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中國是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我國擁有極為悠久,光輝燦爛的飲食文化,我國的飲食文化是一種廣視野、深層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區域文化,也是中華各族人民在5000多年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在食源開發、食具研製、食品調理、營養保健和飲食審美等方面創造、積累並影響周邊國家和世界的物質財富及精神財富。
很多外國人都認為我們中國人什麼都敢吃,不管是天上飛的,水裡遊的,還是地上跑得,似乎就沒有我們中國人不敢吃的動物。其實,事實也差不多就是如此,不管是什麼樣的動物,都在我國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當中都佔有一席之地。不過,在我國的飲食文化當中,魚相比於其他動物扮演著一個更為重要的角色。
很多中國人都非常愛吃魚,我國的魚類也是有很多的,比如說草魚,鰱魚,鯉魚,鱸魚等等,這些魚類都可以成為中國人餐桌上的美味佳餚。但唯獨有一種魚,我們中國人一般不會吃它。也許有人會覺得這種魚是不是什麼國家保護動物,或者是身上帶有劇毒,其實都不是,我們中國人就是單純的不會吃它而已。
這種中國人不會吃的魚就是金魚了,金魚在中國人的日常生活當中是非常常見的,它通常會出現在水族箱,觀賞魚池等等場所當中,我們中國人主要將金魚作為觀賞之用,一般情況下是不會吃它的。金魚是世界著名三大觀賞魚類之一,發源於中國,至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它在我國觀賞魚出口貿易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很多中國人都非常喜愛觀賞金魚,因此有不少的中國家庭當中也養有金魚,這些金魚可以隨時供人們欣賞。
至於為什麼沒人吃金魚,則有多個原因,首先,金魚是一種變異生物,據了解,它是由野生紅黃色鯽魚演化而來,遠在晉朝就有「赤鱗魚」的文字記載,堪稱中國的國粹。在很久很久以前,我國的河流當中存在著大量的鯽魚,鯽魚之中偶爾也會出現少數色素細胞發生變異的魚,這些變異的魚通體呈金黃色,通常情況下,變異的金黃色鯽魚壽命比較短,這並不是因為它們基因缺陷的緣故,而是它們太顯眼了,很容易被其他的動物給吃掉。
古代的中國人早已注意到這些美麗的變異鯽魚,他們將其不斷馴化,終於形成了如今色彩斑斕,明豔動人的金魚。中國似乎並沒有吃金魚的先例,絕大多數人都是將它當成一種觀賞魚看待,而且,金魚作為鯽魚的變異種,也許它的肉是對人身體有害的,所以也就沒有人會吃金魚了。
除此之外,金魚體內還存在著大量的骨刺,而且一般金魚的體型也比較小,中國人實在是沒有任何吃它的理由,在中國還有很多其他更加美味,體型更小,骨刺也更少的魚類,它們相比於金魚更受吃貨們的歡迎。
金魚在我們中國基本上都是用作觀賞魚,大家將它買回來,都是放在水族箱或者是魚池當中供人欣賞的,從來沒聽說過哪個中國人拿金魚作為食物,況且金魚是那麼的小巧美觀,絕大多數的善良中國人不忍心為了自己的口腹之慾殺害這麼可愛的小生物,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會有人開發出金魚的吃法,但是我相信這個開發金魚吃法的人一定會受到大家的嚴厲譴責,沒有人會跟著他後面學習如何吃金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