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莊血戰,中野華野四個團血拼國軍老虎團,附近的國軍被嚇投降

2021-01-09 新歷史

1948年11月開始,解放軍中原野戰軍,華東野戰軍兩大野戰軍和國民黨軍80萬大軍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連雲港),西至商丘,北起臨城(今棗莊市薛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進行了一場在殊死決戰。雙方都在這場戰爭中投入了自己可以動用的最大兵力和資源,這場戰役直接平定了中原,此戰後,長江以北地區都掌握在了人民解放軍的手裡。

淮海戰役是一場十分兇險的戰役,戰役開始後,由於兵力不足,可以說是險象環生,其中最危險的階段就是雙堆集戰役。雙堆集戰役發生在淮海戰役的第二階段,黃維率領的第十二兵團,下轄第十軍,第十四軍,第十八軍,第八十五軍,和一個快速縱隊,共12萬人,大部分為美械裝備,是蔣介石最精銳的一個兵團,其中18軍還是國軍五大主力之一,戰鬥力十分強悍。

戰役開始,中原野戰軍動用全部兵力將12兵團全部包圍後,發現自己根本吃不下這支重裝集團,還有讓其突圍的風險。在這種情況下,華野參謀長陳士渠帶著三個縱隊攜帶著重武器緊急增援,這才打開了局面。

雙堆集戰役最難打的地方發生在大王莊,這個地方位於雙堆集的南大門,距離12兵團司令部只有幾裡路,戰略位置十分重要。為了守住大王莊,黃維和胡璉把18軍118師33團放到了這個地方,18軍就是國軍五大主力之一,33團更是18軍的精銳,這支部隊文化素質普遍比較高,單兵作戰能力也很強,大部分官兵都是久經沙場的老兵,再加上配備的美械裝備,戰鬥力十分強悍,被稱之為老虎團。

最開始華野七縱20師58團和60團派出三個營對大王莊發動進攻,將33團趕了出去,但是回過神的33團迅速反應過來,在18軍全部炮火的掩護下對大王莊發動了十幾次進攻。一般來說,一支部隊打個兩三次衝鋒就精疲力盡了,但是這支部隊發動了十幾次進攻,還是沒有退去的意思,最後又佔領了大王莊的大部分地區,只有七縱20師59團退守在莊的西南角。

大王莊久攻不下,已經嚴重影響到了整個戰役的進程,在這種情況下,中野六縱司令員王近山派六縱46團前來增援,20師三個團的剩餘人馬也跟著衝了進去,雙方剛接觸,戰鬥就進入到了白熱化,機槍,衝鋒鎗,火箭筒,迫擊炮,炸藥包,手榴彈等武器全部都用上了,炮彈像雨點一樣落在了莊內,兩軍像發了瘋一樣搶著這個戰略要地。整個大王莊就像大海上的一葉小舟,在炮火中顫抖。最後在解放軍各部的猛烈打擊下,33團終於全部被殲滅。

當時在小王莊的是85軍23師師部還有兩個團,他們在附近看完整場戰鬥後,向華野七縱官兵投降。大王莊結束後,這個只有幾十戶人家的小村莊被夷為平地,成為了一片廢墟。

相關焦點

  • 血戰大王莊,這支五大主力不遜色於整編74師,華野一天打光三個營
    解放戰爭期間,國軍五大主力對解放軍造成了很大的威脅,這五支部隊都是抗戰中歷練出來的,連日軍都懼怕三分。尤其是被譽為國軍頭號王牌的整編74師,更是精銳中的精銳,但是在孟良崮戰役中,這支部隊還是被解放軍殲滅了。當時還有一支不遜色於整編74師的五大主力,這支部隊就是國民革命軍18軍。
  • 別被電視劇騙了,這才是國軍抗戰照,圖6手拿大刀赤膊上陣!
    這一組老照片是反映國軍抗戰的真實照,圖為國軍大刀隊。 圖:拿著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的國軍士兵;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是民國的國旗,把白日移到旗幟中間,搖身一變, 成了當時的國軍軍旗。畫面中的這名拿旗的士兵很年輕,青澀的臉龐透露出他的年齡。
  • 抗戰中的國軍,竟然有個軍長操槍參加肉搏!
    包圍劉昌義以後,日軍認為劉可能會投降。劉昌義不是中央軍軍官,沒有什麼不成功就成仁的思想。他大頭兵出身,奉行的是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的軍閥宗旨。此刻,他已經被合圍,敵眾我寡,突圍無望,不投降就死路一條。劉昌義左思右想,決定假投降保住本錢,尋機再拉走部隊回到國軍序列就是了。關羽也曾經投降曹操自保,後來尋機投靠劉備,劉昌義覺得自己也可以這麼做。
  • 解放軍優待俘虜是有名的,三位國軍高級將領被俘之後,直接是槍斃
    當然也不是所有投降的敵人都有這個待遇,在俘虜國軍的俘虜之中,有三個高級將領被俘之後,直接判處死刑。那麼一貫優待俘虜的解放軍,為何與之前不同呢?投靠日軍的謝文東其中第一位就是謝文東,謝文東被俘時候是國軍中將司令。說起謝文東,還得從抗日戰爭時期說起。當年日軍侵佔東三省,謝文東也是率先率領百姓們反抗日軍,就這樣謝文東成了東北地區反日的風雲人物,也是得到了擁戴。
  • 抗日戰爭,國軍為何總是吃敗仗?根本原因其實只有兩個字
    國軍的這種慘敗一度危及到了老蔣的地位,羅斯福曾經數次要求他將中國戰區的指揮權交給史迪威。那麼,國軍在和日寇交戰時為何總是敗多勝少呢?武器裝備不如對手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除了武器裝備不如對手外,國軍在抗日戰場上敗多勝少還有更深層的原因,我們只要看一下這段真實的歷史,就可以找到答案
  • 抗日戰爭時期的皇協軍、偽軍和滿洲國軍究竟有什麼區別
    所謂偽軍,其實就是對於漢奸的一種統稱,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偽軍主要有偽滿洲國的「滿洲國軍」、偽華北政務委員會的「華北治安軍」和汪偽國民政府的「和平建國軍」。抗日戰爭時期華中偽軍之一的和平建國軍。是1940年3月汪精衛在南京建立偽政權後收編了國民政府投降軍。
  • 國軍3個德械師,被譽為王牌精銳,卻為何沒被列入國軍5大主力軍
    在偉大的抗日戰爭結束後,國民革命軍中有五支最為堅強,裝備最為精良的部隊,被稱為國軍五大主力,分別為:新一軍、新六軍、第五軍、第七十四軍,第十八軍。關於這五支部隊,歷史上有著不同的有趣評價:新1軍是裝備出來的,第74軍是打出來,第5軍是練出來的,第18軍是寵出來的,新6軍是孿生出來的。
  • 國軍廣東敵後抗戰史記
    筆者前作《國軍敵後抗戰史記》中,曾提及廣東敵後抗戰;但當時史料較少。近期收集到新的史料,故單獨一文講述國軍廣東敵後抗戰的歷史,並含軍統,第三方武裝和中蘇中美空軍轟炸廣東敵後。以紀念國軍敵後抗日英烈。
  • 令日本鬼子聞風喪膽的十大抗日名將(國軍篇)!
    兒莊戰役是抗戰開始後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上取得的第一次戰役規模的大捷,而且對手是日本的王牌師團,在國際上也被稱為是日本建立現代化軍隊以來遭受的第一場引人注目的大慘敗。之後又參加了:武漢會戰,隨棗會戰,豫南會戰等抗日戰役。
  • 國軍的「天下第一軍,天下第一師和天下第一旅」,軍師旅長是誰?
    抗戰時期,隨著時間的推移,國軍的部隊實力以及裝備在相比抗戰之前有了飛躍的提升。也有很多部隊靠打仗一戰成名,其中國軍的「天下第一軍、第一師和第一旅」在抗戰和解放時期很出名。那麼這三個部隊的軍師旅的長官都是誰?他們的結局怎樣?
  • 美國記者拍的淮海戰役國軍照片:士兵看軍官吃肉,女兵蹲地抽菸
    美國記者拍的淮海戰役國軍照片:士兵看軍官吃肉,女兵蹲地抽菸 第一個階段:在濟南失守之後,國軍總部誤以為我軍的華東野戰軍同樣損失慘重,需要長時間的調整,卻沒想到華東野戰軍的損失並不大,並且將計就計,在山東打開多臺大功率的電臺,讓國軍對我軍主力仍在山東這個假象深信不疑。
  • 抗日戰爭眼鏡王蛇計劃,國軍從天而降,為何卻英美兩國心服口服?
    按照「眼鏡王蛇」作戰計劃,中美聯合特遣隊在完成突襲機場以及運輸國軍主力部隊後向史迪威出去密電「威尼斯商人」,意為行動已經成功。前往東南亞的國軍士兵國軍部隊突襲密支那機場成功一事很快便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英國首先邱吉爾親自致電蒙巴頓詢問情況,同時對英軍沒有參與其中表示不解,蒙巴頓對此無言以對。
  • 這個國軍名將有25萬大軍,卻被2萬解放軍消滅,老蔣以為他是叛徒
    胡宗南參加過很多戰爭,包括東徵戰、北伐戰爭、內戰等等,職位也一路高升,並逐漸成為了蔣介石身邊最受寵愛的國軍將領,深得老蔣的信任。到了解放戰爭時期,他已經是手握重權的國軍大將。但是在1947年的一次敗仗中,卻令他的能力遭到了質疑。在1947年的3月,胡宗南集結了34個旅,將近25萬大軍向陝北發起攻擊,企圖殲滅陝北解放軍,並佔領延安及其周邊地區。
  • 國軍五虎上將排行版,誰稱的上是真正的戰神
    應該說國軍中也有很多棟梁之材,為國家民族獨立特別是抵禦日本侵略做出過很大的貢獻。老蔣時期評了個五虎上將,分別是劉峙,顧祝同,蔣鼎文,陳誠,衛立煌等五人。暫且不論五虎上將是如何出籠的,各自的戰功如何,先按資歷做下排位再論貢獻大小。被稱為五虎上將之首的是劉峙,年紀最大,資歷最老。
  • 不是胡璉和張靈甫,而是這位國軍悍將
    但老實說,胡璉根本就算不上華野的「苦主」。解放戰爭中,他在進攻方面的表現乏善可陳,即便是鐵桿的「胡粉」,恐怕也很難說出胡璉在解放戰爭中有哪些攻城略地的表現。那麼,為什麼還有一些人認為胡璉很厲害呢?甚至把他稱為國軍第一悍將。這主要是因為他們認為胡璉在南麻戰役和金門戰役中表現出眾,這也是「胡粉」們崇拜胡璉的地方。但實際上,胡璉在這兩場戰役中的表現並不算多出彩,頂多是中規中矩。
  • 二戰時期的亞洲戰場上,國軍除了五大主力外,還有哪些王牌軍
    但是作為亞洲戰場上同盟國主力軍肯定是蔣介石的國軍,當時中華民國是同盟國四巨頭之一,蔣介石本人也是中國戰區最高司令長官。 作為二戰時期的亞洲戰場上的國軍,在八年抗戰時期也擁有一些在戰場上表現出色的王牌部隊,想被大家熟知的國軍五大主力,都是抗戰時期的王牌勁旅。那麼,國軍除了五大主力以外,還擁有哪些王牌勁旅?
  • 抗日戰爭龍陵戰役,日軍主力部隊雲集,為何卻被國軍一擊即潰?
    1944年7月,本多政材已經將日軍司令部轉移到了滇西的芒市,此時國軍宋希濂第十一集團軍正在進攻距離芒市不遠的龍陵,但卻對日軍主力的轉移茫然不覺。黃杰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一期,但是相比於其他黃埔第一期的國軍將領,黃杰卻表現得十分平庸,尤其不擅長臨機應變,因此而多次在戰場上馬失前蹄。
  • 國軍四大「剿總」是什麼時間成立的?首任總司令分別是哪4位大佬
    國軍「剿總」這個詞,常看戰爭劇的朋友應該並不陌生,但具體概念可能不甚清楚,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解放戰爭時期,國軍為了和我軍作戰,把主力部隊按全國區域進行了劃分,地區級的最高指揮部就叫「剿總」。國軍先後成立了4大剿總,分別是東北剿總、徐州剿總、華北剿總和華中剿總。南方地區則沒有設立,因為交戰區在49年之前全部集中在長江以北。一個剿總少則40萬兵力,可以說是極為重要的軍事力量。四大剿總是何時成立的呢?
  • 舌尖上的抗日:國軍戰士吃什麼?有的吃得還不如日本軍狗
    常聽人說,在抗戰時期,國軍的戰鬥力與日軍完全不是一個檔次。武器裝備上的差距並不明顯。一部分國軍德械師的武器裝備甚至好於日軍。差距最大的其實是士兵的身體素質。在單打獨鬥時,一個日本士兵,對陣兩三個國軍士兵,往往也不落下風。
  • 一隻叫國軍的貓 | 陌上聽風
    · 一隻叫國軍的貓 ·一隻叫國軍的貓,它和我有不到二十四小時的緣分,我喊它小灰灰。小高喜歡貓,也喜歡養貓。它太弱小了,我終於將它交給了別人,再次聽說它的時候,它已經是一隻叫國軍的貓了。小灰灰,國軍,其實叫什麼不重要,那只是主人的喜好而已。朋友說它特別厲害,剛去了新家沒多久,就打敗了家裡的老貓,自己立馬稱霸一個院子。你看看,你看看,它註定不是一隻平凡的貓,它的骨子裡,一定有太多叛逆的因子,讓它不願意屈從於沙發背的舒適和安逸。