾上像蒼蠅翅膀一樣薄的白粉,讓姓石的工匠用斧子把這層白粉削去。只見匠人不慌不忙地揮動斧頭,眼睛都沒看,憑著聽覺就砍削過去,白粉完全被削掉了,而郢人的鼻尖卻絲毫沒有受到損傷。而被砍削的郢人也仍然面不改色,若無其事地站在那裡裡。」
  • 中國古人發明5萬個成語,為何近現代很少發明新成語了?有3個原因
    文 | 歷史九點半成語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是漢語獨有的表達方式,博大精深。它一般由4個字組成,每一個成語的背後,大都有一個故事或典故,其中蘊含的深刻哲理,千百年來影響深遠。據統計,中國約有5萬個成語,其中96%是四字成語。
  • 中國古人挖井時,為何要放只烏龜?並不是迷信,而是有科學依據的
    挖井:過去沒有現在的高科技裝備,只能靠人工挖掘,古人的打井工具叫蝴蝶錐,錐的頭部像現在的冰鑹,上面有兩個形似蝴蝶翅膀的鬥,是用來裝泥土的,在錐頭鑽土打井的同時也會把洞中的泥土通過泥鬥帶出來,這樣方便進行清理。
  • 成語「功虧一簣」形容做事不能善始善終 其中「簣」指什麼?
    成語「功虧一簣」形容做事不能善始善終,其中「簣」指?經常掛在嘴邊的成語,但是到了這裡是不是就翻車了呢,這裡成語中指的是盛土的車,下面就通過這篇文章來一起學習吧。 支付寶螞蟻莊園12月5日答案 題目:成語「功虧一簣」形容做事不能善始善終,其中「簣」指?
  • 古人藏在成語裡的智慧,醍醐灌頂
    阮孚回答道:「我的袋子裡只有一枚錢幣,擔心袋子因為沒有裝任何東西而感到羞澀慚愧,所以用這一枚錢幣來照看袋子,安慰袋子。」 後來,「囊中羞澀」這個成語用來形容口袋裡沒錢的窘迫狀況。明明缺錢而窘迫的是自己,阮孚卻調侃袋子羞澀,足見阮孚性格之曠達。 5.
  • 看圖猜成語:第2個成語與紅樓夢有關,好風頻借力,送我上青雲
    其實,古人對於醫生的要求比現在還要高。很多書籍都記載,要想成為醫生,必須先立德,很多事情都與立德有關係。有了德行後,才會讓自己的技藝達到一種近乎於道的境界。這也是古代的名醫,很多同時也是很有學問的人一樣。後來職業化分工越來越明晰,只在技藝方面有要求,其他方面反倒是求其次了。這就違背了中醫的初衷。以治心為上,治病為下。中醫認為,治未病治病,才是大學問。
  • 成語「鑿壁偷光」出自哪位古人的苦學故事?
    今天的問題是「鑿壁偷光」出自哪位古人的苦學故事?大家都知道答案嗎?這裡小編根據支付寶螞蟻莊園小課堂問題,下面就是11月12日成語「鑿壁偷光」出自哪位古人的苦學故事這道題的答案了,來看看吧。11月12日螞蟻莊園問題問題題目:成語「鑿壁偷光」出自哪位古人的苦學故事?
  • 有沒有依據?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古人為後世之人留下了許多傳統文化。這些文化被越來越來的人傳承和發揚光大。比如說,古人的一些詩歌、俗語等等。說到俗語,我們經常聽到老人說,俗語什麼的,說了一大串意味深長的話。其實這些俗語都是古人傳承下來的精髓。這些精髓涉及到許多的方面。尤其是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 小貓那麼可愛,為什麼帶貓的成語卻沒有一個褒義?
    爭貓丟牛這個成語中,貓又躺槍了,被拿來與牛做對比,比喻貪了小便宜吃了大虧。可見,在古人看來,貓是一個非常「不值錢」的東西,才會拿出來跟值錢的牛作對比。貓鼠同乳、貓鼠同眠、貓鼠同處看這幾個成語,從字面意思可以理解為貓和老鼠一起吃奶、一起睡覺、一起相處,但是這個成語比喻什麼呢?是指本來死對頭的物種能夠和諧相處呢,還是發生反常現象必有妖呢?真正的含義是比喻官吏失職,包庇下屬幹壞事。也比喻上下狼狽為奸。
  • 成語無腸公子是古人對哪種動物的別稱 吃螃蟹的季節是幾月
    古人多用成語來形容生活中的事物,那麼成語無腸公子是古人對哪種動物的別稱呢?顧名思義是沒有腸子的動物,你知道正確答案嗎?  成語無腸公子是古人對哪種動物的別稱  正確答案:螃蟹  古人給蟹取「四名」:「以其橫行,則曰螃蟹;以其行聲,則曰郭索;以其外骨,則曰介士;以其內空,則曰無腸。」
  • 美國孩子演繹中國成語故事 中英文排演收穫頗豐
    8月中下旬,「第八屆中國兒童戲劇節」及「2018年度國際兒童青少年戲劇協會藝術大會」期間,由中國兒童藝術劇院與美國夏洛特兒童劇院聯合排演的美國版《成語魔方》引發不少觀眾的好奇與關注。美國孩子演中國成語《成語魔方》是中國兒童藝術劇院近年來創作的經典系列兒童劇,通過精心改編與演繹,將中國的成語故事搬上舞臺。
  • 甲骨學界圍繞這句「成語」爭論了80年!
    它被中國甲骨學界稱之為一句甲骨文「成語」,因其在商王武丁時期的「賓組」和「師組」卜辭中出現的頻率非常之高,大約出現了六十餘次,所以,有關這句「成語」的解讀和爭論一直持續了八十餘年,總共有十多位頂級的古文字學家對此提出了超過十六種的釋讀意見。
  • 那些誇人的成語,用來誇古代人,要被你氣暈過去
    你聽後會很高興,但是如果你對古人這麼講,估計對方得氣死,古人會覺得你在罵他,所以接下來盤一下這些有趣的被現代「曲解」的成語。這句話出自《詩經》:「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意思是:指桃花盛開,顏色鮮豔的樣子。現代和古代對比的話,好像出入有點大了,甚至沒有任何的關聯。
  • 《中國關鍵詞》英譯實踐探微
    僅從詞條的外文翻譯來說,項目匯聚國內對外傳播翻譯實踐領域的專家及充分了解中國國情的外籍專家,制定了翻譯原則和規範,嚴格按照四個流程即:翻譯、外籍專家改稿、核改稿、審定稿來操作。英文詞條除經過上述流程外,還組織國內外資深專家進行了專題研討。筆者直接參與了該項目的組織實施和英文詞條的翻譯及審改稿工作,本文結合《中國關鍵詞》詞條英譯案例和專題研討的成果,對政治文獻的英譯實踐進行微觀探討。
  • 「喝西北風」「下馬威」竟然都是成語?奇奇怪怪的知識增加了
    喝西北風居然是成語?!看到這條熱搜的時候,震驚的不只是撒貝寧而已了。各位網友也收穫了同款「震驚」!你一定沒想到,上了那麼多年的學,本以為「加減乘除」只是數學上的基本算法符號。可是在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裡,把「加減乘除」組合在一起,就變成了有深層含義的成語。
  • 35歲後身體開始走下坡路會有這5個表現,如果全沒有說明還很年輕
    35歲可以說是一個人一生的分水嶺,大部分人到了35歲之後身體就開始走下坡路了,35歲可以說是身體的各項機能都達到了頂峰,35歲後身體開始走下坡路會有這5個表現,如果全沒有說明還很年輕,相反,這5個表現出現的時間越晚,自己的身體也會越健康。
  • 這些常用成語,古今詞義大不相同
    中國的成語精短而又包羅萬象,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人們生活讀書習慣的變化,很多成語詞義也在悄悄地發生了改變。鬥雞時,對手的雞又叫又跳,而紀子訓的雞卻一點反應也沒有,別的雞看到它那副呆樣竟被嚇跑了。因此,齊王和別人鬥雞,場場獲勝。「望之似木雞」,這是鬥雞追求的境界。「呆若木雞」最早也是形容一個人鎮靜自若,態度穩重,和「發呆」沒有一點關係,和「大智若愚」倒是比較貼近。現在,呆若木雞就只剩字面意思了,形容一個人有些痴傻發愣的樣子,或因恐懼或驚異而發愣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