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汪清:「黑金」小木耳讓「扶貧產業」成為「富民恆業」

2021-01-08 中國日報網

4月19日,穀雨時節,正值播種季節。一場「太陽雨」後,吉林省汪清縣天橋嶺鎮的黑木耳擺栽基地裡,白色菌包外表掛著晶瑩雨滴,不久,菌包外將長出黑木耳,這些片片小木耳,凝聚著當地百姓的致富期盼。

目前,汪清縣近4萬人從事木耳種植採摘等相關產業,佔全縣有勞動能力農業人口的52.6%,黑木耳專業鎮達到5個、種植村121個,百萬袋以上村65個,栽培總量達到6.5億袋。

經過東西部兩年協作幫扶,汪清的黑木耳產業漸成規模,一體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實現了由百姓家庭副業向當地主導產業、分散生產向集約經營的轉型升級,協助汪清完成了由木耳資源大縣向產業大縣的跨越發展,「扶貧產業」正轉型成為未來「富民恆業」。

小木耳蘊含大民生援建項目帶動群體致富

全自動無人叉車,經過地面鋪設的定位設備,可精確實現整個育菌架的轉移和擺放。在汪清縣境內的桃源小木耳育菌車間,自動化程度在全國黑木耳產業裡處於領先水平。

據了解,桃源小木耳在建立之初,就有了更高的謀劃:做世界最好的有機木耳。

在吊袋大棚,一串串菌袋被吊在半空,這樣的培育方式改變了原先傳統的擺載模式,佔地面積僅是原先擺載的六分之一,公司為此還申請了實用新性發明專利。

黑木耳口感可根據客戶個性化定製,園區建設開闢生態採摘遊,自主品牌產品首次出口日本.....桃源小木耳承載著汪清復興黑木耳產業的大夢想。2019年,公司帶動天橋嶺鎮貧困戶1077戶1751人增收,人均增收近700元。

黑木耳能變身「黑牡丹」,離不開駐延邊寧波工作隊幫扶的的整體規劃。2018年,工作隊深入調研,發現黑木耳產業具有自然資源好、群眾覆蓋廣、帶貧見效快等優勢,於是兩地協商決定啟動黑木耳產業現代化培育模式。

資金要用在「刀刃」上,兩地在項目建設上通過多樣化途徑完善產業鏈,既有政府的億元扶貧資金整體強鏈,也有村企結對單點補鏈。2019年7月4日,吉林汪清北耳科技有限公司冷藏庫項目正式開工建設。該項目由浙江逸盛石化有限公司全額捐資1000萬元援建,是目前寧波市與延邊州兩地社會幫扶的「最大手筆」。項目總投資1000萬元,庫容量7500立方米,建設周期一年,建成後預計可儲藏黑木耳等農特產品1000噸。

項目帶動起當地的經濟,也增加了群眾獲得感。4月22日上午7時,雞冠村村民張興發騎上電動車來到1公裡外的林場卡口執勤,檢查進林場的車輛是否攜帶易燃物品。今年,65歲的張興發成為了一名護林員,工作一天休息一天,一年有個1萬元收入,家門口就能就業,他很滿意。每年,北侖從援建項目的收益中劃撥6%設立公益崗位,這相當於建立了一個資金蓄水池,項目建成,百姓長期受益。

目前,北侖援建的20個黑木耳項目直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 88 個。已累計繳納產業收益資金250餘萬元,通過設立環衛保潔員、村規民約監督員、治安協管員等八類公益崗位,幫助2028名貧困戶上崗就業。

小木耳帶起大明星扶貧產業誕生致富榜樣

這幾天,雞冠鄉大北村黑木耳擺載基地人來人往,卡車不時運來一筐筐的白色菌袋,卸貨、擺載,人們分工明確,忙得不亦樂乎。

今年,大北村這個擺栽基地預計下地成品菌包150萬袋,同比去年增長了50萬袋,預計用工達到500人,同比增長200人。

基地負責人林巖是個典型踏實肯幹的80後,這幾天,他準備把基地一年收兩季模式突破到一年收2.5季,增加畝均收益。

「沒有寧波的幫助,就沒有雞冠鄉的現在。」這是雞冠鄉黨委書記沈常闊常掛在嘴邊的話,從2017年開始,雞冠鄉的黑木耳產業就搭上了「扶貧快車」,累計建設5個項目,東西部資金總投資超過1400萬元。

兩地培育的扶貧產業,讓林巖這樣的致富帶頭人有了發揮的舞臺,也帶動起一批村民脫貧奔小康。目前,來基地工作的村民不僅有當地大北村,還有周邊的太平村等地,致富效應正不斷擴大。

一年收入上百萬元,普通小夥子經過努力打拼的故事,讓林巖成為了雞冠鄉的「致富明星」,榜樣人物有了,村民想致富的意識也被喚醒。30多歲的陳麗是大北村人,她說,這裡一起幹活的村民個個都是「多面手」,能接菌,能擺載,能分裝,為的是一年都有活幹,不再打零工,在家門口有份穩定工作。

目前,全縣20多位致富帶頭人激發產業蓬勃動力,「多鎮一品」「數村一業」讓小木耳成為了大買賣。

小木耳構建大戰略聚合平臺謀劃致富未來

汪清脫貧後,未來黑木耳產業怎麼發展?寧波幫扶工作隊早有打算,打造更高能級的聚合性平臺是能為產業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發展的破題首選。

一批項目相繼展開:

2019年全國黑木耳產業發展大會暨中國·汪清黑木耳節」召開,這是汪清縣時隔18年舉行的第二屆大會,這也預示著黑木耳產業在汪清重新煥發生機。

活動共吸引100餘家來自全國各地的參展企業,包括優秀的木耳生產和裝備企業。同時,近20個縣市分別帶隊參加展示展覽,打響了汪清黑木耳全國品牌影響力。

2019年10月底,北侖與汪清完成黑木耳特色小鎮規劃,該小鎮也是吉林省第一個編制產業規劃的特色小鎮,未來力爭在黑木耳研發、加工、集散等方面走在全國前列,探索從企業培育到平臺搭建的新思路。

2020年,3月25日,寧波北侖·吉林汪清健康科技孵化園項目開工儀式舉行。項目圍繞黑木耳產業,定位於食品、功能性食品等大健康產業,計劃總投資2.36億元,其中北侖區出資1億元。項目計劃於今年內完成全部新建主體工程和廠房改造,確保3-5家企業入園生產運營。項目建成後,可為20餘家企業提供創業服務。

搭建聚合平臺,意在築巢引「鳳凰」。而促進項目產業培育,唯有向「微笑曲線」兩端攀升才能築牢實業長久底盤。這其中,電商在發展農副產品方面可發揮強大推動力。最近,阿里巴巴特派員姜昌徵來到汪清,代表公司開展為期一年的幫扶。未來,阿里巴巴將依託其自身平臺流量優勢,與北侖合作,為汪清黑木耳企業打造網上直播平臺、打通外銷渠道,助推汪清黑木耳走向全國。

「我們累計援建實施黑木耳產業項目20個,投入援建資金9753.3萬元,助推黑木耳產業成為汪清老百姓脫貧致富的『黑金產業』。」延邊州委常委、副州長、寧波駐延邊幫扶工作隊隊長婁國聞說。

來源:新華網

相關焦點

  • [壯美亮麗內蒙古]赤峰:從"旅遊扶貧"到"旅遊富民"
    四季分明的自然風光使得這裡成為「休閒者的勝地、觀光者的樂園、攝影者的天堂」。這就是風情獨具的烏蘭布統草原。  精準扶貧 旅遊先行  烏蘭布統草原位於渾善達克沙地與蒙古高原接壤處,內蒙古赤峰市克什克騰旗境內。近10年來,八一、長影、北影等影廠在這裡攝製了百餘部影片。「《還珠格格》《康熙王朝》《漢武大帝》等都是在這裡拍攝外景。」
  • 汪清桃源小木耳託起...
    為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感受「十三五」成就、展望「十四五」遠景,州委網信辦於2020年12月22—24日組織開展「全面小康 幸福延邊」2020網絡媒體延邊行活動,新華社客戶端、央廣國際在線、中國新聞社、人民網、新華網、吉林日報、彩練新聞、中國彩虹網、新浪網、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等中央和省州媒體走進琿春市
  • 沙糖桔成容縣楊梅鎮富民新產業
    精準扶貧啟動以來,楊梅鎮立足本地氣候和土壤特點,通過盤活農村荒棄農田,鼓勵經濟能人帶頭規模種植,大力發展沙糖桔產業,目前全鎮種植面積2000多畝,今年部分迎來豐產期,在鳳美、妙陽、紅石、和睦、四荖等村形成一條「甜蜜」的富民產業帶。同時,通過發動貧困戶種植沙糖桔、安排貧困群眾到種植基地就業等多種途徑,帶動90多戶貧困戶增收脫貧。
  • 「小木耳」託起脫貧夢——來自秦嶺深處的「北耳南移」故事
    中國江蘇網訊 習近平總書記4月20日在陝西考察時,誇獎商洛市柞水縣金米村把小木耳辦成了大產業。喜訊從千裡之外的秦嶺傳來,鹽城愛菲爾菌菇裝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兵倍感欣慰,「金米村的農民兄弟通過木耳種植實現脫貧致富,這也是愛菲爾食用菌產業扶貧夢想的落地開花,我們由衷高興。」
  • 湖北羅田:小小板慄成為富民強縣的支柱產業
    原標題:湖北羅田:小小板慄成為富民強縣的支柱產業羅田縣委書記肖燕梅  策劃:謝新 徐鈺  統籌:連訊 攝影:何侃我們邀請全國10多個省市的板慄專家、學者參加節會,舉辦板慄專業論壇,大家一起交流,探討如何推進我國板慄的生產、發展,並做好羅田以板慄為載體的生態旅遊;邀請重要客商和國內知名板慄加工企業負責人來羅田,推介招商項目,洽談板慄購銷,真正回歸到板慄節的本質、本位,以進一步通過發展板慄產業達到富民強縣的目的。
  • 產業扶貧的邵陽模式:不讓貧困再回頭
    邵陽縣迎豐油茶產業精準扶貧示範基地的油茶林。 王昊昊 攝中新網邵陽9月29日電 題:產業扶貧的邵陽模式:不讓貧困再回頭作者 白祖偕 傅煜 陳廣深秋時節的湖南邵陽鄉村,山嶺田間綠意盎然,生機勃勃。一片片葡萄和獼猴桃園藤蔓蓊鬱、碩果滿枝;漫山遍野的臍橙和油茶樹連綿起伏,入眼如畫。
  • 吉林汪清林區再現東北虎
    12月1日14時許,汪清林區居民王某驅車經過杜荒子林場三公裡處苗圃公路時,發現路旁有一隻野生東北虎正漫步在樹林間。王某立即停車拍攝。這隻東北虎體型健碩,神態慵懶,對樹林裡被遺棄的水缸十分好奇,遲遲不願離開。近兩個月來,這已經是野生東北虎第三次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
  • 山東蒙陰 小兔子成富民大產業
    山東蒙陰  小兔子成富民大產業  本報記者 管 斌 通訊員 張聖虎遠遠望去,「房在園裡,林在村裡,一片桃園一座房,一圈兔舍作圍牆」,在這樣的「家庭農場循環農業模式」下,紅薯蔓、花生秧、桃葉變廢為寶,成為農戶加工兔飼料的主要來源,兔糞則為果樹和農作物提供肥力,「草—兔—果」模式有效保護了山清水秀的生態環境,也為發展旅遊業提供了大好條件。
  • 吉林:努力讓生態「綠色」成為發展「底色」
    新華社長春6月14日電 題:吉林:努力讓生態「綠色」成為發展「底色」  新華社記者張建、高楠  東有虎豹山林長嘯,中有梅花鹿平原競逐,西有白鶴翩翩起舞美景……作為生態資源大省的吉林近年來積極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通過大手筆推動東中西三大板塊協調聯動發展和黑土地保護
  • 全省首家中藥材扶貧產業聯盟——「梓潼縣中藥材扶貧產業聯盟...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楊明 通訊員 陳仁康):1月17日上午,「梓潼縣中藥材扶貧產業聯盟」正式成立。「梓潼縣中藥材扶貧產業聯盟」是綿陽市梓潼縣首家扶貧產業聯盟,也是全省首家成立的扶貧產業聯盟,對推動全縣乃至全市中醫藥事業發展以及扶貧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臨高縣道灶村:以產業扶貧帶動整村脫貧摘帽
    臨高縣博厚鎮的道灶村,也在全面實行精準扶貧攻堅,全力推進專項扶貧、行業扶貧和社會扶貧,弘揚勤勞致富精神,用心用情幫扶,實施十大扶貧行動,並且重點推動產業扶貧,從而完成整村脫貧摘帽工作。  道灶村委會位於博厚鎮西北部20公裡處,緊靠西部海岸線,轄區內有敦門、策旺兩個自然村,福東、福西、福中、敦門、頭乾五個村小組。
  • 吉林汪清森林警方救助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鳳頭鸊鷉
    2020年3月19日8時42分,吉林省汪清縣森林公安分局汪清地區林業派出所接到群眾劉某某電話稱:在開發區撿到一隻鳥類野生動物,具體物種不清楚,希望能得到森林公安部門的幫助。隨即,汪清地區林業派出所民警趕到開發區與劉某某完成了野生動物的交接,並將其帶至獸醫站進行檢查,未發現有受傷跡象。
  • 產業扶貧「雙百」典型|石佛村:滿園茶樹金不換
    山高林茂、生態優良,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使其成為高品質嶽西翠蘭的核心產區。行走在石佛村,田間地頭,房前屋後,一片片茶園綠意盎然。2012年以來,石佛村「兩委」帶領全村群眾建茶園、制名茶、拓銷路、創有機,成功蹚出了一條茶產業脫貧致富的路子。茶滿園,金滿村,2016年,石佛村實現整村脫貧。
  • 向總書記報告丨富民新村新路子
    總書記聽後十分欣慰,讚許道:「你們走出了高深山區貧困群眾易地搬遷和祁連山生態保護雙贏的扶貧開發新路子。」  黃花灘生態移民區天高雲淡,曾經的荒漠披上了綠衣,一排排日光溫室大棚綿延向遠方。  富民新村2018年8月竣工,來自8個鄉鎮的1379戶、4580人順利從山區搬了下來。  從此,這4000多人有了新身份——富民新村村民。
  • 【看效果】開州區夯實農業農村基礎,深耕富民興村產業「米袋子」更...
    同時,我區夯實農業農村基礎,以保供給、保安全和保生態為重點,確保重要農產品供給量足質優;立示範、樹典型,深耕富民興村產業,在推進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中助力農民增收,2020年全區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左右,提升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興邊富民行動「十三五」規劃的通知
    本規劃實施範圍為我國陸地邊境地區,包括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廣西、雲南、西藏、甘肅、新疆等9個省區的140個陸地邊境縣(市、區、旗)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58個邊境團場(以下統稱邊境縣)。參照「十二五」期間做法,海南省6個民族自治縣繼續比照享受興邊富民行動相關政策。
  • 山泉養鱒魚鱘魚 重慶彭水高端冷水魚養殖興起富民新產業
    山泉養鱒魚鱘魚 重慶彭水高端冷水魚養殖興起富民新產業2016-11-07 08:22:00  水產養殖網  &nbsp&nbsp&nbsp&nbsp五年的辛勤耕耘,劉雲貴從曾經養魚「門外漢」變成了如今的冷水魚養殖專家,而他的公司也發展成為重慶品質最好、規模最大的高端冷水魚養殖基地。
  • 向總書記報告丨富民新村新路子_新聞中心_中國網
    從古浪縣城開車向東出發約1個小時,一片易地搬遷移民新區——黃花灘生態移民區,映入眼帘,富民新村便在其中。2019年8月21日,正在甘肅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裡,看望當地鄉親。△微視頻丨富民新村新路子一路走,一路看,嶄新的房屋、寬敞的道路、整潔的院落,富民新村一片安樂祥和。
  • 產業扶貧|新合鑫集團援建扶貧項目正式揭牌
    於高新區慈善總會成立之際,在慈善總會領導號召下,以慈善總會副會長張志軍為首的新合鑫集團率先投身產業扶貧公益事業。2020年7月14日,由新合鑫集團援建的扶貧項目,位於登封市穎陽鎮的穎陽鎮宋窯村掛麵廠正式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